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北迴家過年在家待的憋屈,如何跟父母處理好關係?

荏笙一顆草


首先自我隔離,說服家人,疫情的嚴重性,相信我的家人都是很能理解,因為都是有文化知識的文明人


NickyLuo


然後我就會和我媽吵,有時候說的挺過分了就直接打起來,都是常有的事。那麼,如何處理好與父母的關係,其實也很簡單。父母無非就是希望你能勤快點,那你就幫父母做點家務,一般是不會管你睡懶覺的,但是我感覺午飯前起床還是有必要的。然後你就去吃飯,吃完飯不能出門的話就去自己臥室,或者幫父母做點家務,我記得回去十幾天幫我媽刷了十幾天的碗,聽起來做了挺多事的,其實也就半個小時。

你讓我感覺的話,只要你不去煩父母,父母就不會覺得你怎樣。確實就是在家裡呆久了,你想想你都這麼大的人了,父母看著你沒事幹肯定也會覺得心塞,你這時候再啥也不幹,肯定就會產生矛盾。其實他們要求的不多,你幫他們做點事,其實就會發現關係不難處。

(圖源網,告侵刪)






吳琦大


首先為你能夠回家陪父母過年,給你點贊。[贊]只有等你年齡大了,為人父母了,你就會越來越感覺到,有孩子陪在自己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高興的一件事情,或者說這種日子只會越來越少。在上高中或者大學之前,在身邊的日子也許會讓人見面見到煩,因為大部分小學,初中,還有高中很多地方都是不住宿的,可以一天三見,也不排出有些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就讀寄宿學校的。

等開始住宿學校,從第一天起,註定你以後陪在父母身邊的日子會越來越少,上學一直住宿學校,畢了業,開始工作,如果在家工作天天還可以見到,如果畢業,像你這樣情況,工作在外地,那一年到頭來,根本沒有幾天可以見到的,並不是說見面多重要,還是說,沒有到那個情況,那麼一天,沒有經歷那個事情,可能體會不到,有情人陪在身邊,自己父母,或者自己孩子,日子雖也有不愉快的時候,那也是很多人所日日夜夜非常期待的,可遇而不可求的願望

珍惜當下,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事情在自己身邊重演。

過年了嘛,高高興興,多陪陪父母,有親人陪在自己身邊,真的很幸福,希望你能夠早日體會到,感覺到[贊][贊]

在此祝願天下父母,身體安康,生活幸福。謝謝[祈禱][祈禱]



冠齊


這個問題估計是今年大爆發的,很多人面對的難題[笑哭]

簡述一下:

老人對於過年熱鬧這件事很在意,突然不能出去,沒人陪喝酒了,那心情各位好好理解理解[笑哭],加上不能出去熱鬧了,委屈的心情一下子就出來了,沒處發洩怎麼辦呢?兩個途徑:夫妻吵架;罵孩子[我想靜靜]

孩子這一方呢,成人之後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面對被嚼,時間長了也受不了,內在受傷的小孩也會再次被激發。

那麼就是雙雙委屈無處發洩。最後只能吵著發洩了。

時間移動的好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到大家都在家宅著,並且村委人員又是發口罩,又是封路宣傳的,他們也慢慢能接受了,注意力也就慢慢轉移了。

加上開始逐步在家辦公,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很好的調節方式。

整個過程中,我看到的是雖然人在一起,但是基本都在各說各話,沒有誰真正地想去傾聽和理解對方,同時還想以自己的理論和方式去改變對方,所以對抗情緒自然而然就會起來,衝突也是這樣起來的。

父母因為老了,害怕自己失去對孩子的控制,所以什麼都想管;那個年代的孩子因為小時候就一直成長於受壓抑的環境中,而現在自己終於長大了想自己做主卻屢屢受挫,而且還被自己的父母罵的一無是處的,所以反抗情緒必然起。

後面慢慢怎麼好一點了,除了時間,還有雙方的接受度都提高了。這也是爭吵過程中的一個溝通的正面收穫。孩子慢慢有點理解父母的擔憂了,反抗情緒會慢慢消退一些,或者我可以聽著但是從內在我選擇性接收就可以啦;而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慢慢理解:孩子大了有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對於建議嘛:如果真的忍不住了要吵,那就敞開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個過程中也是瞭解自己的過程。吵完之後要及時覺察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有些讚揚和肯定父母沒法給,因為年代和環境造成了他們的方式。那麼我們在覺察到自己的需求時,可以試著自己給自己肯定。

