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春雨過後,微風拂過,那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在陽光之中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我抬頭望著藍天白雲,不禁陷入一陣沉思,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帶著這個困惑,我反覆觀看了電影《阿甘正傳》。當我最後一次觀看電影,我才發現影片不僅解開了我內心的困惑,而且還讓我學會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生命旅程,甚至比以前更深入地相信愛。因此我更加堅信,生命的意義就是給予和接受愛。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時至今日,《阿甘正傳》上映了26年,豆瓣評分高達9.5分,好於99%的劇情片。《阿甘正傳》講述了先天智力低下的阿甘在媽媽愛的陪伴下,不斷突破自我,進而創造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簡單看來,影片屬於一部勵志傳奇故事,故事的情節也略顯俗套。影片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導演能夠透過阿甘的人生經歷,並從與他聯繫密切的甘太太、珍妮以及泰勒的身上,無時無刻都在向我們詮釋生命的意義。今天我將透過劇情的四個主要人物,帶領大家來深刻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並從中帶來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01、每一個不幸的生命旅程,愛才是治癒傷口的最佳良藥

每個人自呱呱墜地之後,總會有一段未知的旅程等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會涉及什麼,但生活的不幸就像頑疾一樣,生生在我們的心裡撕裂一道血淋淋的傷口。受傷過後,治癒傷口的良藥不是時間,而是愛。

①、阿甘:先天智力低下,因著愛成就輝煌

影片中,阿甘出生在一個落後的小鎮,他先天智商只有75,給人一種很傻的感覺。對於阿甘的智力低下,母親甘太太並沒有氣餒,始終告訴阿甘,他與其他同齡人沒什麼區別。

甘太太明知阿甘智力低下,從不區別相待,更不會因為阿甘跟不上其他人,就選擇放棄。成年後的阿甘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舉成為橄欖球明星、越戰英雄、兵乓球外交使,甚至還拼下了億萬家財。

阿甘作為電影的主角,他的人生充滿著傳奇色彩。對於阿甘的成功,有人說阿甘只是一名幸運兒而已。在我看來,事情並非如此。傻傻的阿甘能夠取得輝煌,那一切都與母親永不離棄的愛息息相關。童年時代的阿甘就已經學會了自強不息,而這,正是為他長大後成就輝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愛迪生曾經說過:

無論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②、珍妮:痛苦一生,因著愛落葉歸根

影片中,珍妮的父親酗酒打人,小時候的珍妮過得並不快樂。在校車上認識阿甘之後,兩個人無所不談,逐漸成為了好朋友。他們一起上學、一起長大,一起度過了最美好的童年。對於阿甘來說,與珍妮相處的童年時光,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

阿甘雖然有些傻,但他卻始終如一地深愛著珍妮。而珍妮卻三番兩次將阿甘拒之門外,她痛苦一生,毫無成就,甚至想到了跳樓自殺。直到影片最後,珍妮逐漸明白阿甘才是那個最愛她的男人。而後病入膏肓的珍妮與阿甘舉行了婚禮,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之後便永遠長眠於那棵有著美好回憶的大樹底下。

在我看來,雖然珍妮與阿甘之間會有擁抱,他們會傾訴各自的心事,但那也僅僅是友情而已。從某種層面上說,珍妮從始至終都將阿甘作為愛情的第二選擇而已。珍妮一生顛沛流離,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痛苦和絕望。實際上,她是以自己的方式親手推開了深愛她的阿甘,推開了自己的幸福。影片的最後,珍妮終究因著愛落葉歸根。

莎士比亞曾說:

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為甜蜜。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③、泰勒中尉:戰後斷腿,因著愛重新“站立”

泰勒中尉在影片中是一位視死如歸的鐵漢子。在一次戰爭中,泰勒中尉受傷後,被阿甘救回了性命。醒來之後,他看著失去的雙腿,他開始痛恨阿甘不該救自己,應該讓自己死在戰場之上,當一個真正的英雄。

自那以後,泰勒中尉變得有些絕望,情緒變得越來越不平衡。阿甘看著日漸消沉的泰勒中尉,從沒有嫌棄他,而是不斷給予他關懷和信心。電影的最後,泰勒中尉逐漸拾起了生活的信心,不僅安裝上假肢,而且還有了未婚妻。

