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北上廣月薪16000塊不抵老家月薪3800塊,為什麼?

兵傳媒


蘇北小縣城,工資加住房公積金9000,五險一金都有。和16000有可比性嗎?


江蘇徐州市張


不管怎麼說吧,各有各的看法,也不能強制說對與錯,那就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

本人男,在北京,一晃4年多了,目前薪資稅後18000,年終獎大概10萬,以上就是收入。

開支方面,房租3000一個月,吃飯基本1500,出行大部分公交和地鐵,偶爾打車,大概500一個月,買衣服生活用品等大概平均下來1000一個月,其他雜七雜八的也記不清了,按1000一個月吧!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支出共計7000。淨剩11000!還有每個月5000多的公積金,也都是自己的錢。這樣基本上每個月最少淨剩15000。

說說我朋友吧,他在老家縣城,工資每月稅前4000,稅後差不多3600,沒有公積金,基本上也算高薪了,房子是農村自建房,不要錢,吃飯大部分自己做,基本上一天20多,一個月按600算吧,交通都是騎電動車,偶爾打車,一個月按100算吧,其他買衣服什麼的,不細拆分了,按500算吧。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支出1200。淨剩2400。

以上,供參考!

個人觀點,幸福感看自己怎麼看待,我傾向於城市的18000!


奔跑的遊俠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從沒去過北上廣拿過這樣薪水的人——盡顯了當事人無知。

北上廣的16000真不如3800嗎?

我們算筆賬:
a北上廣16000:房租2000(合租足夠了)、吃飯70一天,每月2100(早餐10塊,午餐30,晚餐30、)、其他開支算多點3000元,結餘8900,年度結餘11萬,以5年為期限,每年5%利率,合計存款為64萬。
B小城市3800:房租0、吃飯算1000,其他開支800,結餘2000元,年度結餘2.4萬,同樣以5年為期間,每年5%利率,合計存款為14萬。
按照這個數值來算,到第五年時,北上廣的回到老家,不工作,一個月也有2700的收入;而這個時候小城市的人,即便計算利息,也只有4000剛出頭——隨著時間進一步推移,到8年或者10年後,北上廣的人不想呆在那邊了,回到老家,不工作也比小城市的人收入高!
PS:這裡還沒計算16000收入的公積金以及未來收入的遞增,大城市是增量市場,按部就班每年漲薪收入都會很快突破2萬,但小鎮是存量市場,幾年前3800,幾年後還是3800.

從生活質量和機會成本看

從生活質量來看,一個月花7100無論如何也也比一個月花費1800來的高,別人可能用不錯的手機,去不錯的餐廳,看不錯的電影,去不錯的地方旅遊;1800能夠幹嘛?蝸居在老家廝混罷了。

在一線城市所經歷的成長,收穫的知識,得到的眼界不是在其他地方可以比擬的,一個在北上廣拿1.6W的人,去了老家省會大概率還是能拿1W以上。

拿我身邊幾個朋友來說,不少人不願留在上海了,選擇迴歸武漢當地分公司,不算績效,底薪都在13K以上。

你在小鎮,幹著普通的工作,學習的過時的知識,去省會試試,看看有沒有人青睞於你?


總結:說北上廣月薪16000塊不抵老家月薪3800塊,不過是對自己無能的心理安慰罷了,大城市都是大浪淘沙,在老家3800,去了北上廣最多也就5800,沒能力還是底層;相反在北上廣16000的人,哪天不想待了選擇離開,去當地省會或者好些的地方,出路肯定不要比在小鎮待著強多少倍。


蹩腳烏鴉


北上廣月薪1萬六,不及老家月薪三千八,哪來的數據?這是在扯淡嘛?說說我自己的消費,我本人月薪過兩萬,但生活消費兩千多。我一個月剩下近一萬,不比老家的三千多香嗎?

