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蕭紅和三毛,你更喜歡哪一位?

月盈紅袖


喜歡張愛玲的句子,同情蕭紅的人生,想和三毛成為朋友

那是致命的柔攫住心臟的霸烈,我喜歡。

若有更多時間給她,會不會有很多甜來稀釋曾經的苦?她努力去愛的人生讓人心疼。

就算閒極無事,安靜地和她坐一下午也讓人感到幸福。

張愛玲、蕭紅、三毛都是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們的作品我讀了又讀,關於她們的故事我每每見到也要細細看一遍。她們不幸都曾為情所困,飽受折磨,我們卻有幸讀到她們以敏感的內心結成的字字珠璣。她們像織夢人,用彩色的絲線給很多女孩造就了奇妙的世界,我們徜徉其中,流連忘返。

喜歡張愛玲的句子

感覺她的文字是朵朵玫瑰,香氣濃郁,刺刺分明。那是致命的柔攫住心臟的霸烈,我喜歡。她寫《半生緣》,“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曾經有多相愛,歷盡歲月後就有多痛。十四年的誤解與分隔,很多事情想解釋,很多感情想要表達。可是,如何說起,又從何說起?“我們回不去了”,回不到可以相愛的身份,回不到重來一次的起點,回不到當後來的一切都不存在的立場。那些殘忍的割碎了一切美好的東西,是變故,是時間,也是人心。不怨了、不回頭、不再念,痛入骨髓的告別聽不到聲嘶力竭。

她寫《金鎖記》,“三十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終生都未能在光裡活過的曹七巧從少女到少婦再到婆婆,她不快樂,她要用別人的不快樂來陪伴自己的不快樂。從未是別人捧在手心裡的寶貝,那就把美好的東西都捏碎了看看,無論那是什麼。只想做個怪物,找不到同類,就把喜歡的變成同類。那種帶著笑的惡毒,是快意,是墮落,是痛不可抑。如果曾有一束光照過那朵光,該是怎樣的明媚歡顏?


同情蕭紅的人生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

“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蕭紅的《呼蘭河傳》讓人看到她童年生活的溫馨愉悅,小小的事情美好的日常,和祖父的快樂時光大概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最疼愛蕭紅的外公在她十八歲時離世,她自此失去家庭溫暖,開始一生的動盪與追尋。愛情令她顛沛流離,牛奶麵包也讓她失去文字帶給她的驕傲。與未婚夫對簿公堂、懷孕時遭到拋棄、洪水中被困旅館、病中被醫院誤診、重病時孤苦無依、離去時滿心不甘。

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這些出現在她生命裡的男子,帶給她愛,讓她如飛蛾撲火般義無反顧,也帶給她痛,讓她燃盡凋零。

蕭紅三十一歲離世,令讀者心碎。若有更多時間給她,會不會有很多甜來稀釋曾經的苦?她努力去愛的人生讓人心疼。


想和三毛成為朋友

三毛用腳步丈量世界,用文字寫就了她的“流浪記”。官方說法是她自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我不信,文字那麼可愛有趣的女子,怎麼捨得離開這個世界呢?

很喜歡她《撒哈拉的故事》,她可愛,連帶著丈夫也是可愛的模樣。中外文化碰撞出的火花燃出了他們溢出了文字的浪漫,美食美物美景都只給有心人。如此獨特的女子是小太陽那樣的存在,撒哈拉本是怎樣的,我不知道,是她的文字讓這裡成為我心嚮往之的地方。