最簡單的方法,可以每天找自己的優點寫下來,5條10條都可以,慢慢增加❤️

祝福大家都能愛自己,並輻射到身邊人[玫瑰][玫瑰][玫瑰]



老娜年方十八


放假前盼星盼月盼子女歸來,歸來頭3天到7天內寵成寶,之後進入平靜期,開始挑毛病、找缺點,嫌起床晚、熬夜、不吃早飯、邋遢、不收拾、不會做家務、貪玩、不好學……如果子女和父母一直都關係緊張的,一般第二週開始會進入爭吵模式;關係一般的,可能會在忍耐、沉默以及裝蒜中平靜度過更長一段時間;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比率,能夠較和諧地相處。

所以覺得和父母關係緊張或者一般的朋友,並不一定是你不孝順,也不是情商低,這不丟人。是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讓80後、90後和50後、60後似乎永遠處在兩個維度,溝通起來往往雞同鴨講,認識到這點,至少雙方的心態都能夠平和一些,尤其是子女一方。

用言語進行溝通進而達到雙方關係的調和,在這兩代人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80、90後形容父母是“找茬機中的戰鬥機”,精確而幽默地反映了典型的“50、60後”中國式家長行為模式。

比如,他們可能誤解了“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擅長的是從細微處入手,把一些你的確是不小心幹砸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作為“教你做人”的引子,大概三個拐彎就可以扯到你今後“事業堪憂”、“學業藥丸”、“嫁不出去”、“誰敢嫁給你”



如果你敢正面申辯,比如回應她“這種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啊,我已經知道了,下次不會再犯啦”之類的話,她一定認為這是頂撞,你並沒有深刻認識到這件事的錯誤,說明她剛才的教育還不充分,還得再繼續加強一番,於是往後就不是“就事論事”了,而是上綱上線、“翻舊賬”,把你以前做不好的事再拿來教育你一番,素質程度低一點的,直接可以把你罵得連祖宗都不認識。

不認識。

我不認為,教育必須通過暴力、強權、甚至是語言暴力、冷暴力來實現。世間教育子女途徑千萬種,偏偏擁護和支持最落後的那一種途徑,要麼是腦子有坑,要麼是骨頭真賤。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持續受到指責、批評的負反饋,而沒有恰當的疏導和正反饋的話,人格必然扭曲,內心深處是不可逆的高度自卑和嚴重缺愛。

父母他們這一代匱乏的信息輸入和保守的社會發展背景,導致了他們面對陌生第一反應不是認同和接納,而是抵抗和排斥,這種保守和封閉也決定了,他們容易抵抗家庭成員的反抗和溝通,因為他們不僅理解不了,也不需要。

需要了解的是,父母寒、暑假對子女挑刺,拋開孩子們的確愛熬夜、睡懶覺這種小事之外,還因為他們的超強的控制慾、極低的情感爆發閾值,決定了他們很多時候只是把你當做一個他們宣洩情感的垃圾桶——我知道這麼說有點殘忍,孩子怎麼可能是父母的垃圾桶呢,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為只有垃圾桶,才不需要任何的溝通甚至是反抗,就

我要解構的出來的是,如果你是一個90後已經成年的學生,我不建議,也不認為,你可以與你的父母進行任何關於大型內容(三觀問題)的溝通和協調,你做不到,也毫無可能,所以請坦然面對。


因為特殊文化社會背景下,他們那一代的關於“家庭成員相處內容的行為模式”已經徹底養成,根深蒂固,他們那一代人中,只有長期保持學習的成長屬性,並且有著足夠信息輸入再綜合個人性格的少數人,才有可能理解你的真正想法,包容你的行為, 甚至願意放下長者的身份與你坦誠溝通,我不相信一個成天挑刺的長輩會具備那種“少數人”的屬性。

明白以上,你會坦誠接受與他們進行深刻溝通是一個辛苦的過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的建議是:


1)放平心態,坦然面對你們不可調和的矛盾。


你須知,處理不好這層關係不是你的錯,你為家庭關係的和睦付出過努力但失敗了,你不必因此自責。看似細微,但這種自責和無力感,卻可能毀掉一個20多歲年輕人的自信,他以後的人生,都可能籠罩在“我和父母關係緊張,為什麼我那麼不幸,好悲哀”的陰影之下,所以,你必須要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這種強心理激勵,是其

