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用什麼中成藥治療好?

職場參謀


膀胱癌用什麼樣的中成藥都不可能治療好,不要給予厚望,會失望更大。


膀胱癌,目前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外科手術切除。一旦發現膀胱癌,應該根據病人的臨床分期、病理並且結合病人的全身狀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包括是選擇保留膀胱的切除法,還是全部切除整個膀胱。保留膀胱的好處就是還有膀胱,但缺點是可能切不乾淨。而切掉整個膀胱會乾淨很多,但是膀胱沒了,只能用直腸替代膀胱功能。


膀胱癌最早期的症狀是血尿,主要是無痛性血尿,最常見的症狀也是血尿,此外還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等,一旦懷疑膀胱癌,儘早做膀胱鏡檢查,一旦確診是膀胱癌,儘早手術治療。不要期待什麼中藥、中成藥能夠治癒膀胱癌,這是不可能的。中藥中成藥都不是靈丹妙藥,不要神話它們了,西藥、現代醫學也不是什麼神話,也是需要不斷進步的。


另外,告誡各位朋友,膀胱癌的發生跟吸菸還是有密切關係的,最好戒菸。


李鴻政醫生


您好!您說的症狀符合中醫治療“膀胱癌”的範疇,您可以參照下面的內容進行調理、治療。

歡迎關注我,為您提供優質的健康答案。


膀胱癌是常見腫瘤,在發達國家或地區發病率較高,城市多於農村。我國膀胱癌的發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腫瘤中佔第一位,歐美國家則僅次於前列腺癌而居第二位。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上者佔93%,男性佔85%,30歲以前罕見。

在中醫古籍中沒有膀胱癌這一病名,屬於中醫“尿血”、“癃閉”、“淋病”範疇。如膀胱癌常見的血尿症狀,中醫古籍中對其發生的病因病機有很多論述。《素問·至真要大論》謂:“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民病溺赤,甚則血便。”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等醫籍中對無痛性血尿的診斷及鑑別診斷也作了論述,如《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九·尿血證治》曰:“病者小便出血,多因心腎氣結所致,或因憂勞,房室過度。此乃得之虛寒,故《養生》雲:不可專以血得熱為淖溢為說。二者皆致血尿,與淋不同,以其不痛,故屬尿血,痛則當在血淋門。”《丹溪心法·溺血》曰:“痛者為淋,不痛者為溺血。”《醫學入門·溺血》曰:“血從精竅中來,乃心移熱於小腸。”《明醫指掌·溺血》曰:“尿血者,小便血也。蓋心主血,通行經絡,循環臟腑,若得寒則凝澀,得熱則妄行,失其常道,由溢滲於脬,小便出血也。”《醫學心悟·尿血》曰:“心主血,心氣熱,則遺熱於膀胱,陰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洩,肝火盛,亦令尿血。清心,阿膠散主之;平肝,加味逍遙散主之。若久病氣血俱虛而見此症,八珍湯主之。凡治尿血,不可輕用止澀藥,恐積瘀於陰莖,痛楚難當也。”《景嶽全書·血證》曰:“凡治血證,須知其要,而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無火,察氣者任察其氣虛氣實,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則治血之法無餘義矣。”《景嶽全書·溺血證治》曰:“溺孔之血,其來近者,出自膀胱,其證溺時必孔道澀痛,小水紅赤不利,此多以酒色慾念,致動下焦之火而然……溺孔之血,其來遠者,出自小腸,其證則溺孔不痛,而血隨溺出,或痛隱於臍腹,或熱見於臟腑,蓋小腸與心為表裡,此丙火氣化之源,清濁所由此分也。故無論焦心勞力,或厚味酒漿,而上中二焦,五志口腹之火,凡從清道以降者,必皆由小腸以達膀胱也。”

有關尿血的證治中醫古籍中也作了系統論述,對指導膀胱癌的治療有一定意義。《丹溪心法·溺血》曰:“溺血屬熱,用炒山梔,水煎服;或小薊,琥珀。血虛,四物湯加牛膝膏;實者當歸承氣湯下之。後以四物加山梔。痛者為淋,不痛者為溺血。溺血先與生料五苓散加四物湯。若服不效,其人素病於色者,此屬虛,宜五苓散和膠艾湯吞鹿茸丸,或辰砂香散,或四物加生地黃、牛膝,或四物加黃連、棕灰。又六味地黃丸為要藥。”《醫學綱目·溺血》曰:“小便出血,是心伏熱於小腸,宜鏡面草自然汁,加生蜜一匙服之,以八正散加麥門冬,蔥煎服;如小便澀痛,以海金沙細末調治之。”《景嶽全書·溺血證治》曰:“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癮而溺血,即此證也。治宜清利膀胱之火,以生地、芍藥、牛膝、山梔、黃柏、知母、龍膽草、瞿麥、木通、澤瀉等,或七正散、大分清飲、五淋散之屬,皆所宜也。”

【病因病機】 脾腎虧虛,溼熱瘀毒積聚於膀胱是膀胱癌的主要病因病機,尿血是其主要的臨床表現。脾腎虧虛可因先天不足,也可因後天感受六淫之邪或飲食、勞倦、情志等所傷。脾虛,水溼不運,日久生熱,溼熱鬱結,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腎虛,氣化不利,水溼不化,溼濁不排,瘀積成毒;溼熱瘀毒下注或蘊結於膀胱,則成膀胱癌。腎虛不能攝血,脾虛不能統血,熱傷血絡,膀胱瘀血,血不循經而出血,故見血尿。《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謂:“熱在下焦者,則尿血。”《慎齋遺書·尿血》謂:“尿血者,精不通行而成血,血不歸精而入便。然其原在腎氣衰而火旺。”