特別想和她做朋友,就算閒極無事,安靜地和她坐一下午也讓人感到幸福。


她們是姿態各異的花朵,曾經綻放,惹人愛慕。她們的芳香仍在,藉由文字我們感知著她們的世界、她們的情感、她們的快樂與悲傷。


張晴柔


三位才女裡,我更喜歡張愛玲。

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權臣李鴻章的女兒。這樣的出身,她的才華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七歲就開始寫小說,十二歲就發表文章。她的小說人物多以女性為主,批判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傳統道德文化習俗對女性的摧殘,還有女性自身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小說裡對女性陰暗面的描寫也很真實深刻,但是張愛玲是懷著對女性命運關注和同情的心理寫出的人物形象,她既從理性的角度,又能以普通女性的視角看待人物性格特徵,所以寫出的小說獨具魅力,風格獨特,與眾不同。就像《金鎖記》裡的曹七巧,記得以前全篇讀完後,我的心情很複雜。曹七巧讓我覺得很討厭,但是卻又有點同情她,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讓人厭煩的,不幸的開始源於封建買賣婚姻制度,她也是被命運捉弄卻沒能自救的可憐人啊。到了《沉香屑-第一爐香》,葛薇龍這個角色是讓我最意難平的,她本是單純有個性的學生,但是或許是主觀裡有愛慕虛榮的一面,客觀上社會動盪家庭落魄沒有經濟能力供其上學,又加上她愛上了浪蕩不羈的喬琪喬,終於把她毀了。更讓人嘆息的是,對於墮落,慾望的後果和到底什麼是正確的抉擇,葛薇龍自己心裡都很清楚,但是她還是陷進去了。對於她,我只有同情和惋惜,哀其境遇,沒辦法去批判她。

張愛玲能寫出這麼多洞察人性的小說,除了觀察仔細視角獨特,她本身應該也是個通透的人,可是這樣一個玲瓏剔透的人卻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胡蘭成不僅有妻子還是個文化漢奸。“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是她的心是歡喜的,從塵埃中開出花來。”愛情讓人盲目,張愛玲是真的愛胡蘭成。這樣的張愛玲讓我覺得很可愛,她像所有沉溺愛情中普通女子一樣,變得有血有肉,人間煙火,不再單單是那個讓讀者仰望的才華斐然的張愛玲。很可惜,張愛玲遇人不淑,胡蘭成終究是配不上她的,可氣他們分開後還導致張愛玲認為自己有缺陷配不上真正適合她的桑弧。但是愛情裡從不問對錯,也不問值不值得,那是自己的選擇。作為粉絲,也只能寫點文字為她抱不平了。

這樣的張愛玲,讓我如何不喜歡她呢?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最喜歡的是天才作家張愛玲。第一次讀到張愛玲的文字:“人生是一件華美的旗袍,裡面長滿了蚤子”就被深刻的文字醉了。九十年代,閒來無事時,我最喜歡泡在佛山圖書館,把張愛玲的作品一本又一本慢慢的讀。現代女作家之中,我以為張愛玲的文學成就最高。

把張愛玲的作品讀了一遍後,我又迷上了張愛玲的電影。巜紅玫瑰白玫瑰》、巜花樣年華》等張愛玲作品改編的電影,伴我度過了人生的花樣年華。那時還沒有微信,我把自己QQ的網名取為花樣年華。張曼玉與梁朝偉在電影《花樣年華》中的經典演繹,更添加了我對張愛玲作品的喜歡。就這樣,張愛玲作品深刻的影響著我的年青時代。我至今散文寫作仍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一種人生蒼涼的底色。

讀張愛玲之餘,我也會時常讀蕭紅與三毛的作品。她們是中國現代文壇上空三顆閃耀的星。她們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地位擺在那兒,至今仍無人能超越。時代的烈車轟轟的往前開,三位天才女作家同她們的時代一起已遠去。回望人生,三位天才女作家的作品伴我度過了黃金時代。人到中年閱盡人生風雨後,更是喜歡張愛玲。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可以卑微的低到塵埃裡,然後開出最美的花來。我們的人生不也是這樣麼?人到中年,在有月亮的晚上,隔著長長的時光往回望,即使最美的月光也顯得蒼涼。





瑞坤朋友圈


蕭紅民國四大才女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少年蕭紅

1911年(宣統三年)6月1日(農曆五月初五),蕭紅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現哈爾濱市呼蘭區)城內龍王廟路南的張家大院。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

1916年(民國五年),外祖父將蕭紅學名改為張廼瑩。

1919年(民國八年),生母姜玉蘭感染霍亂病故。父親張廷舉續娶梁亞蘭,即蕭紅繼母。

呼蘭縣龍王廟小學舊址

1920年(民國九年),入呼蘭縣乙種農業學校(俗稱龍王廟小學,現為蕭紅小學)女生班讀初小。

1924年(民國十三年),入北關初高兩級小學校女生部讀高小。後轉入呼蘭縣第一女子初高兩級小學校。

1927年(民國十六年),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現為哈爾濱市蕭紅中學)就讀。蕭紅喜歡文學和繪畫,在校刊上發表過署名悄吟的抒情詩。

1928年(民國十七年),哈爾濱市學生維持路權聯合會發起反日護路遊行示威活動,即“一一九”運動。蕭紅參加遊行,主動擔任宣傳員。

1929年(民國十八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後,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

