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小白兔wmxbt
原則上只要不進身體就絕對不會被傳染!多少米?誰能控制它離你多少米?你看得見嗎?
大明白有點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離我們多少米,才不會被感染?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噴嚏能打多遠。一般認為,打噴嚏會將病菌傳播至半徑5英尺(約合152釐米)的範圍內。
但研究發現,一些人打噴嚏會將充滿病菌的黏液顆粒噴射至30英尺(約合914釐米)開外。也就是說,一個打噴嚏的病人,周圍十米都是不太安全的。
而且一個噴嚏大概會暗藏“30萬”致病細菌, 病菌在空氣中則會存活幾小時到幾天不等,所以這就需要大家人人都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才行。
病人帶口罩,可以用把病菌隔離在口罩之內,健康人戴口罩則保護自己不受病菌的侵襲。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斷75%, N95口罩可以阻斷90%以上,至於普通口罩效果沒有那麼好,但只要符合國家標準,也可以阻斷,太薄的,我們可以選擇戴兩層。
薛有興醫生
我們先來舉一個極端的例子,該案例發生在重慶地區,患者就診過程沒有佩戴口罩,一名乘客與其接觸過程沒有正確佩戴口罩,感染就在短暫16秒內發生。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的破案經歷也讓我們所有人都驚歎不已。這種小概率的事件真的太讓人匪夷所思。
病毒傳播方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以及無症狀感染者是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唯一傳染源。
傳染源傳播出來的病原體會通過呼吸道,接觸,以及可能的氣溶膠傳播可能,甚至存在尿液,糞便汙染環境導致的氣溶膠和接觸傳播。
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便是與你迎面走來的陌生人是否會講病毒傳遞給自己造成感染。
而這種途徑只能通過有症狀的感染者的咳嗽,噴嚏等行為大量的病毒被噴射而出。
病毒傳播的過程
病毒從口腔,鼻腔噴射而出後需要經歷過這樣子的過程。咳嗽,噴嚏所噴射出的液體有直徑大小之別。下圖是你打出噴嚏後0.34秒的樣子。一個噴嚏大約包括10000個以上的飛沫。噴嚏噴出的飛沫在飄蕩過程最遠可達8米之遠。咳嗽一般會產生1000-2000個飛沫,最遠飄至6米遠。綠色的是那些100um以上大飛沫的運動軌跡,因為足夠重他們會在10秒內落在地上。而紅色是小飛沫構成的霧雲,他們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變小成為乾燥的飛沫核。飛沫核中的上皮細胞蛋白會包裹著冠狀病毒在空氣中飄蕩。
然後直至接觸其他人的黏膜完成病毒的傳遞過程。
除了噴嚏咳嗽以外日常生活中平靜的講話也會有大約500多個飛沫在對話中產生。日常生活中的短距離接觸也是特別容易造成傳播的。但是不要驚弓之鳥太過害怕。病毒隨著飛沫在空氣中飄蕩在密閉環境中很容易造成傳播,到時在空曠的環境下病毒很快被稀釋,稀釋到無法感染機體的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冠狀病毒在家庭成員中最容易傳播的原因,而在空曠的通風處基本無法實現傳播的可能。明白了病毒傳播的過程以後,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要佩戴口罩。
口罩的威力
不要小看口罩的威力,意大利已經用血的代價再一次告訴我們口罩的存在對病毒的阻擋能力有多強。無論是N95口罩還是醫用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以及棉質口罩,口罩在工業中的唯一區別在於對0.3um的微粒的過濾效果。對0.3um的顆粒過濾效果達到95%的口罩便是我們日常所說N95口罩。而我們上述咳嗽,噴嚏日常對話,產生的所有飛沫大小82%集中在0.72-2.12um之間。所以看著上面的圖片對比,對於絕大多數的飛沫核使用普通的醫用口罩就已經足夠了。除了在隔離病房的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我們日常生活中面對的陌生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面對病人,雙方在保持1米之內做好防護措施是可以完全杜絕病毒傳播的可能。
總結
冠狀病毒在空氣中以依附飛沫載體進行傳播,普通的交流大概500左右個飛沫,噴嚏大概10000個飛沫可飄蕩至8米開外,咳嗽1000-2000個飛沫大概傳播6米以內。近距離與攜帶病毒的確診患者以及無症狀感染者接觸時特別容易受到感染。但是在空曠區域,並且佩戴口罩,空氣對流的稀釋作用以及口罩的格擋吸附作用讓病毒的傳播變成了不可能。
亡羊補牢的意大利讓我們明白,特殊時期請正確佩戴口罩,保持社交1米安全距離是100%可以在呼吸道傳播途徑中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可能的。
其實這個問題在疫情最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就有過相應的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方式主要還是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在密閉環境下,有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李蘭娟院士在採訪時也曾說到,一般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1.5~2米之間是相對安全的,但最近報道的一個聚集性病例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咱們來嘮嘮這個事兒!
