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衣賜履按:這一回,講大太監蔡倫。之所以要加個“大”字,是因為這個人確實當得這個“大”字。對中國人而言,蔡倫婦孺皆知——他發明了紙誒!但是,除了發明紙以外,他還做了些什麼,恐怕大多數人就不很清楚了。實際上,蔡倫老師,真的是天才級的人物,他不但在工程技術領域是泰斗級的人物,在政治領域也混得風生水起,他是東漢政府第二個被封為侯爵的太監。

我說蔡倫是宦官領導小組副組長,當然有開玩笑的意思,但實際情況也大約如此。在蔡倫的時代,最受皇帝待見的太監是鄭眾,相當於正組長,第二位就是蔡倫了,我就封他一個副職,呵呵。蔡倫是個全才,可以說,除了生娃之外,沒有他不會幹的,而且,文理通吃,不管什麼事兒,只要他幹,就一定幹到最好。

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大國工匠蔡倫

蔡倫最出名的事兒,當然是發明了紙。《後漢書·蔡倫傳》載,自古以來,文字大多都刻在竹簡上,然後再編成冊;也有人用縑帛(絹類的絲織物,縑讀如尖)寫字,這種縑帛被稱作紙(原文為: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注意,紙這種東西,最初是指用來寫字的絲織物,如果在蔡倫之前的著述中出現了“紙”這個字,未必是指現代意義上的紙)。但是,這兩種材料都有很大的缺陷:竹簡太重,上個奏書勉強還行,據說始皇帝嬴政,每天不看一百二十斤奏書就不睡覺(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斤左右),但如果哪天始皇帝突然想看個《紅樓夢》《金瓶梅》唔的,那估計得看一火車皮的竹簡誒;縑帛寫字兒倒是不錯,手感也好,賞心悅目,但是貴啊,連皇帝都不敢可勁兒用誒!

蔡倫喜歡搞研究,他一邊思索一邊實驗,最後,終於在公元105年,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材料造出了物美價廉、適合推廣的紙張。蔡倫將做出的紙呈報給和帝劉肇,劉肇非常高興,對蔡倫更加欣賞。人們給這種紙起了個很牛的名字,叫“

蔡侯紙”。

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麻】

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造紙】

看到這裡,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想過,蔡倫你是個太監誒,你跟宮裡待著,把皇帝和皇帝的大小老婆們伺候好不就行了嗎?你跑去研究紙,這不是不務正業嘛!噯,你還真別說,蔡倫造紙,還真不是不務正業,正兒八經是他的主業誒。

蔡倫一度被任命為中常侍兼尚方令。“尚方”這個詞熟悉吧?對,就是“尚方寶劍”的“尚方”。後世所謂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逐漸演化成一種最高權力的象徵。

尚方,是皇家物品製造局,管事兒的是尚方令,“掌上手工作御刀劍諸好器物”,大概相當於皇家手工製品及武器裝備研發中心主任。

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包龍星手中這柄就是傳說中的“尚方寶劍”】

除了紙張以外,蔡倫大幅改進尚方製作工藝,達到極高的水準,他監督製造了皇宮專用的寶劍,以及一系列器械裝備,無不製作精美,材質考究,堅固耐用,成為後世效法的標準。比蔡倫晚三四十年的崔寔(讀如實)在其文《政論》中寫到,舊時永平、建初(明帝、章帝年號)之際,戰爭結束不久,朝廷非常重視武備裝備的研製,投入大量人財物,皇上甚至親自指導工作,造出來的兵器質量極好。當時有蔡太僕之弩和龍亭九年之劍,更是天下無雙,至今視為武器裝備的標杆誒。

蔡太僕、龍亭,指的都是蔡倫,蔡倫後來當過長樂太僕,封龍亭侯,他的名字被用來給強弩、寶劍命名,可見“蔡倫造”已經成為一種標準,一個品牌。我說他是大國工匠,恐怕還是當得起的吧?

要擱今天,雖然蔡倫老師沒有留洋背景,也沒有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學術文章,但當選個國家工程院院士,想來問題不大吧?

