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復工幾大乾貨:防疫應急預案、操作手冊、食堂規定

一、食堂管理規定:

關於疫情期間項目部食堂管理規定

當前正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階段,為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加強項目食堂管理,最大程度保障項目員工就餐的安全性,確保就餐人員身體健康,特對疫情期間項目食堂管理做如下規定。

( 一) 、嚴把食材進口關

1.項目部禁止採購、食用野生動物和不明來源的活體動物、動物源性食品,對肉及肉製品做好索證索票工作,嚴禁採購、加工製作未按規定進行檢驗檢疫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畜禽肉。嚴禁在項目範圍內飼養和宰殺畜禽等動物。 

2.項目部食堂管理人員要做好食堂菜品的監管工作,對採購菜品每天進行查驗,查驗合格菜品方能進行二次加工。

(二)、嚴控加工操作規程

1.食堂在操作過程中,須對生熟食品分開存放和加工,肉禽類食品需燒熟煮透,食品加工要燒熟、煮透,確保熟制食品的中心溫度不低於70°C。

2.項目食堂應進行菜品留樣制度,各類菜式應留樣保存48個小時,並做好留樣登記。

3.項目食堂工作人員全程應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一次性手套上崗,且及時更換口罩及手套,每天進行3次體溫測量。

(三)、嚴格消毒保潔制度

1.確保對廚具餐具每天進行3次高溫消毒,每天對設備設施、場所地面等進行1次消毒,做好餐廚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保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空氣流通。

2.項目部要配備洗手消毒物資,食堂工作人員工作在製備食物前、加工生食或熟食之後、餐前便後、接觸垃圾後等暫時離開返崗前,均要洗手進行手部清潔,在食堂顯著位置提醒職工就餐前洗手。

(四)、加強人員健康管理

1.項目部要及時跟進食堂工作人員健康情況,確保健康證在有效期內,節後第一次上崗前建議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體溫測量,並對其到崗前15天動向情況進行詢問登記,確保其身體健康無異常後方可上崗。

2.項目部要通過晨檢等手段做好廚房操作人員和就餐人員摸排工作,發現有武漢旅居、接觸史人員要立即上報並隔離,發現發熱、咳嗽、無力等疑似症狀需送往指定醫院檢查,一旦確認疫情,項目部要立即啟動傳染病防疫應急預案。

(五)、開展輪流和分散就餐

1.疫情期間,最大程度降低病毒傳染風險,確保人員健康,項目部應進行輪流和分散就餐,單次就餐人數應控制在10人左右為宜,每次就餐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2.為避免交叉感染,所有項目就餐方式不允許採用圍桌式,避免面對面就餐,需採用分餐式,所有人員須自備餐具,由食堂工作人員對菜品進行分配。

3.就餐人員需正確佩戴好口罩,並在食堂門口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37.3℃以下)且無咳嗽、感冒等疑似病症方可進入食堂就餐。對於未佩戴口罩或有發熱(37.2度以上)、感冒、咳嗽症狀客人,食堂將勸離,嚴禁其進入就餐。

4.員工在食堂取餐時,應全程佩戴口罩,減少交談,取餐完畢落座後,方可取下口罩進行就餐。未佩戴口罩者,不得進入食堂取餐就餐。

5.就餐人員應避免面對面就餐,領取餐食後可到項目較空曠地或是辦公室進行就餐,就餐時應避免面對面交談。

6.員工就餐完畢後應重新戴上口罩,並及時清洗個人餐具用品,避免細菌滋生。同時,應自覺將產生的廚餘垃圾、使用過的紙巾、口罩等物品扔至指定垃圾箱。

7.員工應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就餐,就餐完畢後儘快離開食堂,不允許在食堂內聚集聊天,以便食堂進行及時清洗及消毒。

二、防疫操作手冊:

