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艾草

艾草,也叫做五月艾、灸草、白葉蒿……叫法很多。艾草是好食材,也是醫病良藥。艾草的多種功能中國人早知道,“艾”的豐富內涵超乎人們的想象!最古早的中國詩篇中,就有采艾的歌謠,顯然,在中國利用艾草的文化承傳久遠。

艾草是好食材,加入艾草做成的艾草粽。

五月的艾草

詩經中有詩傳史,《詩‧國風‧王風‧采葛》:“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由此來看,艾草在古代很可能是一種重要的食蔬來源呢,在史書《春秋穀梁傳》中就以“艾”表示作物的收穫:“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莊公二十八年)

艾 文化內涵豐富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葉子呈現羽狀分裂形狀。“艾”的內涵非常豐富,矮小的艾草在中國文化中卻樹立了偉岸的身影,平凡中展現卓然的不凡。從“艾”的字義中也可以探尋到中國文化的多元趣味。

“艾”有“老”、人生半百的意義。“艾人”具有人生的歷練,所以達到了這個門檻,才可以把政治要務託付給他呀,《禮記‧曲禮》就這麼說:“五十曰艾,服官政。”

“艾”本具有老、歷的意思(《爾雅》);長者人生閱歷豐富,古來,東齊、魯、衛一帶,都尊老謂之“艾人”(《揚子‧方言》)。

古人說“色如艾”,就是說頭髮蒼白的意思。然而,艾又具有“相”、“美好”的意思,例如《孟子》以“少艾”表示姿容美好:“知好色則慕少艾”。

五月的艾草

艾草 端午節的五瑞之一

端午節時,家門口放置艾草、菖蒲……等等“天中午瑞”可驅除毒害瘟疫。

黃曆五月五日是端午,古人稱“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端午節又叫“天中節”。此時溽暑溼熱驅動了毒蟲。古人智慧地利用純天然又經濟環保的“天中五瑞”以剋制天中“五毒”毒蟲──蜈蚣、蛇、蠍、蟾蜍、蜘蛛或壁虎。“天中五瑞”中就有艾草這一株西安起名公司宋曉濤。

“天中五瑞”包括艾草、菖蒲、石榴、蒜頭和龍船花等五種植物,具有濃烈的“香氣”或藥效,可以驅除溽暑毒害。端午節採用艾草、菖蒲,有地方再加蒜頭,紮成束懸掛於大門口或掛於屋簷下,祓除毒害瘟疫。用幹艾草泡水燻蒸可以消毒止癢。

南北朝時代已經有懸掛艾草驅蟲害邪毒的風俗。《荊楚歲時記》記載民間的端午習俗,“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當時,最愛的是人形的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就是這樣的表現。

五月的艾草

端午節時,老街老宅插著驅邪避兇的艾草、菖蒲。

唐代時,也以端午節為採艾草的最好時辰,李商隱詩《為安平公赴兗海在道進賀端午馬狀》中就有“伏以浴蘭令節,採艾嘉辰”的敘述。

艾草保健治病良方

在中國使用艾草作為治病、保健良方也有將近二千年的歷史了。艾引申有“治”、有“止”的意思。《本草綱目‧草之四》:醫家用(艾)灸百病,故曰灸草。《康熙字典》引《急就篇注》:艾,一名醫草。

中國傳統醫學的針灸之灸,就是指灸治法,又稱灸灼法,所用的艾粒、艾條,就是以艾草為原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