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场疫情,他们争“先”的信念如此坚定

面对这场疫情,他们争“先”的信念如此坚定

——东部战区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战“疫”纪实

这是一场突发的疫情!

这是一场特殊的大考!

东部战区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战“疫”主阵地,官兵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勇担重任、不辱使命,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却用平凡的坚守诠释英雄的含义。

逆行者:使命必达的信念坚如磐石

庚子新春,生物安全科助理研究员韩一芳正在内蒙古包头老家休假。听闻疫情形势严峻的消息,原本不在任务名单里的她心急如焚,无心休假,主动向组织请战,毅然“出征”。

接到“速回”的命令,她向爱人说“我要参加到抗疫大军中去!”

彼时,刚休上假的她,与两地分居的爱人,只见了一天。

大年三十刚接回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丈夫,大年初一她又被丈夫送到机场,踏上抗疫征途。

“2003年,非典那年考入预防医学专业,疾控就成为了我身份的标签。”因为初心,她成为了一名疾控人。如今,因为使命,她成为了一位逆行者。

该疾控中心的疫情防控日志上显示,一个多月以来,检测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是凌晨结束工作。韩一芳在朋友圈里写道:“鏖战夜晚定会托起黎明。”

听党指挥,闻令而动,铁血担当,使命必达的信念坚如磐石。“主阵地”上,像这样的逆行故事还有很多。

参加过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国际维和等大项任务的传染病防控二科副主任医师谭伟龙,是党龄近30年的老党员了,这一次,他又主动请缨上“前线”:“我请战!”他收拾好行囊,只待一声令下。

面对这场疫情,他们争“先”的信念如此坚定

逆行者生物安全科助理研究员韩一芳,投入到应急检测的紧张工作中。任子宁 摄

突击队:冲锋在前的身影必定有我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业务骨干,我先上!”

“我是主官,我先上!”

得知火箭军某部演训在即,急需核酸检测筛查,该疾控中心迅即“出兵”,一支9人“突击队”火速成立。

蔡俊政委第一时间找到汪春晖主任商量:“你连续作战,最好调整休息一下,这次我带队去!”

汪春晖主任连忙说道:“单位目前保障对象多、任务重,内部防控的压力也很大!你在家还要为防控一线人员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担子更重。我是业务主官,还是我去!”

舍身忘我,舍我其谁。领导带头叫响了看我的、跟我上,防疫人员冲锋陷阵,争当急先锋。

“我们先上!”“这次该我们出马了!”平日里配合默契的传染病防控科室,关键时刻发生了“争执”。

原来,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加入“突击队”。“当尖兵,打头阵,突击队的身影必定有我!”传染病防控一科医师王太武坚定地说。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突击队”风雨兼程,驱车300多公里直奔某山地演兵场。采样结束后,他们返回当天做完检测,已是凌晨2点。上午,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空军某部,迅速投入到新一轮“战斗”当中。

面对这场疫情,他们争“先”的信念如此坚定

赶赴需求一线,突击队员们在做咽拭子采样。任子宁 摄

小角色:铆在战“疫”阵地上发挥大作用

对于疾控人来说,疫情就是战场,防控就是战役。

大疫当前,在这个疾控中心,有一群“小角色”天天像蜜蜂一样地忙碌着,默默无闻地守好主阵地,当好螺丝钉,牢牢铆在战位上。

55岁的有害生物防制与医学感染控制科副主任医师陆年宏,在防疫消杀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32年。疫情肆虐,他把抗击疫情的每一天都当作是平常的一天。背负式喷雾机、电动喷雾器,就是“老兵”手中的“枪”。连日来,在他的带领下,一支支消杀保障小分队活跃在防疫抗疫一线,陆续跑遍了周边所有保障单位,消杀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

健教科副主任医师曹勇平和疾病监测科副主任医师贾德胜联手出击,利用春节假期,加班加点,紧急编撰出版科普图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实用手册》,及时送到官兵手中。

在防疫抗疫的日日夜夜,每个岗位上的“小角色”们,心系防疫抗疫主战场,连续突击作战,在中国军视网上推出了《军医教你如何正确选择防护口罩》《强身健体抗病毒!军医教你“八段锦”健身功法》等战“疫”系列微课堂,帮助官兵科学掌握防控知识,提高防控能力。

面对这场疫情,他们争“先”的信念如此坚定

保障小分队忙碌在防疫消杀的战线上。任子宁 摄

面对这场疫情,他们争“先”的信念如此坚定

紧急编撰出版的图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实用手册》、知识折页册。任子宁 摄

一幕幕,一个个,一桩桩,一件件……各个岗位上,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赞歌,只有平凡的坚守。

防疫防控没有前后方,抗击疫情,处处都是战场。他们扎根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的铮铮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