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楚雲飛送給李雲龍一個營的裝備,閻長官為何沒有生氣?

Amele


閻錫山:我不知道啊!

楚雲飛這次面子丟大發了,自己的主力營營長錢伯鈞竟然要帶著2000人馬叛變投敵!甚至,連楚雲飛自己都差點被叛變的營長給殺了。帶兵無方的罪名,楚雲飛是坐實了。

萬幸的是,李雲龍幫他收服了叛變的主力營。可是,2000人的裝備被李雲龍當“工錢”拿走了。那時候,一個團才2000人馬。楚雲飛丟的可是一團的裝備,這可是殺頭的罪名啊!閻錫山要是知道了,就算不槍斃楚雲飛,也要派憲兵抓楚雲飛到軍法處審訊一番。總之,楚雲飛晉綏軍358團團長的位子算是不保了。

不過,楚雲飛身邊有聰明人。參謀長方立功為楚雲飛出主意,在上報戰損時多報一些,也就解決了這批武器的空缺。而李雲龍自己得了友軍的便宜,(楚雲飛吃了啞巴虧),為了維護統一戰線,肯定也不會到處顯擺。所以,這件事只有獨立團和358團知道,其他人就算知道一點消息,當事人也不會承認的。

而對於錢伯鈞部叛變的事,楚雲飛為了面子(也怕擔責任),肯定會將此事往小了說。但是,畢竟錢伯鈞沒了,肯定要對上面解釋一下。我估計,楚雲飛會對對閻錫山說只是錢伯鈞幾個人想叛變,都被他楚雲飛自己解決了。部隊情緒很穩定,戰鬥士氣依然高昂。

而國軍出幾個叛徒很正常,抗戰時有上百萬國軍當了偽軍。所以,只要閻錫山不知道丟裝備的事,也就不會因為錢伯鈞的事生氣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如果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定會斃了楚雲飛,這裡有兩條死罪,其一是楚雲飛帶兵不力,一個2000人的主力營差點反水投敵,居然還需要八路軍幫忙平叛。其二是如此數量之多的一批武器裝備,竟然落到了李雲龍的手裡。



抗戰時期閻錫山和八路軍的關係非常微妙,在1939年之前,閻老西為了保住自己的勢力範圍攆走日本侵略者,一度破天荒地同意中央軍和八路軍入晉協同作戰,因此八路軍才能順利的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也才有了“忻口會戰”聯合抗日的典範戰例。

《亮劍》中李雲龍和楚雲飛的相識,就發生在這一段時間的“蜜月期”,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衛立煌,還曾組織中央軍、晉綏軍的軍官們去觀摩學習八路軍的游擊戰法,所以楚雲飛去獨立團參觀是有真實歷史背景的,《亮劍》在重大歷史問題上倒是沒有杜撰。



問題發生在1939年底,受“山西新軍”事件、日本人的拉攏和蔣介石的誘使等因素的影響,閻錫山對八路軍態度大變,“12月事變”中甚至兵戈相向。隨著八路軍在山西地區的不斷壯大,雙方矛盾日趨加重,用358團參謀長方立功的話總結就是:“只是理論上的友軍”。

晉綏軍358團一營的“李家鎮兵變”,發生在1942年以後(以日軍大掃蕩和八路軍副參謀長犧牲為時間節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楚雲飛被“劫走”2000人的武器裝備和軍火彈藥,並且落入了八路軍獨立團之手,用最笨的腦袋想想,楚雲飛敢上報戰區長官部嗎?



拋開劇情的演繹成分,當時無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一個主力步兵團也就是2000人上下,等於說晉綏軍被八路軍繳了一個團的械,這絕對是個天大的事。假使楚雲飛如實上報,不僅閻錫山會暴跳如雷,事件也足以驚動重慶方面,對楚雲飛上校的懲罰會非常之嚴重。

就算楚雲飛是閻錫山的愛將,在重慶方面的巨大壓力下,晉綏軍系統也輕饒不了他,輕則撤職查辦,重則就地正法。戰爭期間槍決個把團長根本不足為奇,中央軍和晉綏軍的軍長、師長被槍斃也時有發生,李服膺、陳牧農、張德能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部下出了反水的叛逆,又被八路軍弄走大批武器彈藥,傳揚出去,不僅在晉綏軍內部抬不起頭來,還很有可能遭到重慶軍事委員會的嚴歷處分,聰明如楚雲飛者,還能據實上報?什麼與李雲龍惺惺相惜,什麼贊助八路軍打鬼子,那都是扯淡,楚雲飛壓下事情,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前程。

