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什麼網絡上廣為流傳的錯誤的歷史知識(錯誤的冷知識和謠言也行)?

yuepinwu


明朝為何有明太祖之後,又有明成祖。按照古代帝王上廟號的禮制,所謂祖有功,宗有德,有開國之功稱祖,其下為宗。如漢高祖劉邦,漢太宗劉恆;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等等。

而朱棣最初的廟號是明太宗,沒有什麼特別。一直到一百多年後嘉靖上位,卻尊朱棣為成祖,使得明朝成二祖並尊的局面(別拿清朝說事,他們自己願意給自己祖宗上廟號,實在沒啥值得說的。)

目前網絡上流傳的說法是嘉靖要把自己的親爹興獻王(興獻皇帝)送進太廟享受香火,但太廟裡位置滿了(明朝行九廟制度),需要祧(把離自己最遠的一位皇帝神主牌位請到後面的祧廟)走一位先祖,朱元璋是太祖萬世不祧,下來就該輪到太宗朱棣了。

但朱棣是嘉靖這一脈真正的始祖,嘉靖不敢祧朱棣,就選擇祧走了仁宗。然後把朱棣尊為成祖,才把自己的父親送進太廟。

以上說法錯!

第一,嘉靖把自己父親送進太廟最大的阻力來自文官集團,進太廟必須稱宗,這涉及到大禮儀之爭。不是太廟沒位置,當時太廟裡只有自太祖朱元璋以下八個神主牌位(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

第二,嘉靖通過恢復明堂制度,讓自己的父親拿到配享待遇,進而稱宗達到祔廟的目的,這是嘉靖十七年的事。而按照周禮的另一種解釋,這個待遇是朱棣的。

第三,此前自仁宗朝開始,在明朝的祭天制度下,都是太祖和太宗並享配祭。而嘉靖通過改革祭祀制度,恢復南北郊分祭天地以及明堂制度,讓自己的父親搶了朱棣的配享待遇,所以才改尊朱棣為成祖,跟太祖一樣萬世不祧(永遠在太廟供奉,不請到後面的祧廟去)。

第四,仁宗被祧是嘉靖二十九年,當時太廟裡加上嘉靖的父親睿宗剛好九個神主牌位了。嘉靖擔心自己死後,文官集團把自己老子祧走,所以就想先佔個位置,讓方皇后先祔廟了,仁宗按照順序請到後面的祧廟。也不是有人認為的因為仁宗只當了不到一年皇帝,欺負人家。就是按照順序該祧走他。


小卒過河拉大車


照你這麼說,咱們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假故事還不少。

我先舉個簡單的,咱們都聽過的故事

牛頓被蘋果砸

牛頓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了一下,發現了萬有引力,這就是一個純屬杜撰出的故事,然而現在有很多人還是信以為真。

編造出來這個故事的人是著名的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思想家伏爾泰,伏爾泰對牛頓是特別的崇拜,一天伏爾泰和他徒弟來到劍橋大學的一棵蘋果樹,他對著他的徒弟說:“牛頓就是在這棵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了一下,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於是這個故事就被廣為流傳開了。實際上只是伏爾泰當時提醒自己的學生們要注意思考,而編出來的故事而已。牛頓從來沒有說過自己因為被蘋果砸了一下發現的萬有引力,也沒有任何一本史書記載過牛頓有被蘋果砸過這回事。

再給你舉一個網上盛傳的謠言:尼古拉特斯拉是一個神一樣的男人。

神一般的男人

尼古拉特斯拉,我不否認他是一位偉大的電氣工程師。然而最近幾年,他被神化的特別嚴重,各種什麼穿越時空,什麼劈開地球,各種各樣牛逼的事都叫他佔了。有謠言說他的智商達到700、婉拒了11次諾貝爾獎、發明了交流電。這些都是網上的謠言而已,他是一位傑出的電氣工程師,並且他一生也只是獲得了一次諾貝爾獎的提名而已,而交流電是法拉第發現的,而劈開地球這個屬實牛逼吹的有點大了,請問他是拿什麼劈開地球?電場、還是磁場、還是電磁波,貌似都不能劈開地球吧!我不否認他當時的很多想法對我們現在的工業也有指導意義,他也做出過許多使我們生活變得便利的發明,但是把他這麼神化確實不妥。

歷史上有還有很多故事都是被杜撰出來的,尤其那些提到什麼兩個人私密對話,我想問既然是兩個人私密的對話,那麼寫史的人是怎麼知道這兩個人說了啥的?而且更有過分的,還在故事中指出了一個人當時在想什麼,人家腦子裡想什麼你是咋知道的?

所以,讀書不能盲目迷信,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鼠疫世界史


愛因斯坦小學數學只考了一分,最終卻成為偉大科學家,多麼勵志啊。

這故事被拿來教育我,也激勵了我很多年,後來,知道真相的我哭了出來。事實是,德國考試成績評分為6分制:

也就是說分數越低,越牛逼!!!

