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在這個難忘的春天裡剛剛讀到一條消息。疲憊不堪的武漢抗疫一線的外地醫護人員不約而同地許下自己的願望:

“想看櫻花”。原來已經到了武漢東湖櫻花盛開的時節!再一看日曆,今天已經是3月11日。又是“3.11”!東日本大地震一晃已經過去九年。近一段時間,面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日之間患難時刻相互守望的感人故事在中日兩地頻頻刷屏。而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又讓人想起九年前的往事。中國和日本,這兩個相隔一衣帶水的鄰邦在遇到危難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相互守望、互相幫助的精神,特別值得回顧梳理與發揚光大。

  首先讓我們從2020年說起。新年伊始,中日兩國的人們期待著春節旅遊經濟帶來新一波利市;期待著中斷已久的國事訪問在櫻花盛開時節實現,引導中日關係再上新臺階;期待著東京奧運會為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帶來新機遇。然而,武漢爆發的新冠病毒肺炎令這一切都受到了衝擊。不僅武漢市民及許多中國人的生活與人生因此而改變,蔓延開來的疫情也令日本蒙上了陰影。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疫情擴散的陰影也籠罩了日本

  現在,這場正在全世界蔓延的疫情也在影響、改變著更多人的命運。在這場疫情面前,中日兩國之間湧現出許多患難之中相互守望、互相支援的故事,為世界各國,為人類面對共同的敵人攜手合作樹立了典範。

  這種鄰里守望互助可以上溯到近百年前——儘管那時在日本的侵略排外政策下兩國長期處在摩擦與戰爭的不幸陰影下。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直接造成近三十五萬人的傷亡。當時的外交總長顧維鈞在內閣會議上主張盡釋前嫌:“我國本救災恤鄰之義,不容袖手旁觀,應由政府下令,勸國民共同籌款賑恤。” 當時的中國政府甚至調派兩艘軍艦載運糧食緊急駛往橫濱。民間各種義賣募集到大量捐贈物資也運往日本。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在各大城市組織賑災義演,將募捐所得全數捐給日本災民。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1923年關東大地震時,當時的中國政府派出的紅十字會救援隊到達日本

  打破先河的善舉給日本人民留下了對大陸鄰國的積極想象。就在上世紀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不久,石油危機衝擊激發的危機意識背景下,1973年拍攝的災難片《日本沉沒》中出現了陸沉式地震發生後受日本政府請求中國政府表示要派海軍快艇救助日本災民的橋段。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電影《日本沉沒》中,日本首相請求中國軍艦救援日本災民

  而兩國對等地相互守望,互相幫助則見諸於進入新世紀以後。2017年,當時中日關係還沒有走出低谷,人民中國雜誌社在東京舉辦了題為“民間的力量”圖片展,單元之一就是地震中的相互守望與幫助,其中最為吸引眼球的亮點就是21世紀以後發生在兩國的三場地震的故事。

  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日本政府與民間給災區的支援令人難忘。特別是日本救援隊在廢墟中認真搜尋,發現遇難者後肅立默哀的圖片令中國民眾十分感動。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民間的力量”圖片展:2008年5月日本救援隊從廢墟中抬出遇難者遺體,隊員肅立致哀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與民間同樣表現出鄰居有難出手幫助的熱情。當時,中國媒體關於日本地震的頭版報道可謂鋪天蓋地,中國中央電視臺連日和日本連線直播受災現場。來自中國的“日本加油”一波又一波傳到日本。全國各地為日本募集了大量的救災善款。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人民中國》2011年4月號封面及報道版面

  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人民中國》臨時調整版面,策劃了“緊急特輯——來自中國的‘日本加油’”。人民中國雜誌社包括退休人員在內的全體員工排起長隊為福島災區捐款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上海中遠物流配送公司將三一重工捐贈的長臂泵車送到福島核電站參與救援。這一意象甚至在五年後的怪獸電影《新哥斯拉》中得到引用。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三一重工的長臂泵車在福島核電站救援發揮重要作用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新哥斯拉》劇照:怪獸哥斯拉在長臂泵車的冷卻劑攻勢下被凍結起來

