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近現代史書法史的,有哪些書法大家?為什麼?

小週四哥


影響中國近現代書法史的書法大家有:吳昌碩、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毛澤東、沈尹默、白蕉、沙孟海、趙樸初、啟功等。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期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

康有為,廣東省南海縣人,書法大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雖屬一家之言,但足見康有為在中國書法史的地位。

于右任,陝西三原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與書法大家鄭孝胥有著“北於南鄭”之稱,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曠代草聖”。與王羲之、顏真卿並稱為中國書法史三個里程碑。

毛澤東,湖南湘潭人,書法大家。書法裡充滿了辯證法。字的結構有大小、疏密,筆劃有長短、粗細、曲直、交叉,筆勢上又有虛與實,動與靜,佈局上有行與行間的關係、黑白之間的關係。字要骨神兼備。他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韻。”既廣採博取,又獨具風格。

白蕉,上海金山區張堰鎮人,書法家。白蕉書法的用墨,成功地借鑑了繪畫的成分,尤善運用漬法和淡墨,燥潤相間、濃淡相雜,敢於運用漬法,任其滲化,故作品水氣淋漓,一片化機。白蕉書畫,建國前很有影響。1940年代,他多次在上海舉辦個人書畫展,名噪一時。有人認為他寫的王字為當今第一。

沈尹默,浙江湖州人, 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于右任)”之稱。沈尹默在筆法、筆勢、筆意等書學理論上同樣有精深的造詣,寫出了不少書論著作。

李志敏,早年學習書法、繪畫,後專攻書法,是我國當代草書大家、書法理論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藝委會副主任、北京書法家協會第一副主席。精研文史,擅長真草隸和藝術理論,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書論》、《草論》。是“引碑入草”的理論首創者和實踐開創者。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有當代草書”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之譽。

林散之,生於江蘇南京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如果說在當代草書實踐中,林散之為飄逸之美,那李志敏則為蒼茫之美,兩者風格迥異、剛柔互補,凸顯“南林北李”的雙峰對弈。 

沙孟海,生於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二十世紀書壇泰斗。於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有書法界“扛鼎境界者”之稱。

趙樸初,安徽安慶人,佛教領袖、書法家、趙樸初對宣傳推動中國書法的繼承和發展,培養書法新人,傾注了很多心血。他認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雖片紙數字,但能起到“看教墨海翻瀾年,噴薄風雷震大千”的效果。

啟功,滿族,北京人。書畫家。啟功書法的受歡迎程度在近年來的書法領域無人可比,在歷屆的中書協人士的書法造詣中無人可比,甚至有人喊出了“五百年來一人。”





一樹梅花香


中國近代十大書法家,由《中國書法》雜誌社主辦的“中國20世紀十大傑出書法家”評選活動投票選出。其名次以得票多少排序為:吳昌碩、林散之、康有為、于右任、毛澤東、沈尹默、沙孟海、謝無量、齊白石和李叔同。

1.吳昌碩(1884-1927) 浙江安吉人,名俊、俊卿,原字倉石,中年後更字昌碩,七十歲後以字行,別號老缶。吳昌碩的書法以石鼓文為絕,其石鼓文融合篆刻用筆,凝鍊遒勁,貌拙氣酣,極富金石氣息。其行書融進了清代大家王鐸的風格。吳昌碩著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2.林散之(1898-1989)祖籍安徽和縣,生於江蘇江浦,原名以霖,號散之。曾任中國書協名譽理事、江蘇書協名譽主席。早年學工筆人物畫、書法,30歲前其書法得力於唐;後師從黃賓虹。先生尤擅草書。他以王羲之為宗,懷素為體,自成園轉深雅、蒼勁連綿的風格,擅山水畫,工詩文。著有《江上詩存》、《林散之書法選集》。

3.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更生。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其書法尊崇帖法,富有創見。其著作《廣藝舟雙楫》對後世書壇影響很大,另外還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康南海先生詩集》等。