膀胱癌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實證為溼熱毒邪聚於膀胱;虛證為腎氣不足,不能攝血,或氣血雙虧,血失統攝。虛實兩證均可致尿血,然實證者多伴疼痛,虛證者多無疼痛。

膀胱癌晚期可致癃閉,其病因病機多由“氣虛”、“血虛”、“痰濁”、“風閉”、“血瘀”、“實熱”等所致。張景嶽將癃閉的病因病機歸納為四個方面:一為因熱邪結聚於小腸、膀胱,使水泉乾涸而氣門熱閉不通;二為肝腎有熱,使槁血、敗精阻塞水道而不通;三為真陰下竭,血海無根,氣虛不化而致;四乃因肝強氣逆,移礙膀胱,氣實而閉。

綜上所述,膀胱癌病位在膀胱,與脾腎有關,證屬本虛標實,早期以實證為主,晚期則以虛證為主。

【病因病機】 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長期接觸芳香族類物質(如染料、皮革、橡膠、油漆等)的工種,膀胱癌的發生率較高。

(2)吸菸是增加膀胱癌發生率的原因,吸菸者發病率較非吸菸者高2~3倍。

(3)體內色氨酸代謝異常。

(4)膀胱黏膜局部長期遭受刺激。

(5)大量服用某些藥物,如非那西丁類等,可致膀胱癌。

(6)埃及血吸蟲病患者,發生鱗癌的幾率較高。

【病理表現】 膀胱癌鏡下的組織學類型包括移行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其中90%是移行細胞癌,而鱗狀細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少見。移行細胞癌的預後較其餘3個類型好。

【臨床表現】

1. 症狀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也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大多為肉眼血尿,少數為鏡下血尿,都是間歇出現。當自行停止時可造成疾病已愈的錯覺。出血量多少不一。血尿嚴重時可出現血塊,有時可發生排尿困難。位於膀胱頸部的腫瘤有時可引起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及尿瀦留等症狀。當腫瘤位於膀胱底部病變浸潤膀胱壁深部時,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有腰椎、骨盆轉移時可引起腰骶部疼痛。晚期膀胱癌大多有大量血尿、排尿困難、尿痛、尿瀦留及膀胱區嚴重疼痛等症狀。

2.體徵

腫瘤壞死組織脫落時,尿液中有組織排出。腫大的轉移盆腔淋巴結壓迫髂靜脈及淋巴管後可引起下肢水腫。

【臨床分期】

1.TNM分期

T 原發腫瘤

Tx 原發腫瘤不能確定。

T0 未發現原發腫瘤。

Tis 原位“扁平腫瘤”。

Ta 非浸潤性乳頭狀。

T1 腫瘤侵及上皮下結締組織。

T2 腫瘤侵及淺肌層。

T3 腫瘤侵及深肌層或膀胱周圍脂肪。

T3a 浸潤深肌層。

T3b 侵及膀胱周圍脂肪。

T4 侵犯附近器官,如前列腺、子宮、陰道、盆壁、腹壁。

T4a 侵犯前列腺、子宮、陰道。

T4b 侵犯盆壁、腹壁。

N 區域性淋巴結

Nx 區域性淋巴結不能確定。

N0 無區域淋巴結受侵的徵象。

N1 單個同側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不超過2cm。

N2 單個淋巴結轉移,直徑在2~5cm之間,或多個淋巴結轉移,直徑均未超過5cm。

N3 轉移淋巴結,直徑>5cm。

M 遠處轉移

Mx 遠處轉移不能估計。

M0 無遠處轉移。

M1 有遠處轉移。

2.TNM臨床分期

0期 TisN0M0,TaN0M0。

Ⅰ期 T1N0M0。

Ⅱ期 T2N0M0。

Ⅲ期 T3aN0M0,T3bN0M0或T4aN0M0。

Ⅳ期 T4bN0M0,TN1~3M0,M1。

【診斷】

1.症狀體徵

無痛性血尿間歇發作,伴有膀胱刺激症狀。腎癌、腎盂癌、輸尿管癌也可有無痛性血尿,但膀胱刺激症狀較少。

2. 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是簡單易行的實驗室檢查,可在離心後高倍顯微鏡視野下找到紅細胞,以證實血尿的存在。

3. 尿液脫落細胞學檢查

尿液脫落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無創傷性的檢查,對於有血尿的患者都應反覆檢查。

4. 尿液流式細胞術(FCM)

FCM是通過測定尿液中每個細胞內的RNA和DNA含量,評估腫瘤惡性程度,也可作為腫瘤判斷標準。

5. 腫瘤標誌物檢查

癌胚抗原、β-葡萄糖醛酸苷酶、類風溼因子、乙酞-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乳酸脫氫酶同工酶和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等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均缺乏特異性。

6. 膀胱鏡檢查和腫瘤組織活檢

對於臨床可疑膀胱腫瘤的病例,都應毫不遲疑地進行膀胱鏡檢查。膀胱鏡檢查不但可以明確腫瘤的存在與否,還可觀察到腫瘤的發生部位和病變系單發或多發,又可直接瞭解到腫瘤的形態。經膀胱鏡的活組織檢查,對於病理確診有特殊價值。

7. 膀胱造影

膀胱造影不但可證實腫瘤,還對確定腫瘤是否浸潤特別有價值。

8. 尿路平片和靜脈腎盂造影

依靠靜脈腎盂造影來直接診斷膀胱癌,其陽性率很低,但靜脈腎盂造影作為常規檢查的價值在於能除外腎盂和輸尿管的腫瘤,以便鑑別來源於腎盂、輸尿管的轉移性膀胱腫瘤還是原發性膀胱腫瘤。