1930年(民國十九年),初中畢業,不顧家庭反對而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附屬女子中學讀高中一年級。因為沒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頓中。

1931年(民國二十年)1月,寒假中離開北平返回呼蘭,被軟禁在家中。2月底,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兩人一起離開北平回哈爾濱。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滿蕭紅去北平讀書,代弟弟解除了與蕭紅的婚約,蕭紅到法院狀告汪大澄。汪恩甲為了顧及哥哥的聲譽,違心承認解除婚約是自己的主張。蕭紅輸掉了官司,回到呼蘭,後隨家搬到阿城縣(現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鄉)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

1931年(民國二十年)10月,從福昌號屯經阿城逃到哈爾濱。一個月後與汪恩甲到道外十六道街東興順旅館同居。半年後,蕭紅懷孕,臨產期近,汪恩甲不辭而別。蕭紅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蕭紅因此結識蕭軍。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8月7日,松花江決堤,洪水氾濫市區,由於蕭紅欠錢太多,旅館不讓蕭紅離開。蕭軍趁夜租了一條小船,用繩子把蕭紅救出,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蕭紅住進醫院分娩,孩子生下後因無力撫養而送人,後夭折。出院後,兩人住進道里新城大街(現道里尚志大街)的歐羅巴旅館,開始共同生活。因沒有固定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1月,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出,安家於道里商市街25號(現道里區紅霞街25號)。

文學創作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3月,參加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兩幅粉筆畫。4月,以悄吟為筆名發表小說《棄兒》,是蕭紅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隨後發表諸多作品,踏上文學征程。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7月,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於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於公演前解散。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蕭紅、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

1934年夏青島櫻花公園

《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6月,因《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抗爭,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進步色彩,引起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端午節前一天,舒群夫婦在大港碼頭接了兩人,一起住在觀象一路1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 兩人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繫,並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被稱讚中國左翼文學一下子多了兩個實力作家。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蕭紅、蕭軍與作家張梅林離開青島抵達上海。在上海,蕭紅、蕭軍經常到魯迅家做客,向魯迅請教。魯迅特意將兩人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這些人後來都成為蕭紅的好朋友,對她的創作和生活產生一定影響。魯迅和許廣平不但在創作上指點他們,還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不久,蕭紅、蕭軍、葉紫在魯迅的支持下結成“奴隸社”。

1936年春,蕭紅攝於上海魯迅居所前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2月,《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署名“蕭紅”。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作品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一舉成名。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6月15日,蕭紅作為最初發起人之一,與魯迅、茅盾、巴金、以群等67位作家聯合簽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反對內戰,號召愛國文藝工作者,發揮進步作用,創作優秀作品,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解放,民族獨立而鬥爭。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7月,因與蕭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為了求得解脫、緩解矛盾,蕭紅隻身東渡日本。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蕭紅髮表《海外的悲悼》等諸多作品用以懷念。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月,蕭紅從日本回國,到上海後便去萬國公墓拜謁魯迅先生的墓,表達哀思。3月,寫下《拜墓詩——為魯迅先生》,發表在4月23日的《文藝》上。4月,至北平與老友李潔吾(李明武)、舒群見面,後又回到上海,此時和蕭軍的關係有所好轉,參與了蕭軍編輯的《魯迅先生紀念集》的資料收集工作。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蕭紅、蕭軍不顧危險,幫助日本進步作家鹿地亙、池田幸子夫婦躲過特務機關搜捕,保護他們安全轉移。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9月,蕭紅、蕭軍撤往武漢,結識著名青年詩人蔣錫金,住進他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5號的寓所。

1938年蕭紅與丁玲西安

不久,東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也搬來與他們同住。蕭紅、蕭軍與從東北各地流亡到武漢的舒群、白朗、羅烽、孔羅蓀等青年作家積極投身於抗戰文藝活動,並在武漢形成一個很有影響的東北作家群。蕭紅創作了多篇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在東京》《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士》等散文的發表,對宣傳推動人民抗戰起到積極作用。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月,蕭紅、蕭軍和聶紺弩、艾青、田間、端木蕻良等人應民族大學副校長李公樸之邀,離開武漢到山西臨汾民族大學任教擔任文藝指導員。2月,臨汾形勢緊張,蕭紅、端木蕻良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西安。4月,蕭紅與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漢。5月,兩人在武漢結婚。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1月,蕭紅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產後第四天,蕭紅稱孩子頭天夜裡抽風而死。產後蕭紅回到重慶,應邀寫下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有《記我們的導師》