4.于右任(1878-1964)陝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別署劉學裕,號古愚,筆名神州舊主、太平老人。他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其書法特點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於一爐。於先生尤擅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曾創作《標準草書》,擅詩文著作有《右任詩存》、《右任文存》、《于右任書法》等。

5.沉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號秋明、瓠瓜。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五四”期間曾任《新青年》編委,建國後歷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法篆刻研究會主任,其書法以楷書、行書見長,其書作於清俊圓潤中,呈勁健透逸之姿。著有《歷代名家學術經驗輯要釋疑》、《書法滄叢》、《二五書法管窺》、《沉尹默書法集》、《秋明室雜詩》。

6.沙孟海(1900-1992)浙江鄞縣人,原名文若,號石荒、蘭沙。少承碑學流風,得吳昌碩指授。曾作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協副主席、浙江省書協主席、西冷印社社長。著有《沙孟海論書從稿》、《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翰墨生涯》等。

7.毛澤東(1893-1976)湖南省湘潭韶山沖人,字潤之。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其政務之餘喜愛詩詞,書法擅狂草,用筆諮意、氣勢磅礡,章法潔構變化萬千,著有《毛澤東選集》五卷,遺墨輯有《毛澤東書集手跡選》、《毛澤東題詞墨跡選》、《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等。

8.謝無量(1884-1964),四川樂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後易名沉,號無量,別署嗇庵。幼承庭訓,習古文辭、詩賦。民國初期歷任孫中山大本營秘書、參議,黃博軍校教官等職,之後從事教育和著述,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其碑帖兼融、甭散稚拙,雄渾俊逸。著有《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哲學史》、《詩經研究》、《佛學大綱》、《楚辭新論》、《謝無量書法》等。

9.齊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清,後改名璜,字萍生,號白石,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精詩文、繪畫、篆刻、書法。其書法功力深厚、蒼勁豪邁。建國後,歷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出版有《齊白石作品集、《齊白石畫集》、《白石詩草》等。

10.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名文濤,字叔同、息霜、釋名演音,法號弘一。曾任《太平洋日報》文藝主編、浙江兩級師範學校音樂美術教員,1918年出家,後為佛教健宗高僧。著有《李廬詩鐘》、《護生畫集》、《寒茄集》、《南山律宗傳承史》等。

這是網上一篇評論,作者不詳,僅供參考

一是純以書藝服人。從這份名單可見,不論恭列者的政治信仰或人格精神如何,光以純粹的書法藝術而言,前4位名家的書藝光芒確實是最亮點的,也是他人無可替代的。尤其是康有為和于右任二位大家的入圍,更令人信服,他們才是真正的書法家和大師,而非一般的寫字匠。相比較起齊白石、沙孟海和沈尹默等名家來,這二位書壇高手的知名度一時間似乎要低些,或許在書壇之外更是如此。但這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人們政治觀念和信仰的影響。然而,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撇開紛雜的意念,光以書藝的內涵和美學境界而論,這二位大家躍居十大傑出書法家前列,是世人對他們的公認。

于右任留給世人的作品,以行草書對聯形式居多,那種摻和著北碑精髓的墨跡,沉穩拙重又筆辣蒼勁,紙面瀰漫著大氣神韻,以大局觀來營建章法的獨特。其書藝的精神與人格的方正是極其吻合的。堂堂正正的他,其心跡風骨,天經地義地鑄成了只能是屬於于右任的氣象宏大的書法神韻。

認識康有為的書法藝術,大多數人是基於中國歷史上的“戊戌變法”,可以這樣說,康有為為推動中國書法藝術的流傳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絕不會比他在歷史上的政治作為要遜色。藝術神話的傳說,有時是會逾越國界和時光的。康有為書法的最大特點是深受魏碑的影響,卻又富於變化。常常是起筆無尖鋒,收筆無缺鋒,也無挫鋒;折筆處方圓並用,運筆時迅起急收,妙入毫端,其腕下的功夫之精深,足以令人折服。

