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發朋友圈後每次都統一回復謝謝點贊和關注的人是什麼心理?

用戶2772622273104


悄悄告訴你,其實是懶加方便!

一條朋友圈可能點贊加評論就是比較多了。如果一個人一個人的回覆你會感覺到煩的,而且你不管回覆誰,點贊評論的人都能看見。


你想想,都看見你發幾次謝謝,謝謝,謝謝,人啥感受。統一回復大家都能看見你也方便何樂而不為?有條件幹嘛不用?不然要那麼多創造有啥用?

方便你我他,朋友圈是我家


阿普同學


我前年就有這種行為!我等著別人點贊,:然後謝謝之類語句不斷!後來我發現,其實那些給你點讚的都是礙於情面!都是一般朋友,同學,互動點贊而已!有的迎合你虛榮心,給你點個贊。雖然點贊也屬禮節禮貌。但我發現真正對你好的卻很少給你點贊。所以當時的互點贊行為真實性就不得而知!至從有了朋友圈,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發朋友圈。然後等著別人的點贊!我自認為我發的東西,很有意義!理所當然別人會給我點贊。並且互相點贊嘛!要是某個朋友沒給我點贊,嘿!我也不會給他點贊!真是自欺欺人,可笑至極!這說明了我當時不自信!太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屬自卑行為!去年春節過後,我就漸漸的退出朋友圈點贊怪圈。'我也不再去關注朋友圈!如果同學群,親人群!好友群有這類互相點贊惡性循環的行為,現在我會只限於要好的知己朋友,禮貌性點贊。其他我採取不參與,不評論。


手機用戶50233687055


發朋友圈後每次都統一回復謝謝點贊和關注的人有以下這樣幾種心理:

1.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

這樣的人發朋友圈就是為了獲得關注。因此別人的每一條評論、點贊都會看。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統一回復能讓每一個回覆他的人都能看到,等於是一瞬間所有人的焦點都在他身上。最好他統一回復之後有人再回復一下,那他的虛榮心就會爆棚。有人說,越炫耀什麼說明越在意什麼。這樣的人說到底是屬於討好型人格,得到認可非常高興,一被批評就開始懷疑人生,然後想辦法找補,以得到認可。

這種情況有個升級版是回覆別人的信息他有時候也要全體回覆。一次或許是無意,多次就有點故意了。典型的求關注。

2.第二種情況就是消息太多,不便一一回復。

很多消息發出去之後別人回覆都差不多,不回覆顯得不禮貌,一一回復又太浪費時間。比如生日祝福之類,統一回復一下就是告訴大家收到了,謝謝各位。

3.第三種就是營銷類的信息。

這類信息本身就是要求得大家關注,越多互動越好,對關注表達一下感謝,增強好感度。

但是大多數屬於第一種情況,靠統一回復刷存在感。

以上。


接地氣的老靈魂


喜歡統一回復的人,其實給他們點贊和評論的人很少或者根本沒有,他們之所以要那樣做,是在假裝他們的評論多,忙不過來,虛榮心有點強。我朋友圈給我點讚的人,我不會說啥,因為這個無法直接回復,給我評論的人,我都是一對一回復。我有一個同學,以前發朋友圈,我們三方互為好友的同學,都點贊評論,由於他喜歡刷屏,最近一年多,從來沒有看到同學給他點贊評論,經常看到他回覆別人,是回覆跟我不是好友的人,只看到他評論,看不到他回覆的那個人,即他不對別人直接回復(即不顯示回覆某某),又經常統一回復,我覺得,他發的朋友圈,可能一個人都沒有評論,只是他在那裡自言自語,讓別人以為他其他朋友在評論。所以我覺得,喜歡統一回復的人,是掩飾他們發的朋友圈沒人點贊每人回覆。因為,你要看到別人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必須是要你、發朋友圈的人、點贊和評論的人,三方互為好友才行,如果一對一的回覆(即顯示回覆某某),很多人是看不到點贊和評論的,於是,發朋友圈的來個統一回復,讓大家以為很多人給他們評論。





宇宙天地


人是生活在社會上,與人交往是迴避不了的現實。每個人都有親朋好友,誰都不希望被人遺忘,否則你與人交往為什麼?你添加除工作關係以外的微信何用?你參與朋友圈難道是為了監控他人?顯然都是為了找存在感,為了他人能夠關注自己,為了拓寬自己的人脈關係,為了一旦有事能快速求助……至於喜不喜歡發朋友圈?如何回覆那是視個人性格、環境條件及思維方式等諸多方面的差異而決定的。所以,我們不能憑自己的個人好惡而去指責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性格特點、條件制約,所以完全應該以包容之心、平衡的心態去對待事和人。只要對方不違背這個社會的公序良俗、不危害社會攻擊他人就應該承認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你認為對方的所作所為不符合你的價值觀、人生觀甚至讓你難受、惹你憤怒那你大可屏敝他甚至拉黑他。而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評頭論足,似乎天下只有你是正義的化身!