企業職工疫情防控操作手冊

(一)、全面開展排查

1.全面排查本單位人員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等情況,精準 掌握,建立臺賬。

2.目前仍在疫情重點地區的人員,要遵守當地政府採取的疫 情防控措施,不得違反規定擅自離開。

3.對仍在湖北境內的員工勸留在當地,暫不返回。對近14 天有湖北旅居史、有與湖北旅居人員和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的員 工,要嚴格按規定落實居家或在居住地隔離醫學觀察等措施;懷 孕婦女、有慢性基礎疾病,以及超齡(60歲及以上)的員工不安 排返崗。對其他地區返碚員工,確因生產需要返崗的,在體溫檢測正常、排除密切接觸史的情況下,可按照“廠區內上班,14天內不得離開廠區、宿舍或指定區域”的方式返崗。

4.本人或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及時到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就診,解除醫學觀察後方可返崗上班。

5.加強本單位人員動態排查,發現與疫情有關的問題及時報 告。

(二)、規範因公出行

6.嚴把本單位工作區域入口關,儘量減少公務(業務)來訪,做好來訪車輛和人員詢問、登記。

7.進入本單位工作區域的車輛須停車接受檢查,人員須佩戴口罩並接受體溫檢測,體溫超過37.2℃的不得進入,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8.乘坐、駕駛單位公車均須佩戴口罩,駕駛員儘量佩戴手套,結束後洗手消毒。定期對車輛座椅、門把手等部位消毒。

9.單位人員上下班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確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須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有交通車的企業,要落實防疫措施,減低乘車人員密度。

(三)、優化工作方式

10.廣泛推行網上辦公,倡導通過網上平臺、網絡客戶端、手機APP等方式開展工作。

11.減少紙質材料、報刊雜誌傳遞,提倡無紙化辦公。傳遞紙質材料前後均需洗手,傳閱材料時全程佩戴口罩。

12.儘量採取分散工作方式,多人一起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接待外來人員雙方須佩戴口罩。

13.工作區域內不隨意走動,在工作場所儘量減少會客。

14.定期對辦公桌椅、電腦設備、打印複印設備、座機電話等設施設備進行消毒。

15.保持工作環境清潔和通風,儘量做到每天開窗通風次數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20至30分鐘。

(四)、精簡會議活動

16.大幅精簡現場集中開會和集體活動,儘量採取電話、視頻、微信群、QQ群等方式溝通研究工作。

17.必要的會議活動,儘量控制參加人數和時長,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儘量減少會議,不召開聚集性的大會。

18.進入會場前須測量體溫、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參會人員儘量自帶水杯。

19.參會人員保持適當間隔,注意會場開窗通風。

20.會議結束後對會場、傢俱、茶具、話筒等用品進行消毒。

21.確需外出參加集體活動,應儘量避免集中乘車,做到全程佩戴口罩。

(五)、實行分散用餐

22.單位人員自備自帶餐具,分時段錯時取餐後分散用餐,避免扎堆就餐。

23.餐前須洗手,排隊、取餐時全程佩戴口罩,並相互保持適當距離,避免人員聚集。

24.在工作區域設置清洗餐具處,配備洗手液、洗滌劑、餐廚回收桶等必要用品和設施,及時做好回收、消毒工作。

25.單位食堂須保持空氣暢通,後廚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餐廳每日消毒不少於1次,餐具及烹飪用品須高溫消毒。

26.食用肉類和蛋類須充分煮熟,避免生食。處理生食和熟食的餐具用品嚴格分開、嚴禁混用。

27.堅持健康安全的飲食習慣,建議清淡適口。

(六)、搞好後勤服務

28.落實食品採購安全措施,從正規渠道購買食品。

29.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須佩戴口罩,避免接觸動物或直接用手接觸肉禽類生鮮材料。

30.後勤採購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與人接觸保持安全距離。

31.加強對餐飲、安保、保潔、駕駛等服務及人員的管理。服務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必要時佩戴手套,並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工作結束後及時洗手消毒。

(七)、注重日常防護

32.積極宣傳學習疫情防護知識,普及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強化科學防範意識,提升防範防護能力。

33.做好工作區域防護工作,定期對餐廳、食堂、會議室以及門廳、樓道、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特別注重對門把手、鍵盤、鼠標等關鍵部位進行消毒。