十名傑出書法家中的前4名藝術韻味,有吳昌碩的大氣雄強、林散之的乾枯空靈和康有為的意境宏闊及於右任的蒼勁老辣,不說是20世紀,恐怕連21世紀也是無人能夠超越他們的。因為現時的人們實在是太浮躁,太為功利所左右了,而功利二字往往是會夭折藝術家的靈性。

二是謝無量和齊白石的入圍,顯示了藝術和傳播作用的效果。前者是10位大家中名聲最不響亮的,但恰恰是他的廣博深邃的學識修養和看似散淡又漫不經意的書法藝術,博得了人們的厚愛。有些藝術品在開始看時,常常有不怎麼樣、不讓人心動的感覺,但品賞的時間一長,就會越看越有滋味。謝無量的書法就是這樣的例子。他的字體結構新穎別緻,寓巧於拙,疏朗而不鬆弛,實則是成竹在胸,自有法度。沈尹默先生曾有這樣的評價:“無量法書,上溯魏晉之雅健,下啟一代之雄風,筆力扛鼎,奇麗清新……株守者豈能望其項背耶?”以筆者對他的書藝理解,他們作品之所以能突破前人的藩籬而不落窠臼,不僅反映了他對書法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得力於他那廣博深邃的學識修養。因此,他的書法筆姿凝鍊遒勁,柔中見剛,不為固定形式所限,也毫無矯柔造作之狀,而是神飛意揚,逸趣橫生而耐人尋味。

齊白石的書法也能夠入圍20世紀十大傑出書法家行列,主要是沾了他自己的畫名而贏得了人們的首肯。比起他卓有藝術實性的洗煉水墨畫來,他的書藝似乎是不值多談,倘若那些詩句不是配在其精妙的圖畫旁側用以題款,誰還會去眯起細眼仔細品評呢?從純收藏的角度來說,恐怕是十個齊字也抵不上一幅畫的經濟價值。畢竟,經濟價值的背後,有藝術含金量支撐著。

三是沈尹默和李叔同的恭列,筆者的一孔之見是頗有戲劇性。沈氏書藝在海上藝壇曾被認為是近代的開拓者,也確是影響了當今正在從事書法藝術的幾代人。然而在我國的北方和中原地區,又常常被認為是阻礙了現代上海書法的發展和前進。兩種意見和觀點截然相反又針鋒相對。如果從收藏和鑑賞的角度去討論,部分地吸收和收藏一些沈氏的書風和作品是種高明之舉。但如果將其視作為藝術典範,則往往成了收藏者眼光前進的絆腳石。

李叔同的書藝,自然與眾不同,出家人自有的超脫和清雅,一絲不存人間之浮躁,細筆慢功寫來,真讓品賞者在大伏暑天見之也會立頓清涼起來。曾在其學生,現代著名藝術大師豐子愷的石門古鎮故居里,看到過李叔同的一副精品,甚為崇拜。書寫的對聯為“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一樣粗的線條,略為呈長方形的結構,用筆沒有絲毫的牽帶,隨意而出,禪勁十足,要想學之,真是難而不易。數年前曾見國內有人試圖詮釋李氏的書藝風格,而去模仿其書法作品,但給人的感覺總是不倫不類的。沒有其境其藝和修煉,哪有摹仿即成書作之理?











松風工坊


這一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又最為災難深重的一百多年。其中從1840年到1919年,為舊民主革命階段,1919年到1949年的30年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歷史學家對近代歷史時期的劃分,基本上就是這樣


我們從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來看,書法是走下坡路衰退的一百多年。

因為,這一段時間,是中國人民以救亡圖存為主流的,書法在中國這一段歷史上是非常蒼白的。

特別是晚清時期,中國的變革呈現出加快速度,加大力度迫在眉睫的情勢之下。

中西文化衝突激烈爆發,改革的呼聲壓倒一切。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取消,新興的大眾學堂教育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一落千丈。