既然閻錫山得不到真實的情況報告,自然也就無從“生氣”,最多看見358團的戰鬥損失報表後罵兩句廢物,晉綏軍除了傅作義在綏遠對日作戰有些出彩之外,其它部隊的戰績完全一塌糊塗,“閻長官”也都習慣了。劇中楚雲飛私下裡跟方參謀長交代的很清楚:“多報些戰損罷了”。



實際上,李雲龍之所以敢運走叛軍的大批武器,並且始終找各種理由拒不歸還,也是摸透了楚雲飛“啞巴吃黃連”的命門,算準了楚雲飛不敢聲張,這才是李雲龍真正的狡猾可怕之處,而並非是什麼“黑心商人”的死皮賴臉。

如果楚雲飛果真敢報,二戰區長官部向八路軍總部發難,上級命令下來,李雲龍敢不還槍?借他個膽子。


度度狼gg


嚴格來說是被搶走的,楚雲飛最後也只是順水人情,把搶走的軍火讓給了李雲龍。

首先需要更正一下,錢伯鈞叛變事件,李雲龍搶走的只是錢伯鈞營部官兵的軍火武器,而不是錢伯軍一個營的軍火,畢竟錢伯鈞的隊伍有2000之眾,不可能集中在一個地方駐紮,更別說李雲龍如果搶走了比自己編制還大的部隊的全部武器裝備,早在平安縣城戰役之前李雲龍就會已經壯大,這跟他在平安縣城戰役之後才富得流油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且事後他與楚雲飛在平安縣城聚會時,楚雲飛也提到李雲龍只得到了幾百個人的武器裝備,對於楚雲飛來說損失不算很大,如果損毀了全營的裝備,相當於報銷楚雲飛40%的力量,即便李雲龍對楚雲飛有救命之恩,楚雲飛也未必能夠容忍。



至於問題的核心,閻錫山對八路軍搶奪晉綏軍裝備為何選擇了容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楚雲飛沒有據實上報

這一點比較簡單,畢竟是自己內部出現了叛亂,楚雲飛向閻錫山上報情況時,未必敢實話實說,要不是自己及時發現,358團有5000之眾,其中兩千人想要向日軍投降,40%的軍隊差點叛降日本,這麼大的罪過他自己也擔當不起,反正最後的損失也只是集中在錢伯鈞的營部,而且大部分官兵最後選擇了反正,細節上的損失能不提就不提。



2、放到了戰鬥損失中

由於楚雲飛到達錢伯鈞營部後與之發生了衝突,並展開交火,戰鬥當中自然會造成損失,事後楚雲飛完全可以把李雲龍製造出來的損失摺合到戰鬥損失當中,就說李雲龍搶奪的裝備在與錢伯鈞的交火中損耗掉了,反正數量不多,閻錫山也不會過問,直接當成戰鬥損失報銷,後來楚雲飛與手下聊天時也提到了這種處理方式。


遼寧資深球迷


《亮劍》裡楚雲飛被李雲龍劫走一個營的軍火,閻錫山之所以沒生氣,是因為這批軍火跟晉綏軍沒關係。


楚雲飛358團出場時隸屬於晉綏軍,為何他們的裝備和閻錫山沒關係呢?

其實細心的朋友在觀看《亮劍》時,都會發現兩個問題:一是358團武器裝備很好;二是楚雲飛後來突然成了中央軍的師長。

這兩點明顯不符合晉綏軍的現狀,而且山西一直是閻老西的獨立地盤,晉綏軍也是他的私家軍隊,他也不可能把楚雲飛這麼優秀的將領交給中央軍。

要弄清這些謎團,先了解一下晉綏軍抗戰時期的處境和軍隊的變化。

抗戰爆發後,閻錫山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因為國民政府許諾將承擔晉綏軍的軍費,所以前期晉綏軍抗戰還是很積極的。


在忻口會戰和太原保衛戰中,晉綏軍損失很大,兩次大戰後,晉綏軍雖然還保留了68個團的編制,但每個團平均不足2000人。

更為要命的是轄區縮小了不少,軍費成了大問題。而二戰區領到的軍餉不足標準的1/4,閻老西的抗戰態度出現了變化,不過軍費、武器裝備也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按以上所述,358團5000多人編制、優良的武器裝備,根本不太現實,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這個階段晉綏軍內部出現了變化。