9. B超

B超檢查應包括雙側腎臟和腹部膀胱區,一方面可除外血尿來源於腎臟的病變,另一方面對於膀胱腫瘤有一定的陽性診斷率。

10. CT

CT診斷膀胱癌的準確率較高,可觀察膀胱壁的厚度,腫瘤的大小及侵犯範圍,膀胱周圍組織以及淋巴結的受侵轉移情況。

11. MRI

MRI對膀胱癌診斷的準確率高於CT,其優點是可瞭解肌肉浸潤的深度。

手術治療是膀胱癌治療的首選方法,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作為輔助療法,中醫中藥可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多種方法的聯合應用可起到抑制腫瘤及改善生活質量等作用。

2.中醫辨證施治

(1)溼熱下注證

證候:血尿,伴尿頻,尿急,尿痛,腰背痠痛,下肢浮腫,或腹滿納呆,或心煩口渴,夜寐不安,舌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或弦數。

基本治法:清熱利溼,涼血止血。

方藥運用: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萹蓄20g,滑石20g,瞿麥20g,生大黃6g,車前子10g,生薏苡仁30g,白茅根30g,生側柏葉15g,梔子12g,甘草梢15g,小薊15g,土茯苓20g,蒲公英30g,白英10g,龍葵15g,蛇莓10g。

方中萹蓄、瞿麥、車前子、滑石、梔子、生大黃、土茯苓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白英、龍葵、蛇莓、蒲公英清熱解毒抗癌;另外加側柏葉、小薊、白茅根涼血止血;生薏苡仁健脾利溼;甘草梢緩急止痛,解毒醫瘡,諸藥合用則達到清熱利溼,解毒抗癌之目的。

加減:腰痛腿軟加川斷15g,狗脊15g。

(2)腎氣虧虛證

證候:血尿,呈間歇性、無痛性,伴腰膝痠軟,倦怠乏力,或伴納呆食少,消瘦,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基本治法:健脾補腎,溫陽止血。

方藥運用:腎氣丸(《金匱要略》)加減。

熟地黃15g,懷山藥30g,山茱萸12g,茯苓12g,生黃芪30g,血餘炭20g,仙鶴草30g,菟絲子30g,制附子3g,肉桂6g。

方中熟地黃、山茱萸、菟絲子滋腎養陰,填補腎精;茯苓、黃芪、山藥健脾益氣,以助生化之源;制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加血餘炭、仙鶴草以達到溫腎止血之目的。諸藥合用健脾補腎,溫陽止血。若乏力,氣短,神疲可合用補中益氣湯。

(3)瘀毒蘊結證

證候:血尿,尿中可見血塊,或尿惡臭帶腐肉,排尿困難或閉塞不通,少腹墜脹疼痛,舌質暗有瘀點、瘀斑,脈沉細。

基本治法:清熱解毒抗癌,通淋散結。

方藥運用:龍蛇羊泉湯(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驗方)加減。

龍葵30g,蛇莓15g,土茯苓30g,燈心草10g,白英12g,海金沙10g,苦參15g,白茅根30g,蜂房5g,蟾皮6g。

方中龍葵、蛇莓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白英、蜂房、蟾皮、苦參、土茯苓除溼解毒,散結消瘤;白茅根涼血止血;海金沙解毒通淋。諸藥合用清熱解毒抗癌,通淋散結。

加減:尿閉用八正散加蒼朮10g,黃柏10g,烏藥10g。

3.中成藥

(1)八正合劑:由生大黃、車前子、萹蓄、木通、滑石、瞿麥、梔子、甘草梢等組成。有清熱解毒抗癌通淋之功效。主治膀胱癌、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

(2)複方喜樹鹼片:由喜樹果、竹茹、白茅根等組成,每片0.3g,每次2~4片,每日3次,飯後口服。適用於膀胱癌。

(3)複方斑蝥丸:由斑蝥、大黃、人參、豬苓等組成。有扶正抗癌的作用,適用於乳頭狀膀胱癌、腺癌等。

4.外用藥

膀胱癌晚期多出現疼痛,如小便時下腹疼痛;腫瘤浸潤輸尿管時出現腰痛;骨轉移時出現相應部位的疼痛。中藥外敷,有效成分可透皮吸收,通過腠理、脈絡,深達臟腑,調節陰陽,扶正祛邪。

複方止痛散,由制乳香、制沒藥、血竭、兒茶、延胡索、紅花、刺蝟皮、麝香、白芍等組成。上藥共研細末,裝膠囊或用醋調,內服外敷配合應用。適用於膀胱癌晚期下腹疼痛。

手術的範圍和方法應根據腫瘤的分期,惡性程度,病理類型及腫瘤的大小、部位,有無累及鄰近器官等綜合分析應用。手術治療包括膀胱腫瘤局部切除術,部分膀胱切除術,全膀胱切除術,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和激光及光動力學治療等。

6.放療

膀胱癌的放療效果不理想,目前主要用於晚期腫瘤患者的姑息治療,或手術、化療患者的輔助治療。

7.化療

(1)腔內化療:膀胱腫瘤單純手術治療複發率較高,而淺表腫瘤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治療後,臨床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也是腫瘤復發的問題,且腫瘤復發後的病理分級和臨床分期將加重。因此在手術前除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外,為防止復發,術後應立即進行膀胱腔內的化療。較常採用的是化療藥物膀胱腔內灌注。主要有:①塞替哌60mg,加入生理鹽水60ml,每週灌注1次,10~12次後改為每月1次;②絲裂黴素4~10mg,加生理鹽水40ml,隔日灌注1次,10次為1療程;③喜樹鹼,每次10mg,加20ml生理鹽水灌入膀胱,每週1次,10~12次為1療程;④環氧甘醚,每次1g,溶於100ml注射用水中,灌入膀胱,每週1次,10~12次為1療程,以後每月1次;⑤阿黴素,每次40mg,灌入膀胱,每週1次,10~12次為1療程,以後每月1次。本療法的優點是:膀胱局部藥物濃度高,與黏膜接觸時間長;能殺滅電切後殘留的有活力的腫瘤細胞,降低復發;對膀胱黏膜癌前病變發揮有益作用;無全身用藥的毒副反應。

