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文 | 傾朝涯

《一枚海棠》。收錄在《月童渡河》中。之一。

慶山這個名字也許不是特別多的人知道。但是說起安妮寶貝。七月與安生。想必大多數人知道。

安妮寶貝早期的作品文字辭藻陰鬱豔麗。很多她筆下的主人公,桀驁不馴,內心流離失所。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流浪,宿命,頹廢,虛無,漂泊。他們無法和外界交換內心的能量,最終只能被過於強大的內心力量摧毀。描述極為用力。也極美。

慶山這個名字像是一道分水嶺。《月童渡河》。關注人與外界和自我的關係,注重內心關照。

我能感受到那個心裡有巨大缺失和傷口的靈魂在慢慢被治癒,變得溫暖,安定,通透。像是幸福的樣子。這本書裡有很多關於哲學和人性的討論。也有很多思考。

能夠治癒自己的力量,是一路的成長修心,並且掌握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01

《一枚海棠》——人的生活不是在於活多久,而是在於是否活得足夠。活得足夠,即是一段充分拆解和粉碎自己的過程。

  • 沒人可以做對生命中所有的題

我們需要時刻處理各種並不簡單的判斷題,糾結的選擇題和充滿考驗的問答題。總是有對有錯,有無可奈何的遺憾,也有拼盡全力後的無怨無悔。

我們的決定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我們的選擇可能為難了自己,我們的答案可能並不那麼如人意。

無論有怎樣的經過,想必最終面對自己的時候。心裡還是會有決斷,如果,再有一次,我一定會比以前想的多,做的好。

拆解和粉碎。適用於學習考試,糾正自己的思維,反覆的消化攻克難題。也適用於生活。適用於只要活著就會面對的下一次。

  • 所有人的內心都有缺失

近些年,出現過一些火爆的培訓課程。海靈格的家庭系統排列。簡單來說,它是一種現象級的心理治療方法。這樣的課程之所以火爆。想必也是因為對它有需求的人群基數龐大。

我們知道自己的內心中有陰影,但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例如我,小時候經常夢到我的祖母,穿高跟鞋,走出破舊的老房子,追趕我,我怎麼都跑不贏得時候,她來到我身邊,用一把剪刀,扎進我的大腿。之後醒來,被恐懼支配。反覆多次的夢境。現實中我讀小學時在祖母家吃飯三年。祖母那代人重男輕女,對大我一歲的堂哥更加看重,可能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會偏心一些。可是那些輕視和無意識的不公平對待,讓年幼時的我心生恐懼。

  • 訓練自己

活的足夠。而不是活的久。這裡的足夠可以是精神的完滿自足,不驚不懼,問心無愧。也可以是完成了自己心願,理想,對得起自己來世間走這一趟吃的苦,遭的罪,還有那些快樂和幸福的瞬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務。在我看來都是足夠。

訓練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活的足夠。

很多人的一生,辛苦奔波,忙忙碌碌,生兒育女,卻從沒有真正的為自己生活過一天。

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02

《一枚海棠》——但,真如你所說,幸好有無常。幸好我們一直在變化。

  • 歲月呼嘯而過,無論我們的生活平順亦或者波折,都一直在前行。年輕時不懂無常,只是覺得生命應該盛大而美好,於是肆意的揮霍。忽略了時間,真相,本質。

年輕時候的開心要神采飛揚,傷痛也要撕心裂肺。彷彿不是這樣,就不能真正的證明自己的青春。無論愛恨,都足夠熾烈。我們還不懂得接受,一切都會過去。時間不會因為我們比別人投入更多的開心或者傷心就留在這裡。

事情也總會有變化。包括我們的感情。時隔多年,你會覺得當初那麼開心或者那麼難過的自己,如今看來,也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 生老病死,常住壞空。預想並早日做好準備。接受它們。敬畏無常,時刻提醒自己警醒。知道無常,所以盡力的過好今天,盡力的過好每一天。爭取在並不充裕的時間裡。完成自己的使命。接受無常,接受一切的變化,一切本當如此。
  • 很多事情暫時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應當繼續揹負問題往前走。直到變化的發生,因果成熟,自然卸下。


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03

《一枚海棠》——人必須在自我意識上先死一次,才能重活。

  • 慶山說:她是童年時被傷過心的人,這個傷很難治癒。但是她為了自愈。花費了很多的時間。總結出幾種可行的方式:學習,服務,相愛。

人世間,如她這般,願意主動將自己拆解,粉碎,重塑和填充的女子太少。大多數人被動的接受著命運給予的一切。假裝看不見,假裝沒發生。把隨波逐流當成是順其自然。藉以避免拆解,粉碎,重塑和填充所需要付出的巨大代價和痛楚。

依靠命運安排的人哪怕過的還不錯,終究歸結於造化不錯。而化繭成蝶,浴火重生的人。生命裡一定有一種懾人的力量和美好。

  • 也有一些人,在經歷了無常後,開始覺醒過來。這一小節裡寫一個癌症患者,在得病後,開始覺得時間寶貴,開始比健康的時候更多做事。希望通過學習,實踐來解開心中的困惑。看到這裡,感慨萬千。得病前的人生渾渾噩噩,活著卻沒有意義。生病之後意識到時間的寶貴,認真做事,學習。才開始真正的活。癌症這樣的無常,挽救了他剩餘的真正生命。先死後活。仿若莊周夢蝶。亦幻亦真。
  • 新冠肺炎期間,大部分的人都開始過上對於自己來說奇怪的生活。過年宅守,人群遠隔,延遲開工,推遲開學。
  1. 但必須接納這一切。然後服從它。這是考驗人的時刻。書裡的這幾句話被我套用在如今這個特殊的時期,感覺適宜。
  2. 也正是這段特殊的日子,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修整自己。有時間去反思。懂得生命中更重要的部分。珍惜身邊的各種應該被珍惜的關係。也能在劫難之後,活成更好的自己。


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04

《一枚海棠》——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痛苦而凝結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得活著?

