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慫貨,所以修煉了

因為我是慫貨,所以修煉了


文|無限之心

類|修心

級|平鋪直敘


神心的雛形真意建立後,就算畢業了。


修煉心學,時長快兩年時間,今天就算畢業了。自己給自己畢業。畢竟,修煉是個非常私人的事情。家人、朋友同事的都不知道你在幹嘛。當然只能自己給自己畢業了。


雖然,業餘時間並不寬裕,但是抱著孩子般的好奇心,和人生最後一次再學習的意志,修煉了兩年。過程非常的興奮。


記得認識魯同學,是2018年3月份的樣子,還是在網上,此人愛學習,有一次,群裡發了一條消息,大約是怎麼怎麼做回自己。“做回自己”這四個字,當時吸引了我。


什麼是做回自己,是不是電影中,主人公在生死關頭,毅然不顧自己的個人利益,為了拯救世界,給犧牲了自己。這叫做回自己呢。


或者,做回自己,接近一句話,做真正的自己。二者意思差不多。前者,是要你,回來,後者是的重點是,真正的自己。於是,在視頻裡搜索了一下,出現了稻盛和夫,日本名人企業家,他說:“致良知就是真正的我。”


咦,什麼是致良知,百度姐姐給了一連串的網頁。這才發現,原來我國明朝有個叫王陽明的人,說致良知,是一門關於聖人的學問。


就這樣,好奇心越發嚴重。聖人,這不是神麼。而且王的學問,被後人們炒作了,稱為“心學”。我是個非常單純耿直的人,一看到心學二字。就眼淚巴巴的。


高考,由於緊張,我考入了三流學校。工作上,由於懈怠,離開單位,又回單位。生活上,由於蠢笨,顧此失彼。總之,我覺得,自己是,本來很弱的人每天卻裝作很強的人。雖然生活安逸,穿著講究,但是內心總是沒有自信。可以給自己總結一下,慫貨!


對,當發現自己是個慫貨,想要改變自己,就可以修煉心學。

一、可以獲得強大的自信。

二、成為幾分之幾的聖人,希望不在慫。

三、做回自己,畢竟自己是有三條腿的人。


當時是很難悟出,致良知就是真正的我,這句話的。畢竟,稻盛和夫在日本是神一般的人物。他說的這麼容易,我怎麼能真懂呢。


通過網上搜集文章,我瞭解到一些有趣的觀念:此心不動,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練。這些口號般的句子,只要心中默唸,就發現過去的自己錯了。不好好工作,懈怠,說明失去寶貴的磨練機會。說話不算數,自己經常吹牛,就不是知行合一的人。還有,心即理,我就更錯了,因為一想自己的過去,就發現自己就是情緒的動物,理性完全是在逼迫無奈,壓力山大的時候,才能真正發揮出來。還有,此心不動,我就更違背了,因為年輕的我 ,經常是春心動盪,利慾薰心。


慫貨,也有反省的時候,可是就怕反省的時候,發現了榜樣的力量,這樣慫貨的反省,就有可能有效。歷史王守仁,成為了我的榜樣。我們的人生中是需要榜樣的力量的。就像我的孩子,總是潛移默化的被我影響。其實,面對世界,面對上帝,我們的一生都如孩子一般。可發揮、可爆發的潛力是無限的。這一點,可以說是雞湯聖典的核心原則。


王學提倡的“心”的概念,可以說完全顛覆了雞湯的存在。王學有三個層面的東西。一是文化層面,我不太喜歡傳統文化。二是理念層面,例如,知行合一。我認為也沒有什麼作用,因為理念的東西,能理解,但就是做不到。三是心體的微妙層面。這個層面,是我喜歡的。因為我不僅慫,而且單純的如孩子。我喜歡這個“微妙層面的神奇”。


因為喜歡和好奇,我進入了一個微妙的領域空間裡。練習古人的修心之法。

“體當心體,不著私意,發用流行”

“心流覺動”

“致虛極,守靜駑”

“戒慎恐懼”

“獨知,慎獨”,

“獨知微與誠意幾”

“流動而不動”

“神不外馳,氣不外洩,神歸無穴,坎籬已交,猛烈精進”

“心與氣合”

......

為了避免靜坐的尷尬,我還把上面的方法融匯,發明了心氣訓練法。讓修心之法,簡潔有力,帶來了高效率。


這個過程讓我明白了,人的氣息和感知是那麼的和諧統一。讓我驚歎它們之間如韻律般的微妙。人的靈魂是有氣息的,就彷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自帶的氣息一般。一個將軍和士兵威嚴不同,如果把它們的氣息的規律,在電腦上體現出曲線圖,我相信,你會發現,一個人氣息的狀態和他的心理狀態是高度的、甚至是完全的統一的。修煉必須有方法,修心本質上要深入到靈魂深處,而人的靈魂深處,最微妙的外在體現就是氣息 。兩個心理素質不同的人,氣息會不同。我相信,這既是物理的、又是生物的。


可是,各種古人修煉方法,和心氣訓練法,在最初,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氣質變化。曾有一個禮拜,我甚至開始懷疑古人的修煉方法。是這樣嗎?我問我自己。我也和同道人有過交流,大家之間彷彿秘而不宣,生怕暴露自己的“假修煉”,但交流中,我暗暗察覺到,他們並沒有我的體系,訓練體系。只是一些感悟。