34.提倡多走樓梯少坐電梯,乘坐電梯須佩戴口罩。注重對電梯特別是按鍵進行消毒。電梯間配備一次性紙巾或消毒液,提倡用紙巾接觸按鍵。

35.注重個人衛生和環境整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常洗手勤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

36.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毛巾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7.增強家庭防控意識,防範和杜絕各類家庭聚集性活動和各類群體性活動。

38.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當適度運動,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39.正確佩戴口罩,廢棄口罩放入指定垃圾桶內,並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八)、及時科學就醫

40.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須及時就近到指定醫療機構診治。

41.就醫前應提前通知醫院,呼叫救護車或使用專用車輛運送病員,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做好運送人員的個人防護和車輛消毒工作。

42.曾與確診或高度疑似病例有過共同生活或工作經歷的人員,一旦出現相關症狀,立即就醫。

43.病員就醫全程須佩戴口罩,儘可能遠離其他人員。

44.就醫時須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告知醫務人員近期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

九、凝聚防控合力

45.單位管理層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好本單位防控責任,組織單位員工落實好防控措施,杜絕疫情輸入、擴散、蔓延。

46.充分發揮單位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員工堅定信心、嚴防嚴控。

47.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積極履責,共同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48.自覺抵制、反駁網上不科學、不文明的言論,不轉發來源不明的輿情信息,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49.關心關愛單位員工,對因疫情防控沒能休假的單位員工,安排好輪換、補休,按照有關政策保障落實未休假期的工資報酬。

50.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可採取更細的措施,把各項防控和服務保障措施落實到位

三、防傳染病應急預案

1 傳染病防疫應急預案

一、編制目的

2019年12中旬以來,武漢短期內出現了以發熱、乏力、咳嗽、呼吸不暢為主要症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確定這類病例的病原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 (WHO)確認並命名為2019-nCoV,該病原感染所致的肺炎稱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流行,保障項目人員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持續有效地實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應急處理的綜合指揮能力及應急處置能力,維持正常的安全生產秩序,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

三、工程概況:

工程名稱:

工程地點:

工程規模:

監理單位:

建設單位:

四、項目部應急小組分工

項目部成立相應應急小組,必要時根據項目規模及危險源情況,設立通信組、警戒組、疏散組、器材組及搶險組等小組。                                           五、應急小組職責

(1)全體成員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員工服務的思想,認真學習和熟練執行應急程序。

(2)指揮應急救援人員進行現場救援和處置。

(3)服從上級指揮調動。

(4)檢查應急設備和設施的安全性能及質量。

(5)定期組織模擬演練。

(6)參加本範圍的各種應急搶險救護。

六、應急響應措施

6.1 應急行動程序通則

(1)應急小組成員應根據工作分工,由組長協調安排行動。

(2)應急小組成員在接到報警後迅速進入指定位置,其中本地或現場附近的成員應在10分鐘內就位。

(3)項目安全部及項目部應急小組通信組負責接聽傳染病事故彙報,並負責通知所有應急小組成員。

(4)根據傳染病事故情況報相應主管部門。

6.2 應急行動程序

6.2.1 應急報告

(1)重大傳染性疾病事件發生後,患者或現場最早發現疾病的人員,應立即將事件發生的有關情況向現場應急小組組長,並組織人員疏散,同時避免其他人員靠近現場。

(2)如多人發生感染,傳染面繼續擴大或患者情況危急時,現場應急小組組長立即向公司領導小組報告。

6.2.2 應急響應

按照爆發的甲、乙類傳染病疫情,根據當地政府三級預警情況要求,項目部分別採取相應的應急響應。

6.2.2.1三級響應

項目部保持正常的工作,施工、生活秩序,在堅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採取如下措施:

1)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

2)實行每日定時測體溫,設專人負責體溫檢測和工地消毒。

3)加強對發熱病人的管理,設隔離區、對發熱無呼吸道症狀,診斷尚未明確的人員,與密切接觸者實行隔離觀察,直至體溫恢復正常的第3天。

4)人員聚集區實行封閉管理,嚴格限制勞務人員外出,並進行登記。

6.2.2.2 二級響應

除對密切接觸者實施隔離外,保持正常的工作,施工、生活秩序。

1)員工、勞務人員外出應採取防護措施,並定時對宿舍等進行消毒。體溫異常及時報告,併到發熱門診就醫。

2)加大門衛管理,控制外來人員入內,根據疫情情況,通報員工及勞務人員,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穩定勞務人員情緒。

6.2.2.3一級響應

在檢查二級疫情再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適時採取以下措施:

1)貫徹落實政府防治甲、乙類傳染病工作的決定,嚴格落實和檢查各項防治措施。員工、勞務人員有義務和責任及時報告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發現疑似病人立即向有關單位醫院報告。實行日報告制度。

2)人員不得隨意調動,勞務人員禁止外出,員工上下班由固定班車接送。

6.2.3 處置措施

現場人員發生持續高燒(測量體溫在攝氏38度以上)。伴有乏力、咳嗽、呼吸不暢,或3人以上其他傳染性疾病時,應採取果斷措施,防止病毒蔓延。

(1) 及時上報公司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撥打“120”電話,將病人用醫院救護車送往專科醫院。

(2) 工地進行封閉管理;專人負責進出登記制度。未經批准,禁止民工自由進出工地,擅自返鄉。未經項目部同意,外來人員不得進入施工現場, 運送材料的外部車輛應進行消毒,司乘人員儘可能不下車輛。生活必需品的採購,儘可能由供應方送至工地大門處,由現場人員接收。

(3) 加強日常衛生和消毒工作;每天兩次對宿舍、辦公區、食堂等場所進行消毒,廁所應增加消毒次數。在公共水池處應設肥皂並督促民工勤洗手,食堂衛生乾淨整潔,炊事人員在操作間應穿戴乾淨的工作服並應戴口罩。

(4) 堅持每天由專人負責對民工早晚兩次的測體溫,對每一位管理人員、務工人員的體溫測試記錄存檔備查。

七、 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

1、項目應急救援器材與設備的配備

項目部本部辦公、生活區所的需防護用品、消毒藥品和器材由項目部統一採購、提供。

2、項目部應急救援器材與設備的配備

各項目部應配備適量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和溫度計、消毒液、噴霧器等消毒藥品和器材,應急車一部。

八、周圍可利用資源及聯繫方式

1、外部電話

常用急救電話:120

項目部各施工隊應預先了解當地衛生防疫部門電話或疫情舉報電話和施工現場附近醫療部門聯繫電話。

2、內部電話

辦公室:XXXX

項目部應預先了解施工現場附近醫療部門聯繫電話,實行就近醫治隔離。

3、當地2019-nCoV救治點

九、 其他

(1)本預案適用於項目部突發重大傳染性疾病事件的應急處理。

(2)項目部應內外形勢和具體條件的變化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

(3)項目部定期組織有關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門的應急救援培訓,使各級應急救援人員具備相關的應急救援知識,熟練掌握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的使用,能適應救援工作的需要。

(4)項目部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練,項目部各施工隊在施工期間應組織不少於一次演練。確保事故應急救援組織能迅速反應,及時出動,並能採取有效救援措施,避免事故損失進一步擴大。

應急救援小組聯絡表

分組

職務

姓 名

電 話

領導小組

組長

事故現場指揮

信息管理員

應急處理技術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應急處理檢測小組

組長

應急處理保衛小組

組長

應急處理物資設備組

組長

應急處理突擊隊

組長

醫療救護小組

組長

調度小組

司機

13333333333333

火警

119

匪警

110

醫療急救

120

注意事項:如項目部發現有人員持續高燒,項目部應立即撥打“120”或“999”急救電話送往醫療設備、先進診斷處置效果好的大醫院進行救治。同時按醫院要求隔離密切接觸人員。值班室設負責人專人帶班,上傳下達確保信息暢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