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最容易踩的5個坑,現在瞭解還不晚

最近好像我身邊的每個人都在聊互聯網創業,甚至連手機都沒玩順溜的朋友也在問我:“怎麼用自媒體賺錢?”

好像大家都忘了,世界上還有二八定律這麼回事。

互聯網行業創業跟所有其他的行業一樣,掙錢的只是少部分人,不掙錢的是大部分人。

因為我的工作性質,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有幸接觸了非常多的互聯網創業者,見證了很多這個行業裡的生死存亡。

創業失敗的過程,從旁觀者角度來看,是有趣的;但對參與者,真是刀刀暴擊,十分殘酷。

我整理了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會踩的坑,看一看你是否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不遵守規則

1、在國家運營,違反法律

例如你搞黃賭毒,無論你現在能賺多少,東窗事發,你進去,錢出來。

2、在市場運營,違反市場規則

我貼一張圖(圖片來源於一位諮詢者,已徵詢他本人意見,本文可用):

互聯網創業最容易踩的5個坑,現在瞭解還不晚

根據溝通,我瞭解他所謂的工作室只是噱頭,實際就是火鍋店。做火鍋店的朋友應該知道,火鍋店盈利三個要素:人流量、老用戶消費頻次、菜品變現能力;你再來看它給的這個描述,幾乎每一句都是槽點,典型為了迎合用戶去違反市場規則,往好處想,即便是能推出去,結果也會是有流量,沒轉化,吃棗藥丸。

3、在平臺運營,違反平臺規則

無論你是在微信、頭條、支付寶、應用商店,還是在其他任何一個平臺做你的產品,一定要遵守平臺規則。有的人做小程序非得玩十級分銷、非得搞虛擬充值等等,回想一下做答題的那一批小程序,創業者無數投入一朝成空。


二、想法太多

這一點在項目實施裡主要表現如下:

1、要做大而全的產品

我以前看合夥中國人這個節目,喜歡真格基金的徐小平,他對項目的點評很犀利,有智慧。他在點評一個食品類的創業項目時說過一句話:

“你怎麼樣用一句話,讓我記住你的項目?”

我覺得這句話可以作為互聯網創業者選擇創業方向時的一把戒尺。

創業和運營成熟的平臺不同,即便你的平臺擁有多種資源,第一步一定是找一個方向去做落地,這個方向它要麼好變現 ,要麼好塑造品牌。

2、冗員

人多的意思,但“人多”沒有“冗”這個字形容的透徹。

這一點其實是上一點問題的延續,產品體系大了,對應的職能人員就會多。例如我在產品裡增加一個商城,那麼我需要有人去鏈接上游的廠家,有人去管理商城,有人去做圖片、做營銷活動、做售後、做客服。

凡客怎麼成功的我不知道,但它的死法真是現象級的。

3、亂加功能

小老闆看到別人的這兒好,那兒好,於是想:我也得加上!加來加去,產品核心屬性減弱了,喪失了市場競爭力。

大團隊的產品經理要出成績,要有見地,於是把看到過的聽到過的功能一通宣傳,專業度是有了,但產品跑偏了。

但凡要做產品的人,都應該多學學張小龍無人能及的“剋制”。


三、盲目開始

受疫情影響,最近很多實體老闆找我諮詢,想要把線下業務轉移到線上。其中有個想要做生鮮電商的老闆找到我,問我怎麼做線上,我提了三個問題:

1、你是否參與過生鮮銷售裡面的某一個環節?

條件還是很寬了,供應鏈、門店、社群、配送都可以;

他的答案是沒有。

2、有沒有運營過電商類的產品?

答案依然是沒有。

3、怎麼樣讓別人知道你的平臺,並且在你的平臺消費?

他說不知道。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覺得這個行業還不錯,想小投入試一下。

這三個問題分別反映出他對行業、產品、運營都不瞭解,這樣進入一個行業,很難做成。

互聯網創業者不妨從這三個維度去考量一下自己是否適合做一個領域的創業。

無論是實體創業還是互聯網創業都不容易,不要人云亦云,偏聽盲從。多思考一下,它有可能不是你的解藥,是你的毒藥。


四、不夠硬

最近聽一個講座,其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互聯網創業是要熬的!

中國的人足夠多,市場足夠大,能熬到最後的一定能夠掙錢。失敗的人,有的倒在了途中,有的倒在了門檻上,原因就是不夠硬。

不夠硬有兩個特徵:

1、不夠專注

我們的互聯網創業者所面臨的壓力是不一樣的,我見過一個團隊,頻繁的變更產品功能、營銷方向,聊了過後才知道是為了能更快變現,有現金流。他們在調整的過程中,管理團隊產生了矛盾,最終團隊散了。

調整本身沒有錯,但一定得在產品的核心方向上保持專注。

2、努力還不夠

這個行業裡,“不夠努力的人”早已被踢出局,只剩下“努力還不夠的人”。

我有醫療行業的朋友,產品主要面向高血壓人群,屬於垂直領域的細分產業。

有一次跟他聊天,我問:“你們做細分產業,市場競爭應該不大吧。”

他笑著說:“怎麼可能不大,競爭公司很多。為了佔據市場,每個公司都想去做差異化的東西,但這個時代你花三個月時間做出來的東西,別人三天就能複製。”

我問怎麼應對。

他笑了笑:“就是不斷的去迭代差異化的東西,做到行業領先,哪怕花三個月只能領先三天,這也是值的。一旦建立品牌,其他的競爭企業就不足懼了。”

同行競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五、拒絕接受新事物

能夠活下來的互聯網創業者,無論在業務方向、成本控制、人員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都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大家沿用這一套體系在一個時期可以過的很滋潤,這個時候你讓管理層去接受新的東西很不容易,這種情況在中小型企業裡十分常見。

我們靠認知差收割市場,當認知落後了,市場又會開始收割我們。

唯一永遠不改變,是不停的改變。

我丟幾個問題出來,方便各位對號入座:

做淘寶店鋪的,你知道新媒體矩陣嗎?

做百度競價的,你使用過信息流、嘗試過KOL嗎?

做生產線的,你瞭解過S2B2C嗎?

做自媒體的,你瞭解騰訊直播嗎?

……

無論你是大老闆還是小老闆,大項目還是小項目,有團隊還是沒團隊,以上幾點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都會經歷,踩坑的行為時時都在發生。

今天你踩坑了嗎?


互聯網創業最容易踩的5個坑,現在瞭解還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