我曾經,問過一位不錯的朋友:良知是什麼?他說:“良知不可說”。我說,你就不能來個穩妥的定義嗎?我們為此爭辯了。


後來,我不服氣,在我所蒐藏的一些權威書籍中,找到了一個穩妥的定義。

受到錢穆先生書籍的指引,讓我確定,就是它了,而且是王守仁原話:“蓋良知,只是個天理,自然明覺處,只是個真誠惻袒”。再結合錢明先生的書籍指引,良知是,主動認識+物理倫理+個人情感的複合體。


於是,良知的規範性:


天理(物理倫理)

明覺(主動認識)

真誠惻袒(個人情感)


這三方面就對應了起來。


這個簡單的尋找定義的過程,給了我一個極大的自信,讓我更加堅信我之前的修煉方法,尤其是心氣訓練法。幾百次發用流行,讓我的心氣法越來越熟練,以至於不論大事、小事,輕而易舉的帶入了進來。氣息太熟練了,就忘掉了,只剩下感知之氣。感知之氣又和當下的時時刻刻,開始逐漸和諧統一起來。心即感知,氣即運動變化。以氣息帶動感知,在以感知帶動事情,這就是心物一體,當下時時刻刻的修煉。


曾經懷疑過心氣法,終於在修煉的量變後,達到了質變。

現在,已經忘記了,是在幾個月之前開始質變的。只是記得某一天,我忽然,發現自己的氣息和心情變得如水一般。不論是對家人,還是朋友,言行舉止,彷彿比曾經“慢”了,總是留有空隙和停頓,總是在瞬間,就能給他們的理解和包容。更讓我吃驚的是,感知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習慣了“更快的預算”,預算對方下一句肯定說什麼,預算這件事情的下一步、下下一步的結果。我知道,不是我的言行舉止慢了,而是心能更快速的感應了。不是我故意留有空隙和停頓,而是心的感知速度更快了。我更驚喜的發現,如今的我,開始熟悉並習慣上了“超級的冷靜”。我也知道,所發生的這些變化是渾然一體的,一個方面改變,必然其它方面也改變,因為它們是一體,因為是一個心。能超級冷靜,心就會有空隙和停頓,更快的預算代表了感知力的提升,感知力的提升,又讓我能超級冷靜。


我不敢相信,這種質變。我真的變了嗎?這其實並不算什麼,我本來就可以做回自己,我本來就可以更好。只是曾經沒有發掘出來而已。我只是用一種特別的修煉方式,快速改進了自己狀態。自然就好。況且,慫貨的變化,不值得讓人知道。我隱藏著我的修煉秘密。


實踐帶來認識的突破。我知道,良知規定性的三方面,我是單選擇“明覺”來修的。因為在每每刻刻,大事小事上的練習,讓我認識了,心是什麼。心的規定性,即心的定義是什麼。這一次,我沒有找人請教。


心,就是當下的感知,且心物是一體的。如果沒有物,沒有事,心就不存在。


當你在做一件事情,如果大腦開小差,你開始想,”我這麼做對嗎?”,你的心就不在這件事上了。大腦的意識和心的當下感知,截然不同。為了求證我的這個經驗觀點,我查詢到了王守仁先生的一句話:“心無體,以感應萬物之是非為體”。我想,陽明先生,在論述他的心本體時,突出“感應”二字,就是認為“妄念、私慾、利益、得失”這些元素的來源,一定是出自大腦的意識判斷,思考推理的。大腦思維的加入,必然帶入了個人的觀念、利弊權衡,一定波及到心體“純澈湛然”的狀態。這個“感應”的空間,就是“純澈湛然”的空間,大腦的加入,會波及到這汪“純澈湛然”之水。


於是,我更加堅定,修“明覺”帶來的效果,也更加對王學中,心的規範性進行主動的定義。明覺的簡化說法,就是感知。如果徹徹底底的不讓大腦思維加入進來,那麼修感知,還可以分為三個元素:1察;2感;3預。純澈湛然的感知中,對事情可以察覺、感通、預計預算。進行中,如刀如影,直感直察直預。在實際中,察的作用是,發現真相發現線索。感的作用是,充分感受,形成念頭。預的作用是,作出直接的預見和計算。宛如,1+1=2,是不需要思維意識加入的。


心境的突破,幾乎就是氣質的變化。氣息、心情,乃至自己的意志,都彷彿煥然一新。感知的三個元素,不斷被我熟練,讓我能以一種“心我”合之境,應對每日的日常和事件。


於是,我開始停下修煉,開始用大腦的思維,考慮下一步,還要怎麼修煉?


可是,令我詫異的一幕發生了。我發現,經過了一年多的修煉,現在才算是回到了正常人的狀態。正常人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沒有想氣質變化,突破心境等這些問題,在本質上是如何改變,如何進行的。而是每日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努力在突破,他們面對的是解決問題時,需要掌握的規則。面對壓力挑戰,我要怎麼繼續往前走時,需要掌握什麼規則。何為規則,規則就是“道”的簡化說法!


於是,便有了昨天的一篇文章:建立神心的途徑。


因為我是慫貨,所以修煉了

往期值得看的選文

深度:我國最棒修心法

絕版文章|個人修煉的秘密方式

為何要修心學:暨一位修行者的收穫總結


特別推薦.獨家資料


因為我是慫貨,所以修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