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釣不能被動等魚口,一等就空軍,老釣友都是這樣破解的

不管做什麼都講究方式方法,釣魚也不例外。對很多人來說釣魚是個很矛盾的活動,一方面想多釣幾條魚另一方面又覺得釣魚不算什麼有技術含量的活動,每次釣魚都顯得特別“佛系”。具體表現是這樣,不怎麼注重打窩,鉤子上掛上2團餌料拋下去等魚咬鉤。這種方式在資源比較好的地方或者魚比較活躍的夏秋季也能有所收穫,但如今溫度低魚的活躍度不高,還用這麼佛系的釣法經常空軍也就不奇怪了。

冬季野釣不能被動等魚口,一等就空軍,老釣友都是這樣破解的

這兩天朋友介紹了個不錯的小河,說裡面小鯽魚有不少,於是趁著有空就跑過去試釣一番。到了釣點之後照例是看別人釣得怎樣,結果問了旁邊一個釣友,他說不好釣,釣了好幾個小時也只有3條小鯽魚,差不多一個小時一條魚的節奏。於是我站在他旁邊觀察了十幾分鍾,發現他釣魚的方式就特別佛系。掛餌後拋下去就不管了,雖然用的雙竿但並沒有魚咬鉤。想了想,自己還是找了個釣位開釣了,一是來都來了不試一下不是我的風格,另一方面也覺得這位釣友的釣法不太適合冬天,順便驗證一下。最終結果確實是和他拉開了差距。釣了一整天,魚口就沒斷過,雖說全是小奶鯽但總比一動不動要靠譜啊。中途雙尾也有很多次,總漁獲差不多10斤的樣子(奶鯽哦),差距在哪呢?還是表現在主動性上。

冬季野釣不能被動等魚口,一等就空軍,老釣友都是這樣破解的

首先,打窩誘魚很重要

想要讓魚進窩,肯定要拿東西吸引它,打窩就是個最簡單的辦法。可能有的釣友也打窩了,但是窩量控制得不好,打窩的方式不對。冬天的魚食量小,而很多釣友都習慣性的打大窩(哪怕你看起來窩料不多,但對小鯽魚來說就是吃不完的大山),這時候魚吃飽了窩料不吃餌也就不奇怪了。另外,打窩我是用的羽毛球打窩器打窩,這樣控制窩量比較精準,動靜也比較小,不像手拋窩那樣拋不準,也不會造成動靜過大驚嚇到魚,所以發窩的速度比較快。

冬季野釣不能被動等魚口,一等就空軍,老釣友都是這樣破解的

其次,換餌頻率

因為這裡的鯽魚比較小,也就是釣著玩,所以用的是商品餌。用3號袖鉤開拉餌,前期以抽頻率為主。大約半個小時時候魚就進窩了,然後就開啟連竿模式。偶爾有魚口慢的時候也保證了一定的換餌頻率,即使沒口也不會死等(差不多一分鐘沒口就換餌)。時不時的用拉餌沾點酒米下去續窩,這樣窩子裡的魚基本上就不會走了,如果資源夠好,天氣也合適,窩子裡的魚可以說是釣不完的。因為這段時間都是晴天,溫度比較穩定,我選的釣位也比較淺,一米多一點點,能夠隱約看見窩子裡的魚。這一天下來我的窩子裡都是黑乎乎一團鯽魚在那裡。

冬季野釣不能被動等魚口,一等就空軍,老釣友都是這樣破解的

再次,魚不咬鉤的時候要主動逗,要注意餌料狀態

冬天的魚不愛動大家都知道,有時候窩子裡有魚它就是不吃餌,這時候一定要主動進行誘魚。怎麼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餌活起來,輕輕提一下竿稍,然後輕輕放下。別看這個動作很簡單,可就是在魚不開口的時候卻能起到“奇效”。在極端情況下甚至10條魚有8條都是逗上來的,不逗就停口,一逗就有口,你不服都不行。

另外,釣小鯽魚餌料狀態是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如果你觀察力夠強,你能明顯的發現釣著釣著魚口就慢了。這多半是餌料返水了或者過度打揉導致餌料狀態沒以前那麼好造成的。尤其是新手釣友,開餌的時候不注意餌料的配比,雖說開的拉餌但是入水再提竿上面還是一大團餌料,這種狀態的餌料想釣到魚真的很難。

冬季野釣不能被動等魚口,一等就空軍,老釣友都是這樣破解的

多窩走釣是個好辦法

我昨天釣魚其實也打了2個窩子,但是一開始選的釣位還不錯就沒有換窩。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還是建議打2個窩子或者更多的窩子,因為冬天的魚活動範圍比較小,並不是每次都能一下子就能選對釣位的。多打幾個窩子,深水和淺水都兼顧一下,亮水和障礙物區都兼顧一下。打窩後半天沒口,想盡辦法都沒用的時候該換釣位就要換釣位,不要嫌麻煩,冬天不比夏天,釣位不合適真的一整天都不會有動靜,別和魚硬抗。

冬季野釣不能被動等魚口,一等就空軍,老釣友都是這樣破解的

結束語:雖說釣魚是個休閒活動,主要是放鬆工作的壓力,但想要釣得好還是不能太佛系。尤其是在水溫比較低的冬天,魚不愛動,我們作釣的主動性應該更強一些。不然在同一條河別人不停的上魚自己的浮漂卻一動不動還真是有些不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