當然不能忘了房貸公積金生育金

對,我是有房貸,房貸也要一萬多,但你別忘了房貸可以公積金還,而且收入越高公積金越高。如果月薪一萬六,基礎公積金加上補充公積金在上海能有五千,普通人買什麼吃的穿的一個月能花五千了?還別說北上廣的房子是增值的。

上海還有生育金,也是按照公司平均工資來的,我女同事生個孩子還賺了十多萬,在老家根本就沒有。我實在是沒法理解北上廣月薪近一萬六,怎麼就比不上老家四千塊了。怎麼算都比得上啊。

還別說有年終獎這個情況,說出這個問題的人,到底有沒有仔細想過各項支出和收入呢?我反正完全不贊同,再說個實例。

再來說說我老家的朋友

我老家朋友是事業單位上班的,工資大概三千多,她還是住家裡的,老跟我說錢不夠花。畢竟女孩子一個月吃吃喝喝買買化妝品,還要聚餐,也要兩千塊。

小城市的消費能力可一點也不低,我在老家吃個面也要20塊一碗。別說年輕人還要買個電子產品,手機也要不少錢,一個月三千塊在老家也省不下多少的。反正我朋友在老家是月光,天天跟我說錢不夠。我是很吃驚的,她的消費能力真的跟在大城市沒差別。而我朋友這樣的,並不是個例。

朋友說他圈子裡都這樣花錢,包括我看網上出的雙11消費數據,三四線城市剁手能力可一點不弱。

最後

在差不多的消費能力下,北上廣月薪高,老家月薪低,你會選哪個?

歡迎關注緩緩,500強程序媛,觀點直接犀利,態度溫柔堅定,一起成長~


緩緩在上海


談的是“幸福感”。

我經歷過這個階段,可以分享一下。



一、幸福感的來源

職場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於工資收入的絕對值,而是來自於相對值。

16000和3800,在絕對值上肯定是16000更大。

但相對值卻並不一定,尤其是涉及到幸福感。

幾個自己的實際經歷:

① 掙3800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到公司步行5分鐘。掙16000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到公司單程60分鐘。

我更喜歡5分鐘的,這個行程會讓我更幸福。

② 掙3800的時候,我每月房租300塊錢,租了一個一居室我自己一個人住,悠然自得。掙16000的時候,我花了3500和別人合租,幫要排隊,衛生間也要排隊。

③ 掙3800的時候,每個星期我都有時間和朋友聚一聚,聊聊天、扯扯淡。掙16000的時候,人加班到深夜,週末還要加班。朋友好像都已經不太交往了。

上這幾個案例你可能也要在經歷或者已經經歷過,幸福感可能在3800的時候我更多一些。



二、儘管這樣,為何我們還苦逼的奔赴大城市

朋友問到要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時候,義無反顧的推薦他去大城市工作。

去了之後會很苦逼,幸福感會少很多,除了工資絕對值高了一些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收穫:

① 在大城市的見識也比小城市更多。

現在的職業發展,你的見識力就決定了你未來的成長空間。

比如在大城市共享單車、自媒體、互聯網金融,對於你而言感覺都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

小一點的城市,這些可能前所未聞。

② 競爭環境讓你的發展更加公平。

越是大的城市,工作環境和工作機會就越公平。當你有能力、只要你上進、夠拼,就有機會到更好的公司去工作。

越是小城市,人情世故和關係就會越重要,這好像也是很多年輕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三、是追求短暫的幸福感,還是追求長遠的發展?

對職場人而言,追求短暫的幸福感還是追求長期的發展,始終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好比幾年前有一篇叫做《逃離北上廣》的文章,講的就是職場人去追求幸福感,而選擇從北上廣逃離。

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當你在北上廣工作了幾年之後,發現你根本就無法離開。不是你的人無法離開,而是你回到小城市,根本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比如我有一個在百度做地圖研發的朋友,他就一度想離開北京回安徽的一個縣城工作。

但他根本就沒法離開,因為他回到那個縣城可能只是做一個網站維護工程師,他的地圖研發相距十萬八千里。

沒有一個合適的公司,對他而言是最痛苦的。

總結、16000和3800,在數量上沒有可比性,我們能比較的,也只能是幸福感。

但既然工作你就要想好,你是要追求短期的幸福感還是長期的發展?