1937年底,晉綏軍調到後方臨汾一帶,積極抗日的傅作義將軍非常不滿,他獨自帶著的兩個旅奔赴太原前線。

傅將軍積極和八路軍配合一起抗日,血戰一年部隊減員近一半。閻老西十分不滿,就以敏感問題投訴傅將軍。


而此舉正好合老蔣分化晉綏軍的心意,於是傅將軍被調往第八戰區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他的部隊獲得了兩個軍的編制,所有擴軍費用及以後軍費由政府承擔。

此後傅將軍帶著主力部隊轉戰千里,參加過長沙會戰、五原戰役等,並戰績不俗。傅將軍更加被重用,他的部隊裝備和給養也大大改善。

從358團的編制、武器裝備以及和獨立團默契配合來看,它應該是屬於傅將軍的部隊。正因為如此,楚雲飛才很豪爽地答應把一個營的裝備,送給李雲龍做“辛苦費”。



花木童說史


李家鎮兵變,部下出了叛逆,讓楚雲飛顏面掃地,好面子的楚雲飛深感自己治軍無方。好在獨立團李雲龍出手相救,讓他逃過一劫。對於李雲龍來說,從來都是無利不早起、從不吃虧的主,幫助楚雲飛清理門戶就當為楚雲飛打短工,自然會要點跑腿錢,這跑腿錢就是叛軍一個營的裝備。這一個營的裝備畢竟不是一隻勃朗寧手槍,楚雲飛怎麼可能平白無故的白送一個營的裝備給李雲龍呢?這個送,應該是加引號的。

一.楚雲飛既有情義又很自負

雖然楚雲飛很有政治遠見也深明民族大義,但實事求是地說358團的情報工作做的很糟糕,不僅沒有內線提供情報,而且電話不通、派出去幾波人未回來覆命仍未引起注意。參謀長方立功提醒過他,戰爭期間人心叵測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但自信滿滿的楚雲飛感覺錢伯鈞不會背叛他,中原大戰他當連長時錢伯鈞是其手下排長並且這些年來一直著意栽培他,為了不使手下的弟兄寒心,才只帶一個警衛班到一營看個究竟。

對於楚雲飛的突然到來,錢伯鈞和張富貴也不隱瞞,索性與楚雲飛攤牌,為了自己能有個“好前程”,決定接受南京王偽政府的“改編”,以待將來時機成熟再“反他孃的”,兄弟一場會好聚好散。這種有奶就是娘、不顧民族大義的做法讓楚雲飛不能容忍。本以為在自己的地盤上楚雲飛會無可奈何,怎奈楚雲飛眼裡揉不進沙子。殘酷的現實給楚雲飛上了深刻的一課,身處絕境、部下炸牆讓他逃跑,但楚雲飛堅信有人來救他,他知道一營駐地離獨立團很近,平時他們都相互“惦記著”,李雲龍又是個閒不住的人,關鍵時候李雲龍肯定會“插上一槓子”。

二.這些裝備就算是對李雲龍的感謝

應該說獨立團情報工作做地都不錯,錢伯鈞、張富貴想“反水”的情報李雲龍早就知道了,只是怕引起誤會才沒有把情報通報給楚雲飛。但李雲龍已經未雨綢繆做好了準備。李雲龍不止一次說過,358團佔了抗日統一戰線的便宜,不然的話早就成了他嘴裡的一碟小菜。不是李雲龍貪心而是窮怕了,那一個營的裝備,對於李雲龍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李雲龍是個無利不早起的主,幫楚雲飛清理門戶、救楚雲飛一命,順手牽羊拿點“跑腿費”也屬正常,雖然有點趁火打劫之嫌,但楚雲飛心裡還是很感激的,“大恩不言謝”,不然的話楚雲飛要麼被挾持、要麼死於叛軍之手。這點裝備就當是感謝了。

楚雲飛得知平田一郎掃蕩的目標是自己防區大孤山一帶,也知道掃蕩前平田一郎在聚仙樓舉辦生日宴,於是約李雲龍到茶館一敘。楚雲飛先是讓李歸還那一個營裝備,李雲龍先是說忘了又說擴編一個營讓楚雲飛緩緩,再說如果閻長官追查下來就往他身上推,說李雲龍人品不好等等,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總之就是不還。

