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師範生是怎樣的?好不好?

用戶2095026708937


定向師範生是在定向的工作崗位就業的師範類的學生。它是國家為了均衡和平衡教育資源,加快邊遠地區或者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我國教育均衡發展而採取的重大的戰略舉措。在提前批次進行招生。

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工作崗位。與此同時,考生和家長還要到考生所在地的招生辦公室,簽署三方的協議。也就是說,包括考生及家長,還有當地的教育部門,還有當地的財政部門。考生在學校期間的生活費和學費全部由國家承擔,考生在本科大學畢業以後必須到定向的工作崗位滿六年以後才允許調離。

免費師範生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根本無法進行回答,要因考生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才能做出回答。

如果考生的家庭貧困。經濟條件有限,考生也擔心自己的大學畢業以後的工作問題,就業問題,發展問題,考生又非常喜歡師範類專業,立志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成為一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選擇免費師範生,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如果考生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喜歡偏遠地區窮困地區的生活。而立志於在繁華城市一線城市去發展。就不要報考免費師範生了。

因此,你提的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統一答案,要對考生個體的情況進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一、定向師範生的由來

定向師範生,這是各地政府為了解決農村尤其是偏遠艱苦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緊缺的現狀而制定的由政府出資、專門為農村地區培養義務教育階段師資力量的措施和政策。

各地定向師範生的政策不盡相同,但是基本的“三定向”是一致的。本著自願的原則,從高中應屆畢業生中招收生源,完成規定的師範院校培訓後,定向師範生被充實到實現預定的農村教師崗位。

作為由政府買單的教師培養措施,一般在考生選擇報名時都會與政府簽訂合同,規定考生和政府雙方的權利和責任,以及違約補償方式。

培養對象義務

培養對象按高等學校收費標準正常交費,享受學校國家任務計劃招收的學生同等待遇。培養對象必須履行協議規定,畢業後回定向縣市區中學服務6年以上。各省政策不同。

二、免費師範生政策

首先是提前錄取,免費師範生的招生都是放在本科提前批錄取。

第二是免費教育,免費師範生在學期間免交學費、住宿費並且補助生活費每個月400元。

第三是精心培養,學校針對免費師範生的要求和他們的培養目標專門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免費師範生的培養方案,特別突出他們的教學技能和教師素質的培養,突出實踐環節的訓練,通過這個一系列方案力爭把他們打造為優秀的教師。

第四是確保就業。免費師範生畢業之後按照國家的規定都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安排他們的工作,畢業之後要確保有編有崗,當然到基礎教育,就是中小學或者是基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工作的時間不少於10年,其中兩年是需要到農村中小學進行支教鍛鍊。

第五是免費師範生畢業支教鍛鍊其間不需要考試,只需要工作考核,合格的可以直接攻讀教育碩士,畢業之後還可以頒發教育碩士的學位證書和學位證書。

三、定向師範生畢業有沒有發展

1.定向師範生6年期滿後想去初高中教書編制還保留嗎?按照規定,六年期間,可以自由調動。 編制肯定是隨著人遷移了。

2.能夠拿到免費的名額畢業後待遇還是不錯的。

3.現在的人比以往更加懂得尊師重教了,而且國家給教師近年提供了更多的優惠政策,免師應該是廣大學子們不錯的選擇。


緣起緣滅3344


先說定向師範生的優點吧

1.讀書期間的學費,住宿費全免,給家裡面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2.畢業之前只要能夠拿到相關證書,畢業過後就能順利到學校教書。

3.畢業過後直接有編,少了普通師範生需要考公招,考編的過程,節約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有利就有弊,不能夠在規定日期內拿到相關證書的話,就會被視為違約,按照規定賠錢。當然還有就是服務年限比較長,不能夠自由調動。


奀垚啦啦啦


對於熱愛教育事業、願意為教育貢獻力量的學子來說,免費定向師範生就是一個不錯選擇。

首先,定向師範生的招生院校實力較強,有北師大,華東師大等教育部直屬的六所院校;

其次,定向師範生在上學期間免去了學費及生活費,對那些經濟上有困難的考生無異是雪中送炭;

第三,定向師範生畢業後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安排工作,免去找工作之苦,雖然要求在協議單位工作六年,但六年後,一切都可以選擇。


甜志願


好的👌。對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是一捷徑。一可以降低分數,進入大學。二一畢業就有工作單位。朋友家女兒,高考400分,不到,定向進入洛陽××師範。去年畢業,10月就上班了


種石成玉1965


個人認為,這個不能抱有功利性,要有一個投身教育的決心和無限的熱情!否則你會很失望的!


宸與宸媽的搞笑生活


還可以,只要你感興趣的話。


貴州教師考試


什麼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定向師範生錄取分數比較低,但就業不能自主選擇。再就是本二定向師範生一般面向農村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