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蒙城的蒙字到底什麼意思?

本文是全網絡獨家系統論述蒙字和蒙城由來的文章。

我們先試著分析一下蒙字淵源和蒙縣由來,

1 與蒙古有關嗎?

蒙古在蒙古語中是音(猛格卡蓋奧),意思是永遠質樸的火,意義為生生不息。屬於漢語音譯,與唐時即為的蒙城縣名毫無聯繫。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2 與北冢壇城有關嗎?

①安徽省蒙城縣北部的壇城鎮是一座古城,有3000多年的歷史。壇城山,上古名景山,後改北冢山。夏朝末,商族從黃河北遷到這裡,首領成湯,曾在景山上與東方諸侯會盟,故壇城最早稱景亳,是湯的初都。湯王遷都後,於此地建諸侯國稱為冢國。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② 為什麼稱為冢?冢音(腫)是形聲字,包為形,豖音(處)為聲,意思是高大的墳墓,山丘,土丘,又引申為山頂,主要意義是高地。豖的本義是豕(義豬)絆腳難行。由於壇城周邊為廣闊的平原,此處高地相對挺拔,故為冢。

③ 蒙的本義是菟絲子草。原來是形聲字,草為形,冡為聲。該草特點是寄生在農作物莖上,覆蓋式,矇住式生長,因形起義故稱蒙。從冢字底原因在於農作物被困,如同豬樣被困住生長。在篆文中是會意字,直接寫為冡,意思是飼養豬時,用布矇住豬眼,防止其逃跑。引申為矇蔽,無知。歐洲啟蒙運動正是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文化對人類理性矇蔽而發生的。

④ 蒙冢關係是,先有冢後有蒙,二者在發展過程中,蒙由於意思更廣,幷包括冢義,在漢字結構方面上下對稱,書寫上更方便,於是後來逐漸代替冢,而通寫為蒙。《漢語大詞典》冡,通蒙。清代大學問家段玉載《說文解字注》對蒙字註釋:凡蒙、冡之字,今皆作蒙,依古當作冡,蒙行而冡廢也。”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⑤壇城名字來歷於南朝宋時。宋大將檀道濟率兵伐北魏,因糧草供應不上,退守此城。魏兵緊緊追趕過來,把此城團團圍困。檀道濟困守此城,採用 “唱籌量沙”最終守城成功。故後世稱為檀公城,時間久了,訛傳為壇城。而該城始終未有蒙縣和蒙郡或蒙國稱呼。

3 與利辛縣舊城集有關嗎?

①據《利辛縣誌》載:舊城古城邑,明《壽州志》:“舊城,蒙城縣西北七十里”。民國《蒙城縣志》:漢置梁國蒙縣。”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②位於今利辛縣東北18公里,芡河東岸。城址東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採集到灰陶四分式捲雲瓦當、繩紋簡瓦、幾何形空心磚,側表模印菱形,方格紋磚等漢代遺物。城址外曾發現規模較大的漢磚石墓、墓葬石門,雕刻有朱雀圖案及鋪首街環。並出土大量青銅弓箭箭頭和青銅兵器,漢城遺址明顯。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③從口述歷史看,舊城地區流行千年的,“越王坐舊城,七十二眼井”,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越王到來之前,就有舊城。為什麼稱為舊城?原來是縣城,後來周邊地區發展了,自己衰落了。上述基本可以確認是西漢梁國屬縣蒙縣,縣城當為今舊城。蒙城有關方面迴避可能出於利辛縣舊城鎮不屬於行政範圍,難以整合發展。其實,尊重史實,理性發展,又未嘗不可,利人亦利己,何樂而不為!

4 與渦陽縣蒙關有關嗎?

①第一次設縣,南北朝時北魏設北新安郡,又稱蒙郡,治蒙縣,今蒙關店,設蒙縣。

②第二次設縣,南朝梁時,改為北新安郡,仍縣治蒙關,在縣境設蒙縣。

③第三次設縣,北朝東魏時設蒙郡,治蒙,縣城今蒙關店,設蒙縣。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④第四次設縣,北朝北齊同上。

⑤第五次設縣,北朝北周時,蒙郡,治蒙,縣城今蒙關店,僅設蒙縣一個縣。

明朝萬曆《蒙城縣志》記載:蒙城西北七十里,有“蒙館村”,清順治《蒙城縣志》,也如此記載。清於1865年間在雉河集,建渦陽縣。蒙關村劃歸渦陽,即今渦陽縣城東街道蒙關村。

5 與蒙城縣漆園鎮今漆園街道有關嗎?

東晉元熙二年即公元420年,六月,劉宋代晉,設譙郡,治蒙縣,今蒙城縣漆園鎮街道。這是今蒙城城關地區第一次成為縣城駐址。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北魏皇興元年,即公元467年,廢山桑縣建置渦州,為州治所。在漆園故城建置渦陽縣。這是今蒙城城關地區第二次成為縣城駐址。處於渦河之北,傳統文化上屬於河岸之陽,所以為渦陽。此後又有山桑,淝水名字變化。直到唐朝,唐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正式定名為蒙城縣。縣城駐地為今周元路老城。此後,雖歸屬和轄區屢有變更,但縣名和縣城駐地一直沿用未變。

6 與蒙卦有關嗎?

蒙卦是異卦,下坎上艮相疊,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險。卦形為山下有險,仍不停止前進,是為矇昧,故稱蒙卦。但因把握時機,行動切合時宜,因此,具有啟蒙和通達的卦象。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縣域命名時,傳統文化,特別是統治者的治國心理狀態會產生獨特的影響。尤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古代社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皖北流行一句民謠,站在阜陽往東看,一連三個黃牛縣。黃牛的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今天利辛恆盛醬牛肉,蒙城五洲牛肉乾仍然在強勢發展,後勁十足,真的是形勢一片大好。渦陽的小麥科技和麵粉加工譽滿中原。可見農業發展得天獨厚,實在是安徽省的糧油之鄉。而今天渦陽和利辛縣城都屬於古蒙城地區。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古蒙城周邊一百華里地區,周邊是中國極少見,極平坦,極開闊,又極肥沃的大平原,一方面有利於農業發展,同時又是分裂時期南北力量反覆爭奪的要地。守之極難,得之易失。此境,實為蒙之封象。在此處,尋一戰略交通要地即可命名蒙縣或蒙城縣!

蒙城為啥叫蒙城,第一個使用蒙字的竟是這裡...

結論

1 蒙字屬於冢字的變化結果,是文化發展的結果,並非北冢疊字而成。

2 古蒙城地區,首先使用蒙縣作為縣名的是利辛舊城。

3 利辛縣舊城集,渦陽縣蒙關店,蒙城縣漆園鎮街道,這些歷史上的蒙縣蒙郡都屬於古蒙城地區。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