楚雲飛知道,只有李雲龍能有這個膽量敢和去赴平田一郎的生日宴,通過宴會上“斬首行動”為自己解除了威脅。這些裝備也算是感謝李雲龍出手相助吧。

三.閻長官或許不知道這件事

當錢伯鈞命令手下向楚雲飛開炮、開槍時,他們都說“那是團長”,意思是說我怎麼能向長官開槍、開炮呢?楚雲飛在358團還是很得人心的,絕大多數官兵是不想投敵當漢奸的而背上千古罵名。李雲龍出手,不僅救了楚雲飛也救了一營的絕大多數士兵。估計不會有人向閻長官打“小報告”的,即使有人去打“小報告”,閻長官也是個“好面子”的人又是“大戶人家”,部下想叛國投敵畢竟不是光彩的事,再說楚雲飛是閻司令長官紅人,他總會護著楚雲飛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實上,閻司令長官真不知道這件事。不然的話,楚雲飛不會讓方立功在“斬首行動”後給二戰區長官部戰報上多報些“戰損”來衝抵的,私底下對方立功說,不要再追討這批武器了裝備來了,也算還李雲龍的人情了。

楚雲飛還是很有遠見的:國共兩黨早晚還會兵戎相見,但現在和八路軍的任何摩擦衝突都會導致中國國防力量的損失,民族利益高於意識形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共產黨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群有堅定信仰的愛國者。這批武器放在獨立團作用會更大些,事實上,這批裝備在後來攻打平安縣城起到重大作用。


罐頭辰


原因很簡單,楚雲飛沒有上報,壓了下來。

楚雲飛和李雲龍裝備之爭源於錢伯鈞的反水。

當時皇協軍第四混成旅第三團闖入了楚雲飛的地盤,楚雲飛計劃吃掉第三團,但是一直聯繫不上錢伯鈞所在的一營,楚雲飛前去探查,結果錢伯鈞投降了日軍做了漢奸,一時間雙方交火,楚雲飛被圍困在錢伯鈞的指揮部,預先受到消息的李雲龍立刻組織部隊解救了楚雲飛,但是作為利息李雲龍收繳了錢伯鈞一個營的裝備。


後來在平安縣城會面的時候楚雲飛向李雲龍討要這一個營的裝備,並闡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搞不好楚雲飛就要上軍法處,但是李雲龍死活不給,始終覺得自己為楚雲飛打工了就得付工錢。

從平安縣城回來了之後楚雲飛想了想李雲龍的話,絕對也對,自己還欠著李雲龍一個人情,況且現在是抗日時期,八路軍的日子不好過,裝備不好,索性就將裝備借給李雲龍先使用使用,而對上頭(閻錫山綽號閻老西)是,多報點戰鬥損失。


所以閻老西沒有生氣,主要就是因為楚雲飛將這件事黑壓就下來。



湯裡放藥


送裝備?不可能的!

一個營?更不可能!

敢這樣說,就不怕楚雲飛的快槍?

閻長官不是不生氣,而是沒法生氣。



第一,錢伯鈞的一營叛變,丟人啊!他楚雲飛治兵無方,不是什麼光彩事!

第二,楚雲飛裝筆過頭,明知情勢危急,帶了一個班就敢去平叛!以為可以把錢伯鈞鎮住!沒想到差一點被幹掉?丟人嗎?

第三,晉綏軍和八路有點那個,讓閻長官和同仁們知道了這件事!太他媽丟人了!

第四,李雲龍這哥們,隊友都坑,佔了的便宜能吐出來?肯定要不回來!

所以,李雲龍幫助平叛並且搶走了一個營的裝備,這件事楚雲飛一開始並沒有彙報上去。

但是,閻長官是傻子嗎?閻長官在部隊中沒有眼線嗎?這麼大的事情瞞得住閻長官嗎?

所以,閻長官一定是知道的。

但是,知道未必要生氣。

第一,楚雲飛是他的嫡系愛將,還送他到黃埔軍校深造。

第二,楚雲飛忠心耿耿,為人端方,不可能幹出背叛的事。

第三,丟裝備的事多了去了,也不多這一樁。

所以,楚雲飛不報,閻長官也就裝個傻吧!

這事只要不擺上檯面,就沒人會吱聲,誰活膩了找不自在?

最多事情處理完之後,和老長官半夜私聊一下,承認個錯誤,這事就算過去了!

閻長官最多會長嘆一聲:就當是為抗日做貢獻了!(肉包子打狗🐶)

哈哈哈哈!聽到雲龍兄得意的笑了嗎?