細細想來,泰勒中尉如果沒有阿甘的愛和鼓勵,他只會永遠沉浸在痛苦的深淵之中。正是因著阿甘的愛,一方面讓他從殘酷的現實中,瞥見了希望;另一方面讓他開始對生活有了期待,相信自己的判斷並尋找可以指引自己前進的小目標。可以說,泰勒中尉是因著愛才重新“站立”起來的。

荷麥曾說:

友誼是一種溫靜與沉著的愛,為理智所引導,習慣所結成,從長久的認識與共同的契合而產生,沒有嫉妒,也沒有恐懼。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④、甘太太:一生為兒,因著愛安然離世

影片中,甘太太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輩子帶著母親的責任,教會阿甘懂得自強不息。小時候的阿甘相比其他同齡人,在智力方面明顯有所欠缺,但性格堅強的甘太太卻樂觀地告訴阿甘“傻人有傻福”。

甘太太每天都給阿甘講故事,教育阿甘用著正確的方式做人做事。直到生命的最後關頭,她依然咧著嘴笑,並告知阿甘:

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命中註定。我並不知道,但我註定要做你的媽媽,我就盡力做好。我相信你也把握了自己的命運,把上帝給你的恩賜發揮到了極致。生命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無法知道將來是什麼?

在我看來,她一生為兒,終究因著對兒子的愛安然離世。然而正是她特殊的愛改變了阿甘的一生,無論阿甘面對何種困境,她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從樂觀且積極的方面進行解釋。對於阿甘來說,母親的愛不僅在治癒傷口上療效顯著,而且還能在某種程度上給他帶來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

巴爾扎克曾說:

母親的責任之一,是從孩子的童年時代起,就善於發現他們的才能、性格和志向,這一點是任何一位教育家都難以做到的。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02、電影《阿甘正傳》背後隱喻的深刻主題: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人生在世,一個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突破所有的困境和創傷的層面,以發現自己內心的泉湧,然後讓它安靜地流淌。如果生命是一個稜鏡,它的意義就是讓頑強的存在之光,在我們身體內跳舞和折射,從而產生出你只能產生的圖案。然而這一切的中心力量便是無限的愛。因此說,我們想要從這個世界走出來,便應該學會給予和接受愛。而這,正是電影《阿甘正傳》背後隱喻的深刻主題。

1、阿甘既能接受來自他人的愛,也能給予別人最熱烈的愛

影片中,儘管阿甘只是一個智力低下的“弱者”,但他並沒有陷入絕望。母親的鼓勵和耐心教導,阿甘知道那是母親對他永不離棄的愛。他學會了接受母親的愛,進而將那種愛進行轉化,並給予他人。

在愛情上,阿甘面對珍妮的多次拒絕,從來就沒有放棄給予珍妮最熱烈的愛。面對病入膏肓的珍妮,向他投懷送抱時,他也甘願接受她殘缺的愛。在朋友交際上,他對斷腿的泰勒中尉自始至終都保持自己最熱烈的愛和關心。

仔細想來,阿甘一輩子都在愛的海洋徜徉,他一方面能夠接受來自他人的愛,另一方面更能給予他人最熱烈的愛。正是因為這樣,阿甘才能讓自己與親人、朋友、愛人相互依存、相互連接,併發揮出愛的巨大潛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阿甘能夠走上人生巔峰,是實至名歸的。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2、珍妮將自己交給阿甘,她由之前的只懂接受愛,成長為願意給予愛

珍妮是阿甘最好的朋友,更是阿甘的初戀。面對阿甘的多次表白,珍妮每次都是一笑了之。從珍妮的笑容之中,可以看出她很享受阿甘對她的愛,但她對阿甘卻從來不曾給予過自己的愛。直到珍妮生命的盡頭,她與阿甘度過一段幸福的時光,並懷上了阿甘的孩子。

在我看來,珍妮的轉變,不僅只是看透殘酷的社會現實,更是的是一種成長的過程。自珍妮生病回到阿甘的身邊,她的內心之中就一直渴望與阿甘建立屬於他們的世界。正因為如此,她與阿甘一起重溫了孩提時代的美好之後,毅然決然地將自己交給了阿甘。顯然,此刻的珍妮才將自己的愛真正給予了阿甘。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03、《阿甘正傳》中蘊含的生活啟示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普遍性,具有調節自我的潛力。儘管如此,可還是有人將自己囚禁在困苦之中難以俯身快樂。其實,當我們從有利的角度來看,一切事物都是中性的,關鍵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態度,例如主人公阿甘身上的堅強、自強不息、樂觀等。而這,正是電影《阿甘正傳》背後蘊含的生活啟示。在我看來,有以下兩個方面:

⑴、面對不幸的人生,我們需要有利於成長的美好心態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人生便與困苦緊緊相連。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路途總會有渾濁、泥濘的“生物”等待著我們前去探索。然而在這個探索的道路中,我們一旦從自己的思維中退縮,那些痛苦的記憶便會永遠保留下來。其實,當我們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時,我們才會走出最深層次的心靈創傷。因此說,面對不幸的人生,我們需要有利於成長的美好心態。

正如影片中的阿甘,他從一個先天智力低下成長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正是他擁有著面對不幸的美好心態。童年時代的阿甘被人欺負,他戴著腳箍不斷奔跑;戰爭時候的阿甘眼睜睜看著戰友一個個死去,他仍然堅信著希望,冒死從槍林彈雨中救出了一個又一個受傷的戰友;被愛挫敗的阿甘,始終如一地深愛著珍妮,等著她回到自己的身邊。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⑵、向前邁出一小步,意味著成功近在咫尺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可預測的、不確定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會美麗無比。 當面對艱難困苦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向前邁出很小的一步。我們沿著這條路往前走時,我們便會更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會邁過每一道坎。其實此時,成功已經近在咫尺了。

我記得在電影《永不放棄》中,比爾患有先天腦癱,他並甘心成為一個失敗者。起初的時候,比爾做推銷員,總是遭人冷眼到處碰壁。比爾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小步一小步艱難地前進著,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荀子在《勸學篇》中曾說: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04、《阿甘正傳》與《弱點》存在的相似之處

《阿甘正傳》與《弱點》雖然不是上映的年代有所不同,但同為美國的經典勵志電影,在兩位主角阿甘和邁克成長的經歷中有著很大的相似方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阿甘和邁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幸

在兩部影片中,阿甘和邁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幸。邁克從小父母離異,無家可歸。雖然他憑藉著自己極強的運動天賦,幸運地被孤兒院收養,但他科科零分,顯然不受人待見。對於邁克來說,父母的離異,正是命運給予他的不幸。而這不幸,卻讓他失去了家庭的溫暖。

阿甘同樣如此,先天智力只有75,便意味著他是一個不幸的孩子。但相比邁克,阿甘又是幸運的,至少他還擁有一個真正愛他的母親,無時無刻都給予著他愛的關懷。

對於阿甘來說, 母親的愛才是他突破自我的唯一動力。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其次、邁克和阿甘都有著善良的美好品德

在電影《弱點》中,邁克雖然在孤兒院不受人待見,但是他從沒有丟棄自己的善良。邁克在一次排球比賽後,他主動拾起地面的垃圾。而那一幕,卻引起陶西太太的注意。對於邁克來說,善良是他與生俱來的美好品德,而他要做的是將心中的善良一直延續下去。

童年的阿甘智力低下總被人欺負,但他從來沒有丟掉內心的善良。當好友布巴戰死沙場,他一直記得布巴臨死前的那些話,並將它們一一實現。更為感人的是,阿甘成為億萬富翁之後,他拿出一部分的股份給了戰死的好友布巴。對於阿甘來說,他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善良。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最後、阿甘和邁克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

在《阿甘正傳》中,阿甘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在愛情上,他多次表白都被拒絕;在戰場上,他看著好友死在眼前,痛苦而絕望。然而,阿甘將每一次的打擊和磨難,都當做自己重生的機會。他為著那些夢想,努力去奮鬥著,最後才在愛情和事業上實現雙豐收。歸根究底,阿甘的付出得到了他應得的回報,也算是上天對他最好的獎賞。

邁克也不例外。在被陶西太太收養之後,他開始改變自我。在運動訓練方面,他揮汗如雨,認真對待每一次的訓練。在學習上,他從零開始,毫不放棄。最終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大學。對於邁克來說,他因著自己的辛苦付出,真正地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神話。

豆瓣9.5《阿甘正傳》:生命的意義是給予和接受愛

結束語:

《阿甘正傳》在本質上是一部具有傳奇色彩的勵志電影,但是從阿甘的童年、過往及人生經歷,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愛是釋放自我的有效方法,也是生命的真正意義。它如同一條地下通道,可將我們帶向成功的捷徑。

跳出《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我認為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學會接受愛,更應該學會去給予愛,讓自己與周圍的人或事緊緊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整體。而這,正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