一時之間,文人雅士的書法風流,蕩然無存。在這個時代談影響後世的書法家,真的太為難歷史了。

近代書法崇尚剛猛的碑學。這與近代中國的衰落有關。在近代中國陷入救亡圖存的命運生死攸關之際,書法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可以怒吼的筆底力量。


我們經常說文章可以有怒吼,豈不知書法也是可以發出怒吼的,這就是書法中的另一種大風而歌的力量。

藝術要給人以力量。力量來自心底,無論看得見還是看不見,藝術的力量是屬於心底的呼喚。

所以,這一時期也確實出現了對現代影響深遠的書法創作和書法變革。

因此,千里馬認為有兩個人值得一提,一個是康有為,還有一個是吳昌碩。

他們二人可以說就是近代書法史上的大家。

第一,這是因為康有為(1858—1927)雖然比吳昌碩小了十幾歲,卻少年得志,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領袖人物,他的書法也是主張變革不甘迂腐 。


他繼承了清代的碑學文化傳統,高舉碑學大旗,鼓吹書法理論,他的書法著作《廣藝舟雙楫》,宣揚魏碑“十美”,影響很大,推動了近代的書法革新,湧現出了書法革命的新氣象。

在他的影響力下,像于右任就是一位響應康有為書法理論主張者之一。

于右任本來也是學趙孟頫一路書法的,但是在康有為的影響下改變他對書法藝術風格的追求,他摒棄了文人雅士的帖學情趣,以書法為戰鬥精神,於是開始崇尚具有剛猛力量的碑學書法。


而康有為本人,由於有時代風雲人物的巨大號召力和影響力,所以,弟子眾多,這些弟子都在他的影響下,崇尚碑學。有的弟子甚至學康有為的書法。

康有為作為書法家來說,從傳統的意義上看,就是一個叛逆者,但是,他在書法上的革新意義是上值得肯定的。他的書法作品,也以具有六朝碑學書法風氣而著稱於世,是當之無愧一位書法家。他的弟子有蕭嫻、遊壽、徐悲鴻、劉海粟等。


其次就是吳昌碩(1844—1927),吳昌碩雖然不是時代風雲人物,但是,他也是繼承了清代金石學書法美學思想的書法家,而且他的書法成就也是影響了幾代人的。

吳昌碩是近代篆書大師、篆刻大師、畫家。他以《石鼓文》為突破口,開闢了書法金石味的新面貌,從新民主主義到現代,他的書法影響力一直不容忽視。

這主要是吳昌碩除了自己的書法創作,還在自己門下,培養了大批後來有影響的書法家,例如,他的弟子沙孟海、諸三樂、朱復戡、潘天壽等。


這些弟子都成為現代書法家的教授,又培養了今天的書法家。

第二,近代書法史上,還沒有來得及產生書法巨匠。至今,我們的書法美學基本框架,仍然是康有為吳昌碩的基本元素。

近代書法家大部分都是魏碑和金石書法家,帖學書法家基本上沒有太大作為,書法成就也無法與清代的成就相提並論。

所以,就書法革新和書法實踐來說,只有康有為和吳昌碩是這一時期的書法大家,尤其是康有為在理論和實踐上,努力開局面,終於取得了碑學在書法中的半壁江山,傳播了書法新的美學精神,對於近代書法的基本走向開闢了道路。

吳昌碩也是這個潮流中的一股大浪淘沙。這股大浪淘沙,至今如同滾滾長江,匯成時代的大潮。

我們回顧近代書法,這是不同尋常的一段歷史背景。在國家災難深重之際,書法沒有淪為藝術的遁世者,而是與時俱進著,這是我們今天要感謝這些先賢們為書法做出了不休貢獻的。


千千千里馬


如果把近現代理解為民國之初到當下的話,那麼這段時期裡有沒有象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以及山谷和蘇東坡、趙孟頫等等一樣的書法大家出現呢?我想我的答案和題主的應該是一樣的,沒有。

