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生活在現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知曉一點 存在主義。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讓·保羅·薩特(1905—1980)

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西方社會主義最積極的倡導者,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包括196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戰後的歷次鬥爭中都站在正義的一邊,對各種被剝奪權利者表示同情,他反對冷戰,同時也是位優秀的文學家、戲劇家、評論家。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存在是一種選擇

薩特說,人的一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無論我們的存在是什麼,都是一種選擇,甚至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即你選擇了不選擇。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的選擇是無條件的,不需要什麼根據和標準。因此人願意自己是什麼,他就能成為什麼。

"懦夫是自己變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變成的英雄。"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薩特曾經給存在主義的價值做了這樣的定義:"存在主義是人道主義的深化。"存在主義剝去了人道所謂"階級性"或"社會性",也撇開各種社會規範,他研究人的具體的生存處境,特別是人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他會如何行動。

(人道主義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主張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國大革命時期,把它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

薩特承認自由選擇是"無目的"、"無著落"的,為選擇而選擇,為行動而行動,"除行動外,別無現實",存在主義所遵循的格言是"不冒險,無所得。"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關於存在與虛無的10個名句

1、 思想在我頭腦裡流過,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東西留下來,我讓它們自然地逝去。很多情況下,由於缺少藉以依附的詞句,我的思想始終是模模糊糊的,它們匯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體,互相貪婪地吞噬著,馬上我就把它們忘了。

2、 孤獨是人類屬性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特徵,它是被一種存在於人們"找到生命意義的需要"和"對人世本質的虛無的覺察"之間的矛盾所激發的。(說的太對了!暴風哭泣!)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3、 人是註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為他並沒有創造自己,但卻是自由的。因為一旦被扔進這個世界裡來,他就必須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

4、 "人就像是骰子一般,把自己投擲到人生之中去"。

5、 趁現在還來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

6、 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選擇吧——這就是說,去發明創造吧。沒有任何普遍的道德準則能指點你應當怎樣做: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天降標誌。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7、 人性是沒有的,因為沒有上帝提供一個人的概念。人就是人。這不僅說他是自己認為的那樣,而且也是他願意成為的那樣,是他從無到有從不存在到存在之後願意成為的那樣。人除了自己認為的那樣以外,什麼都不是。這就是存在主義的第一原則

8、 不選擇其實就是一種選擇。

9、 我們痛苦,因為我們是自由的。

10、 人是自己行動的結果,此外什麼都不是。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閒暇的時候,我經常反思自己的存在,但一旦陷入這種精神泥潭,就會惹得一身汙漬,思維變得混亂,邏輯變得蒼白。也許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所謂的終極答案和終極意義。薩特的思想在二戰後風靡一時,也許經歷過戰火紛飛和流離失所的痛苦之後,人們才會切實體會到自己存在的渺小、無力、可有可無。薩特將這些關於自由、選擇、虛無、孤獨的理論拋出後,難免會引發戰後人們的強烈共鳴。

雖然現代的人們沒有處在戰亂時代,但隨著現代化的推進,每個人都在變得越來越孤獨、越來越迷茫,痛苦總是在不經意間襲向心頭,孤獨和自我懷疑變成了一種生活常態。

每當生活愈發令人窒息時,沒關係,放輕鬆,讀一讀薩特,你會發現,一切是多麼的井然有序,就連痛苦,也不過是人被拋入世界的節奏罷了。

薩特︱關於存在與虛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