(2)全身化療:適用於T4期膀胱癌伴有轉移者,對於T2、T3期浸潤膀胱癌,術前或術後亦可輔以全身化療,以提高治療效果。常用的化療藥物有ADM、5-FU、DDP、MTX、 VLB、CTX和HPT,其中以DDP的療效最好。如果幾種藥物聯合應用則療效更好。常用的為M-VAG方案,即第1、15、22天注射MTX 30mg/m2,第2、15、22天注射VLB 3mg/m2,第2天注射ADM 30mg/m2、DDP 70mg/m2。每28天重複1次。

(3)動脈內灌注化療:對T2、T3期膀胱癌,為預防手術時腫瘤擴散及術後復發,或使本來難以切除的腫瘤變成可以根治,可行動脈內插管的區域性化療,使腫瘤部位達到較高藥物濃度,降低全身的毒副反應。此療法也是晚期膀胱癌姑息治療措施之一。常用的藥物有:ADM、DDP、MMC、5-FU、TESPA等。

(4)免疫治療:最常用的為卡介苗(BCG),其用法和用量不完全相同,以膀胱內灌注給藥為主,每次100~120mg,每週1次,6次為1療程。免疫治療還包括局部或全身應用白介素-2、干擾素等。

【預防與調護】

1.預防

(1)針對病因採取預防措施,如已經肯定外來致癌因素,如染料、橡膠、皮革等,能引起膀胱癌的發生;吸菸和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膀胱癌的發病率明顯增高。這就要求改善染料、橡膠、皮革等工業的生產條件,提倡禁菸,避免大量、長期服用可致膀胱癌的藥物。

(2)高度重視血尿患者的密切隨訪,尤其對40歲以上的男性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原則上要採取嚴格的措施,包括膀胱鏡檢查等手段進行膀胱腫瘤的篩選。

(3)開展群眾性的普查工作,尤其對高發人群的普查。

2.護理

(1)保持會陰特別是尿道口的清潔,預防感染。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解除畏懼、緊張、恐懼、失望等不良心態,引導其忘掉疾病,心情舒暢,更好地配合各種治療。注意起居有時,適當的體育鍛煉,或氣功鍛鍊來調整身心。

(2)飲食調理,常用的配方包括:①赤小豆內金粥:赤小豆50g,雞內金研細末1.5g,如常法煮赤小豆做粥,將熟時入雞內金調勻。日2次,趁熱飲。有解毒通經利小便等作用。適於膀胱癌治療後清解餘毒。②大麥米粥:大麥米75~100g,白糖或紅糖少許。先將大麥米加水煮粥,熟時加入白糖或紅糖,調勻,作早餐或點心食。可養胃生津。適於膀胱癌治療後脾胃虛弱者。

(3)鼓勵患者樹立戰勝腫瘤的信心,樹立未來的生活目標。使患者從精神到身體做好戰勝腫瘤的準備,促使早日康復。向患者講解清楚,膀胱癌經積極的治療與積極地配合治療,是可以獲得長期生存的。資料表明,有生活目標,有良好的心態,機體的臟器功能、免疫功能活躍,對抗癌有利。

【臨證經驗】

1.常用藥對

(1)蜂房5g,蟾皮6g 清熱解毒抗癌,攻堅散結止痛。

(2)桑螵蛸10g,小茴香10g 桑螵蛸為肝腎命門之藥,與小茴香合用治下焦虛損,通五淋,利水道。陰虛火旺,膀胱有熱者少用。

(3)炒梔子10g,丹皮10g 清毒熱,散瘀血,止尿痛。

2.驗案舉例

案一.樸某,男,68歲,吉林人。

患者於2000年3~4月間偶爾尿頻、尿急、尿痛,遂於當地尿檢,診斷為血尿,建議進一步檢查,來京於某醫院經膀胱鏡活組織檢查,診斷為膀胱底部移行細胞癌,即行手術治療,術後又進行了腔內和全身化療,於2000年7月17日來診。現症見:膀胱癌術後,腰膝痠軟,倦怠乏力,納呆食少,消瘦,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檢查:白細胞3.5×109/L,既往患有冠心病,血壓130/84mmHg。

辨證:脾腎虧虛,毒邪蘊結。

治則:健脾補腎,祛毒散結。

處方:腎氣丸加減。

熟地黃10g,懷山藥20g,山茱萸12g,茯苓12g,牡丹皮12g,澤瀉15g,杜仲10g,木瓜30g,蜂房5g,蟾皮6g,桑螵蛸10g,小茴香10g,炒梔子10g,白英10g,蛇莓10g,龍葵20g,雞內金30g,炒神曲30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劑,早晚服。囑咐患者回家連續服用4個月。

2001年1月15日二診:自2000年7月開始,一直服用初診處方至今,腰痠腿軟明顯減輕,眠納可,二便調,血象正常,脈沉細,苔薄白。處方:太子參15g,生黃芪30g,當歸10g,熟地10g,山萸肉12g,山藥20g,土茯苓20g,丹皮12g,杜仲10g,木瓜30g,蜂房5g,蟾皮6g,桑螵蛸10g,小茴香10g,炒梔子10g,白英10g,蛇莓10g,龍葵20g,雞內金30g,炒神曲30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劑,早晚服。另服加味西黃丸,每次2粒,每日2次。服藥近1年病情穩定,未再繼續服藥,於2003年死於心肌梗死。