這裡我們先給所謂的書法大家簡單定義一下,應該是創制新書體風格、開拓新觀念,並且被廣為接受和傳承的書家。

近現代書法基本放棄了晉人的妍美韻致,一直延續著清代中後期以來的“尊碑抑帖”的風格和“書為心畫”的價值取向。這種潮流之下,出現了一些有名望的書家,但是未能獲得較大範圍的認可,因而也無法稱作書法大家。比如,于右任、林散之、啟功等等。

但是,書法這種文化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會在表現形式上追求新的模式,新的內涵,傳統的書法價值觀會異化出新的枝丫。比如說,現代書法中出現的“醜書現象”。回看西方繪畫的歷史演變,從古典到印象,表現主義再到後現代主義等,其本質是藝術觀念的時代演進。同樣的態度來看待書法,廣泛滋生的“醜書”風潮是不是中國書法向表現主義和抽象化的一種嘗試呢?


老陳聊書法


近現代最著名的大書法家,各有千秋

​沈尹默,原名君默,字中,後更名尹默。浙江吳興人,與趙孟俯是同鄉。近代中國最負盛名的書法家之一。沈尹默是以學帖出名的。其實,他在碑上也下了苦功。近50歲時致力於行草書,從米南宮而釋智永,而虞世南,而褚遂良,再上溯二王,又在故宮博覽歷代名跡,眼界大開,沈尹默書法由此大進,秀雅、俊美的個人風格也基本形成。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右任。陝西三原人。長期任職於國民黨政府,管至行政院院長。但它作為書法家的名聲,是乎超過了作為政治家的名聲。他的書法藝術,一般認為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以魏碑為基礎,寫出具有強烈個性的行楷書時期;二是創立標準草書的時期。

沙孟海原名沙文若,又名沙文翰,字孟海,浙江省鄞縣塘溪鎮沙村人。歷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等職。多才多藝、學識淵博、成績斐然的大家。中國當代著名書壇巨擘,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之一。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於江蘇省江浦縣。因迷於詩、書、畫,自號"三痴生"。他的求學之路艱辛、執著,每天清晨都一絲不苟地臨摹古帖,孜孜不倦,可見他追求理想的執著與堅毅。五位大家的書法各具特色,白蕉和沈尹默是典型的二王一路,書法偏保守;于右任草書有創新,獨具面貌;沙孟海各時期風格不一,晚年作品較難接受;林散之草書更加另類,實在欣賞不了,僅一人觀點,請大家跟貼評論!

吳昌碩,原名俊,俊傾,字昌碩,別號缶廬、大龍,苦鐵等,晚年自稱吳字,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的藝術別闢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弘一法師 俗名李叔同,自幼喜愛書法,5歲學書,14歲即有鄉譽,被譽為“神童”、“東鄉才子”。曾系統地臨過古代碑帖,師法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但師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變,並注意取其精華,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立了著名的“舒體”,備受海內外推崇。他的書法,寬博端莊,圓勁婉通,用筆老重,藏頭護尾,點劃潤厚通暢,別具風格,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名文濤,字叔同、息霜、釋名演音,法號弘一。曾任《太平洋日報》文藝主編、浙江兩級師範學校音樂美術教員,1918年出家,後為佛教健宗高僧。著有《李廬詩鐘》、《護生畫集》、《寒茄集》、《南山律宗傳承史》等。

白蕉,本姓何,名馥,字遠香,後改名換姓為白蕉。上海金山縣人。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家學,少時就有書名於鄉里。工詩文書畫,白蕉自己說是詩第一,書第二,畫第三。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所創作的書法作品雋逸瀟灑,才情橫溢。有人評論說,他寫的王字為當今第一,細看他的行草書,覺得這話並非過譽。

​康有為 近代著名政治家康有為書法作品欣賞康有為(1858-1927),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學者,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後又號更生,別署西樵山人、天遊化人。他出生於廣東南海丹灶鎮蘇村一個衰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後人因此尊稱他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康有為在書法藝術方面所...