這一點非常重要。

關注@職乎哲也,國際認證職業生涯規劃師,一個草根奮鬥者。


職乎哲也


這樣的話聽來似乎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就我所知,會說這種話的基本拿著老家月薪3800塊的那些人,而那些拿著北上廣月薪16000塊的人在聽到這樣的話時,想想自己在北上廣的漂泊艱辛,可能也會在心裡默默贊同。

北上廣物價高、房價高、消費高,就算在北上廣月薪16000塊,辛辛苦苦打拼10年、20年,可能還是付不起城市四環裡房子的首付。

而在老家,有房有車,物價低、消費少,就算只有月薪3800塊,也能每天過得優哉遊哉,毫無經濟壓力。

但其實,北上廣月薪16000塊和老家月薪3800塊根本不是兩個絕對的數字可以簡單進行比較。

一、在北上廣得到的東西很多無法用金錢衡量

大家都知道回老家工作能得到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為買房買車而拼命。北上廣月薪16000塊,可能一個月下來也存不了幾千元,而老家月薪3800塊的,可能一個月能滿打滿算存下至少3000元。

但拿著老家月薪3800塊的人,他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天仍然有那麼多的大學生一畢業還是義無反顧地跑向北上廣呢?

因為在北上廣,我們得到的不只是看起來很虛幻的高工資,更是大城市裡蘊藏著的高品質生活享受和自我發展的無限可能。

比如,在北上廣,受教育的機會更多,孩子能得到的教育資源更好,醫療水平也更高,各種物質的消費和服務都比老家要多得多。

在美國評論家簡·雅各布斯所寫的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裡指出,城市不是一棟棟冰冷的高樓大廈,而是一個個空空的容器,人們可以在裡面彼此交流互動,也正是在這些面對面的真實交流和互動中,新的思想會不斷被碰撞出來。

她認為,人口稠密會加速知識的產生。在此基礎上,他創造了一個很新的名詞,叫做“知識溢出”。

亞當·賈菲據此計算出一個公式,就是城市人口密度每增加50%,人均生產力就可以增加4%。

所以,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裡,我們所能享受到的服務和物質會比在老家工作的人要多得多。同時,我們個人的發展會比在老家工作的人要快得多。而這些都是用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二、兩種選擇,兩種人生

因此,我認為無論是在北上廣月薪16000塊還是在老家月薪3800塊,其實只是兩種選擇、兩種人生。

因為兩者都各有付出各有收穫。

在老家工作得到了安逸,得到了陪伴父母的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但與此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物質享受和個人發展的機會。

在北上廣工作,得到了高工資和高享受、得到了更快的個人發展,但卻失去了陪伴父母、享受溫暖親情的機會。

希望大家都能選擇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珍惜自己身邊的人。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說這種話的人就是根本沒有體驗過這兩種生活的人,或者給自己底薪找藉口。

我之前一直在深圳,在深圳呆了差不多11年。

2015年才回的老家發展,主要是感覺深圳生活節奏太快,再者家裡老人年紀大了,孩子也要上小學就回來了。

之前在深圳工資每個月兩萬左右,除開房租,水電,生活開支什麼的,一個月存個萬把塊吧!後來回來在老家一個月工資8八千多,不用掏房租,每個月家庭開支都有五千左右,一年下來存個五萬塊都緊張,當然在老家的開支孩子佔了一多半,現在和老婆兩個人上班都感覺錢不夠用。

所以說,老家的消費水平也不低,你工資拿的少,但有些硬性的開支又不能減少,那你的生活壓力一樣大。

北上廣只是生活節奏比老家快,房價高而已,別的東西都和老家差不多。

我在湖南常德,今年房價市裡普遍一萬左右,橋南德山普遍六到七錢,一個四線城市而已!