按語:膀胱腫瘤單純手術治療複發率較高,且腫瘤復發後的病理分級和臨床分期將加重。該例患者術後立即進行膀胱腔內的化療結合中醫中藥治療,服中藥治療2年多病情一直穩定。我們體會: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加用已經證實對膀胱癌確有療效的抗癌中草藥,可有效地防止膀胱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我們常用的有蜂房、蟾皮、桑螵蛸、丹皮等。

案二.唐某,男,69歲,山東人。

患者於1990年10月無意中發現無痛性肉眼血尿,擬診膀胱癌,遂來京就醫,經膀胱鏡病理診斷:移行上皮細胞癌。進行膀胱激光治療、化療藥物膀胱灌注治療8個月,於1991年12月12日來診。現症見:尿頻尿急,尿道燒灼不適,小腹重墜,納眠差,大便正常,舌淡紅苔薄黃,脈沉細。檢查:尿鏡檢,每視野下RBC 2~3個,WBC 15~20個,膿細胞2~3個,細胞管型0~1個;Hb 10g/dl,WBC 3×109/L。

辨證:瘀毒蘊結。

治則:氣血雙補,清熱解毒抗癌,通淋散結。

處方:右歸飲、龍蛇羊泉湯加減。

龍葵30g,蛇莓15g,土茯苓30g,燈心草10g,白英30g,海金沙9g,苦參15g,白茅根30g,炒梔子10g,丹皮12g,蜂房5g,蟾皮6g,知母10g,草河車15g,生熟地各10g,山萸肉10g,生黃芪30g,當歸6g,五味子10g,山藥20g,炒棗仁30g,雞內金30g,生麥芽30g,淡竹葉15g,生甘草10g,萹蓄50g。水煎,每日1劑,早晚服。另服加味西黃丸,每次2粒,每日3次。服藥20劑尿檢基本正常,後繼續服上方加減。服藥3年未見異常,自動停藥7個月,因小便時不適感而進行膀胱鏡檢查,發現原病變處點狀增生,再次行激光治療,加味西黃丸與湯藥治療,處方仍以龍蛇羊泉湯加減,每3~6個月複診,連續服用兩年未見異常,改用加味西黃丸2年停藥。最後一次隨訪時該患者已86歲,生活可自理。

按語:該例患者氣血雙虧,夾溼熱瘀毒,因此在治療時充分注意到實證和虛證同時存在的相互關係,寓滋補氣血法於清熱解毒、通淋散結之中。患者堅持服藥時病情穩定,自行停藥再次復發。這給我們一個提示:不管是服中藥還是化療、放療必須堅持足夠的療程。

【名家經驗】

1.賈堃診治經驗

賈堃曾治療膀胱癌轉移1例。趙某,51歲。尿血3個月,反覆發作,少腹痛,腹脹,納呆,肝區隱痛,乏力,消瘦,脈弦細,舌苔白,質絳,舌下瘀斑,經B超及CT檢查:膀胱後壁3.1cm×1.8cm,呈菜花樣腫塊,肝左葉可見5cm×4.7cm,右肝前葉可見4.3cm×3.4cm異常區。病理:膀胱移行細胞癌。診斷:膀胱癌肝轉移。中醫辨證:瘀痰結聚,脾腎虧虛。治法:口服抗癌藥平消片,每次2片,每日3次。按中醫證型輔助以化瘀散結,健脾補腎湯劑。處方:羌活、蜂房各10g,鬱金、白朮各15g,豬苓、仙鶴草、姜石各60g,瓦楞子、補骨脂各30g。血尿多加阿膠30g,少腹痛加川楝子15g,氣短乏力加黃芪60g。治療1年多,主要症狀均明顯好轉。1988年4月及7月兩次B超複查,腫塊縮小,症狀消失,恢復工作。1989年5月B超複查:膀胱腫塊縮小一半以上,肝右前葉腫塊消失,肝左葉異常區亦明顯縮小。至發稿時為止,已存活4年餘。

2.雷永仲診治經驗

雷永仲主任醫師認為,治療膀胱癌應以病機為中心,但應掌握癌的特點:一者毒也,二者結也。毒因氣機阻結而生;結因毒侵而氣機更澀。毒者,投以解毒之劑,結者,以軟堅消癥散結之藥伍之。

驗案舉例

寧某,女,63歲。患者血尿4年,1966年3月經膀胱鏡檢查,診斷為膀胱癌。於3月24日求雷氏治療。主訴血尿不止,並伴血塊。下腹部作脹,苔薄黃,脈細數。方藥: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甘草、建曲。清熱利溼加知母、黃柏、豬苓、澤瀉、車前子、滑石。涼血止血加大小薊、藕節炭、蒲黃炭、貫眾炭、生地、阿膠。軟堅消瘀加半枝蓮、琥珀末。治療後血尿即止。4月31日經膀胱鏡複查及活檢,又發現右側輸尿管上方有膀胱移行上皮乳頭狀癌。自膀胱鏡檢查後血尿又作。服藥19日後血止。其後如勞累、少寐或中斷治療後,則見尿血,持續服藥後則血止。治療隨訪14年11個月時,一般情況良好。

