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而作為重災區湖北地區的疫情更是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由於病毒傳染性強,已經相當於一場全民抗病毒的戰爭。為了加快殲滅新型冠狀病毒,作為疫情最嚴重的城市,武漢甚至已經封城數月。這段時間,社會各界都開始積極行動,可謂全民皆兵、全體動員,紛紛加入到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隨著疫情的發展,物資緊缺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目前為防控疫情,國內對口罩等物資的需求量巨大,正常情況下,我國口罩日產能約為2000萬隻。即便是口罩企業全部復產,短期內仍將“一罩難求”。因此,面對巨大的市場缺口,各類工業廠商開始改造自家的生產線來製造口罩。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長安等汽車廠紛紛打頭陣“轉產”口罩,將日產能提高至了1000萬隻,極大緩解了口罩短缺的困境。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和傳統的口罩廠不同的是,汽車廠擁有強大的生產場地、設備、人員、技術和資源協同能力,因此能夠快速跨界轉產口罩。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意味著,如果戰爭不可避免,舉國進行戰爭動員,強大的中國製造業尤其是汽車廠可以迅速轉產,生產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產生巨大的戰爭潛力。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在疫情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全力擴大口罩等物資的生產能力,中國軍工企業甚至動用殲-20隱形戰機所用的數字化計劃來製造口罩。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3月12日,根據消息,為加快口罩生產,中國軍工企業應用製造殲-10、殲-20飛機的數字化技術,研製出全自動口罩生產機,目前已下線投產。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全自動口罩機研製項目總指揮李志強介紹:“這24臺口罩機,預計3月底全部完成生產,到時會形成每天300萬隻口罩的產能,實現短期內提供日產量百萬級以上的能力。”對於造飛機的他們來說,口罩生產機的研製是陌生的。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迅速動員7家下屬單位,發揮各自技術優勢,由600多人組成設計研發團隊,24小時不間斷工作。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他們採用航空製造領域中的數字化技術,在3天內就完成了口罩生產機的圖紙設計,16天后首臺樣機研製成功。李志強表示:“這種數字化設計製作技術,在研製殲-10、殲-20等飛機時就幫助節約了時間,因為可以在投入實體制造前進行模擬仿真,減少在製造過程中發生不必要的錯誤。“造飛機、造航母的企業,也造口罩機啦!”軍工企業的動向頗為引人關注。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這不造航母的中國船舶集團僅用11天完成N95口罩機、平面口罩機和壓條機樣機研製,第15天就實現了量產設備連續供貨。在緊急馳援國資系統所屬企業需求的同時,中國船舶集團面向全國抗疫戰場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相關設備,累計預訂口罩機160餘臺、壓條機90餘臺和超聲波點焊機340餘套。據報道,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截至3月7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電子、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國機集團等6家企業累計製造完成壓條機574臺,平面口罩機153臺,立體口罩機18臺。除軍工企業外,中國近來已全力開展口罩等物資的生產活動。根據中方數據,截至2月29日,全境口罩日產能產量雙雙突破1億隻。其中,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境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著眼未來,建立“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兵於民”的國防工業體系,是未來世界各國國防工業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那些平時用來生產汽車、工程機械、空調甚至手機的工廠,到了戰時可能就用來生產坦克、裝甲車、導彈等武器。這對儲備戰爭潛力,推進國家經濟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作為“世界工廠”,包括汽車、鋼鐵、造船在內的500種主要工業品中,目前有近一半的世界第一產量在中國,而這些都可以在戰時轉化為戰爭潛力。

軍企扎堆跨界,不造飛機、航母,只比口罩誰快,殲20技術都用上了

僅僅數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戰爭潛力也一覽無遺。從古至今,中國都是熱愛和平的國家,強大的戰爭潛力也並非未來侵略他國,而是遏制戰爭的重要條件。中國的努力不僅是在保護本國人民的健康,也是在維護世界人民的健康,武漢加油!我們完全有能力也有把握早日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