蕭紅講述魯迅生平事蹟

《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等。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冬,蕭紅和端木蕻良搬到黃桷樹鎮上名秉莊,住在靳以樓下。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1月底,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住在九龍尖沙嘴樂道8號。2月5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在大東酒店為二人舉行歡迎會。3月,蕭紅參加香港女校紀念三八勞軍籌備委員會在堅道養中女子中學舉行的座談會。8月3日,香港文協、青年記者協會香港分會、華人政府文員協會等文藝團體聯合在加路連山的孔聖堂召開紀念會,紀念魯迅先生六十歲誕辰,蕭紅負責報告魯迅先生生平事項,紀念會上還演出了蕭紅到港後寫的啞劇《民族魂》。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9月1日,《呼蘭河傳》開始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連載;12月20日完稿;12月27日連載完畢。

因病去世

蕭紅

1941年(民國三十年)4月,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回國途經香港,特意到九龍看望病中的蕭紅。後來蕭紅聽從史沫特萊的建議到瑪麗醫院做全面檢查,發現患有肺結核。10月,蕭紅住院打空氣針治療。11月底,因受醫院冷遇,蕭紅返回九龍家中養病。

1941年(民國三十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九龍陷於炮火,柳亞子先生應蕭紅之約,到九龍樂道蕭紅住處去探望她。次日,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駱賓基護送蕭紅從九龍轉移到香港,住進思豪酒店。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月12日,日軍佔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因庸醫誤診為喉瘤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1月18日,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轉入瑪麗醫院。次日,蕭紅精神漸復,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月21日,瑪麗醫院由日軍接管,蕭紅被送進紅十字會在聖提士反女校設立的臨時醫院。1月22日上午10點,蕭紅病逝,享年31歲。

文學特點

文體特徵

《商市街》初版封面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徵,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商市街·讀後記》)。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並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容。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文學特點

文體特徵

《商市街》初版封面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徵,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商市街·讀後記》)。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並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容。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

語言特點

《呼蘭河傳》初版封面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後期的創作中越來越成熟。《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後花園》中的六月鮮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風景並不受舊的形式束縛。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她寫的人物是從生活裡提煉出來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讀者產生共鳴。因為直率,不用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樸,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自然成為一體。這種語言沒有著意雕琢的痕跡,自然而然,蘊含著一種稚拙渾樸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徵。

思想特質

《生死場》初版封面

蕭紅認為作家的首要任務是“對著人類的愚昧”,她認為作家是超階級的,作家應該為人類而寫作。即便是在抗戰救亡時期,她也拒絕使小說直通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蕭紅的創作擺脫了狹隘的階級論,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學主張,這也是蕭紅能成為優秀作家的重要前提。蕭紅創作之初確實接受了左翼文學的影響,有著些許左翼文學激進的色彩,對底層的民眾,尤其是底層的被階級和男性雙層壓迫的女性給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兒童、老人為主,而女性更為常見,女權主義思想日漸成熟。但是,蕭紅的創作與流行的現實主義左翼文學又有著很大差異,她的階級觀念不但是政治的、經濟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強勢與弱勢的對立。拋開“抗日”的政治內容, 她的《生死場》依然有直逼人心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從直接面對人的生存層面說話這個角度來說,蕭紅或許比魯迅走得更遠、體驗得更深、離信仰更近。

人物評價

蕭紅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愛折騰,不願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只輾轉回去過一次。

名家點評

林賢治(詩人、學者):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後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於天才創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

葛浩文(美國漢學家):蕭紅在本質上是個善於描寫私人經驗的自傳體式作家。

章海寧(記者、蕭紅研究會副會長):我更願意把蕭紅歸類為是一個貧民作家,她筆下的主角經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蕭紅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她更能體會到處於社會中弱勢群體的艱難和不易。

張耀傑(學者、傳記作家):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

馬勇(學者、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副會長):蕭紅的悲劇源於“五四”鼓勵下的出走。

王東成(學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對蕭紅人性的不潔和過錯要作同情的理解。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後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魯迅還評價蕭紅在《生死場》中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茅盾(作家、文學評論家):評價《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軼事典故