3.顧振東診治經驗

顧振東倡導益氣養陰之法治膀胱癌。他認為,就診的膀胱癌患者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年老體弱或晚期腫瘤不適合手術者,此類患者有間歇性無痛性血尿,或伴有血塊,少數患者還出現尿流阻塞、排尿困難或尿瀦留,腰痛膝酸,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納呆少寐,舌紅或暗紅,薄黃苔或少苔、光剝無苔,脈細數或虛數,顧氏多以“膀胱癌基本方”(藥用黨參、白朮、茯苓、生地黃、山茱萸、麥冬、白芍、黃柏、知母、敗醬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車前子、甘草)益氣養陰、清熱通淋治之。血尿甚者,加水牛角、三七粉、小薊;腰痛者加杜仲、續斷、細辛。另一類為膀胱癌術後(包括復發後又手術)的患者,此時雖無膀胱癌相關症狀,但仍多見頭目眩暈、少氣懶言、倦怠乏力、心煩失眠、咽乾、耳鳴、舌紅苔薄、脈細數等症,顧氏則以上方減黃柏、知母、敗醬草、車前子等清熱通淋之品,加黃芪、何首烏、枸杞子、黃精以增益氣養陰之效。納呆者,酌減養陰之品,加砂仁、陳皮;眠差者,加酸棗仁。

4.孫秉嚴診治經驗

孫秉嚴曾治癒一例膀胱癌。陳某,女,63歲,農民。病史:患者於1967年3月出現血尿及血塊,每次尿出血塊時小腹及腰痛甚。同年5月經天津某醫院膀胱鏡檢查診為“乳頭狀癌”,見膀胱頸部有較大腫瘤2個,小者無法數清。醫院建議手術切除,患者拒絕治療。患者隨後就診於天津孫秉嚴大夫,見面色白中透黃,身體消瘦,舌紅,苔薄黃,脈沉細而數,十指有較大甲印。證屬溼熱鬱滯毒結。治以清熱利溼驅毒。方藥:當歸10g,生地15g,知母15g,黃柏10g,斑蝥4個,滑石15g,蟬衣10g,半枝蓮15g,海金沙10g,苦丁茶15g,木通30g,牛膝10g,陳皮10g,半夏15g,水煎服。新丹,每日2劑。化毒片,每日5片。服藥至1968年4月16日,諸症均減,醫院複查示:2個較大腫瘤未發展,小腫瘤全部消失。繼續服藥至1980年6月28日,到該醫院再次複查,尿道通暢,膀胱頸部及整個膀胱均正常。經隨訪,已15年未復發。

5.李巖診治經驗

李巖主任認為,腫瘤患者在出現臨床症狀時,已多屬中晚期。晚期腫瘤患者的特點,除腫瘤本身廣泛擴散外,還有併發症、繼發症、後遺症存在,這些都給治療帶來許多困難,比如多數45歲以上的腫瘤患者,常常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氣管炎、肝炎、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神經官能症等。又因腫瘤採取手術、放療、化療後,有的引起局部潰瘍、發熱、出血、消瘦、貧血、精神創傷、功能障礙等後遺症。對於晚期腫瘤患者不能放棄治療,同時要注意治療併發症、後遺症,用中醫治療時要注意抓住主證。

驗案舉例

金某,男,64歲。病史:患者1960年4月因全程血尿,經寧夏某醫院腎盂造影,診為腎盂癌,建議作腎切除,患者未同意,即予一般對症處理。到1972年病情加重,進行膀胱鏡檢查,發現有片狀浸潤型腫瘤,並從尿中找到癌細胞,上海某醫院診為膀胱癌,建議手術,患者仍未同意,而服清熱解毒中草藥150餘劑,症狀有所好轉。經膀胱鏡檢查及肛診,仍見膀胱頸部及三角底部水腫,間嵴肥厚,有前列腺肥大結石。治療:患者於1976年10月11日就診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所附屬醫院中醫科李巖主任。症見排尿困難,須彎腰成90度,加強腹壓方能排出,小便澀滯,腹痛難忍,夜間更重,影響睡眠,口乾舌燥,脈弦舌紅。證屬下焦瘀熱,灼傷津液,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治以降火滋陰,化瘀止痛。方藥:降火丸,主要藥物為苦參、山豆根、夏枯草、大黃、龍葵、青黛、幹蟾皮、蜂房、半枝蓮、野菊花、生甘草。犀黃丸,主要藥物為牛黃、麝香、乳香、沒藥。蟾蜍酒,活蟾蜍5只,黃酒500g,共蒸1小時,去蜍取酒,珍藏備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化瘀通淋湯,主要藥物為丹參、赤芍、桃仁、紅花、土鱉蟲、澤蘭、龍葵、金銀花、女貞子、桑寄生、刺蝟皮。患者服藥兩個月,小便較前通暢,腹痛減輕,偶見血尿,尿常規化驗陰性,未見癌細胞。同年12月11日請泌尿科會診,前列腺較大,無結節,無砂石感,診為前列腺良性肥大合併結石,患者帶藥回原地觀察。此後17年隨訪,來見覆發徵象。

6.王俊槐診治經驗

王俊槐先生強調持續服藥治療本病。他認為,膀胱癌均用清熱利溼、涼血解毒、化瘀止血之法,持續服藥1~3個月,能延長患者壽命,甚至痊癒。

驗案舉例

瞿某,男,73歲。1994年9月10日就診。就診時自述尿血月餘且無疼痛感,小便呈暗紅色,有血塊,小腹有脹感,伴頭昏、納差、形體消瘦,大便正常,舌質暗,苔白滑,脈弦大而無力。於1994年9月7日在某大醫院作膀胱鏡檢,見膀胱左側壁有一約2.0cm×2.0cm大小新生物,呈菜花狀,距左側輸尿管口約0.5cm,左側輸尿管口成像清晰,左側壁及頂壁未見異常。作病理切片診斷為移行細胞乳頭狀癌(Ⅰ級)。尿常規示:紅細胞(+),膿細胞(++)。證屬溼熱瘀毒下注,損傷絡脈。治以清熱利溼,涼血止血,化瘀解毒。處方:生地炭、側柏炭、藕節炭、白花蛇舌草、仙鶴草、白茅根、旱蓮草各30g,赤芍、白芍、茜草根各15g,梔子炭、粉丹皮、山楂炭各10g,三七粉(另包沖服)20g。上方連進3劑,服藥1劑血止,小便略黃,諸症漸失,飲食頗佳,大便正常。原方再進5劑,複診時尿常規正常,僅口乾,舌質欠潤,苔少,脈弦細。此為血少津虧所致,擬原方加幹蘆根30g,西洋參15g,清熱生津以養血。再進15劑,複查尿常規、B超未見異常病變。追訪至1995年1月上旬,患者無任何自覺症狀,健康如常人。

