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1. 《陽光普照》

鍾孟宏指導,第56屆金馬獎最大贏家——

11項提名,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5項大獎,併成為了當年度金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歷屆金馬獎中的佼佼者,僅次於《南方車站的聚會》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陽光普照,用詞的充滿生命力。

全片看下來,你會發現這是一種來之不易的,陰霾散去後的那種陽光。

影片講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家庭悲劇”——四口之家,小兒子阿和不學無術,混社會混成了“古惑仔”。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大兒子阿豪長得帥,成績好,一心想考進醫學院,是“全家的希望”。

可是就在某個平常的一天,他毫無徵兆地從陽臺一躍而下。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小兒子阿和也同時被關進少管所,一個四口之家就此分崩離析。

作為父親的阿文頂著街坊鄰居的議論,妻子的數落,迎來了人生最低谷......

他應該如何去面對這一切?如何再次撐起大廈將傾的家?

沒有想象中的崩潰。令人意外的是,阿文十分平靜......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人到中年的這番遭遇,沒有讓他一蹶不振。

他開始明白,這一切都跟自己有關係——一直以來,他始終選擇用了一種錯誤方式去愛這個家。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阿豪為何會自殺?他是一個那樣優秀的,堅強的孩子。或許你會以為,這家裡所有人中,只有阿豪一個人心中是陽光普照。但是我們都錯了,他把所有的溫暖留給了家人,自己卻找不到一個斜角處,最終被自己活活燒死。死於父母炙熱的期望,死於他自己的完美主義。

阿和為何會成為壞孩子?從小到大,父母的關注點都只有哥哥,只有自己使壞,搗亂的時候才能得到那一點點“關懷”。可就是這毫不起眼的關心,也隨著年齡增大逐漸淡去。當別人問起阿和“你有幾個孩子”時,他回答的始終是“一個”。一個孩子,就是阿豪。而他,始終是被遺棄的那個。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在父親心裡,兩個兒子他都看在眼裡,愛在心裡。

只是他從來不會坐下來,和他們好好的溝通。

這是的典型的中國式家庭。也是害死了兩個孩子的罪魁禍首。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於是,父親阿和從一開始希望小兒子“關到老,關到死”的態度,到最後為了保護兒子,也不惜“違法犯罪”——

一直在洗車店附近跟蹤,隨後又在一個雨夜殺死了想害阿和的混混菜頭。

阿文的轉變有些荒誕,亦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大兒子的離去,曾經讓他們覺得失去了全部的希望。如今,他學會了接納自己的另一個兒子,這愛雖然來得遲一點,但最終還是來到了。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有了愛,陽光普照才真正到來。

在片尾,阿和踩著腳踏車,在陽光普照的林間,載著媽媽。

他想起小時候這個家給過他的溫暖,事隔經年,他再一次有了親情的溫暖。

結合配樂,這一段引爆了之前埋下的催淚引線,成了最觸及人心的段落。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看到這裡,你大概也會明白導演的用意,陽光普照,大多都只有一瞬間。

“陽光是公平的,它給予每個人溫暖,生存的力量。同時,在灼燒之下,每個人都經受著同樣的痛苦。”

不偏不倚,陽光普照。

這一瞬間的感動很綿長,很強烈。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2. 《死亡詩社》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這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句,也是死亡詩社的開篇之辭。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死亡詩社》這部影片相信絕大多數觀眾都不太陌生。

無論你正處於哪一個年齡,回頭再來看,你依舊能得到一個篤定的回答,來解答何為“人生的意義”此類問題。

一個氣度非凡的老師基丁,用一種睿智、風趣的詩意,在他的第一堂課上,他讓學生記住了一句話:seize the day。


seize the day,這正是一個人所有的精神支點。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影片中,基丁用自己的熱情,喚醒了長期受壓抑的學生們。

用詩歌,或是用內心的狂熱。

什麼都好。

總之。當影片的最後,孩子們站上課桌,為青春的激情而朗誦,打破了傳統的守舊思想時。

你知道,生命力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

無論日子多難,你總能遇見一個人,或是一件事,能撥雲見日,能為你散退陰霾。

當你找到它,或許就找到了生命的本質。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3. 《四個春天》

2019年最大的驚喜,屬於《四個春天》

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導演陸慶屹用鏡頭記錄下了自己的家人,一個普普通通的貴州五口之家在四年中發生的故事。

很明顯,陸家是一個非常有愛的家庭。父親母親年邁,依舊愛的深厚。孩子和父母,兩代人之間相處融洽,一起爬山、掃墓、喝酒吃飯、唱歌。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導演採用了大量主觀性鏡頭,讓觀者時時處於在場者的視角,就這樣一步步被帶入黔南地區的日常。

勞作、歌唱、出遊、奔喪、探親、聚合離別......

無數的細節刻畫出充滿原始詩意的人間圖景,勾出了我們對時間這一永恆命題的感思。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記錄下一些時光”,這是導演陸慶屹的初衷。

作為資深北漂的他,早早離開家鄉。時逢過年過節才能回家,而每當他看到村裡的老人送別孩子的場面,他都感到深深的揪心。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於是,你能從他的鏡頭語言裡看到大量溫情的表達——

兒子眼中的父母樸實、可愛。他不是像很多子女那樣,成年後就把頭扭到一邊,不再回到他們身邊,而是仔細地端詳,記住他們每一寸光陰的痕跡。而父母對於孩子雖然也是想念,也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但這種愛是剋制的,不過分依戀的。

《四個春天》的故事,不僅僅是電影,也是生活裡的。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田野人的生活並不沸騰,始終如春天般溫暖。

四個春天,有點冬末的氣息,但基本就是春天的氛圍。

整部看完,讓人想起沈從文描寫湘西的筆墨。也有日式的無常光景——

“仔細想來,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取自吉田兼好《徒然草》)

景緻遷流之美,正是美極了,感人極了。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如果電影是塑造生活,那麼紀錄片則是在還原生活。

在這點上,陸慶屹和他的《四個春天》成功了。

他的每一個鏡頭,無一不是在向鏡頭外吶喊:“人需要去凝視自己的生活”

在冰雪融化前,去捕捉春天。


疫情當頭,這三部電影幫你一掃陰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