一半骨灰

香港淺水灣蕭紅墓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月22日,蕭紅病歿香港法國醫院,遵照她的遺願:身後要能看到大海。在蕭紅去世後的第四天,端木蕻良帶著筆、墨和裝有蕭紅骨灰的一隻花瓶來到淺水灣的一個山坡上,這裡上邊是麗都飯店,下邊是游泳場,他把骨灰瓶深葬之後,親筆題寫了“蕭紅之墓”的木牌立於墳前。

端木蕻良在安葬蕭紅時,即嗅到了沿途一路上的血腥味。他擔心此處墓地不能長久保全,因此特意留下了另一半骨灰放在另一隻同樣的花瓶裡,秘密地埋葬在聖士提反女校土崖的一棵樹下。法國醫院當時就設在這所教會女校內,蕭紅正故世在這裡。

1957年8月,蕭紅在香港淺水灣的骨灰被遷回廣州銀河革命公墓安葬。

蕭紅骨灰移交

當時內地反右,端木蕻良正在接受審查,無法親自去廣州迎回蕭紅的骨灰,只能寫了一篇紀念文章《紀念蕭紅,向黨致敬!》以示心跡,發表在1957年8月16日的《廣州日報》上。

文革後,端木蕻良幾次託香港的朋友到聖士提反女校後山去找尋蕭紅另一半骨灰埋葬地,但是時間久遠,山上樹木茂密,無法辨認。1995年3月,端木蕻良收到香港聖士提反女校20世紀40年代的地形平面圖複製件,希望能指認出當年埋葬蕭紅部分骨灰的確切地點。但時間久遠,複製件模糊不清,又是平面圖,不好辨認,端木蕻良憂鬱地說:“看來我去了也未必能找到了,蕭紅的那一半要永遠地留在香港了。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舊址

1996年10月5日,端木蕻良在北京去世,身前留下遺願,把他的部分骨灰撒到香港聖士提反女校後山、蕭紅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1997年5月,端木蕻良的夫人鍾耀群女士來到香港,實現了他的願望。

情感糾葛

蕭紅曾這樣解讀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汪恩甲

少女時代的蕭紅,曾被家裡訂了婚,未婚夫叫汪恩甲。這人相貌堂堂,師範畢業,蕭紅對他也很是傾心。但是,蕭紅在初中畢業後跟表哥搭伴去北京讀高中,這件事情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未婚夫的哥哥汪恩厚因此逼迫弟弟跟她分手。蕭紅不服,到法庭狀告汪恩厚代弟休妻,汪恩甲為保全哥哥在教育界的名聲,表示解除婚約是他自己的要求,令蕭紅敗訴。不過,蕭紅後來還是原諒了汪恩甲。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兩人住進哈爾濱東興順旅館,不久蕭紅有了身孕。但是,當蕭紅臨產期近,汪恩甲卻突然失蹤,令蕭紅獨自被困在旅館。對於汪恩甲的失蹤,一種說法認為他沒有足夠的錢交房費,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遭遇了意外。











淮河視頻


更喜歡三毛,雖然三個的人生都相對悲慘,在婚姻方面,張愛玲一生有兩段婚姻,與胡蘭成在一起,因南方外遇而離婚,與賴雅的婚姻也很不完美,首先,丈夫比她大三十歲,無法養家餬口,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在張身上,最後張因病孤獨的病死於異國他鄉。

蕭紅的一生亦是坎坷的,最初一腔熱情愛上蕭軍,本想著一生一世一雙人,無奈造化弄人,終究那個不顧生死救她的人離她越來越遠,分手讓兩人的感情畫上句號。端木蕻良的出現,再次點燃蕭紅心中的熱情,可惜這個男人不值得託付終身,在危難之際,多次拋棄羸弱的妻子,蕭紅彌留之際想著依舊是蕭軍,她始終放不下他,一生為兩個不太愛她的人而活著。三毛的愛情比張愛玲和蕭紅幸福得多,她遠離家鄉,與荷西相守,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他們的愛情單純又快樂,荷西把她當公主,王子和公主的生活讓人羨慕,天有不測風雲,荷西在潛水中遇難,從此天人永隔。但他們是真心相愛的,三毛在這段感情中無疑是幸福快樂的,荷西是她願意用一生去愛的男人。


小咪故事會


張愛玲是一位情路波折,冷眼勁筆,部部箴言的曠世世家天才女作家。三毛是一位偉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隨意樸實的筆調來描寫自己生活的真實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學功底和獨具匠心的寫作技巧呈現給讀者的卻是人生生活的真諦。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從張愛玲的《秧歌》,到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再到蕭紅的《呼蘭河傳》,我還說喜歡蕭紅多一些。