【述評與體會】 膀胱癌單純手術治療複發率較高,即使是淺表腫瘤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治療後臨床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也是腫瘤的復發問題,且腫瘤復發後的病理分級和臨床分期將加重。因此在手術前除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外,為防止復發,術後應立即進行膀胱腔內的化療,同時中醫中藥治療。資料也證實,通過辨證施治確能取得與單純西醫治療相當或更好的療效。如蔣氏等將所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56例分成中醫藥治療組36例,化療組20例。中醫藥治療組辨證分為陰虛火旺、脾氣虧虛、溼熱內蘊等三型,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涼血止血、化瘀解毒之劑。基本方用小薊飲子加減,陰虛火旺者加知母10g,黃柏10g,山茱萸15g,牡丹皮12g,旱蓮草15g;脾氣虧虛者加白參10g,黃芪15g,升麻6g,茯苓15g,白朮10g;溼熱內蘊者加萹蓄10g,瞿麥10g,金錢草30g。中藥服2個月為1療程。西藥以CMD(CTX+MTX+DDP)方案化療。評價療效時發現在改善症狀(如血尿,尿頻,腹痛)方面中藥組優於化療組;其1、2、3、4年生存率中藥組亦高於化療組,特別是4年生存率,中藥組更明顯優於化療組。觀察研究的結果提示中醫藥辨證治療確能改善患者症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且無明顯毒副反應。中醫中藥對膀胱腫瘤患者的療效與不同的分期及分類有關。如謝氏等以中藥龍蛇羊泉湯,水煎服,每日1劑,長期服用,治療2年以上未復發者,改隔天服藥;3年以上無復發者可停服,也可每週服2劑。對堅持長期治療和觀察的21例患者進行研究。其中臨床分期屬T1、T2期者17例,T3期4例;病理分類:乳頭狀瘤6例,移行細胞癌2例,乳頭狀癌12例,鱗狀細胞癌1例。結果:21例患者中,生存5年以上的19例,生存率90.47%,死亡兩例均為T3期患者;其中12例腫瘤未復發者均為T1、T2期患者。各種病理類型無腫瘤復發的情況:乳頭狀瘤6例中有5例無復發,移行細胞癌2例中有1例未復發,乳頭狀癌12例中有5例未復發,鱗狀細胞癌1例無復發。結果說明龍蛇羊泉湯為主的中藥對膀胱腫瘤有治療和預防復發的作用,並發現該方對乳頭狀瘤的患者和臨床分期為T1、T2期的患者效果較好。張氏等用地榆炭,醋煎劑(地榆炭100g、食醋500ml,共煎液口服或灌腸),斑蝥製劑(斑蝥燒雞蛋和複方斑蝥丸),結合瘤體注射和辨證、辨病施治,結果中西醫結合治療23例患者,總有效率78%;患者在服藥後血尿、尿頻、尿痛、排尿困難症狀迅速改善和消失。個別病例的腫瘤形態和大小均有較明顯的縮小。對取得療效和無效的病例進行分析後發現,膀胱腺癌、浸潤型癌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反覆且預後較差。認為該療法僅適用於非浸潤型T1、T2期的乳頭狀腫瘤。中醫中藥在抑制膀胱癌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方面有明顯作用,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楊氏等以豬苓粉餵養被用BBN(N-丁基-N-亞硝胺)灌胃過的大鼠(為豬苓組),並與單獨餵養BBN的大鼠對照研究(為病理對照組),得出以下結果:豬苓可使大鼠平均淋巴細胞數量顯著高於病理對照組的週期淋巴細胞數;在規定時間內,病理對照組100%誘發出膀胱腫瘤,而豬苓組的膀胱發病率(61.1%)顯著低於病理對照組;且每鼠平均腫瘤數和瘤直徑,豬苓組亦顯著低於病理對照組(P<0.01)。中醫藥與西醫先進技術的結合,使膀胱癌的療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紀氏等用複方莪術液(莪術30g,蟾酥70g,豬苓30g,經提煉製成複方合劑50ml為一瓶)作膀胱癌術前灌注,每次50ml,每日1次,共灌注10次。對接受灌注的31例膀胱癌(均經膀胱鏡檢查及病理確診)患者進行術前、術後局部觀察,發現腫瘤組織表面潰爛,瘤體明顯縮小,呈蒼白壞死樣改變,易碎。鏡下見腫瘤表面細胞壞死,間質血管擴張,呈片狀出血。電鏡下腫瘤細胞膜破裂,細胞器散入細胞間質;部分細胞核膜消失;大部分瘤細胞呈長梭形,細胞間隙增寬。從而證明該藥有抗膀胱癌作用,並因在鏡下發現多個淋巴細胞圍攻癌細胞現象而證明該藥還有增加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李氏等以白蛇六味湯(白英、蛇莓、龍葵、丹參、當歸、鬱金)給一組膀胱癌患者服用,連服30劑後手術切除癌組織,另一組不服白蛇六味湯而直接切除癌組織。兩組癌組織在同樣條件下進行體外培養,結果發現服中藥組的癌組織基本上不能生長或生長極差,瘤細胞呈退化狀態。而未服中藥組瘤細胞最早可在接種6小時後自組織中心向周緣部分移行或生長。進一步的動物實驗還證實,白蛇六味湯可以增強環磷酰胺(CTX)的抗癌效果。張氏曾報道用枯痔液注射劑作瘤體注射治癒膀胱腫瘤患者或使病情好轉,具體做法是:在膀胱鏡引導下用枯痔液(砒石,明礬,雄黃,乳香,3%稀鹽酸),每次3~6g,每週1~2次。最適用於腫瘤直徑不超過2cm未侵入黏膜下層者,而對瘤體較大,短蒂、粗蒂或深及黏膜下層者脫落較為困難,且患者不良反應較大,效果較差。徐氏等對18例無法手術及晚期的膀胱癌患者,採用髂內動脈插管技術,將導管插人髂內動脈後跨過臀上動脈,根據血管造影找到膀胱腫瘤的供血動脈,把喜樹鹼微球170mg(含喜樹鹼20mg)通過導管栓入此動脈,栓塞治療後17例患者腫瘤出現不同程度壞死,瘤體縮小,血尿症狀全部消失,未見明顯毒副反應,1例無效,認為喜樹鹼微球經髂內動脈分支超選擇栓塞治療無法手術或晚期的膀胱癌是一種安全、簡單、效果較好的治療方法,尤其對膀胱癌出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我們認為,膀胱癌為癌毒之邪蘊積於膀胱。常見基本證候為溼熱、血瘀、陰虛、氣滯、氣虛、血虛。其病位在膀胱,涉及腎、脾、肝。溼熱者,以三仁湯加減。常用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竹葉、川樸、半夏、生石膏、燈芯草、海金沙、金錢草、車前草、通草、澤瀉、半邊蓮。肝膽有熱者,用龍膽草、黃芩、丹皮、炒山梔。血瘀腫瘤堅硬者,用地龍、炮山甲、凌霄花、夏枯草、鱉甲、龜板。陰虛者,以六味地黃丸加減,藥用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枸杞子、石斛、沙參、麥冬、五味子、女貞子、旱蓮草、菟絲子、黃精。氣滯者,加柴胡、佛手、川樸、炒枳殼。氣虛者,以四君子湯加減,藥用太子參、炒白朮、茯苓、黃芪。餘毒未清者,用白英、土茯苓、龍葵、蛇莓、幹蟾皮、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金蕎麥、草河車。胃脘部不適,消化道黏膜受損者,用白芷、炒蜂房、血餘炭、生蒲黃。納呆者,用雞內金、生麥芽、九香蟲、砂仁。便稀者,用炒訶子肉、禹餘糧。身疼者,用延胡索、徐長卿。腰痛者,用川斷、桑寄生、牛膝。尿血者,用血餘炭、白茅根、阿膠、仙鶴草、生蒲黃。小腹寒痛或下焦有寒或積水者,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烏藥、仙靈脾、蓽茇。眠不實者,加遠志、炒棗仁、夜交藤、磁石、珍珠母、合歡皮。尿頻或尿失禁用海螵蛸、桑螵蛸。尿混濁者,用萆薢。尿血出現貧血者,用當歸、阿膠、何首烏。腎功能不正常者用益母草、晚蠶砂。