這個病例發生在湖南省,確診病人A,1月22日沒有戴口罩乘坐當地的大巴,到達目的地後同車的7人陸續發病,其返程的過程當中也導致了兩人發病,另外這些確診的病例又發生了傳播,最終由一個確診病人導致了13人感染。這個確診病例有幾個特點:
●第1個特點是所有被感染的患者都沒有戴口罩,這是一個關鍵點!
●確診病例A與被感染的最遠患者距離之間是4.5米,這個距離超越了我們原來1.5~2米安全距離的認知。
●另外還有一個被感染的病例J是這個病例A已經下車的30分鐘後,他再次搭乘這輛車被感染,在報道中沒有介紹這名患者是接觸傳播,還是空氣中殘留的病毒導致其被感染。
從這個聚集性病例當中,我們應該學到什麼?
目前我們國家的疫情控制的非常好,但是在湖南仍然有新增的病例,我們大家還沒到徹底放鬆的時候,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復工復產,很多人開始陸續的乘坐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乘坐相對來講密閉空間交通工具的時候,我們絕對不要掉以輕心。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一定要佩戴口罩,佩戴口罩的一些細節也必須要注意,比如不要觸碰口罩的表面,正確的摘取口罩,而且平時口罩要放在比較通風的地方乾燥,如果已經能夠買到新的口罩了,儘量不要重複的長時間使用原有口罩,防護能力會有下降。
●從這個聚集病例當中我們不排除病例J有可能接觸到了病例A接觸過的東西后,沒有洗手去揉了眼睛,或者吃了東西導致的接觸感染。所以勤洗手的習慣,用酒精消毒手的習慣一定不要放棄,尤其是在上班到達單位以後或者是回家之後,一定要反覆的消毒我們的手和清洗我們的手,這是避免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環。
●如果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不能開窗,那就相當於是一個密閉的空間,是有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的,一定要更加註意自己的口罩佩戴和洗手。
●復工、復產的朋友們如果可能的話可以提前從家裡出門,儘量不要在擁擠的時間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接觸大量人群的情況。
●另外大家也沒有必要恐慌,在這個病例當中,我們發現還有其他的一些人群與確診患者共同乘坐了一個車,但是並沒有感染,說明這些朋友比較注重意義自己的防護,佩戴了口罩,避免了被感染的風險。
總結
根據我們以前的所知,人與人之間距離在比較空曠的情況下,1.5米到2米的距離是相對來講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在密閉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能儘量要更遠一些。
另外距離往往不是最關鍵的,如何做好自己的防護才是重中之重,勤洗手、戴口罩,儘量不到人口聚集特別多的地方去,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前不久鍾南山院士也提到疫情在全球最終控制可能要到6月份左右,大家還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雖然我們國內控制的非常好,但是輸入性的病例卻越來越多了,對於輸入性病例的防控,現在變成了控制疫情的重點。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大家對防疫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康復病人核酸復陽等情況,就連病毒傳播途徑,傳播距離都有了新的變化。那麼,預防新型冠狀肺炎,人與人之間需要隔多遠才安全呢?
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
新冠病毒的安全距離跟它的傳播途徑有關,不同的傳播途徑有不一樣的傳播距離。現在已知的有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可能存在糞尿汙染環境傳播。
- 飛沫傳播是新冠肺炎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它的安全距離1.5米到2米,因為平時我們正常說話,打噴嚏咳嗽會形成飛沫,飛沫攜帶病毒,距離越近,飛沫越多,病毒量越大,2米內的病毒量最容易造成感染。
- 接觸傳播指病毒通過接觸皮膚黏膜造成感染,所以接觸傳播所需要的距離是最近的,只要我們做到外出儘量不觸碰公共物品,勤洗手,不用手觸摸眼口鼻等富含黏膜的部位,基本上就能避免通過接觸途徑感染新冠病毒。
- 氣溶膠傳播主要存在於密閉的空間,在密閉的空間裡,病毒通過飛沫傳出,一部分飛沫蒸發形成粒徑幾微米的飛沫核,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隨著空氣流動,使整個空間都充滿攜帶病毒的飛沫核,當然,如果空間太大,病毒量是不足以造成感染的,空間越大,距離傳染源越遠,飛沫核就被稀釋的越多,研究表明,五米以外就比例安全。但生活工作中跟誰都隔著五米不太現實,所以大家都戴好口罩是關鍵。
- 鍾南山團隊已經在患者糞便中檢出有活性的新冠病毒了,廁所也是相對密閉的環境,也存在新冠病毒散播到環境中形成氣溶膠造成感染的情況。
防護措施
雖然現在我國疫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了,全國各地的病例基本上都在隔離治療,生活中遇到病毒攜帶者的幾率比較小,但最近境外輸入病例頻發,我們仍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護工作,切斷一切傳播途徑,做到:
- 出門戴口罩,口罩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 勤洗手,飯前便後,出門回家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 工作環境和家裡都要做到每天開窗通風。坐公共交通工具先通風,如果不能通風的一定不能取下口罩。
- 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再丟垃圾桶裡。
- 不要接觸任何野生動物,儘量不吃生食。
- 隨時檢測體溫,有疑似症狀儘早就醫。
藥師陳小君
這是個非常好且大家非常想知道的問題,目前疫情仍然非常嚴重,據全國統計報道,到今日19時10分全國確認病例已達42744例,死亡人數達1017例。如何確保人們不被感染?是非常關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源到我們這些正常易感人群之間的距離多少才是安全?
