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爲什麼不收購海爾海信?

navy208129903


最近這段時間小米一直是網友討論的熱點,從準備赴港上市,到正式上市,再到現在的股價暴跌,網上對於小米的說法層出不窮,其中表揚和稱讚小米的居多。這不禁使我聯想到小米上市前,網絡上“小米上市雷軍就是中國首富”的文章鋪天蓋地,更有甚者直呼“小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我想這對一些估值機構能對小米的估價高達1000億美元是功不可沒的。



正是由於網絡上大家對小米的一致好評,很多投資者信以為真,紛紛準備好錢準備買小米的股票。其中不乏不少大陸朋友特意去開港戶,還有粉絲提問我:“手頭有10萬塊錢,是買小米股票坐等發財還是去上大學好?”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小米估值從1000億美元跌倒700億,再到最近小米股價暴跌。經過這幾波“過山車”,大家才恍然大悟,小米就是小米,不管網絡上表揚小米的文章再多,也不管小米的模式多麼高級,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至於最近小米股價暴跌後,悟空問答、百度問答、知乎上就出現的各種“小米為什麼不收購XX”等“腦洞大開”的問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問題太過誇張,邀請人也多數是新人帳號。不少人紛紛對此表示質疑,從小米上市,到現在的這些問題、文章,究竟是不是出自水軍之手呢?小米真的能引發這麼多網友的討論嗎?所以,小米到底能不能收購海爾,相信各位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認為小米有水軍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其實以小米現在的實力和威望,尤其全球接近20億米粉的能量,小米完全沒必要糾結在港交所現在弄出來的比較低的估值上……

個人覺得,小米和雷布斯不應該把收購的眼光放在國內了,畢竟這馬上就要做全球首富的人了,眼光還是要一點……除了阿里、華為、騰訊和京東這幾家,其他的都沒必要考慮了,另外幾家,還得看雷布斯感不感興趣了,要收購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20億米粉,每人出個一千塊錢還不跟玩似的……

所以,從小米未來的長遠發展考慮,現在雷布斯和米粉們就應考慮收購Apple、Google和Facebook、微軟、亞馬遜這幾個大巨頭,當然在廣大米粉看來,小米已經超過他們了,雷布斯要收購這幾個巨頭中的一個或者乾脆全部都收購,也不是難事兒……

加油吧,雷布斯!


搬不動的小強


先給你看看市值。

小米:準備在港交所上市,IPO估計在700億美元;

海爾:1110億美元;

海信電器:165億美元;

單從市值來看,小米收購海爾是完全不可能,收購海信倒是有機會。不過也不能小看海信,海信旗下有2家上市公司,除了海信電器,還有海信科龍,加起來總市值在300億美元左右;如果小米要收購海信,代價絕對不小。

我們再來看看動機,如果小米要收購電器公司,那麼它們圖的是什麼呢?

雷軍在上市路演時說了,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他們要做的是生態,無非靠手機+音響為核心的智能產品,打通未來的智能家居市場,關鍵是智能、智能。而海信海爾對於小米,除了提供硬件上的幫助,沒有別的什麼作用,代價太大完全可以不用考慮。

而且,企業文化上來看,海信屬於傳統行業,跟小米這樣高度發燒的互聯網文化也根本不沾邊。一個955,一個997怎麼能玩到一塊兒去呢?你說是吧。


廣告人阿術


謝謝激請

小米為什麼不收購海爾海信?

我們瞭解一下這幾家公司就知道了為什麼不收購了,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1979年8月2日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曾用名:國營青島電視機廠(青島海信電器公司),1969年9月青島無線電二廠成立。這是海信集團的前身。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山東省青島市,2016年營業額1000億元人民幣。

海爾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中國山東省青島市,成立於1984年,旗下多個品牌,年營業額2016億元人民幣(2016年)。品牌價值1516億元人民幣,全球500強前100位。

小米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收入1146億元人民幣,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概念,小米是擁有手機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都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農人365


因為海爾和海信是傳統企業,擁有大量的傳統資產。含工廠,供應鏈,員工,管理層。

雖然小米現在風生水起,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基本沒有實業工廠,員工以設計人員和銷售人員為主,生產都交給了代工廠或者控股的生態圈成員生產了。

那麼收購海信或者海爾將會佔用大量資金,然後還有工廠和工人。那麼如果小米要將這麼傳統企業改造成符合小米要求的話,至少要裁員一半才有辦法改造成功吧!你能想象裁員一半之後企業還能正常生存嗎?基本不可能的。