脂肪故事


那個時代不一樣,人也不一樣,在戰功和戰損上搞虛報冒領的問題多了去,閻錫山就是想管,也要管得過來才行。

不要說一個營的裝備,就是一個營一個團的人馬也是可以說藏就藏的。比如南昌起義的部分後衛部隊,就是藏在了國軍16軍47師範石生部,用了140團的番號。



一個團的人馬都行,一個營的裝備又算得了什麼呢。楚雲飛如果要瞞天過海,多報幾次戰鬥損耗就足夠抹平了。

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楚雲飛是個好面子的人,他真會將一營譁變的事情如實上報嗎?可能性不大,理由有三個。



第一,他不敢。

楚雲飛雖然在晉綏軍,但受蔣委員長器重,跟在三個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不是一路人,如果上報譁變,正好可以被擼了。



第二,沒必要。

由於李雲龍及時趕到,358團一營的譁變被及時制止,雖然全營被繳械,但人員減員不多,花錢買點槍就可以保全顏面,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未追究。

按理說,這事如果捅到上層去了,打交道的就不會是李雲龍和楚雲飛,雙方的高級機關會協商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楚雲飛沒追問討債,說明他的上峰沒當回事兒。既然李雲龍沒還的意思,說明他的首長在睜一眼閉一眼。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這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情節,是否遵循原著本人不予評價,因為本人也沒有細看過原著。單就電視劇的情節而言,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那一個營的裝備是李雲龍乘楚雲飛部錢伯鈞兵變時協同楚雲飛平息內亂時繳獲的,說白了,李雲龍並不是明搶。那麼,在扯皮時李雲龍就有了扯皮的本錢——我是在幫你楚雲飛的忙平息內亂,裝備只是順帶繳獲的,算是我幫忙的工錢,並不觸及國共摩擦的高壓線。就算官司打到“閻長官”那裡,“閻長官”似乎也不太好上綱上線,最多也只能指責李雲龍無賴。李雲龍也的確這麼做了。



其次,楚雲飛也並不是真心想要回這批裝備,只是有點咽不下這口氣。李雲龍借幫忙之名,搶了楚雲飛整整一個加強營的裝備,楚雲飛心中肯定是不爽的,擱誰心裡都彆扭。自然要拉下臉討要,倒不是為這點裝備,而是為的了臉面,為了敲打敲打李雲龍,讓他別太過分。如果不吭聲,那也就不是楚雲飛了。但是,楚雲飛是一個黨派矛盾和民族大義分得很清的人,當前聯合抗日和從前以及日後刀兵相見不是一回事,一碼歸一碼。他可以跟李雲龍拉下臉扯皮,但絕對不會將矛盾升級,讓日本人佔便宜。因此,楚雲飛低調處理了這件事,並沒有公開或者上報,而且自己向上報戰爭損耗,大事化小,畢竟這批裝備還是用來抗日的。



接下來就涉及到楚雲飛為什麼敢這麼做而“閻長官”也沒有追究的問題了。眾所周知,在國軍方面,國共合作只是名義上的,國軍和八路軍、新四軍協同作戰,是必須要得到高層同意的。那麼,楚雲飛為什麼敢將這一個營的裝備白送李雲龍而不向上級報備?



首先,戰爭時期,部隊分散且戰事不斷,裝備損耗是巨大的。作為戰區最高長官的“閻長官”不可能事無鉅細地過問到一個團的具體裝備損耗問題。因為作戰頻繁,甚至團的直接上級旅或者師都很難具體過問到各作戰單位的裝備損耗問題。因此,楚雲飛上報作戰損失一個營的裝備非常正常,並不會引起太多質疑,或許楚雲飛還可能分次上報,那就更不明顯了,“閻長官”自然無從知曉。再者,從楚雲飛到任前,李雲龍忽悠代理團長的團副倒賣軍火給他也可以看得出,戰爭時期的裝備損耗本身就是一筆糊塗賬。



