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戶深諳養生之道,卻一味節省攢錢要建廟,鄉村小人物的悲情戲


長假頭兩天,想寫點什麼,但又寫不出什麼,只好出來散心。秋高氣爽,白雲藍天,驅車中條山南麓,來到一個叫爻裡的山村,五年前一次採風到過的地方,尋訪過往的足跡,感覺蠻好!

五年前,村子裡仍保存有幾處溝邊院,董銀祿是其中的一家,去老董家的時候他正在揉麵,準備做麵條。案頭上是剛剛蒸出來的饃饃,與普通饅頭不同的地方,一是色度顯得過於深暗,二是饃底板有好些園疙瘩。

老董給出的解釋是:成色深暗用的是一風吹磨的面,也就是小麥制粉過程中不提取麩皮、不分麵粉等級、無物品損耗的簡單面粉加工。一風吹的麵粉粗纖維含量高,健脾和胃,對高血脂高血糖病症有好處。饃底板的園疙瘩是使用陶製的籠屜帶來的,很落後,但他喜歡原生態。


鄉野一隅,農夫一介,竟然有養生和生態理念?原來老人是村裡同輩人中少有的文化人之一,文革前畢業初中生,當過赤腳醫生,參加過地區中醫培訓。老董說他是結過婚的人,過了沒幾年光景他的女人離他而去,曾經抱養過一個女孩,十六七歲時也遠走他鄉,落得老董晚年一身孤獨,成了村裡的“五保戶”圖為在芍藥花開的院落裡,老董在閒暇中閱讀。

五年後,再去尋訪老董,他家通往窰院的通道里已是雜草眾生,人去院荒門第不再。有的只是掛著果實的柿子樹,還有一堆古銅黃的琉璃瓦反射著光斑。

鄰居說,老董已經入土快三年了,一場心血管疾病後沒有好過來,一個寒冷的冬日,病逝於鎮上一個出租屋裡,是村裡出面把他發落了。

村裡人說,老董很怪,生前很少與村民來往,村裡少有談得來的朋友,村裡當年能上初中的非常不易,或教書或幹事幾個都吃皇糧了,而他卻沒有。村民指著橫豎在地裡的一堆堆檁椽,這都是他置辦的,不尋思給自己修個窩蓋個廈,卻折騰著要蓋廟求神,他是腦子一定出了毛病啦。

原來村頭有座關爺廟,毀於侵華日軍之手,前些年有人在舊址上重新蓋了一間小廟,斷續的香火又回來了。也許是老董嫌廟小怕委屈關老爺,就張羅如何在原址上再現原規模,就這樣,一個完全超出五保戶的能力的宏大建廟計劃在老董的心底萌發了。於是小小山坡上佈滿了各種建廟用的磚石木料。


這些東西都是他一點一點積攢而來的,真不知道他從哪裡弄下這麼多的錢,這一摞又一摞的紅磚,磚錢現在貴了還好,但那一根又一根的檁條,眼看著風吹雨淋快用不成了。

終久,一磚一木都沒有動,老董便撒手人寰。老董留下的備料至今靜悄悄躺在荒蕪的田園無人問津。牧羊人和他的一群羊每天都要路過這裡,他說故人留下的遺物,村民沒有人動過。

老董孤僻的個性害了自己也給村裡出了難題,假如當初能主動與村民溝通、尋求支持,大家一起搭夥聯手建,他的心願或許早就有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 原味記錄鄉土鄉愁,原創作品盜圖必究,頭條號“老寧攝影”期待您的關注,喜歡請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