  • 這句話是單獨的一小節。這個問題無疑會有很多種選擇和很多開放性的答案。我不認為慶山只是要讀者取捨,就像她自己也不會如此取捨。這句話更像一個問題,而她在思考,在小心的求證。所以。我也嘗試問自己。卻每次都得到不同的答案。
  • 又一小段,她說,該做的事要盡力做,有些人要認真對待,無益和損耗的妄想清理乾淨。控制心念。唯訓練是必要。
  1. 心念。念。有話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花開,一念永恆。學會控制它。在善和美好的路上延展,在惡的行為前止步,在別人為難的處境裡共情,面對幼小和薄弱時慈善。
  2. 如是。通過訓練掌控自己的心念。
  • 把能量與其他人交融,讓生命自然的完成。人與一切,都是彼此映照。剪下的鮮花要插入適合的花器,點燃的香要放入香爐,一杯好茶需要適宜的水溫,故事也要講給願意傾聽的人。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必然的意義。完結每一種相遇所帶來的使命。


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05

《一枚海棠》——不想推進或強行卸除某種業力。揹負它們,往前走。直到發生變化。也許這是它們存在的意義。把課補上,把沒有徹底完成的完成。

  • 段落中寫:生活殘酷,有時人寸步難行,容不下任何幻想。除了相信,等待,學習理解並因此改變,沒有捷徑。
  • 生命中有太多的無法選擇。例如出生,父母,親人,伴侶,朋友。都是因緣聚會。
  1. 身邊有小姐妹為了故鄉的父母和弟弟,從成年就背井離鄉拼搏奮鬥,給家裡蓋房子,替家裡還債。父母只是把她當做賺錢的工具。她吃很多的苦,卻始終揹負著她的家庭重擔,一路前行。她等到的變化是結婚生了女兒,擁有了生命中更為親密的關係,開始慢慢懂得控制對父母和弟弟的付出。她說父母和弟弟的存在逼她變得強大,有責任感。
  2. 在我的學生時代,第一次面對同齡人的死亡。十幾歲的年齡,同班男生,和我同寢室的一個女生戀愛,因為感情上的糾纏,從四樓教室的窗口翻身而下。過了很久我們才能夠接受那樣的現實。如果當初他願意揹負著那些糾纏,再給自己一些時間。也許我們還能聚會,還能彼此聊一聊生命的意義。可惜。沒有如果。
  3. 很多我們以為堅持不下去的事,堅持著堅持著,就過去了。總是有低谷,也總是能夠等到陽光。而我們所堅持的負載和不放棄,那些每個人都必須承擔的責任。也逐漸讓我們加深對生命的理解。
  • 無法預知聚散。人和人相遇前,我們並不知道與對方的緣分有多少。

很多年少時的夥伴,在一起讀書時,為了友情兩肋插刀。在畢業或者工作後,慢慢的消失在彼此的生命裡。

而戀人。有的在吵吵鬧鬧中走過了一生。有的卻只是一個轉瞬,就彼此散落在天涯。

和父母兄弟親人之間的緣分,看似牢固,卻也擋不住無常。總是有人會先離開。

無法預知。帶來了太多的遺憾。所以,總是,有人後悔和朋友吵架之後不肯認錯失去了摯交好友,有人遺憾在某段感情中沒有珍惜對方而分手,有人悔恨父母健在時沒有及時的陪伴。

  • 把課補上。把沒有徹底完成的完成。

要補的課,有現實,也有心靈。補上自己的課。補上現實裡應該盡的努力和靈魂裡的缺失。

把之前不願意面對的,或者潛意識裡害怕的,忽視的,把本應該承擔的,應該接受的課,統統補上。

不斷的修補,完成,了結,這個過程,便是結果。

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06

《一枚海棠》——所謂苦海,是情緒妄想的苦。人無法充分滿足它們。苦受夠了,必定上岸。

  • 逐漸過濾粗分的妄念,人會負擔很少的生活。比如現在提倡的減法生活。通過放棄不是生活必須品的需求,控制自己的妄念。珍惜擁有的一物,一餐,懂得它們的來之不易,不予浪費。那樣樸素簡單的存在,很好。
  • 世間的苦,有愛而不得,生老病死,求之不得,執著怨憎。除了生老病死,其餘的苦都是情緒妄想的苦。人本身就不可能滿足自己的所有慾望。面對妄想造就的苦海,只有學會控制妄想才能夠脫離那樣的苦。聽從很多智者,聖人試圖宣講的言語。他們是帶來船隻和雙槳的人。
  • 有些人沉迷在慾望的海洋中不自知。樂此不疲,或者把妄念帶來的苦當做是一場較量。無論如何爭鬥,大多也是虛無。苦受夠了,就會上岸。
  • 放下,並且接受。無論好的壞的。應當被珍惜的請妥善存放,小心保管。應當被捨棄的那些,不妨放下。還有一些無法丟棄,意味不明的負重,那些只能接受。並且慢慢的消化它們。

同時期的優秀作家:韓寒,慶山(安妮寶貝),郭敬明等等。他們選擇的道路各有不同。但是在他們的軌跡中。我們都能看得到變化。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在補自己的課。趨向更真實完滿的自己。

《一枚海棠》——黑色顆粒,蓮花,清泉,雨水,火焰,大海,虹光。我們的靈魂中本來具有的一切深邃與明淨。

讀書筆記:慶山《一枚海棠》。每個人都需要補自己欠缺的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