近四十年,膀胱癌的中醫藥治療有了很大進展,尤其是近十餘年中,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大力開展,推動了膀胱癌防治研究的進程。目前對膀胱癌的早期診斷、預防等問題還沒有解決,尤其是膀胱癌發病率與病死率的不斷上升,應引起重視。幾千年來,中醫藥學尤為強調“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相信中醫藥在腫瘤的防治方面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中國醫藥養生


膀胱癌通常在其疾病早期以無痛性尿血為主要表現,有的則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難等,是發生於膀胱的一種癌性疾病。選用中成藥治療的話辨證選藥尤為重要,需要分型論治。中醫認為其與肝腎陰虛、脾腎氣虛及氣陰兩虛等有關。

1、肝腎陰虛型:常表現為尿血,小便頻數,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口燥咽乾,喜喝冷飲,大便偏幹,舌紅少苔或少津等。治療以補益肝腎,滋陰降火為主。常用的中成藥有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等。

2、脾腎氣虛型:常表現為尿血,排尿不暢,淋瀝不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活動後氣短,舌邊有齒痕等。治療以補中健脾,補腎益氣為主。常用的中成藥有無比山藥丸、歸脾丸、龜齡集等。

3、氣陰兩虛型:常表現為尿血,神疲乏力,食少氣短,口渴喜飲,心胸煩躁,手腳心發熱,大便偏幹或燥結,舌質紅,舌苔較薄等。治療以滋陰補氣為主。常用的中成藥有生脈飲、西洋參黃芪膠囊等。

總而言之,膀胱癌病因和病情比較複雜,選擇中成藥治療重在辨證用藥,病證結合,以調理部分固定證型為主,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不便隨症加減,所以在臨床用藥之前最好能夠諮詢專業醫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來選擇服用中成藥或中藥湯劑。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有些人認為無論什麼病都吃藥,別管中藥西藥,有病吃藥治不了百病,內臟己經出問題了,你在經常吃藥增加內臟的付擔,藥對症還好,中醫稱,是藥三分毒,要不對症就是一口毒,照成內臟損傷加重病情,往往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治都沒命了。不能說藥不好,得綜合力用,什麼叫綜合力用,在治病過程中,點穴位按摩,艾灸…在解合點不易過多中藥,在變症論治等等多管齊下,就事辦工倍了,對內臟減少傷害,慢慢就回復健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