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為何會產生高價?產生的非生產性支出是關鍵

壟斷之所以飽受詬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壟斷會帶來高價。而在現實中,我們找不到一般壟斷行業中廠商提高價格的例子,反而隨處可見的是其降低價格的例子。

壟斷為何會產生高價?產生的非生產性支出是關鍵

某某化總部1200萬的天價吊燈

譬如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首次實現了鋁製品的商業化的美國鋁業公司憑其熔鋁技術專利壟斷了鋁錠的生產。儘管後來專利到期,但是鋁業公司憑藉其活躍的研發能力繼續在市場上獨佔鰲頭,直至後來佔據了美國近90%的市場。鋁業公司多年的壟斷和持續研發的結果是:鋁錠產量大增和價格大幅下降。產量方面,日產量在1889年到1897年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增加了近160倍。價格方面,則是在半個世紀裡不斷下降,從一開始的每磅5美元持續下跌至每磅22美分。

這樣的結果是令人驚歎的,美國鋁業公司的獨家壟斷非但沒有造成巨大的社會損失,反而促進了鋁錠產量的大增和價格的大跌,並且該公司不斷為社會創造福利,1910年開發出鋁箔新產品,成功將鋁應用到了當時美國的新興產業,極大的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類似例子在現實中不勝枚舉。

一般壟斷在咱們這兒存在的例子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我們主要存在的壟斷形式是行政壟斷。比如通訊、電力、石油。

壟斷為何會產生高價?產生的非生產性支出是關鍵

在發達國家,由市場自發形成的壟斷倒有不少,但是由於他們提倡公平競爭、自由經濟,故而所形成的一般壟斷行業存續時間並不是特別的長。發達國家壟斷行業通常是由於研發創新才得以擁有壟斷地位的,不過,即使一些現階段看來依然是帶壟斷性質的公司,壟斷狀態也難以長久,隨時都會受到潛在競爭者的威脅,例如谷歌一直都在研製新的操作系統,試圖與微軟爭奪該市場的一席之地。

在美國經濟發展史上比較有名的一般壟斷行業是美國的知名老品牌石油公司一一標準石油,即美孚,是美國史上一家實力雄厚、石油生產銷售等一體化的公司,1870年成立,發展迅速且十分驚人:至1879年底,即使剛剛成立9年,它就已經幾乎控制了整個全美的煉油業市場。在美國成立以來,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像標準石油公司這樣如此完全徹底地獨霸市場。

在此之後,標準石油公司轉向原油市場,用了20年時間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商,無論是煉油能力還是輸油能力都居行業首位,且無人能與之匹敵,並一直掌握對美國石油工業的絕對操控權。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11年(被美國最高法院拆解前),它已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和主要的托拉斯。

壟斷為何會產生高價?產生的非生產性支出是關鍵

在“石油帝國”的成長曆程中,除了增加銷售,投資於新科技外,還有收購競爭對手等手段。而這在反壟斷法看來,後者明顯就是勾結性行為,需要嚴厲打壓並制止。反壟斷法之所以會對這些行為給予懲罰,主要是因為政府認為以上的行為會造成市場的壟斷局面,進而形成市場上的高價。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從美國內戰爆發直至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標準石油公司存在於美國石油行業的那段時間,石油的批發價格是不斷下降的,並且一直保持著低廉價格狀態。而且標準石油的產量增長也十分迅速,以至於美國市場無法滿足其供給慾望,於是開始擴建海外市場。

在19世紀90年代末,公司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開始向擁有4億人口的中國售賣煤油,以用作油燈的燃料,並生產的錫燈供中國居民使用,錫燈的低廉價格使得菜油燈的使用量大幅減少,中國逐漸成為標準石油在亞洲的最大帀場。

一般壟斷確實會產生一些非生產性支出。比如,吊燈。

在現實經濟中,無論是想以什麼樣的方式獲得資源,都會帶來一些非生產性支出,此種支出屬於更廣義的交易費用,起到界定和保護產權的作用,所以只要壟斷利潤的所有權得到明晰,那麼即便壟斷者為實現以及維持其壟斷利潤產生了一些非生產性費用支出,這些費用不過是產業組織主體為界定和保護產權會發生的常規費用,不能算作壟斷的福利損失。

壟斷為何會產生高價?產生的非生產性支出是關鍵

現實向我們清晰地顯示了一般壟斷存在的優越性,而理論界與已有反壟斷政策卻要對它進行抨擊打壓,這樣的局面值得我們深思。也許我們需要的很簡單,比如說,92號汽油5塊錢一升行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