遠哥家的胖子


我表示贊同,我們先來說說北漂的生活成本到底有多大?

我有個朋友女孩子是個海歸,去英國學的金融碩士專業,老家是鄭州的,我以為她會回老家發展。畢竟她家的條件比較一般,一個女孩子在外闖蕩困難也多。結果她竟然選擇北漂了,並且隨便找了一份與專業無關,與語言無關的行政工作,我表示特別不能理解。也罷,可能是工作不好找,先落個腳解決生存問題,再慢慢找。結果她在北京漂了3年,年近30,還在做行政,工資是1萬出頭感覺好像沒那麼少。但是這是在北京阿!

首先說一下租房的花銷,她要求挺高,不與別人合租,租的是3000多塊錢的單室套。除了租房,就是一日三餐問題,每天早飯10元,午飯30元,晚飯20元,地鐵來回15元。差不多1個月吃快餐的標準,2500塊沒有了,如果自己跟朋友下個館子,至少得人均100多塊錢。一週下館子一次,便是多出400元。

小計:住+吃已經6000多沒有了。

再說女生的服飾、生活用品、化妝品、超市總要去的吧,此時手上只有4000塊錢左右,衣服總是得買一身吧,一件上衣、褲子、鞋子,全是買仿貨不買品牌的,600塊錢需要吧。化妝品一套至少得上千元吧,家裡的水電、煤氣、水果、寬帶、物業費、同學的人情份子,零零總總,至少是月光族,不刷信用卡可能飯都快吃不上了。

為何大學生寧可北漂、滬漂、深漂也不回老家發展?

每一個在大城市漂泊和奮鬥的青年都知道,吃穿住行這四個方面遠遠不如自己在老家的生活差距。不論是生活水平,還是娛樂時間、工作壓力,既便要過這種滾燙的生活,也不願意回老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上廣意謂那是著夢想的地方,無數人嚮往的地方。哪怕我混不下去,我也得在大家夢想的地方去生活去感受。

“大城小床”還是“小城大房”,這是很多年輕人一生中都繞不過去的問題,一批批畢業生,一批批會有這樣做出選擇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的願意的選擇,哪怕我在北上廣吃糠鹹菜,也不願意回18線城市吃著紅燒肉,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想法是不一樣的。可怕的是,你選擇了大城市的繁華,卻整日苦惱吃不飽飯,還要在家人面前假裝你過得很好。

有一個網友老家是在河北,35歲還在北漂,單身未婚,存款五六十萬,家人讓他回去趕緊結婚。他悲觀的說:“已經回不去了,沒臉回去。我在北京混得好不好,親戚也不知道,但是一旦回去就知道混得不好才回來的,一把年紀還沒結婚。但是我一直在北漂,結不結婚、混得好與否我都好解釋得過去。就算是沒買房也不丟人,在北京買不起房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是租房生活。”

近年來,畢業生返鄉比率有在漸增長

我們來看組數據:《2019國人工資報告》發佈數據報告顯示,工作10年超過月薪過萬的人數不足三成,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工資不及預期,逾七成受訪者因為工資考慮跳槽;五成受訪者用於理財的錢不足工資20%。近五成受訪者在第三方互聯網理財平臺進行工資理財。

月薪過萬人數佔比城市排在

前6名的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廣州

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月薪5000至8000元的人數居多,真正的月薪上萬人群,佔比依舊比較少,作為四個大城市,廣州月薪過萬的人數位居南京和杭州之後。