  2016年4月14日,突發的熊本地震再次牽動中國民眾的心。事發當天《人民中國》策劃、推出的漫畫“熊貓慰問熊本熊”,引來網上無數中日漫畫粉絲的模仿,成為當年的一個現象級報道。隨漫畫推出的俳句“クマモンもパンダもクマで同じもん(你熊我也熊,今天都是熊本熊,患難見真情)”不意中竟成為早於“風月同天”詩文寄情的嘗試。這些中日危難中互挺互助的圖片、漫畫以及背後的故事,引來許多觀眾駐足觀看、沉思。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人民中國》第一時間策劃的原創漫畫成為網紅,引來眾多模仿

  此次疫情下兩國再次表現出的守望與互助,正是這種傳統的延續。初始階段,大阪街頭出現了“武漢加油”的標語,東京池袋街頭手捧捐款箱向行人九十度鞠躬募捐的女孩形象在中國爆屏。在二階俊博倡議下日本自民黨作出黨內國會議員為中國捐款的決定在中國成為新聞頭條。日本各界捐贈的口罩等防護用品紙箱上貼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鼓勁文字令中國公眾感到親近,更多不約而同的類似創意不斷湧現。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連日來來自日本的援助與加油令中國民眾深為感動

  接下來,隨著日本也出現疫情,聲援口號從“中國加油”擴展到“日本加油”、“人類加油”。在這個環節中,松山芭蕾舞團高唱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視頻引起中國公眾強烈共鳴。後來在2月18日點亮東京塔的活動中,松山芭蕾舞團的精彩舞蹈與中國國歌合唱和來自武漢的仿曾侯乙編鐘古樂再次奏響中日兩國互相鼓勁的旋律。再後來,隨著日本疫情的發展,來自中國的口罩等防護品又陸續寄往日本,中方向日方捐贈了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來自中國的各種問候也發往日本。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疫情蔓延到日本,中日兩國攜手共呼加油,相互鼓勁

  此次的中日相互守望與互助向我們提示瞭如下的新特點。首先,運用彼此共情的文化要素互送溫暖呈現為一大亮點。漢詩體現了漢字圈國家之間所獨有的軟實力要素,而來自中國的原創俳句、和歌也向日本社會傳遞了中國的樂觀與幽默。事實上,漢詩、俳句在此次抗擊病毒過程中已經成為中日彼此拉近心靈距離的紐帶。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抗疫漢俳欄目

  其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文交流促成與強化了這種心靈紐帶。許多漢詩創意就有在日華人的參與,點亮東京塔的創意也是當地華人組織與日方機構通力合作的結果。還有許多在中國堅守的日本人也根據他們的觀察向日本介紹了中國抗疫的細節,推動日本參考中國經驗。第三,病毒瘟疫是人類公敵。就在3月11日,世衛組織宣佈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經此一疫,世界各國應彼此摒棄猜疑與偏見、歧視,聯手合作,人類才有未來與希望。在此背景下,松山芭蕾舞團喊出“人類加油”“全世界醫療領域的英雄們加油”,給“義勇軍進行曲”賦予了更深一層的含義:中日乃至全世界攜手抗擊病毒。

“3.11”9週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松山芭蕾舞團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的視頻在中國爆屏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歷史首次給了中日兩國同時彼此幫助,聯手抗擊共同敵人的機會。

  現在,在中日共同抗擊疫情的歷史時刻,重溫九年前東日本大地震以及前後中日兩國面對震災時的相互守望與幫助,給我們帶來了更深遠的思考。中日兩國不論是在地震救援還是在聯手抗擊瘟疫的過程中休慼與共,命運相關,如能將這種患難之中相互守望的精神發揚光大,相信中日兩國的民間好感度應有進一步提升,相向而行的民意基礎能夠得到進一步夯實,兩國關係不論在合作空間拓展層面還是在重建政治互信層面都應該有令人期待的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