公元117年,漢安帝劉祜選派精通儒學的謁者劉珍和一幫博士良史,各以自家學說校勘典籍,命蔡倫監督管理此事。

衣賜履說:這說明蔡倫是有大學問的,這位劉珍可是當時最著名的大儒之一,其他人也都是“博士”“良史”,肚子裡沒點墨水,想去監督管理這幫“文化人”,恐怕得被人笑死。

近些年來,有研究指出,蔡倫可能並非紙的發明者,而是造紙技術的革新者和推廣者。我們不作這個討論,但是,不管他是發明者還是革新者,蔡倫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貢獻都是巨大的,都是一位值得後人敬仰的大國工匠。實際上,在假冒偽劣產品氾濫的當下,蔡倫對待工作的鑽研精神、負責精神、較真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蔡倫厲害,還在於,他不但是一個傑出的專業技術幹部,而且還是個能力超群的行政領導幹部。他還有另一個身份——

帝、後心腹蔡倫

蔡倫是桂陽郡(湖南桂陽)人。早在漢明帝劉莊末年(公元75年之前),蔡倫就在宮裡做事了,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和帝劉肇即位後(公元88年),蔡倫很受賞識,開始參加政令的制定。《後漢書》作者范曄對他的評價是: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匡弼得失。就是說,蔡倫是個很有才、很有學問的人,辦事盡心,為人敦厚,言行謹慎,而且敢於諫言,有意見當面給劉肇提,多次觸犯劉肇的意旨,輔佐匡正政策得失。這個評價不低啊,對最優秀官員進行評價,也不過如此吧!

蔡倫還有點宅男氣,除了工作,沒什麼娛樂,到休假的日子,哪兒都不去,宅在家裡,不接待賓客,最多偶爾到鄉野間踏個春、郊個遊唔的。

那麼,蔡倫手裡究竟有沒有權力?

可以肯定地說,有,而且權力很不小。我們舉幾個例子:

《後漢書·周章傳》載,公元107年,司空周章發動宮廷政變未遂,他的行動計劃不但包括誅殺鄧騭兄弟、軟禁鄧太后、放逐漢安帝劉祜,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殺掉大長秋鄭眾和中常侍蔡倫。能夠被列入宮廷政變的清除計劃名單,這簡直就是一種榮譽。可見,在朝臣心目中,鄭眾和蔡倫絕非一般的小角色啊,我說鄭眾和蔡倫分別是宦官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基本上還是靠譜的吧?

《後漢書·五行志》載,永元七年(公元95年)九月癸卯,京都地震。儒說奄官無陽施,猶婦人也。是時和帝與中常侍鄭眾謀奪竇氏權,德之,因任用之,及幸常侍蔡倫,二人始並用權

這裡是說,鄭眾和蔡倫,兩人都可以行使國家權力。

從上面來看,似乎蔡倫雖然受到寵幸,但基本上是個老實人,那你就錯了,你要得罪了他,試試!

當時,有個叫何敞的官員(五官中郎將),為人也算正直,最喜歡乾的事兒就是給上級提意見,給同僚上眼藥,給被修理的人打抱個不平唔的。這個何敞,死看不上蔡倫,老想著把蔡倫扳倒。蔡倫對何敞什麼態度呢?史載“倫深憾之”,就是蔡倫一想起何敞這麼恨自己,就得深嘆兩口氣,喝兩口兒平靜一下心情。公元105年,有一次朝廷組織祭祀活動,何敞身體略有不適,就沒有參加。沒過幾天,鄧皇后給老祖宗太傅鄧禹(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上墳,文武百官都去了,何敞也跟著去了。蔡倫一看,機會來了!立即上奏何敞上次不參加祭祀活動,他是裝病!於是,何敞被免職,最後死在家中。

衣賜履說:看這幾個例子,就可以知道,蔡倫身處權力中樞,深為士大夫所憤恨,他們可能隨時找機會置蔡倫於死地。但是,在宮裡混了幾十年的蔡老師,也不是吃素的,誰想弄死我,我先廢了誰。

公元105年,年底,和帝劉肇去世,鄧皇后升格為鄧太后,朝政由她說了算。

公元114年,鄧太后封蔡倫為龍亭侯,封地三百戶,後來又升任長樂宮太僕(太后宮的交通部長)。

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龍亭侯蔡倫】

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安帝劉祜親政。劉祜派人通知蔡倫,到司法部(廷尉)去喝茶,順便講講朕的祖母究竟是怎麼死的。蔡倫於是好好洗了個澡,颳了鬍子,換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把自己收拾利落,然後,捧起早已準備好的毒藥,一飲而盡,死了。

我去,這是怎麼回事兒?這就得說到蔡老師的另一個身份了——

專案組主審蔡倫

這事兒說來話長,一竿子支到四十多年前去了。

當初,明帝劉章的馬皇后有個親戚叫宋楊。宋楊生了兩個閨女,都長得跟花兒一樣,老宋給姐兒倆報了好些個輔導班,什麼琴棋書畫,歌舞才藝,都老厲害了。馬皇后聽說宋家這倆閨女不錯,就接到自己身邊兒,親自又搞了一系列特別培訓,然後都送到太子劉炟宮裡,劉炟果然非常喜歡她倆。