認識康有為的書法藝術,大多數人是基於中國歷史上的“戊戌變法”,可以這樣說,康有為為推動中國書法藝術的流傳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絕不會比他在歷史上的政治作為要遜色。藝術神話的傳說,有時是會逾越國界和時光的。康有為書法的最大特點是深受魏碑的影響,卻又富於變化。常常是起筆無尖鋒,收筆無缺鋒,也無挫鋒;折筆處方圓並用,運筆時迅起急收,妙入毫端,其腕下的功夫之精深,足以令人折服。



小雅書屋


中國書法淵源流長,歷來名家輩出,書法在國人的心中從識字那時就透出喜歡,彷彿與生俱來,近代書法名家亦數不勝數,如康有為、李叔同、于右任、林散之、啟功、趙樸初、沈尹默、沙孟海、舒同、蕭嫻等諸多書法大家。

康有為廣東南海人,作為清未著名的思想家及書法大家,曾極力推崇“北碑南帖”的書法理論,他的行筆渾厚恣意,筆力蒼勁,看不到有帖書的影響,行筆以孤線見長轉折圓渾,大氣開張,自成一體。他的碑法理論對現代書法傢俱有一定的影響。

于右任陝西三原人,近代書法大家國民黨元老,曾大力倡導、蒐集、及保護碑刻,西安碑林因他的倡導、贊助而蔚為大觀,實為功不可沒。他的早期作品意從碑出,自闢蹊徑以魏碑見長,中年以後專攻草書,愈到晚年,愈隨心隨意揮灑,技藝愈發爐火純青。晚年書法作品中融匯章草、今草、狂草的各種筆意,達到人書俱老皆成佳品的境界。晚年更是不惜餘力從事草書的標準化研究及整理了《標準草書》,給現代人學習草書提供了寶貴資料,為書法史做出了突出貢獻。

啟功先生作為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雍正皇帝第九代孫。早年師從陳垣,多年潛心研究各種碑帖,臨習了大量碑帖法書,逐漸形成了啟體書系,書風清雅攜永,行筆不急不燥,他的書法作品都能表現出非常優美的韻律,展現出濃厚的文人氣息,達到字如其人,見字如見人的境界。他還總結了字的重心不在米字格中間,而是在距離中心點不遠的四角處,形成“黃金分割點”比例,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後面幾幅為于右任的法書,供大家研究欣賞。





翰墨寫朝暉


中國書法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在中國書法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很多,但是,能在中國書法吏上具有影響力的書法家有這幾個,比如:晉代的陸機寫的《平復帖》、王羲之、王獻父子倆分別作的《十七帖》、《絡神賦十三行》。唐代的書家歐陽詢,顏真卿寫的《祭侄文稿》,柳公權。宋代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米芾。明朝時期的董其昌、王鐸等。


那山軒


我來說一下草書,第一于右任大師,近代無人能比肩。

創建於體,自成一派,也算幾百年才能出一個的人物了,簡化草書字體結構,更容易讓學書容易書寫。當然也有不足之處,缺少飄逸灑脫,總體來說,瑕不掩瑜。






墨九三


雖然現在書法家書法大師甚至互相吹捧的書聖草聖很多,但在歷史長河中,能夠雁過留痕,能夠影響中國現代書法史的,或者說能使人感到美的感到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的,屈指可數。我認為就是沈尹默,啟功,周慧珺,胡問遂四人,可能還有田英章。上述四人他們的行草書不輸清朝的翁鐵成劉,也不輸民國的等等大家,他們既傳承,又有自己的個人風格。至於田英章包括其兄蘊章先生,他們把歐楷寫成極致,猶如張鋊釗把魏碑寫成新魏碑格式。足足影響了一大批人。


風規自遠gtm


吳昌碩真乃大家也,其金石,繪畫皆行,尤為書法,拙見其諸體相互聯繫,取長補短,漸成一體。沙孟海老者有文人的骨氣,書法自然灑脫不拘一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