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喜好受到批評時,除了反懟,你還應該思考這些

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喜歡刷綜藝、吃垃圾食品、衣服襪子隨意扔.......當你這些根深蒂固的喜好受到批評時,你的反應或許是這樣的↓↓↓

當你的喜好受到批評時,除了反懟,你還應該思考這些

“我就是喜歡刷綜藝、喜歡吃垃圾食品、不愛收拾,關你屁事?”

其實在這種應激式的反應過後,你有沒有想過“我喜歡......”並不一定是你真實的想法,有的愛好只是一種你的一種習慣、一種依賴,無法在短時間內戒掉它,實際上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喜好這件事、這個東西哪裡;

但有的喜好你卻可以為它一一列舉出你喜好的理由,比如

“我喜歡刷這個綜藝”——因為裡面有我的偶像

當你的喜好受到批評時,除了反懟,你還應該思考這些

我最帥的大齡單身男青年

“我喜歡吃這個垃圾食品”——因為它是我童年的回憶

當你的喜好受到批評時,除了反懟,你還應該思考這些

初中最愛吃的雙龍

“我不愛收拾”——因為我沒有時間

當你的喜好受到批評時,除了反懟,你還應該思考這些

但在很多情形中,在被人批評自己的喜好不合理時,我們經常會情緒化地拒絕批評,而不會對批評者訴諸自己並不認同的依據,因為你會因為他不理解你而產生嚴重的牴觸心理;


這種行為反應有其實有深刻、系統的根據,它們往往與尊重個人自主性聯繫在一起。

普通人乃至理論家基於對自主性的珍視,對外在干涉的恐懼,往往選擇將一切行動根據都理解為無關對錯的個人喜好,由此,外在審查、批判、干預的正當性就被一勞永逸地勾銷了。

你是否也曾有過被父母、老師、領導批評你的某一喜好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