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各位朋友,閱讀之前,請點上方的“關注”。本號專注於“小學階段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小學語文學習”的策略分享。

▲您的支持將會給予我極大的力量!謝謝。

文|

自從“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被提出後,就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重視。那麼,該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

途徑有很多,可以說整個部編本教材都是圍繞這一任務編排的。其中,教材中的“交流平臺”值得我們予以充分的重視。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一、重視“交流平臺”,這對於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很有好處。

“交流平臺”是部編本教材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固定的一個欄目。它看似平常,可細細一想,卻發現它實則蘊意深遠。

首先,“交流平臺”的設立是科學的。

教育學、心理學的諸多研究成果都表明,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及時的總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總結的方式也有很多,積極的交流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種。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完每一單元的課文之後,肯定會有不小的收穫,可也有可能出現“難以消化”“瘀滯致疾”的情況。這個時候,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方式及時地總結,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單元重點,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收穫、吸收營養。

其次,“交流平臺”的設立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價值。

“交流平臺”的每一個交流主題都是精心設計的。它們既緊扣單元的訓練重點,又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方面面。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我細細琢磨了三年級上、下兩冊共16次“交流平臺”的交流主題及其指向的語文核心素養。下面是結果:

“讀書時注意有新鮮感的詞句”“閱讀童話故事”“默讀的方法”這三個交流主題指向於閱讀;

“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這兩個主題指向於理解;

“邊讀邊預測後面的內容”“閱讀寓言故事”“運用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一段話的中心句”指向於閱讀和思維。

“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要大膽地想象”“如何複述故事”指向于思維和表達;

“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注意摘抄、背誦生動的語句”“閱讀時注意優美生動的句子”“習作時用上平時積累的語言”也分別指向於閱讀、表達、審美等方面。

不難看出,16個交流主題分別指向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思維、審美等諸多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其中,旨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9個,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有8個,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有6個。

可以這麼說,每一個交流主題都至少指向這三種能力中的某一種。這個比例充分顯示了編者對閱讀的重視,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這個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素養的重視。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將這個“交流平臺”運用好,就至少可以實現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性目標。如果能充分發揮其功能,對於我們立足教材,貫通課內外聯繫,實現“大語文”的教育理想也是有頗多助力的。

二、如何實施“交流平臺”的教學?

我認為,可以著眼於如下幾個方面實施“交流平臺”的教學:

1.著眼於“交流”,引導學生暢談所得。

很多老師對“交流平臺”不夠重視,要麼完全忽略,要麼自己或者點學生讀一遍了事。稍微重視一點的也多是老師侃侃而談,全程填鴨。這都是不太可取的。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的教學應該著眼於“交流”,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揭示交流主題之後,教師應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所得,可以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己的實踐,當然也可以談談自己的困惑。

教師的語言除了像“能具體地說說嗎?”“誰有類似感受的,也可以說說?”“說得不錯,能舉個例子嗎?”“你具體是怎麼做的,跟大家說一說。”等等這樣引導和激勵性的語言之外,應該少開口。

如果學生的交流出現了困惑甚至錯誤,教師要敏銳地發現並及時地予以點撥指導。如果點撥之後,學生仍然不能解惑,教師就要大膽地講解了。

教師的點撥和講解還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比如在交流“習作時用上平時積累的語言”這個主題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讀書時注意有新鮮感的詞句”“ 注意摘抄、背誦生動的語句”“ 閱讀時注意優美生動的句子”等三個主題,以此幫助學生建立起這幾個主題之間的鏈狀聯繫。

另外,我們還可以把這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看成是一個微型的口語交際。教師的點撥與指導也應該涉及一點如何聽、如何說等口語交際方面的內容。

2.著眼於“鞏固”,引導學生回望課文。

“交流平臺”的交流主題大多是每個單元的訓練重點,“平臺”中所舉的例子也多是它所在單元課文中的例子。“平臺”所具有的“鞏固”和“補漏”功能,我們在展開教學時應該予以充分考慮。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我們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好好研究研究“平臺”中所舉的例子,同時引導學生回望課文,從課文中再找找其他例證。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對於一些重點內容掌握得不夠好,應該給予及時的指點。如果課堂上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利用課下時間查缺補漏。

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除第一課是古詩之外,還有三篇課文。該單元“交流平臺”的主題是“閱讀時注意優美生動的句子”,所舉的例子恰好分佈在三篇課文中。

我們教學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好好欣賞欣賞這三個例子,然後再引導學生回望課文,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同時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哪些優美生動的句子並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的鑑賞活動可能在課文教學時已進行過,這裡“舊事重提”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及時的鞏固。這樣的鞏固會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著眼於“運用”,引導學生拓展延伸。

學生學習課文時的實踐活動多是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進行的,這只是為形成能力提供了可能。要想真正形成能力並內化為素養必須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和運用才行。所以,我們教學“交流平臺”時必須要著眼於“運用”,著眼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結合單元中的其他課文讓學生學以致用。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除第一課的古詩外,也有三篇課文,可該單元的“交流平臺”所舉的例子只涉及到兩篇課文。

其實,另一篇課文《紙的發明》的第二自然段是圍繞著“紙發明之前,要記錄一件事很不方便。”這個意思來寫的,它也是該單元的交流主題“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很好的例證。

我們教學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讀一讀《紙的發明》,看看哪一段也是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是圍繞什麼意思來寫的或者直接讓學生讀一讀《紙的發明》第二自然段,然後說說該段是圍繞什麼意思來寫的。

②結合“語文園地”中的其他欄目讓學生學以致用。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比如三下第二單元,該單元“交流平臺”的主題是“閱讀寓言故事”,具體來說就是理解寓意並結合生活中的人和事來深化理解。

教學時,我們除了可以引導學生聯繫該單元的課文來暢談收穫之外,還可以結合該單元“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欄目來展開教學。該欄目中的那些經典的寓言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那些故事,然後再談談自己所明白的寓意或者結合生活談談自己的理解。

再比如三下五單元“交流平臺”的主題是“要大膽地想象”,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主題,可以結合“語文園地”的“初試身手”欄目展開教學。

③結合課外閱讀和課內外練筆、習作讓學生學以致用。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幾乎所有的交流主題都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外學習活動中大膽地去實踐和運用,尤其是有關閱讀和表達的主題。實踐表明,這種主要依靠學生自己能力的課外學習活動更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升,我們應該大力提倡。

④結合班級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

比如三年級上學期,學完第三單元的童話之後,可以在班級開展“讀童話、說童話、編童話、演童話”的語文實踐活動。經過這個活動,學生對“閱讀童話故事”的交流主題一定會有更深的理解。

再比如三下最後一個“交流平臺”的主題是“如何複述故事”。課上交流過後,可以號召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下的閱讀活動中去並在班級開展“我是複述能手”的小型比賽。

⑤專門設計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


你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嗎?可以重視一下書上的“交流平臺”

有時候,我們還可以專門設計一些練習來檢測和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比如三下四單元,在交流了“如何運用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之後,我們可以自己設計一些練習給學生來個專項檢測。學習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和“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之後,也可以如法精製。


結束語:

“交流平臺”內容簡單,可作用不小,所以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其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功能,絕不能浮光掠影,但也不能繁瑣冗雜,用時過長。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教材中的“交流平臺”畢竟只是一個小平臺,生活語文才是我們交流和提高的大平臺。我們既要立足教材,也要延伸課外,這樣才能使 “交流平臺”真正成為一個好平臺。

教育首在養心,養自己的心,養孩子的心!

關注我 !

我們一起探討“小學階段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小學語文學習”的策略與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