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00為什麼是千年老二?收藏價值如何?

第四版紙幣自從80年代發行以來,經歷了中國經濟大發展時期,為現代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50元和100元面值及時的彌補了第三版中面額的不足,有效的提高了資金的週轉效率,三十多年過去了,它們已經轉戰收藏市場了。


從發行量上看80版100元發行16億張,而80版的50元卻有24億張,但從發行量上比較100元才應該是幣王才對。而市場上80版50元在2500元上下,100元則只有1200左右,價格差距明顯,為何會如此呢?


其實紙幣的價格和發行量沒有必然聯繫,存世量才是紙幣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流通紙幣是會有很多消耗的,所以發行量並不等於存世量,這裡8050就是個例子。


8050的存世量少於80100(特別是全新早期冠號)是因為8050比80100先發行一年零兩個月(C字頭10個冠和補號共11個冠號首先投放),所以8050新票銷耗極大。


再者由於8050的面值小於80100,其比最高面值的80100更符合當時經濟發展與人民對高面值紙幣的流通需求,因為對於當時處於改變開放後經濟剛起步發展的階段,人民的生活水平剛得到一點改變,但多數人的收入仍然較有限,而面值50元的紙幣更適合經濟的發展與社會對高面值的流通需求,8050的流通需求量就會大於80100。


雖然8050的發行量大,但流通需求量也大。而80100由於對於當時處於經濟剛起步的中國經濟來說,顯然面值較高,再加上當時人民的收入極有限,很多時候都用不到100元面值而較小面值的紙幣在當時能夠更便利使用,80100的流通需求量較小就不難理解,這也是其發行量小的原因。而80年代50元的消耗要比100元更大,所以導致8050存世量比80100更少,價格自然也就更高了。


明白了存世量對價格的影響,也就明白了為什麼8050如此特別,而80100卻是千年老二。但80100表現也是非常不錯的,所以未來也很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