一杯茶一團線


如果非得選的話,我會選張愛玲,可以這麼說吧,張愛玲是高級版的蕭紅和三毛,是的,高了一個檔次的那種。其實我很喜歡蕭紅的《呼蘭河傳》,而三毛是個浪漫而溫柔惹人憐愛的女子,文如其人,聲音美如秋水般融融漾漾。

還在上學的時候,我買了一本張愛玲的全集,很厚的一本,《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沉香屑》《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等作品都有,現在應該還在哪個書櫃裡躺著。

當時我並不認識她,只是買書的時候,看到書上封面她的照片,叉著腰傲氣的睥睨神態頗為令人好奇,有點可愛,也有點漂亮,我好像沒見過這樣的女作家。

封面上有幾行字:“於千萬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

“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我的心裡是喜歡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這些話深深吸引了我,我沒見過這樣的文字,我覺得這些話只能在世界經典的愛情電影裡面出現。毫不猶豫的就買了這本書。

我孜孜不倦的讀完了全本,這裡的小說構築的完全是另一個天地,裡面男人身懷鬼胎,女人作餌以待,互相博弈,互相傷害。女人與女人之間明爭暗鬥,最後又互相成為了彼此。

少年的我想,成人之間的男女愛情就是如此吧,高手之間就是一場對弈,對到最後,大多兩敗俱傷,因為結婚不過是另一場對弈。實力不對等的話,一方就只能成為另一方的附庸。

由於見識瞭如此思想深刻,才華橫溢的女人,導致了我對我身邊的漂亮同桌沒有發起追求,之後我特別後悔,愛玲小姐毒害我深已。

後來很久我才知道,《大地驚雷》的女主角為什麼到老一直單身一個人,因為在她14歲的時候,她已經見識了真正的男人是什麼個樣的,以後的人生再也難以碰上。

張愛玲的小說是真正的小說,她的遣文造句靈氣逼人,人物形象性格塑造極度細膩,故事性很強,鏡頭感十足,像在看一部高級的電影。

作家白先勇說: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其實很深。

我覺得說的很對。

張愛玲就是女版的曹雪芹,沒落的貴族,寂寂寥寥一生坎坷。正因為此,他們的文字和作品才能現實的不像樣,深刻入骨,直擊人心。




志疆惠達


如果讓我選,我選蕭紅,有“文學洛神”之美譽,魯迅、茅盾等知名文學家都對其有著很高的評價。

看過她的很多作品,《呼蘭河傳》、《生死場》等文字對底層的民眾,尤其是底層的被統治和男性雙層壓迫的女性給予了深刻的同情,有作家說她的作品是自傳式的,這是因為蕭紅本身也是一個不幸的女性,關於婚戀、關於生育,無一不是慘痛的經歷。

蕭紅的悲劇,有歷史的因素,更與她自己的文青性格脫離不開。蕭紅愛折騰,不願守本分,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先後與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相戀,感情上的顛沛流離讓蕭紅成了亂世弱女子的代表,貧病加交的生活與世人不喜的感情讓她撞了個頭破血流。

痛恨自己此生最大的不幸就是生為女子,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寒塘鶴影秋窗風雨夕


雖然說她們三個人命運都不太好,可生活中誰的命運又有多好呢,總是充滿了磕磕絆絆各種不如易。我就生活在比電視劇還狗血的劇情中,哈哈!

如果讓我選擇,我選三毛。生命比較短暫,但率性地過了一生。有最愛自己自己慢慢也深愛的人,在撒哈拉沙漠渡過一段自己最想要的時光,儘管那也是最讓她傷心的地方,親愛的荷西就在那殞命。生如夏花,一生也如夏花般絢爛



火柴劃過的味道


《如小藍情感在線》觀點:

我挺喜歡三毛的。

她的作品將現實與浪漫融為一體。在平凡的生活裡找尋不一樣的人生。她的心靈像是經歷一個雨季,她穿過沙漠落日,走過泥濘沼澤,在生活的另一個極端裡任性的存在著。比如她的《雨季不再來》《滾滾紅塵》我都很喜歡。最喜歡的還是她為了愛情遠走他鄉,走進沙漠,在那裡生活的點滴心路。

所謂浪漫,是要經歷無數殘酷現實的打磨,才能出現極致的光點。所謂人生,就是要在平凡裡製造不凡,有儀式感,把握好愛與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