小米有能力收購這些傳統企業,但不能去收購的,因為這些傳統企業都會給當地政府提供可觀的就業機會和GDP,一旦你對這種企業進行改造,那些老油條就有得受了。

看起來海爾和海信的工廠很美,但是吞的下消化不了啊!


heipi雪人


收購這種事情是收益和風險都很大的,更何況兩者現在都是以家電為主,而小米是以手機為主拓展周邊,發展的路子就不對。

現在來看,小米有兩大戰略護城河——新零售與生態鏈,是為小米護航前進。

小米的生態鏈至今為止做的非常成功,因為現在,純互聯網的公司做不了硬件,純硬件有做不了互聯網,因此同時相類似公司,小米短時間無人能敵,所以這是一條足夠堅韌的護城河。

另外一條護城河就是是新零售,27萬坪效,線上線下同價,未來2年突千家。相對其它零售競爭者,若能做線下,就很難做到線上線下同價。相對手機競爭者,能開店的無法在短時間擴充如此多品類,也無法做到如此高坪效。所以新零售是一條在逐漸建成的護城河。

兩大護城河的保駕護航,說什麼品牌價值、手機銷量、手機單品競爭力,都是指日的目標。而未來小米的戰略,應該在人工智能。


反觀海信海爾,都屬於老牌傳統工業,現在市場上基本所有的傳統制造業發展都舉步維艱,可能表象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背後的東西是大家看不到的,即便是目前傳統家電領頭羊:海爾、格力、美的等,日子過得並不好。

而小米收購這兩家公司,資金是一方面,誰也不願意在本來輕快的肩頭壓上兩個重擔,對吧。

畢竟,小米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


界動傳媒


首先我們要看看小米自身的和外界海爾海信的情況,只有把兩者聯起來對比才能探個究竟:

發展實力來看

小米作為目前為止只有8年曆史的新型公司,不得不說從手機行業入局,是雷軍看到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必然會有一個大爆發時期,也就是他說的風口,找到了風口在利用互聯網的營銷手段快速的打造了小米手機這一爆款!一時間吸引了很多的手機發燒友,這就是雷軍深刻理解移動互聯網順勢而為的表現。但是這種“互聯網+硬件+軟件”的鐵人三項的模式,是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軟硬件方面,都是找合作然後組裝完成貼上自己的標籤,這種“組合的手機”在本質上並沒有創新,只是營銷方式很新穎,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快速的樹立小米在市場中的品牌意識,快速的搶佔市場,同時它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是小米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的事。如何生產出自己的芯片、系統,實現硬件軟件自產是頭等大事,而這就足以讓小米在該領域鑽研很多年,不夠專注在手機這樣一個快速淘汰的行業,是很容易淘汰的。


先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形成強大而穩固的護城河,在開始推行多元化,才是正確的經營王道!何談有精力去收購海爾海信呢。

收購兼併

小米像是一個在快速成長中的嬰兒,自己還沒有實行獨立自主的能力,收購海爾海信作為成年後的理想倒是可以考慮。對於小米來說,在這時還是老老實實練好基本功才是能長期生存下去的最好策略。

同時海爾海信作為家電領域的老前輩,自身的江湖地位和實力是比較高的,也不會願意被小米這麼一家新興公司收購的,論實力他們可能還要高於小米,要說合作的可能性還大一點,談收購很難的。雙方說不定都在想,最後說不定誰收購誰呢。當然這是調侃,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希望中國的各行各業讀能湧現出大量優秀的企業,讓本土企業走出去,走到世界的前列。加油!

一人一行者,我是行者。歡迎留言討論關注!


不剃度的行者


嗯,小米現在的方向是零售和手機還有智能設備!

海爾和海信等都進軍房地產行業了,人家又不缺錢!房價地產行業是什麼樣心裡沒點數嗎?小米想買這兩家公司就是痴人說夢!

除非人家想放棄部分業務,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同行業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人家都沒放棄!小米想收購這兩家公司是不可能的!




Mac_0ne


我認為還沒到成熟的機遇,一個企業吞併另一個企業是一件細緻的考慮。首先是資金及資金週轉及員工工資等眾多事項,也要考慮企業的發展及社會的需求。只要考慮成熟了就會按照商業計劃進行。我回答的只是個人認為希望不足之處敬請理解。


手機用戶zhang866683


其實提這種問題的人很幼稚,動不動談收購,談何容易,即使你有能力收購一個正運行良好的企業,作為企業戰略家也會考慮會不會把自己推送到一個作繭自縛的困局,更何況小米目前是真的有這個實力收購別人嗎?所以別輕言收購,腳踏實地趨步而行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