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場疫情,他們爭“先”的信念如此堅定

面對這場疫情,他們爭“先”的信念如此堅定

——東部戰區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紀實

這是一場突發的疫情!

這是一場特殊的大考!

東部戰區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戰“疫”主陣地,官兵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勇擔重任、不辱使命,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舉,卻用平凡的堅守詮釋英雄的含義。

逆行者:使命必達的信念堅如磐石

庚子新春,生物安全科助理研究員韓一芳正在內蒙古包頭老家休假。聽聞疫情形勢嚴峻的消息,原本不在任務名單裡的她心急如焚,無心休假,主動向組織請戰,毅然“出征”。

接到“速回”的命令,她向愛人說“我要參加到抗疫大軍中去!”

彼時,剛休上假的她,與兩地分居的愛人,只見了一天。

大年三十剛接回從外地回家過年的丈夫,大年初一她又被丈夫送到機場,踏上抗疫征途。

“2003年,非典那年考入預防醫學專業,疾控就成為了我身份的標籤。”因為初心,她成為了一名疾控人。如今,因為使命,她成為了一位逆行者。

該疾控中心的疫情防控日誌上顯示,一個多月以來,檢測實驗室幾乎每天都是凌晨結束工作。韓一芳在朋友圈裡寫道:“鏖戰夜晚定會托起黎明。”

聽黨指揮,聞令而動,鐵血擔當,使命必達的信念堅如磐石。“主陣地”上,像這樣的逆行故事還有很多。

參加過抗震救災、抗洪搶險、國際維和等大項任務的傳染病防控二科副主任醫師譚偉龍,是黨齡近30年的老黨員了,這一次,他又主動請纓上“前線”:“我請戰!”他收拾好行囊,只待一聲令下。

面對這場疫情,他們爭“先”的信念如此堅定

逆行者生物安全科助理研究員韓一芳,投入到應急檢測的緊張工作中。任子寧 攝

突擊隊:衝鋒在前的身影必定有我

“我是黨員,我先上!”

“我是業務骨幹,我先上!”

“我是主官,我先上!”

得知火箭軍某部演訓在即,急需核酸檢測篩查,該疾控中心迅即“出兵”,一支9人“突擊隊”火速成立。

蔡俊政委第一時間找到汪春暉主任商量:“你連續作戰,最好調整休息一下,這次我帶隊去!”

汪春暉主任連忙說道:“單位目前保障對象多、任務重,內部防控的壓力也很大!你在家還要為防控一線人員排憂解難,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擔子更重。我是業務主官,還是我去!”

捨身忘我,捨我其誰。領導帶頭叫響了看我的、跟我上,防疫人員衝鋒陷陣,爭當急先鋒。

“我們先上!”“這次該我們出馬了!”平日裡配合默契的傳染病防控科室,關鍵時刻發生了“爭執”。

原來,他們爭先恐後地搶著加入“突擊隊”。“當尖兵,打頭陣,突擊隊的身影必定有我!”傳染病防控一科醫師王太武堅定地說。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突擊隊”風雨兼程,驅車300多公里直奔某山地演兵場。採樣結束後,他們返回當天做完檢測,已是凌晨2點。上午,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空軍某部,迅速投入到新一輪“戰鬥”當中。

面對這場疫情,他們爭“先”的信念如此堅定

趕赴需求一線,突擊隊員們在做咽拭子採樣。任子寧 攝

小角色:鉚在戰“疫”陣地上發揮大作用

對於疾控人來說,疫情就是戰場,防控就是戰役。

大疫當前,在這個疾控中心,有一群“小角色”天天像蜜蜂一樣地忙碌著,默默無聞地守好主陣地,當好螺絲釘,牢牢鉚在戰位上。

55歲的有害生物防制與醫學感染控制科副主任醫師陸年宏,在防疫消殺的崗位上已經堅守了32年。疫情肆虐,他把抗擊疫情的每一天都當作是平常的一天。揹負式噴霧機、電動噴霧器,就是“老兵”手中的“槍”。連日來,在他的帶領下,一支支消殺保障小分隊活躍在防疫抗疫一線,陸續跑遍了周邊所有保障單位,消殺總面積達85萬平方米。

健教科副主任醫師曹勇平和疾病監測科副主任醫師賈德勝聯手出擊,利用春節假期,加班加點,緊急編撰出版科普圖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實用手冊》,及時送到官兵手中。

在防疫抗疫的日日夜夜,每個崗位上的“小角色”們,心繫防疫抗疫主戰場,連續突擊作戰,在中國軍視網上推出了《軍醫教你如何正確選擇防護口罩》《強身健體抗病毒!軍醫教你“八段錦”健身功法》等戰“疫”系列微課堂,幫助官兵科學掌握防控知識,提高防控能力。

面對這場疫情,他們爭“先”的信念如此堅定

保障小分隊忙碌在防疫消殺的戰線上。任子寧 攝

面對這場疫情,他們爭“先”的信念如此堅定

緊急編撰出版的圖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實用手冊》、知識摺頁冊。任子寧 攝

一幕幕,一個個,一樁樁,一件件……各個崗位上,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讚歌,只有平凡的堅守。

防疫防控沒有前後方,抗擊疫情,處處都是戰場。他們紮根本職崗位,以實際行動踐行“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擔責”的錚錚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