其次,楚雲飛是黃埔出身,對於“閻長官”卻有著特殊的感情。穿著黃埔出身的“黃馬褂”,卻甘心屈就雜牌軍,足可見楚雲飛對“閻長官”的特殊感情。從他自己可以覺得“閻長官”某些方面做得不行,卻不允許李雲龍指責老長官也能看得出,楚雲飛心裡是拿“閻長官”當家長看的,這一點精明的“閻長官”不可能不知道。敢重用蔣某人的弟子,足以證明“閻長官”是非常信任楚雲飛的。這也是楚雲飛敢這麼“欺上瞞下”的原因之一。即便傳到“閻長官”耳朵裡,自己也絕對和“通共”扯不上關係。而且,楚雲飛的作戰指揮能力是非常強的,“閻長官”因為這點小事就追究楚雲飛無異於自斷臂膀,精明的“閻長官”絕對不會這麼幹。



再者,楚雲飛畢竟是黃埔出身,和蔣某人有著師生之宜,和很多中央軍將領都能攀上師生、師兄弟關係。這可能也是“閻長官”重用他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很好地協調晉綏系和中央軍的關係。從後來楚雲飛被從晉綏系調入嫡系部隊也可以看得出,楚雲飛在老師、師兄弟中的人緣還是很好的。同時,楚雲飛是個有戰略眼光的人而且輕重緩急分得很清楚,他很早就預言抗戰之後國共必有一戰,但是,在國共合作抗日方面卻又是積極的。也就是說,他有自己的政治標準,內心是反共的,但是,卻不熱衷搞摩擦損耗抗日力量,一切都要等收拾完小鬼子再說。有了內心反共的大前提,無論蔣某人還是“閻長官”都是放心的。否則,蔣某人後來也不可能將楚雲飛調入嫡系部隊,開赴徐蚌前線,再後來更不可能讓這個閻系將領去守金門島。因此,楚雲飛才敢於將一個營的裝備拱手相送李雲龍。正因為楚雲飛不會“通共”,而且蔣某人和“閻長官”也相信他不會“通共”,自然也就不會追究這些細枝末節,更何況,一個營的裝備而已,在高層眼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就更加不太可能去深究了。



個人覺得,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當然,畢竟是虛構的人物,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諸位看看就行,不必深究。如有不足,敬請指正。


農民工歪說歷史


原因很多,這還得從山西王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與八路軍的關係說道說道。

大家知道,八路軍主要的活動區域是華北地區,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綏、晉冀魯豫、冀中、冀東、平西、山東等一批根據地,而晉察冀、晉西北、晉綏、晉冀魯豫根據地是八路軍最成熟最大的根據地,這些根據地都與晉--即山西緊密聯繫一起。八路軍接受改編開赴抗日前線時,主要戰場就在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可以說,八路軍主要的根據地,大後方都在山西(晉)!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與閻錫山對抗日的態度和對八路軍的態度是有關係的。閻錫山雖然是一個地方軍閥,幹什麼事都是從自己的小算盤出發,也不少反共,但在民族大義上、在抗戰大局上,他還是堅守了自己的底線的。因此,在全面抗戰開始後,八路軍與閻錫山在第二戰區一度出現雙方相互尊重,配合作戰的良好局面。

1937年8月底,中共就派出周恩來秘密前往山西與閻錫山會晤,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共同抗日的協議,其中就有允許八路軍進入山西以太行山脈及太行山北端為根據地,進行獨立自主的遊擊運動戰;第二戰區幫助八路軍在山西建立兵站、開設運輸線等約定。雙方關係最好時,閻錫山還與中共合作,在自己的山西腹地太原讓薄一波成立青年抗敵決死總隊。

所以說,儘管國共雙方摩擦不少,但在山西地界,閻錫山還是將八路軍看作是一支抗日軍隊的,何況八路軍本來就屬於他領導下的第二戰區的戰鬥部隊序列,為八路軍提供給養,本就是他的職責(雖然他不會那麼盡責罷了)。

楚雲飛是國軍中一位比較有見地的將領也是閻錫山的愛將,上層的情況他是看得清也瞭解的。因此,李雲龍搶了楚雲飛一個營的裝備,不說楚雲飛不會將此事上報(事實上他也沒有上報,而是讓參謀長多報戰損了事),就算上報了,閻錫山最多會罵楚雲飛幾句,應該不會深究,因為八路軍裝備之差他是知道的。況且,這也有先例,平型關一戰,林彪大捷,第二戰區的副司令長官衛立煌就對林彪所部的裝備情況大為吃驚,公開給八路軍送去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牛肉罐頭180箱,並內疚地說禮太輕了。李雲龍黑了楚雲飛區區一個營的裝備,比起衛立煌送林彪的重禮,九牛一毛罷了,閻錫山不會因此而責備自己的愛將的,更不會因此與八路軍反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