所謂的月薪過萬,除了一些高精尖行業、技術型人才工資過萬很容易,媒體過多宣揚,導致普通工薪階層認為其它行業都能輕易拿到月薪1萬,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月薪過萬的。因此很多畢業生北滬漂1-3年,看清真實的就業行情,以及在大城市想要闖出名幾乎是不在可能,變得也更加理性,趁25歲年輕的時候還可以再次重新選擇,甚至回老家考地方公務員等等。

個人認為這種理性的迴歸,是一種在當下挽救自己職業生涯的理性思考。有的年輕人不甘心,滿腔熱血,跟自己較勁,一晃就10年過去還是那樣,到頭來人到中年時候,才後悔不已,混得還不如老家三四千的同學。


閃亮金星


這確實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的大學同學裡就有不少這種情況的。他們畢業以後選擇了去北上廣工作,每月基本上都能拿到過萬的收入。


對我們這些在老家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羨慕嫉妒恨”。因為我們這些三四線小城市工作的人,一個月工資也就幾千塊錢想要月入過完,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有不少在北上廣工作的同學卻說:羨慕我們這種在老家工作,月入幾千的人。因為他們的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到了月底幾乎都要吃土。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很多在北上廣工作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嘆,這是為什麼呢?

01消費高

首先,在北上廣那邊,員工的工作效率是我們三線小城市的幾倍,單位時間相對來說就值更多的錢。


但是他們那邊消費高,物價高、房租高,就算自己一個月能掙上萬元,交完房租,基本上剩不了多少,更別說接下來一個月的生活了。


而在老家就不同了,一個月根本根本沒有多大的花銷,不用換房租,上下班走著就到了,也沒有通勤費,這都能節省下來一大筆錢了。

02花費的成本不一樣的

在北上廣這些區域工作的人,因為本就處於一個高效率的環境裡,個人能力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會花錢投資自己,為自己創造潛在的財富。


而在老家工作的人就不同了,生活節奏慢,基本上人脈關係都在這一塊,想要幹一件事,會有很多助力,不需要自己花費什麼樣的成本投入,就能獲得客觀的收益。

最後

雖然在北上廣每月工資過萬,依然每月月底都會變成月光族,但是我還是希望你能留下來,接觸那些又能力的人,把握身邊的機會,成為更厲害的人。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北上廣嗎?

歡迎評論區與我交流哦!


職場能量島


不管從地域還是收入來看,差距都是非常大的。


第一:北上廣深16000,老家3800,過的生活水準肯定是不一樣的。


坦白來說,在老家能拿3800,其實並不算多,而且做的大多是普通的工作。就像我媽,在老家一個廠裡工作,隨隨便便就有月入4-5000的水平。


但是由於老家有房,不需要付房租,各項生活水平,吃喝啥的,可能會比在外面要高一些。然後就是下班以後沒事幹,可以自己放鬆放鬆。壓力也沒那麼大~


但是我在深圳拿著月入過萬的工資,不僅每個月房租消掉一大半,各項開支更是猛增,想存錢都困難。


但是我生活豐富啊,想看電影看電影、想逛街逛街,想買就買。


在北上廣深月入16000,過的肯定是小資水平。但是在老家,月入3800,那隻能過著普通生活。


第二:北上廣深能開闊眼界,老家可就不一定了。


之前不是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在北上廣深,即便你吊帶背心,也不會有人非議。但是在老家,別人都要指手畫腳了。


在北上廣深,你做出什麼奇怪的舉動都沒有人覺得奇怪。但是在老家,就不一樣了~


北上廣深有更多的機會,老家就不一定了。


你有一技之長可以在北上廣深拿月入16000,在老家你可能就是一個普通人。


第三:北上廣深抵不過老家月薪3800,我持否定意見。


能拿到月薪過萬的人,在北上廣深可以說是人才了。過的生活、平時的見解,那也都不一般了。起碼是對生活有追求,對人生有追求。


但是回到了老家,拿著月入3800,大多過的都是普通生活。別提遠方的追求了,先把當下過好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