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明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明朝統治時期的經濟文化實際上達到了超越唐宋的高峰。

明朝末年出版的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科技的百科全書,系統地總結記錄了當時中國的各行各業的發展情況,有很多技術是世界領先的。

文化上,小說家的文學成就可以媲美唐詩宋詞。西遊記現在仍然風靡世界。三國演義不知道俘獲了多少人心,甚至被後金當成了軍事教材。水滸傳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而奇書金瓶梅,更是將目光放到了市井生活,開始關注起整個社會。明朝小說家已經快要將文學推到了世界文學的高度。哲學上誕生了陽明心學,是唯心主義哲學的高峰。

再說說政治。先進的內閣制度領先了世界數百年。雖說它起初用來君主集權,但明朝中後期已經成為士人統治天下的工具了。

經濟發展活躍,手工業發達,誕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當然,官員統治黑暗,民不聊生這都是封建社會的必然弊端,明朝也確實由此滅亡,怨不得別人。


佛系說事兒


明朝是我們誤解最深的朝代沒有之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明朝都是封建時代的一個巔峰。

完善的體制

明朝在前面的體制中,增加了內閣,雖然削弱了宰相的權力,但人多力量大,內閣制是有巨大進步的。明朝皇帝不愛上朝理政是出了名的,但是明朝統治依然很穩固,就是因為有完善的體制。

有骨氣的王朝

明朝對外是絕對的硬氣,不和親、不納貢,不服就打,哪怕是屬國也不例外。於是我們看到,明成祖親征北元,明英宗被俘虜換個皇帝繼續幹,派兵將日本趕出朝鮮。就算是明朝末年,面對農民起義和滿清,也絕不言退,崇禎皇帝以死保名聲。

被低估的經濟

明朝的經濟絕對不是現在看到的那樣,朱棣在位期間多次征討北元,同時六下西洋,沒有雄厚財力支撐絕不可能。現在總是看到明朝歲入一兩千萬兩,但明朝只統計白銀收入,糧食和棉帛也是收入沒有統計在內。而且當時江南地區非常發達,貿易繁盛、手工業大規模發展,所以經濟被低估了很多。

大明朝,最終卻被天災人禍給滅了,很可惜!


以史知今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1、政治: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增設軍機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

2、經濟:農耕經濟占主導地位繼續發展,百姓自給自足;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統治者重農抑商並實行閉關鎖國,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中國開始落後於時代發展潮流。

3、文化:儒家思想活躍,帶有封建色彩的早起啟蒙思想產生,但傳統文化仍然佔據著統治地位。

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洋務派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思想也在這個時候萌發。

維新思想,西學東漸成為新的思想潮流。




小華歷史


我係統地瞭解明朝是從閱讀《明朝的那些事》開始,後詳細閱讀《明史》等正史,同時加上閱讀明代一些地方誌書,逐步對明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認為明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最好的階段,是一個值得津津樂道的朝代,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朝代。

一、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強化,市民階層政治意識初步覺醒。明朝推翻了殘暴的蒙古統治政權,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政治上,整頓吏治,懲治貪官汙吏,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明初歷經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後,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明朝覆滅。明朝無論是明太祖、明成祖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還是如鄭和、于謙、海瑞、張居正、戚繼光、鄭成功等文臣武將,至今讓我們懂得不朽的內涵和高尚的意義!

二是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明初採取大移民、輕徭薄賦等政策,恢復了社會生產,人口快速增加。明朝曾是世界上手工業與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同時,海上貿易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全盛時遠洋船舶噸位高達1.8萬噸,佔當時世界總量的18%。這個時期,明朝商品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

三是文化開放,科技發展,藝術創新。明朝的小說至今是我國文學界的驕傲。《西遊記》《金瓶梅》《牡丹亭》《玉堂春》等無一不是人類文化史上藝術瑰寶,呼喚了人性的解放;宣德爐、景泰藍、青花瓷無一不是傳世精品,彰顯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等科學巨匠為世界科學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至今讓人們肅然起敬!

明代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旺盛力的時代!





武安歷史文化


政治上:繼太祖朱元璋洪武之治後的永樂、仁宣,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土木之變後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這是整體國勢;制度上的轉變也是由太祖到成祖定型,因太祖時期強勢打壓誅殺功臣,罷中書省,廢丞相,更是建立內閣制度,使之凌駕六部之上,加強中央集權,皇權更加強大,選官更是採用八股取士的科考制度,嚴重束縛文人思想,對後世影響非常之深;而到了成祖時期不僅恢復太祖時被廢的錦衣衛,更是建立了東廠制度,為後來的宦官專政埋下隱患,同時期努力發展外交,開始了鄭和下西洋,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外交局面;

經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同時期的明朝經濟大大超越了西方,用了很短的時間把宋朝的手工業官營到私營的轉變,工業更是佔了世界的2/3以上,超越了農業的佔比,徽商、晉商、閩商、粵商等為名號的商幫逐漸形成,人口峰值最高達2億;

文化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哲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學派學說,小說的藝術成就最高,四大名著除紅樓夢皆出自明朝時期,書法繪畫更是有後世耳熟能詳的文徵明和唐寅為代表;科技上的發展更是百花齊放,具有代表的性的如渾天儀、《天工開物》、《崇禎曆書》等,其中《本草綱目》對後世乃至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總體來說,明朝的發展對後世有好有壞,事物的發展總有兩面性。


優趣奇奇


明朝的政治有所突破,實行“內閣”制,明後期皇帝臨朝時間不多,幸虧有內閣能維持政府正常運行。

明朝的經濟無法與北宋嫓美,但他完成了手工業由宋時的官營到私營的轉變,當時的私營經濟力量要遠比同期的西方強大,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要早於西方。

明朝在科技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有一些要早於西方。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臺,1439年造渾天儀於北京,這都早於西方。《天工開物》更是綜合性百科全書,很多科技當時領先世界。還有醫學方面,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楊繼洲的《針灸大成》,陳實功的《外科正宗》等很多傳承到今的醫學著作。

在文化方面,明的小說可以與前朝的詩詞相嫓美,四大名著有三部出於明朝,明初的《水滸》,以後不斷有《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等等,還有戲劇《牡丹亭》可以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相嫓美。

思想上也有突破,王陽明的“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對現在還有深刻影響;明朝還開闢了書院,並且不斷地進行思想交流,民意得到了重視與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