2)敷衍應對,是一種對大部分人都正確,代價極小,但後患無窮的方式,需要配合與他人溝通和一定的宣洩途徑使用。


根據我的觀察,敷衍應對父母的指責和挑刺,是保持形似和諧關係的代價最小的方法。當他們對你的指責和批評得不到你的反饋,內容和情緒的更新積極性都會下降。敷衍應對的正確做法,不是“一句話不吭”,那樣反倒會讓他們覺得你油鹽不進、更要教育,而是言語上正面肯定他們的指責和批評,並且不和他們正面對抗。


對的道理你聽,宣洩式的指責、上綱上線式的指責則敷衍,這沒什麼好羞恥的。


但這種方法的弊端在於,會讓你心裡積蓄的負能量越來越多,什麼時候爆發都保不齊。因此,與他人溝通並且尋找一定的宣洩途徑非常必要,這個“他人

3)成本最大但恰恰是最有效的,是大幅減少與他們共處的時間。


我知道這聽起來極其殘忍,甚至有違孝道,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心理更健康。


因為成天沉默式地接納負面情緒和重複式教育,而你得不到積極的反饋和鼓勵,整個人的心態會變得極其扭曲。

複式教育,而你得不到積極的反饋和鼓勵,整個人的心態會變得極其扭曲。

“敷衍應對”方法的後患在於,你有可能因此麻木,失去自己作為一個自然人去“愛人”、“追求人格獨立”的能力和熱情。換句話說,你會覺得:“我的生活怎麼那麼可悲,怎麼會有這麼殘暴的父母,好悲哀,好可憐。”你以為這種自怨自艾的情緒無處排遣就這麼自行消解了麼?錯了,它會扭曲你,極有可能讓你今後成為你父母這樣的人,讓你們家庭永遠陷入惡性循環。

怎麼減少?報個培訓班,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學英語、學音樂、學體育,又有可能的話,去圖書館,再不濟,去公園背單詞,去街上跑步,若你有一定自制力和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假期更多時間是自己獨處,住在一個地方。

總之,減少物理空間內的正面接觸,又不要讓長輩抓住你遊手好閒的口實。


孝順不是一件簡單的行為,孝順但與父母關係不和諧,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時代的飛躍發展決定了,這個信息驟然拔高帶來的中國的家庭問題,遠比你們想象得多,只有坦誠接受,正視問題,尋找途徑,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它,否則終有一天,你只會“變成當初自己討厭的那個人”。


鄉村教師趙老師


我也是湖北人,因為長時間外地工作與父母聯繫的比較少,所以節假日回家陪伴父母,代溝也逐漸多了起來,我覺得吧,父母就像孩子,很多時候只需要多哄哄就會好了,老小老小,越活越小嘛,如果感情不和話不投機,只能說平時溝通太少,所以導致在一起時特別彆扭,再怎麼彆扭,他們還是自己的父母親,總不能一吵架就扭頭走人,我們自己也有老的一天,換位思考,可能也就理解自己的父母了。


小豬豬的媽媽


這話問的讓人不理解啊!你是怎麼跟父母鬧彆扭的,說出緣由我好對症解說啊



夢想家123


與父母的關係什麼樣,一般取決於子女。父母愛子女是天性。能理解接受多少取決於孩子的認知。這就是己婚孩子和未婚孩子對父母理解程度有所不同的原因,所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也要告訴看到我寫的文字的父母一句話:善待自己。人生的意義是愛自己然後才是愛父母愛子女愛親人愛朋友。不愛自己的人生幸福指數低。



在岸右轉


這個時候如果不知道的情況回來後應該立刻和父母隔離分開!通報一下、到醫院進行檢查!不要進行任何隱瞞行程和接觸的人!聽醫生建議是回家隔離還是醫院隔離!如果回家隔離一定要做到戴上口罩與父母隔離、不要在一個屋裡面!這個時候隔離就是最好的孝順!!


荷蘭逗逗


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和父母多溝通,多說說話,畢竟父母年級大了,可憐天下父母心,您只要付出一小部分感情父母就很感動了,他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嘮叨多了靜靜的聽著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好喝和父母反駁他們會傷心的,有父母在就是一個完整幸福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