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可能很多人已經留意到:支付寶變藍了!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3月10日,支付寶舉辦了一場“雲上”2020年合作伙伴大會。變藍的不止logo,平臺定位也進行了升級,從“金融支付平臺”全面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相應的slogan也從「支付就用支付寶」變成了「生活好 支付寶」


螞蟻金服CEO胡曉明表示:未來3年,聯合5萬服務商,幫助4000萬商家完成數字化升級,讓很多人能享受到便捷的數字生活服務,要做全球最大的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作為行業領導者,15年來首次大規模自我革命的支付寶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究竟想幹啥?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聚焦數字生活

從“人找服務”

走向“服務找人”


服務數字化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能力。


支付寶升級成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就是要打造服務業數字化的“新基建”。通過自身平臺升級、持續生態開放,攜手服務商推動線下服務業加速變革。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產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9.4%,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與此同時,支付寶數據也顯示,對數字化生活服務的需求佔到其搜索總量的近六成,較上一年度增長3倍。


可以預見,面對80%還沒有被數字化的服務業,面對擁有53萬億市場規模的中國服務業,支付寶早已蠢蠢欲動。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此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自我革命:


1個升級:伴隨著新的平臺定位,支付寶App將進行改版升級,強化生活服務心智,首頁平臺流量全面對外開放,推出一站式流量對外開放平臺,並基於智能算法為用戶推薦喜歡的服務。


2大政策:上線DT時代數字經營轉型計劃和小程序有限扶持計劃,為服務商提供一站式服務,讓好服務=好權益,助力商傢伙伴提升數字化經營和服務品質。


4大助力:拓展服務商數字增值服務能力;生態賦能升級,提供本身服務商更多能力賦能;提供經營轉型計劃等多項激勵政策;成長計劃升級,幫助服務商能夠進行升級和轉型。


透過現象看本質,隨著大數據不斷完善,服務能夠更加精準的找到潛在用戶,“人找服務”的時代將變為“服務找人”的時代。


支付寶這些舉措的背後正是遵循從“人找服務”走向“服務找人”的底層邏輯。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疫情按下“服務數字化”快進鍵

支付寶提前變身


支付寶為何下定決心聚焦數字生活,這要回到支付寶本身來尋求答案。


自誕生以來,支付寶一直定位於一個支付平臺,隨著近幾年支付寶業務延展至服務領域,支付寶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然而疫情之下,每個人變成了一座孤島。疫情倒逼之下,商家、服務商正積極行動,一方面設法止損自救,另一方面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和企業轉型。


為保障現金流,餐飲業開始轉向銷售食材、半成品,西貝、雲海餚、眉州東坡等品牌門店增加了外賣和菜站服務,與電商平臺積極合作。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許多實體店鋪或B端商家,開始啟動或加快拓展社群銷售和線上銷售的腳步。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比如美菜商城在疫情期間開通支付寶小程序,通過支付寶中心化流量入口曝光,一週吸引了超過80萬新用戶,訂單迅速覆蓋全國80個城市,日均活躍用戶超10萬。


疫情之下,支付寶連同商家、服務商共同參與到這一場巨大的協同作戰。疫情給中國服務業數字化按下了快進鍵。


17年前一場非典疫情,讓消費購物線上化成為現實;而17年後的今天,新冠肺炎讓服務數字化的腳步加速奔跑。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支付寶此次數字化拓展的邏輯,圍繞的是如何讓商家、服務商與消費者之間實現聯通與共贏。


只有攜手服務商服務好商家,才能最終服務好消費者。從這個邏輯出發,支付寶佈局數字化生活是一個看似突然,但卻是非常符合支付寶訴求的動作。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騰訊系

在數字生活領域步步緊逼


表面上這次疫情推動了支付寶變革的決心,扮演者導火索的角色,但支付寶的變革早有徵兆。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2019年7月,一支《生活好,支付寶》品牌短片火力全開,在央視的12345678頻道悉數投放,佔據黃金時段,橫貫整個2019下半年,聚焦日常生活的應用悉數亮相。


早在2008年,支付寶在上海推出了公共事業繳費服務,而隨著支付寶用戶的增多以及功能的豐富,生活服務也開始佔據重要的位置。


截止到目前,支付寶在全球的用戶超過12億人,超半數支付寶用戶不為支付而來。在支付寶平臺上第三方小程序超過了170萬,民生政務服務超過了1000多種,每天有超過1億人通過支付寶進行生活服務的支付。


從這個角度看,聚焦數字生活服務的變革是順勢而為。但放眼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對支付寶來說,變革卻是迫在眉睫。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說起本地生活服務,美團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主角。


起步於到店團購業務的美團,近年來不斷髮力酒旅、出行、零售等業務,圍繞本地生活服務,通過“2B+2C”的模式,已然打造了一個綜合性的生活服務大閉環。

整個2019年,美團點評漲幅超過100%,市值超過5000億港元。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歷經5年搖擺加入騰訊系。雙方在微信錢包、小程序、騰訊地圖、微信卡包等多項業務和產品上展開深度合作。


憑藉微信支付+微信流量進一步擴大了美團點評的使用場景與流量引入。雙方正共同打造一個吃喝玩樂+社交的商戶賦能超級平臺。


這對於當下的支付寶而言是一個棘手的競爭對手。


隨著支付寶的變革,一場數字生活服務領域的爭奪戰或許已經拉響了警報。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支付寶+的數字生活新想象


回顧過去,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發展的幾十年,明顯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上網,第二個階段是物聯網,第三個階段就是服務上線。


這場疫情讓支付寶看到了中國不缺一個金融支付的平臺,但缺少一個能夠一站式、涵蓋生活方方面面,同時又能夠“懂你”的生活平臺。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支付寶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定位於“開放”,這一點很關鍵,互聯網發展的前提就是開放,開放才有未來。


在經歷過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數據驅動和智能推薦將會是未來DT時代的浪潮下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和方向,這已經成為當前這個時代的共識。


早在2014年,馬雲的內部信件就曾經明確過阿里的未來戰略:從IT時代走向激活生產力為目的的DT數據時代。


而這正是支付寶的野心所在:希望打造一個以每個人為中心,真正“懂你”的生活平臺。


但與其它一些更關注C端用戶體驗的互聯網產品不同,支付寶的重點在於B端商家。


脫掉金融外衣,聚焦數字生活,支付寶究竟想幹啥?


從阿里巴巴的角度來說,以B端起家,歷經淘寶、天貓,而這恰恰是阿里擅長的地方。無論從技術抑或是商業化,支付寶在服務數字化領域是存在獨特競爭壁壘的。


這也成為其探索服務數字化領域的底氣。


支付寶此次開啟產業互聯網發展戰略,全方位助力商戶數字化轉型。憑藉在經驗、技術和流量上的優勢,吸引更多的服務商和商戶進入阿里生態圈,實現流量的進一步變現。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預計本地生活領域的競爭加劇,下游各類服務商迎來發展機遇。這是一條值得鼓勵探索的道路。


時下,服務數字化正在釋放巨大的市場價值,騰訊入口+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大閉環之外,支付寶的加入增加了行業的不確定性,但也帶給支付寶未來一個新的想象空間。


但最終受益的,或許還是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