1分:sehr gut(優秀);

2分:gut(良好);

3分:befriedigend(中等);

4分:ausreichend(及格);

5 分:mangelhaft(不及格);

6分:ungenuegend(差)。

關於愛因斯坦小時候不聰明的說法還有很多,事實上他從小就擅長數學和物理,別人還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時候,他就已經掌握微積分了。

所以,別再說愛因斯坦小時候不聰明瞭,他考1分,所以他才是天才啊!

[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摳鼻]

長久以來,都說愛迪生的發明超過一千項,是“發明大王”。

其實在愛迪生的實驗室裡,有工程師、機械師和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負責研究和實驗。

從某個角度來看,愛迪生就像一個品牌,為自己團隊發明的產品進行推廣和宣傳,但是團隊卻被大家所遺忘。

愛迪生的背後有一個發明工廠,有很多科學家發明家給他打工,他個人擅長宣傳交際,發明出來的東西就都扣在他的身上!!!

一個比較聰明,會宣傳和剽竊的奸商。






彧棣


我來說一個民國時期的。

正好這兩天在做有關【民國舊照片】的視頻,收集到袁世凱那裡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袁世凱稱帝了,但是他到底有沒有舉行舉辦登基大典?

………

思考一下?

……

上歷史課的時候老師是怎麼說的?

百度一下“袁世凱登基大典”出來的是哪些圖片?

……

答案是——袁世凱從來沒有辦過登基大典

流傳出來所謂的登基祭天大典,全部是錯誤的!!!

1913年6月22日,袁世凱發佈《尊孔令》,1914年又頒發《祭孔令》,恢復祭孔規定,且明令於孔子誕辰之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必須舉行祭孔典禮。

1914年9月民國政府舉辦了祭孔儀式。

許多人將這裡的祭孔說成是登基現場。

當然流傳最廣的是下面這張——

中間的是袁世凱……………………嗎?

現在還原歷史真相:

1914年12月,袁世凱在天壇以大總統身份舉行冬至日祭天典禮,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國家祭天慶典。

內務部精心籌備了祭天大典,並按照復古基調對祭服、祭禮、祭品進行了詳細規定。

12月初,修整天壇內外設施的籌備工程啟動;

19日起,袁世凱等各部官員開始了為期3天的齋戒,其中散齋兩天、致齋一天;

21日,袁世凱特發祭天告令

1914年12月23日上午6時,袁世凱乘汽車出總統府,在天壇南門外換乘禮輿到昭亨門,換乘竹椅至壇前

袁世凱來到天壇之後,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換上十二章袞服(左二)。

(注意看胸口的圖紋,下面會作為重要線索提到)

袁世凱這套“袞冕”是漢式的禮服,和清朝皇帝的著裝存在差異。這一次的祭天意在恢復漢家衣冠形式及禮約制度,尚武尊儒,以及同時刷一刷自己的名望。

當然,這次雖然不是登基稱帝大典,但從服飾規格上,卻已經體現出了袁的稱帝野心。十二章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按品位遞減。如明代服制規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親王、世子俱九章。

袁世凱居十二章服,已是為天子極尊的象徵。

再放上這張照片,看到中間所謂的”袁世凱“的胸前了麼?沒有”團紋“!!!

實際上這位是當時民國的內務部長——朱啟鈐!

官員們的祭天冠服是這樣的:

這是九章冠服,比起袁世凱的十二章袞服,檔次差遠了!

圖中的人就是慫恿袁世凱稱帝的梁士怡。


所以這是一個廣為流傳,並且還會一直傳下去的歷史錯誤


最後給自己打個廣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舊史館】,專注趣味人文,探秘舊聞歷史

”歷史真相與老照片系列“,【舊史館】百家號,B站同步更新


三個單詞—巖康小作


比如謬傳了幾十年的寫字雙姿的三個一的說法,即一尺、一寸、一拳,存在很大問題,只有一拳是對的,一尺和一寸這兩個一,長期以來一直被學校老師和家長錯誤理解並告訴孩子,其實,一尺和一寸並不是要折算成現在的公制長度單位那麼長,而是中醫講的每個人的自身尺、自身寸的長度,也就是眼到筆尖距離約一前臂長,食指尖到筆尖約一食指關節長。另外,正確握筆講食指大拇指對齊也是錯誤的,應該不對齊,食指在前大拇指在後一點。還有,寫字坐姿講的兩臂擺八字形也存在問題,應該是三角形,其他還有不少問題就不一一列舉了。


大儒書堂


廣為流傳的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的烽火戲諸侯,是經不起推敲的。試想:烽火臺在西安效區的驪山,那時叫鎬京。鎬京附近地區都是周王室直轄的。各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離得近的有上百里,遠的一兩千裡。像後來太戎攻入京城,周幽王被殺,各地來勤王的申侯、魯侯、鄭伯出力最大。我們來看看他們離鎬京有多遠,申侯的封地大概在現在的南陽,魯國在山東西南部,鄭國在鄭州一帶。不說烽火他們看不到,看到了集合人馬也得數天到十多天才能趕到鎬京。看到烽火能迅速趕到的只能是王室下面有軍隊或家兵的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