1、防護不到位,距離傳染源越遠越好!
從目前新冠病毒肺炎在全國發病情況一看,大家也知道,與傳染源越遠感染的機會越少,西藏為什麼少,因為西藏人接觸的傳染源太少、距離太遠。從這點來看,距離有多麼的重要。
2、防護做得好,距離不是問題!
處於疫情高發地的武漢華大家園小區,人家照樣一例感染病人都沒有,為什麼?武漢P4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一天到晚都是在眼皮底下與最烈性的傳染病接觸,人家也沒有被感染,為什麼?很多傳染病醫院的醫務人員一天到晚都與傳染病人接觸,都沒有被感染,為什麼?一句話總結起來,就是他們做好了防護,切斷了傳播途徑,沒有接觸到傳染源!距離再近也不是問題。
3、防止傳染,關鍵是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從上面二個事例,給我們的提示是:距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多少米並不是個安全的距離問題,真正的安全距離是你和傳染源之間沒有任何接觸的機會。也就是說,切斷傳染病流行中傳染源、傳播途徑與易感人群三者間的關係才是防止我們被感染的關鍵。
隔離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或病毒攜帶者進行隔離治療與觀察,不去有傳染源的地方,不接觸有傳染源的東西,呼吸沒有傳染源的空氣。
切斷傳播途徑:
離傳染源超過2米以上距離,可防止呼吸道飛沫傳播。
戴外科口罩與N95口罩、穿防護隔離衣可防止氣溶膠傳播。
勤洗手、防止接觸傳染源,可避免接觸傳染的機會。
不接觸新冠病毒肺炎的糞便及糞便汙染的東西,可防止糞口傳播。
保護易感人群:
做好個人隔離防護、勤洗手與做好消毒。也就保護了容易感染的自己。
普外科李家大夫
新冠病毒爆發流行至今已有兩個多月時間,相信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為主要的傳播途徑,同時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期暴露在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但還要注意糞便和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新冠病毒肺炎離我們多少米,才不會被感染?
最近我國新冠疫情形勢逐漸緩解,許多地方都開始復工。我們外出時會發現,許多經營的商場或餐飲店都會有這樣的溫馨提示:請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人與人之間距離保持1米(或1.5米)以上。的確,李娟蘭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容易感染,所以人與人距離保持在1.5-2米左右是比較安全的。
但我認為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這個安全只是相對安全,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在說話時飛沫覆蓋面積約在其半徑1.5米左右的範圍內,所以保持在這個距離以上是可以的,但如果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咳嗽或者打噴嚏時,那他飛沫的覆蓋範圍還要更廣,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具體數據,這時即使保持在1.5-2米的距離,也可能會被傳播感染。
另外,我們還需要結合所處的場所來看,如果大家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所裡,只要時間足夠長,那麼無論距離多少米,都不能說不會被感染,比如已經出現的家庭聚集性發病。這就是為什麼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與正常人隔離開來的原因,任何情況都只是相對的。
如何儘可能避免自己被感染?
所以,與其糾結新冠病毒肺炎距離多遠才不會被感染,不如主動做好防控措施。從上面的分析來看,要儘可能避免自己被感染,可以從兩方面去做,一是避免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二是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在疫情期間減少外出,避免人群聚集,避免到相對封閉的場所活動,可以降低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的幾率。個人防護方面,佩戴合格的口罩,接觸物品後使用肥皂和流動清水洗手,房間通風,定期對接觸到的物品進行消毒,保持衛生間下水道通暢,並定期消毒。做到以上這些,才能儘可能避免自己被感染。
雖然國內目前的新冠疫情有所緩解,但國外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們還要嚴防輸入,根據鍾院士估計,疫情可能要持續到6月份,所以我們也不能放鬆警惕。
藥師方健
專家醫生表明型冠狀病毒肺炎離我們最近大概1.5左右容易會感染,還有主要是以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所以我們瞭解這些傳播途徑後,我們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防範:
第一,儘量少出門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門時要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毛巾等遮擋口鼻減少飛沫的傳染,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後要立即清洗掉,做好防護自己和他人。
第二,儘量少出門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購物,就餐,聚會等。減少避免接觸不明身體狀況《陌生人》,儘量避免與他人握手或親密接觸;不到人多的地方湊熱鬧等等,做好自我防護,切斷病毒傳播。
第三,要記住定期進行消毒,每天用正規產家的消毒液噴灑桌,椅,牆面,地面一到兩次。可用75%的醫用酒精對我們的皮膚進行清洗,針對細菌病毒有效的進行消毒,防止傳播。
第四,增加本身體質和免疫力,要注意分配菜、果、肉類,飲食要平衡補償,要多運動,保持屋內空氣清鮮暢通。
總之我們要做好防控疫情工作,放好心態積極參與到防疫行動來!杜絕病毒的傳播感染!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職責!
