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每一個地區民風民俗,歷史文化的承載。方言詞彙的詞源更是五花八門。
以四川方言為例,有些方言詞彙來自通俗小說,歷史典故,有些方言詞彙來自袍哥暗語,有些方言詞彙來自約定俗成的口語。
四川方言裡有一種詞源比較有趣,這些語詞不存在於普通話或其他方言中,而是從佛教用語中演變而來的。這些詞經過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運用演變後,儼然成為了正宗的四川方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看,那些和常用的和佛教用語有關的四川方言。
先說一個簡單的。這段時間由於疫情,娃娃待在家裡不能出門,簡直要鬧翻天了。如果要遇上貓嫌狗厭的年紀,真是一刻都不得閒。這個時候絕對就希望,娃娃早點去上學,自己耳根子能清靜一下。
這裡的“耳根子清靜”就是一個佛教用語,它是出自《圓覺經》裡的一句,“聞清靜故,耳根清靜,根清靜故,耳識清靜。”
再來說一個四川方言裡很常見的詞:造孽。
這個詞最早是出自《西遊記》第八回中一句話,“古人云: ‘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兇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眾所周知,西遊記是講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經的故事。既然是取經的故事,自然和佛教有莫大的關係。
我們平時說的“造孽“是造的什麼孽呢?
佛教講究修行消業障。謂眾生於身、口、意所造作之惡業能蔽障正道,故稱業障。業障中的“口業“也作”口孽“,妄言、惡口、兩舌、綺語都算是口孽。
說得通俗一點,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最初我們造的孽就是和嘴巴有關的“口孽“。只是在後來四川方言的口語運用中,造孽一詞的意思逐漸演變成了說壞話,做壞事,後面又有了可憐之意。
這兩種詞意現在四川話裡面還經常使用。比如說看到有人在幹壞事,會上去勸一句“少造點孽,積德嘛!“。或者看到路上有被車碾死的貓狗,也會說上一句,”簡直太造孽了!“
如果說口孽是最容易犯的一種惡業,那麼“五逆“則是佛教所有惡業中最重者。在四川坊間,如果某個家庭成員間或親戚間關係非常冷漠,就是“五逆”。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覺得是不是字寫錯了,應該是“忤逆不孝“的”忤逆“,但是這個“忤逆”和”五逆”卻是沒啥子關係。
所謂“五逆”,就是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僧血。清丁福保編著的《佛學大字典》裡專門收有“五逆”一詞,書裡記載道,“三乘通相五逆,大乘別途五逆,同類五逆。五逆輕重,五逆罪,五逆經。”
“五逆”一詞現在還經常能聽到,但是大多數人都和“忤逆”混淆了。忤逆有兩層意思,一是冒犯違抗之意,二是不孝順、叛逆之意。“忤逆”與“五逆”的惡業相比,也算是大巫見小巫了。
最後我們再來說兩個根本不會和佛教聯繫到一起的四川方言。
我們先看一段出處的文章。
明代的文人李實在《蜀語》中寫道,“言語忤人日觸。”後來該書的校注中亦寫道,“今蜀人猶謂言語忤人曰觸人。”
沒錯我們要說的詞是“觸人”。“觸人”一詞算是個高頻詞彙,日常生活裡面經常會有使用。比如你看不慣公司同事買了個新包包在炫耀,就想觸她幾句,“現在代購仿貨多,小心不要買到歪的了。”
再比如辛苦了一天,一下班回家冷鍋冷灶的,老婆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沒理你,你就忍不住想“觸”幾句。
“觸人”這個詞在佛經裡面經常能看到,比如《經律異相》卷二十七中寫道,“時有惡人觸王,王心退轉”,“或經行殿塔,涕唾伽藍;或進止之間,觸其尊長”等等。
言語觸犯人固然不能接受,“和人”更是不能忍受的。
光說一個“和”字可能各位是一頭霧水。如果標上讀音ho,告訴你是哄騙的意思,各位大概就明白是我們平時說得哪個字了。“和”在四川話裡面使用地相當廣泛。
“你和哥哥‘狗攆摩托不懂科學’嗦,我這個車子再咋個也要賣個七八萬嘛。”
“我給你說,你不要和我。等我找到了證據,多得都要你娃吐出來。”
從上面兩個例子裡就可以看出,“和”在四川方言裡幾乎都是單獨使用,很少和其他字詞組合,意思只有哄騙,欺騙之意。
四川方言裡“和”這個字的用法最初也是來自於佛典。在《賢愚經》中便寫道,“彼國佇弱,獨霸山河,今當遣使,和索一河。”
你們覺得四川方言裡面還有啥子詞和佛教用語有關呢?
【方言十八扯 033】
【往期專題精選】
閱讀更多 成都十八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