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萬法唯心”,與“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

佛法是對宇宙人生的揭秘,是最偉大的教育,可是當佛弟子對別人進行介紹佛法的時候,往往會被人說是迷信,或者當我們講到“萬法唯心造”的時候,人家還會說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帶有迷惑性,是不理智的,不客觀的,僅僅是一廂情願的,往往帶有貶義的成分,那麼佛法裡面講的“萬法唯心造”是什麼意思呢?與“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呢?


佛經中的“萬法唯心”,與“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


其實,“唯心主義”講的是“思想”,類似於佛法講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中的第六個識“意識”。很多人質疑“唯心主義”說:“我想要錢,能給我想出錢來嗎?”面對這個問題,肯定是實現不了的,所以批判“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佛經中的“萬法唯心”,與“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


而佛法裡面“萬法唯心”的這個“心”,往深處講是人的“第八意識”,佛法稱之為“藏識”,它與“第六意識”不同,就是當你的感覺器官與外在接觸的時候,眼前的每一個畫面都會深刻的映在心裡,耳朵聽到的每一個聲音也都會刻在心頭,不管是否因為年代久遠而不會被遺忘。


“萬法唯心”的含義通俗點說,就是圍繞你的“生活經驗”開展的一系列生活認知和行為反應,這種過程是由外到內,然後再由內到外的一個奇妙過程。簡單舉例來說,拿眼睛比方,眼能看,事入心,行則動。


佛經中的“萬法唯心”,與“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


進一步說,你眼睛能看外在事物,是你的思想在看嗎?顯然不是。我們的身體四肢能運動,這都是心得支配,也就是你能升起的支配力是自己然然的。“唯心主義”認為:“你走路是心在走嗎?”佛法告訴我們:“心無法走路,而是心的功用,支配腿在走路。”哲學的心,是思想的活動;佛教的心,是本性的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