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區:戰疫不鬆懈 發展不停步

特殊時期,特殊考驗。自疫情發生以來琅琊區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統一部署,全區上下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推動危機轉化,不斷鞏固成果、擴大戰果,努力交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滿意答卷。

積極防控戰疫情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步伐的加快和探親返程人員的迴流,琅琊城區街道上出現了久違的車流人流,項目工地上又響起了機器的轟鳴聲,夜晚小區樓棟裡亮起的燈光也越來越多……在人氣恢復的背後,琅琊區疫情防控工作卻愈戰愈勇。

“在危險面前,我不能只顧小家,丟下百姓,疫情防控任務還很艱鉅,責任特別重大。我不帶頭衝在前面,豈不辜負社區百姓的信任和期望。”該區琅琊街道古道社區黨委書記吳志琴擲地有聲,近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工作,讓同事們看著分外心疼,連軸作戰的她眼睛熬紅了,家中小孩和雙癌症患者的母親也無暇照顧,身體有傷的她,每天從早到晚都在一線奔波。在吳志琴的示範作用下,社區診所醫生費金廣主動為社區隔離人員上門量體溫,社區第五黨支部書記寧玉珍帶領著銀髮護衛隊自發擔起勸返外來探親人員、宣傳防疫知識,退休夫婦許振山、鄒玉明放棄與家人團聚和社區工作者一起日夜堅守在疫情第一線……在社區幹群眾志成城、忘我付出的努力下,3月3日晚,滁州市首個全封閉管理14天的滁州礦業花園小區宣佈解封。

其實,吳志琴和她的戰友們只是琅琊區一線戰疫工作者的縮影。疫情發生以來,琅琊區構建“區領導包保街道、街道班子成員包保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包保樓棟、社區+衛生專業人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包保工作責任網,發動全區400多個基層黨組織的2000多名黨員和5600名群眾志願者化身宣傳員、核查員、衛生員、代購員、服務員、隨訪員,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嚴防嚴控中,築牢了抵禦疫情的銅牆鐵壁。

“吃飽了才不覺得冷,我給你們送點水果和牛奶。”“你們辛苦了,這些物資請一定要收下……”在防疫阻擊戰中,在琅琊各執勤卡點、社區等地活躍著愛心人士的身影,他們不辭辛苦,捐款送物,匯聚了源源不斷的愛心,為琅琊抗擊疫情注入強大動能。

復工復產迸活力

這是一場病毒阻擊戰,也是一場經濟發展保衛戰。如何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需要科學部署、精準施策。

每天早上,安徽金春無紡布公司門口,復工的員工們都會按照防疫方案的要求,佩戴口罩有秩序地進入廠區,測量體溫、填寫入廠登記,通過消毒液消殺和洗手清潔後,陸續進入車間,投入生產。“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企業8條水刺無紡布生產線滿負荷運行,日產量達160噸,供下游企業生產消毒溼巾使用,有力保障了防疫物資需求。”該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曹松亭介紹道,針對疫情嚴峻形勢,公司研究出臺十條針對性措施,涉及建立疫情防控組織、防疫物資保障、出入管理、改變考勤就餐辦公方式等,同時還組建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小組、6個工作專班,督促抓好防控工作落實,確保無死角,把住疫情防控關,促進復工生產。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琅琊區全力當好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員”,採取分時“預約辦”、分離“網上辦”、分類“特殊辦”等舉措實行企業開辦全程“零距離”服務。截至目前,累計解決網上企業開辦問題70餘個、設立企業67戶。並對3戶有擴大抗疫防護用品生產線需求的企業,採取容缺容後等特殊方式先審批發照,推進防疫用品企業快速投產。建立企業審批綠色通道,組織發改、環保、經信等部門靠前服務加快項目審批進度。目前已為項目總投資8億元的5個項目快速提供備案服務,加速項目早開工、早達產。琅琊區從開發區、發改、經信、商務等部門抽調精幹力量,組建服務專員隊伍全面下沉一線,無縫對接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用工、口罩、消毒水等難題,指導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幫扶5戶復工復產企業完成擔保貸款2360萬元,1戶復工復產企業使用過橋資金800萬元,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

穩產保供惠民生

衣食以農桑為本,春耕備耕關係到全年農業生產大局。為有效保障春耕備耕工作,琅琊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全面優化農業技術服務和全力抓好農業生產,千方百計穩住“糧袋子”“菜籃子”,兜牢兜實基本民生底線。

3月12日上午,在琅琊區西澗街道利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裡,用於育秧的種子、育秧伴侶、營養土、水稻育苗基質、化肥等物資已經準備到位,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做好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各項準備工作,合作社負責人張俊則正在給農機仔細保養和維修。“農時不等人,才短短几天我們已經接到2000畝秧苗訂單,春耕的好時間,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春耕物資儲備力度,確保春耕生產開好局、起好步,贏得全年糧食豐收的主動權。”張俊說。

農田裡,無人機正在給小麥噴灑農藥,琅琊區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汪文正在指導城西村種糧大戶韓金柱做好小麥肥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工作。“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區農業農村局搶抓春耕備耕時機,抽調由農機農藝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4個服務隊深入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農機大戶和種糧大戶家中手把手、面對面傳授農機化集成技術,做到指導到戶,服務到田,培訓到人。”汪文介紹道,春耕以來全區新增85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收割機31臺,旋耕機、播種機、插秧機、育秧設備等152臺套。此外,琅琊區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生產市場適銷對路的綠色優質農產品,實現增產增收。

為保障市民菜籃子裡的蔬菜供應,琅琊區科學指導全區農業生產和骨幹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千方百計提升蔬菜、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供能力。該區成立全市首家名優農產品直營店,採取“線上買菜,線下配送”的模式,幫助全區30多家農企進駐網絡平臺,推出價格不等的“大禮包”產品,通過郵政快遞的50多個網點的“家郵站”免費配送給全市居民。目前供銷穩定,每天銷售20多個種類,銷售量達2噸,銷售額近3萬元。(葉文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