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集中醫學觀察點 長安一老闆留下感謝便條

返莞前顧慮重重,返莞後倍感溫暖,這是疫情重點地區返莞人員李先生的真實感受。2月24日解除醫學觀察,離開長安鎮集中醫學觀察點後,他寫下這段話:飯菜可口,服務貼心,感謝英勇的醫務人員,感謝社區的工作人員,感謝黨,感謝政府。

李先生一家5口溫暖的背後,是長安戰“疫”一線人員的無私付出。他們既是醫護人員,又是“快遞員”“服務員”,無微不至的照顧、鼓舞人心的話語,讓觀察對象逐漸消除顧慮。在觀察對象的朋友圈裡,許多積極、正面、感謝的信息,成了一線醫務人員收到最暖心的禮物。

离开集中医学观察点 长安一老板留下感谢便条

到莞後顧慮消除

2月21日,李先生回到長安,入住長安鎮集中醫學觀察點。他向記者透露,全家人1月13日回湖北通城老家過年,2月21日這天,他與愛人、姐姐、岳父和6歲小孩從通城自駕回到長安。

“當時帶著很多疑慮的,酒店可能會收費,有人說800塊錢一晚,飯菜很貴,怕被人歧視,感覺住酒店很危險,又怕住的酒店很破舊等等,擔心我們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李先生的五金廠準備開工,返莞前儘管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和顧慮,但始終要回來。

進入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那一刻,他的一切顧慮都消除了。“每個細節都有考慮到”,大到被套、床單、枕套等一次性床上用品,小到毛巾、牙膏、牙刷、洗髮水、沐浴露等,甚至衣架和飲用水都精心準備好,讓他們感到了溫暖。

“我們一人一間房,孩子被照顧得很好,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自在。還有網絡可以辦公、娛樂,工作人員還會定點送飯到房間門口,孩子覺得很新奇也很開心,說怎麼這麼快就走了!”李先生表示,所幸自己一家身體無恙,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在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後,所屬社區工作人員還派專人將他們送回家中,轉居家隔離。

回憶起在集中醫學觀察點“小住”的日子,他們感受到了尊重,醫務人員態度很友好,沒有距離感。工作人員每天為房間消毒清潔,每日照顧他們生活起居,併為他們測量體溫等。

夜晚有蚊子,醫務人員就送來蚊香,託人買了酒精、叫了外賣,醫務人員就送到房門口……看到工作人員如此辛勞,他們也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在離開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那天,他們一家自覺地將床鋪好,房間清理整潔後才離開。“我自己也是做小生意的,我們住了幾天一點錢都沒有花,政府每天的支出就不說了,工作人員還那麼辛苦,我們能做一點小事,減輕他們的負擔,這都應該做的事情。”對於在集中醫學觀察點生活的一點一滴,李先生岳父更是逢人就贊。

离开集中医学观察点 长安一老板留下感谢便条

感謝醫務人員

在長安鎮集中醫學觀察點,李先生一家有專人照顧。黃文媛和同事,每天為他們進行兩次體溫測量,做心理疏導。觀察、跟蹤他們的身體狀況,指導他們在觀察期間如何做好身體保健及需要注意的細節,定時定點消毒環境,發放餐食。她們還不定時通過電話、微信等與觀察對象進行溝通,做好心理疏導,解決他們生活上的一些小難題。雖然戴著口罩,但她們依然不忘微笑著給予寬慰。

收到李先生感謝便條,黃文媛備受感動。“收到這封感謝的小紙條,我們覺得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大家工作也更有幹勁了。”黃文媛和同事們每天共分兩班輪值,早8點到晚8點,晚8點再到早8點,平均每日工作12個小時。白班只有兩個護士,晚班只一個護士,特別近期返莞人員驟增,她們每天基本工作不停。

面對觀察對象各種各樣的生活需求,她們還充當起“快遞員”。需要充電寶、沒有蚊香、增加更多的飲用水……觀察對象每每有需求,她們第一時間送上門;叫了外賣,有朋友送物品,她們也立馬送到房間。

由於人員進出頻繁,工作人員清潔消毒不及,她們二話不說,又變成“服務員”,動手幫忙清理生活垃圾,消毒房間。

由於每天都與來自疫情較重地區的人員接觸,黃文媛和同事們也過起了隔離觀察的生活,下班了就在臨時宿舍隔離,至今黃文媛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回家了,想孩子的時候只能視頻聊天。

醫務人員平凡舉動,無微不至的照料,鼓舞人心的話語,讓觀察對象倍感溫暖,也讓他們逐漸消除顧慮,重獲信心。在觀察對象的朋友圈裡,許多積極、正面、感謝的信息,成了一線醫務人員收到最暖心的禮物。

全媒體記者 吳金華 通訊員 王鈺珏/文

長安社衛中心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