森林村人


這個事情,不能一概而論的評判,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沒有人給點贊,髮圈之人也統一回復謝謝,這是在使用“召喚”技能。

一種:的確有人給點贊,髮圈之人回覆謝謝,體現的是道德禮貌的心理。

我覺得發佈朋友圈這個事情,除了商業化或者積贊換東西,那麼一般分為兩種人。

一種:很少髮圈,一個月也不到一條,所以也很少看,更不會經常給人點贊。

一種:經常髮圈,一週至少三次以上,給別人點,更希望別人給自己點。

朋友圈,逐漸變的不是私人空間,更多的是自己向他人宣洩情感、尋求安慰、找尋同類人的存在。一條朋友圈,體現的是豐富的中文文化。

發了朋友圈,有人點贊和關注,就會開心。沒人點贊,就會失落,很多人有這個心理。這在心理學上體現的是馬斯洛五層次需要的第四層:自尊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那些發朋友圈後每次都統一回復謝謝點贊和關注的人是什麼心理呢?我們來詳細說說看。

朋友圈有一種操作技能就是,評論回覆的內容可以所有人一起看到,但是是自己在自說自話,還是在評論別人,他人卻無法得知。

一個人發了朋友圈,接下來需要得到的就是他人的閱讀、評論、回覆、點贊等一系列操作。但是1個小時過去了,半天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卻沒有一個人和自己互動,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緣,懷疑人生。

為什麼別人的動態都那麼火爆,發了之後評論太多,到回覆不過來,再看自己的,一片荒蕪,絲毫沒有存在感。

失落之際,突然靈光乍現,化解尷尬的大招,凸顯我人氣爆表的時機到了:統一回復,假裝有很多人給我評論。

這樣操作的目的有兩個:

1、自我滿足。不會因為一條沒有動態的朋友而帶給自己失落的心情。

2、召喚技能。有其他人看到了,或許給自己點個贊啥的,然後就可以上熱度了。

第二種:既然別人評論了,當然要互動

朋友圈發佈個人動態的時候,能夠和你互動的人,一般分為兩種人。

1、關心你的人,看到你的動態,和你互動。安慰或者為你點贊,支持你。

2、認可你的朋友圈內容,覺得寫得挺好的,與你互動。

不論是那種原因,既然對方給了自己關注,那麼自己當然要回復,當然要評論。否則,豈不是顯得自己很沒有素質修養嗎?

當然,如果點贊評論的人太多了,一條一條回覆不過來了,那就只有統一回復了。盡了自己的心意,讓大家感受到就可以了。

這種內容,一般都是很生活化的內容。比如自己或者家人過生日啊,拍婚紗照啊,結婚現場啊等等。既可以“普天同慶”,又“愉悅心理”。


木林談心理


這是一種禮貌。能點讚的說明注意到你的動態了,他不一定看,但他想讓你知道他關注你,那你就必須有回應,那怕是一個表情符號。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我一直都是必須回覆,不要別人對你的信息是秒回,而你對別人是輪迴,這樣會讓人感覺不被重視。當然人各不同,有的人覺的你是你,我是我,我幹嘛要重視你呀,這樣也沒錯的。


消瑤峽


點贊是一種習慣,回覆謝謝也是一種習慣。

不管是點贊還是回覆謝謝都能見證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愛發朋友圈的都喜歡得到更多的點贊,但是,如果你從不回覆道謝,似乎別人的點贊都是理所當然的,那麼,你以後獲得的點贊將會越來越少。

如果你喜歡刷朋友圈,卻沒有點讚的習慣,那麼,你發出來的朋友圈,點贊一定也不多。

發朋友圈,刷朋友圈,點贊,謝謝,都是為了和朋友圈的人們互動。既然是互動,總得互相響應一下,才有存在感,才有氣氛嘛。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點贊,或你不愛道謝,也沒人說你,發信息指責你。

點個贊,道一聲謝謝,都是動動手指頭的事,別太糾結。


湛江吳志賢


統一回復感謝是出於禮貌,每次都統一回復可能是此人過度關注朋友圈、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她的心理邏輯是:“我不知道我是誰,所以我要通過別人對我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巴菲特父親一再教育他從小就要“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可見尊重自己比尊重他人更重要。

 

假若你很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這並不是你的天性,它來源於你成長的經歷,那些當時沒有處理潛入你潛意識的事件。你需要一下你的過往,這會幫助你從別人的評價中解脫出來,從而展開自己的內心,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

 

有豐富感受並被自己尊重、認可的人,都會形成強大的安全感,能很好的面對世界,而對複雜的交往和關係,美國心理學家萊因(Rhine,Joseph Bannks)描繪這種由自我認可而產生的安全感如下:

具有存在性安全感的個體在這個世界上是真實的、活生生的。他們能感覺到內在完整的自我身份和統一性;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實在性、真實性以及內在的價值;具有空間的擴張性。

願你和我都能活出這種感覺,不需要別人的評價,做真正的自己。



生活研修所


一般發朋友圈後每次都統一回復謝謝點贊和關注的人都是50歲以上的,越是年齡大的人越喜歡這個動作,可能這個群體的人大家都這樣做就成了一個形式,在他們的圈子裡流行起來,大家都彬彬有禮,每一代人都有各自喜歡的方式,就像年輕人流行的網絡語言一樣都是普遍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