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的三座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另外一座你們知道嗎?

故宮是什麼意思?

故:老、舊、過去的意思,可以組成故居、故鄉、故人等等詞彙;宮:指房屋,在古代封建社會特指皇室寓所。

故宮,則顧名思義,它的意思是指古代封建社會的皇家宮殿。

現存的故宮共計有三個,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我就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三處故宮。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的。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在那個嫡長子繼承製的時代,他是無緣皇位的,只能老老實實地做個藩王,可是太子朱標的死讓他蠢蠢欲動。皇帝朱元璋已經年邁,過不了幾年就撒手人寰了;而皇太孫朱允炆雖然也是少年才子,但畢竟書生氣太重,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一旦發生動亂,能不能坐穩皇位還很難說。


現存的三座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另外一座你們知道嗎?

朱棣


1399年(明建文元年),新即位的建文帝著手削藩,五位叔叔全被拉下了馬,甚至逼死了湘王朱泊,這給了朱棣很好的藉口。同年7月,朱棣發起靖難之變,兩年時間攻入南京,將皇位收入囊中。

至剛為人敏給,能治繁劇,善傅會。首發建都北平議,請禁言事者挾私,成祖從之。

最先提議遷都北京的是禮部尚書李志剛,正合朱棣的心意:

  1. 朱棣早年間在北京就藩,從個人情感上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而且經營多年,對此地的控制力遠遠高於南京。
  2. 塞北的蒙古族仍然對中原虎視眈眈,而南京位置靠南,不利於鞏固北方,遷都北京正迎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說。

1406年(明永樂四年),北京故宮依照南京開始建設,歷時14年竣工,總體呈長方形,主要建築有外朝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內廷的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佔地72萬平方米。


現存的三座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另外一座你們知道嗎?

北京故宮


清軍入關定都北京之後,對原有的故宮進行了修繕和擴建,這座侍奉了明代15為皇帝的皇家宮殿換了主人,繼續著它的輝煌榮耀。

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又名盛京故宮。

明朝末年,東北邊陲的建州女真勢力做大,其首領努爾哈赤以武力征服了海西、東海兩部,實現了女真族的統一。

隨著明朝國力的衰微,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女真貴族決心拋去附屬身份,於是在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建立汗國,努爾哈赤也自稱大汗。


現存的三座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另外一座你們知道嗎?

瀋陽故宮


在攻佔瀋陽之後,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瀋陽故宮正式開始興建,歷時11年,於1636年(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建成。雖然後來順治帝遷都北京,但位於瀋陽的這座宮殿一直以陪都的身份保留著,之後的歷代皇帝也多次下令予以修繕,最終形成了佔地6萬平方米、帶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皇家宮殿建築群。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是當代建設的,其目的在於保存珍貴的古代文物。

1931年,日本對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為了保證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於是選擇分批運往南京,其中大多數都是清朝皇室的珍藏。隨著日本侵華勢力的南下,這些文物又被運往漢口、四川等地。

1948年,國民黨在國內舉步維艱,在高層內部產生了退往臺灣的傾向,於是大量的財富、物資先行遷臺,其中就包括這些文物。


現存的三座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另外一座你們知道嗎?

臺北故宮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共佔地16萬平方米,之前運往臺灣的寶藏也被安置在這裡。截至今日,其館中所藏文物近70萬件,青銅器、字畫、陶瓷器、古代書籍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有清代的翠玉白菜、西周的毛公鼎、散氏盤、東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等等。


如今,這“兩古一現”的三座故宮分列大陸南北和臺灣,遙遙相望,將一幕幕歷史通過文物展現在世人面前。只求我們能夠珍惜,讓後人也能一睹其蘊含的中華悠久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