「評論」莫對抗疫一線的幹部群眾“吹毛求疵”

「評論」莫對抗疫一線的幹部群眾“吹毛求疵”

這幾天,記者在山東省一家醫療衛生用品公司採訪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企業明明拿到了無菌醫用防護服等產品的註冊證,卻被行業監管部門以硬件設施種種不規範不達標為由不許生產

眼看容缺批覆卻無法容缺生產,

而前方又急缺防護服,

負責物資調撥的駐企特派員

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衝鋒號響了,戰士們端著刺刀衝鋒了,

你去苛求釦子沒繫好,帽子戴歪了,

這合適嗎?

「评论」莫对抗疫一线的干部群众“吹毛求疵”
「评论」莫对抗疫一线的干部群众“吹毛求疵”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部分幹部身上。隨著疫情的日趨穩定,有幹部向記者道出了內心的擔憂:在過去1個多月的疫情阻擊戰中,他們執行的很多決策、很多做法很難說完全符合規定。尤其是在情況緊急的最初階段,防疫物質的調撥未必走的是政府採購,防控的強制手段未必能夠尊重到每個人的利益,金融機構的臨時授信、財政部門的臨時撥款在程序上未必毫無瑕疵。一旦相關監督部門認真追究,執行者很難說沒有責任。

對企業的監管、對幹部的監督,應不應該?完全應該。尤其是平時,這些監督監管可以確保企業合規經營,確保幹部依法行使權力。非常之時,行非常執法。但在戰時狀態,監督監管的重點不應是那些衝鋒在一線、流血流汗的的企業和幹部,而應該是那些畏縮不前甚至是對防疫工作處處掣肘的部門。須知,在疫情阻擊戰中,乾的越多,出錯的幾率就越大,追究問責的可能性就越大,什麼都不幹反而最安全。一旦監管導向出現這樣的本末倒置,就會出現扛炸藥包衝鋒陷陣的是一批人,騎著馬戴大紅花的又是另外一批人,最終損害的是社會風氣和公平正義。一旦再次有突發事件發生,誰還敢再去擔當?再去作為?

「评论」莫对抗疫一线的干部群众“吹毛求疵”

在國外,有一項著名的《好撒瑪利亞人法》,俗稱“好人法則”,指的是在緊急事件中,救助受傷人員時不必因搶救中出現的問題而承擔民事責任。同樣,在這麼重大的疫情阻擊戰面前,我們需要摸索建立起一套容錯評價機制。戰時狀態,無論是企業或者幹部,只要擔當作為衝鋒在前,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完全出於公心,所作所為只要沒造成重大損失,就大可不必吹毛求疵。

記者:張聰

監製:李獻剛

◐◑【陽光政務】一平方光伏板能發多少電?風能、水能、海流能為何也是太陽能?

◐◑【民生】出發!復工復產農民工返濟專列自重慶開往濟南

◐◑【熱點】山東打好“組合拳”助文旅企業脫困發展

◐◑【民生】做個遊戲!用一點紙屑檢驗下你的口罩品質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