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
小男兒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距離多遠才不會被感染?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認識的不斷深入,這樣的問題再拿出來探討,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的認識,我們的認識還在不斷的更新當中,由原來的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也已經基本上得到了確認。
一篇湖南省疾控中心名為《一起在公共交通工具內窮交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的論文,近期引起了很多新聞媒體的關注,在這則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病毒攜帶者A,在乘坐大巴的過程中,導致了7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在其乘坐班車的過程中,又導致2人感染,通過調取監控錄像顯示,病例A與同乘大巴車被感染的病例G在上車過程中分別從前後門上下車,在乘車途中也無接觸史,病例A與病例G之間的距離約為4.5米。
簡單分析的這篇論文研究可以看出,原來飛沫傳播1.5~2米的安全距離已經被顛覆了,在大巴車廂內,舉例4.5米的兩個人之間仍然形成了病毒的傳播,這種情況是飛沫傳播的可能性極小,而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則較大。
通常長途的大巴車的窗戶都是封閉的,而在冬季的寒冷氣候下,即使有窗戶也很少會有人打開,因此在這個相對的密閉空間內,如果病毒感染者噴出的飛沫液滴較小,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這個含有病毒的氣溶膠的飛行距離就更遠,通過這個流行病學調查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傳播距離至少達到了4.5米,會不會傳的更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例證來證明。
那麼是不是隻有與其他人舉例保持4.5米以上,才能夠真正的避免新冠病毒的傳染呢?這樣做一是不太現實,二是也完全不必如此小心。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傳播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一是存在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二是要在密閉環境下,高濃度暴露;三是沒有有效防護。在上述的論文中,病例A是產生病毒氣溶膠的來源,大巴車的環境是密閉的環境,而所有的被感染者均未戴口罩是沒有最有效的防護,這3個條件都符合,所以才出現氣溶膠感染的情況出現,而如果我們在空曠的室外,或者是通風良好的室內或車內,同時也戴了口罩,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幾率就幾乎不存在了。
想要避免病毒的傳播,不管是氣溶膠傳播還是接觸傳播,光考慮人和人之間應該距離多少是片面的,也是很難做到的,不管是1.5米以上的飛沫傳播,還是能夠達到4.5米的氣溶膠傳播,在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做到完全避免與其他人保持這樣的距離。想要真正保護好自己,預防新冠病毒的傳播,還是應該儘量的從個方面做好個人防護。
戴好口罩,同時儘量避免待在密閉不通風、人員密集的場所,如果不得已要待在這樣的場所,可以儘量選擇防護性較好的口罩佩戴。不管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是復工後在辦公室辦公,都應該儘量的保持通風,同時戴好口罩,同時做到勤洗手,好好洗手,每次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洗手,洗手時間應該保持在30秒以上,未洗手前不要用手接觸觸摸口鼻眼,只有結合自己實際所處的環境,適當的保持距離,同時做好其他各方面的防護和注意,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李藥師談健康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途徑有很多,而飛沫傳播是其中之一,因為一個感染者打噴嚏飛出的飛沫中帶有幾萬個病毒,而且這些飛沫會飛出10幾米甚至更遠,還有些病毒會懸浮在空中,但是普通的交流說話距離保持2米以上是相對安全的。
新型冠狀病毒除了飛沫傳播,還有空氣傳播及接觸性傳播等途徑,所以只考慮保持距離是不行的,要多方面去考慮預防,所以不做好防護措施哪怕是保持再遠的距離還是有很大可能被感染,因為一些懸浮在空氣中的病毒及附著在物體表面的病毒在一定的時間短內還是有很強的感染力。
所以預防措施很重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而且勤洗手,房間要通風,避免用髒手觸碰眼睛、鼻子及嘴等部位,儘量少外出,外出回家後要及時更換衣物,對於一些買回來的物品及時用酒精消毒。
關注馬醫生,為大家解答更多健康知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