公元75年,劉莊去世,劉炟登基,封姐妹都為貴人。

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宋貴人不是竇皇后的對手啊】

公元78年,宋大貴人生個兒子叫劉慶,公元79年,立為皇太子。宋大貴人很會做人,伺候馬太后非常到位,經常親自制作美食孝敬婆婆。可惜的是,本年馬太后去世了。

還是公元78年,劉炟立老竇家的姑娘為皇后。竇皇后沒有兒子,覺得宋貴人姐妹都被劉炟寵愛,而且劉慶又是太子,心裡非常不爽。於是,竇皇后就跟她老孃沘陽公主(明帝劉莊的哥哥、東海王劉彊的女兒)陰謀陷害宋氏,決定做兩件事:第一,收養一個兒子;第二,把宋家姐妹做掉

公元79年,劉炟另一位貴人梁女士生了兒子劉肇(即漢和帝),竇皇后立即把劉肇奪到自己手中。對宋家姐妹,竇皇后則進行全時空全維度監控,一舉一動都不放過。終於,竇皇后截得宋大貴人給家裡人的書信,信上說自己身體不適,想要吃些生的菟絲子,讓家人幫助尋找。拿到這個條子,竇家人如獲至寶,立即誣衊宋大貴人想要做巫蠱詛咒竇皇后,而菟絲子就是做蠱的鐵證。竇皇后在劉炟面前日夜誹謗哭泣,劉炟聽得多了,也就漸漸疏遠了宋貴人母子。

公元82年,劉炟廢掉太子劉慶,貶為清河王,立竇皇后奪過來的皇子劉肇為太子。

太監,宅男,發明家,皇帝紅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蔡倫

【小蔡啊,去替朕查個案子吧。】

竇皇后雖然取得全勝,但一想到宋貴人姐妹還活著,心裡就不踏實。於是,把姐兒倆從現在的住所趕出去,搬到丙舍(後宮中低檔次居所)居住,然後,派小黃門

蔡倫對她們嚴刑拷問。蔡倫只不過是個小宦官,竇皇后讓怎麼審他就怎麼審,竇皇后想要什麼結果他就審出什麼結果,宋家姐妹眼見沒有活路,雙雙飲藥自殺。這是公元82年的事兒。

安帝劉祜是劉慶的兒子,劉慶是宋大貴人的兒子。鄧太后在世的時候,劉祜說了不算,就一直隱忍著,現在到了公元121年,鄧太后死了,劉祜親政了,少客氣,誰當年陷害了朕的奶奶,一個也別想跑,全給朕交待清楚!

蔡倫就是調查宋貴人姐妹專案組的主審誒,他能不知道這裡面的水有多深有多淺嗎?他能不知道去廷尉“講清楚”是什麼意思嗎?現在的他,就跟當年他審訊的宋貴人姐妹一樣,沒有活路,於是,啥話也別說了,自殺。

柏楊先生評論:這位蔡倫先生,就是發明紙張的那個宦官。發明紙張,是一件偉大的貢獻,但摧殘人權,罪不可寬恕。紙張竟由一個摧殘人權的兇手發明,真是一件憾事。

衣賜履說:我能感覺到柏楊先生對太監蔡倫的鄙視,以及對紙張竟然是蔡倫這廝發明的這件事的深深遺憾。

遺憾歸遺憾。史書上記錄了蔡倫的兩個汙點:一是控告官員何敞,導致何敞免職;二是構陷宋貴人姐妹,導致她們自殺。

對於何敞,我們發現,他隨時準備向蔡倫進攻,但他沒有,說明,他沒抓住蔡倫的把柄。他對蔡倫的敵意,其實並不在於蔡倫幹了什麼壞事沒有,而是蔡倫是個太監,並且是個手裡有權的太監。面對何敞,蔡倫老師應該怎麼辦呢?

至於構陷宋貴人姐妹,老實說與蔡倫關係不大。那案子的結果一早就擺那兒了:宋家姐妹必須死。蔡倫作為專案組主審,唯一的任務就是“補證”,把這個冤案辦成鐵案。竇皇后已經定了調子,如果蔡倫堅持原則,非要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那就會查到竇皇后頭上,小黃門蔡倫的小命就完了,更不要提什麼蔡侯紙、太僕弩、龍亭劍了,那些東西根本就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於是,幹了,就深得朕心;不幹,就死路一條。

並且,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這就是現實,冷冰冰的現實。

有時候真覺得,好些個真相,搞清楚了,還不如稀裡糊塗。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他看到了多少人間慘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