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错误的历史知识(错误的冷知识和谣言也行)?

yuepinwu


明朝为何有明太祖之后,又有明成祖。按照古代帝王上庙号的礼制,所谓祖有功,宗有德,有开国之功称祖,其下为宗。如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等等。

而朱棣最初的庙号是明太宗,没有什么特别。一直到一百多年后嘉靖上位,却尊朱棣为成祖,使得明朝成二祖并尊的局面(别拿清朝说事,他们自己愿意给自己祖宗上庙号,实在没啥值得说的。)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是嘉靖要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兴献皇帝)送进太庙享受香火,但太庙里位置满了(明朝行九庙制度),需要祧(把离自己最远的一位皇帝神主牌位请到后面的祧庙)走一位先祖,朱元璋是太祖万世不祧,下来就该轮到太宗朱棣了。

但朱棣是嘉靖这一脉真正的始祖,嘉靖不敢祧朱棣,就选择祧走了仁宗。然后把朱棣尊为成祖,才把自己的父亲送进太庙。

以上说法错!

第一,嘉靖把自己父亲送进太庙最大的阻力来自文官集团,进太庙必须称宗,这涉及到大礼仪之争。不是太庙没位置,当时太庙里只有自太祖朱元璋以下八个神主牌位(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

第二,嘉靖通过恢复明堂制度,让自己的父亲拿到配享待遇,进而称宗达到祔庙的目的,这是嘉靖十七年的事。而按照周礼的另一种解释,这个待遇是朱棣的。

第三,此前自仁宗朝开始,在明朝的祭天制度下,都是太祖和太宗并享配祭。而嘉靖通过改革祭祀制度,恢复南北郊分祭天地以及明堂制度,让自己的父亲抢了朱棣的配享待遇,所以才改尊朱棣为成祖,跟太祖一样万世不祧(永远在太庙供奉,不请到后面的祧庙去)。

第四,仁宗被祧是嘉靖二十九年,当时太庙里加上嘉靖的父亲睿宗刚好九个神主牌位了。嘉靖担心自己死后,文官集团把自己老子祧走,所以就想先占个位置,让方皇后先祔庙了,仁宗按照顺序请到后面的祧庙。也不是有人认为的因为仁宗只当了不到一年皇帝,欺负人家。就是按照顺序该祧走他。


小卒过河拉大车


照你这么说,咱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假故事还不少。

我先举个简单的,咱们都听过的故事

牛顿被苹果砸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了一下,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就是一个纯属杜撰出的故事,然而现在有很多人还是信以为真。

编造出来这个故事的人是著名的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伏尔泰,伏尔泰对牛顿是特别的崇拜,一天伏尔泰和他徒弟来到剑桥大学的一棵苹果树,他对着他的徒弟说:“牛顿就是在这棵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了一下,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于是这个故事就被广为流传开了。实际上只是伏尔泰当时提醒自己的学生们要注意思考,而编出来的故事而已。牛顿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因为被苹果砸了一下发现的万有引力,也没有任何一本史书记载过牛顿有被苹果砸过这回事。

再给你举一个网上盛传的谣言: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个神一样的男人。

神一般的男人

尼古拉特斯拉,我不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电气工程师。然而最近几年,他被神化的特别严重,各种什么穿越时空,什么劈开地球,各种各样牛逼的事都叫他占了。有谣言说他的智商达到700、婉拒了11次诺贝尔奖、发明了交流电。这些都是网上的谣言而已,他是一位杰出的电气工程师,并且他一生也只是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的提名而已,而交流电是法拉第发现的,而劈开地球这个属实牛逼吹的有点大了,请问他是拿什么劈开地球?电场、还是磁场、还是电磁波,貌似都不能劈开地球吧!我不否认他当时的很多想法对我们现在的工业也有指导意义,他也做出过许多使我们生活变得便利的发明,但是把他这么神化确实不妥。

历史上有还有很多故事都是被杜撰出来的,尤其那些提到什么两个人私密对话,我想问既然是两个人私密的对话,那么写史的人是怎么知道这两个人说了啥的?而且更有过分的,还在故事中指出了一个人当时在想什么,人家脑子里想什么你是咋知道的?

所以,读书不能盲目迷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鼠疫世界史


爱因斯坦小学数学只考了一分,最终却成为伟大科学家,多么励志啊。

这故事被拿来教育我,也激励了我很多年,后来,知道真相的我哭了出来。事实是,德国考试成绩评分为6分制:

也就是说分数越低,越牛逼!!!

1分:sehr gut(优秀);

2分:gut(良好);

3分:befriedigend(中等);

4分:ausreichend(及格);

5 分:mangelhaft(不及格);

6分:ungenuegend(差)。

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不聪明的说法还有很多,事实上他从小就擅长数学和物理,别人还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他就已经掌握微积分了。

所以,别再说爱因斯坦小时候不聪明了,他考1分,所以他才是天才啊!

[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抠鼻]

长久以来,都说爱迪生的发明超过一千项,是“发明大王”。

其实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有工程师、机械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负责研究和实验。

从某个角度来看,爱迪生就像一个品牌,为自己团队发明的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但是团队却被大家所遗忘。

爱迪生的背后有一个发明工厂,有很多科学家发明家给他打工,他个人擅长宣传交际,发明出来的东西就都扣在他的身上!!!

一个比较聪明,会宣传和剽窃的奸商。






彧棣


我来说一个民国时期的。

正好这两天在做有关【民国旧照片】的视频,收集到袁世凯那里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袁世凯称帝了,但是他到底有没有举行举办登基大典?

………

思考一下?

……

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说的?

百度一下“袁世凯登基大典”出来的是哪些图片?

……

答案是——袁世凯从来没有办过登基大典

流传出来所谓的登基祭天大典,全部是错误的!!!

1913年6月22日,袁世凯发布《尊孔令》,1914年又颁发《祭孔令》,恢复祭孔规定,且明令于孔子诞辰之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必须举行祭孔典礼。

1914年9月民国政府举办了祭孔仪式。

许多人将这里的祭孔说成是登基现场。

当然流传最广的是下面这张——

中间的是袁世凯……………………吗?

现在还原历史真相:

1914年12月,袁世凯在天坛以大总统身份举行冬至日祭天典礼,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国家祭天庆典。

内务部精心筹备了祭天大典,并按照复古基调对祭服、祭礼、祭品进行了详细规定。

12月初,修整天坛内外设施的筹备工程启动;

19日起,袁世凯等各部官员开始了为期3天的斋戒,其中散斋两天、致斋一天;

21日,袁世凯特发祭天告令

1914年12月23日上午6时,袁世凯乘汽车出总统府,在天坛南门外换乘礼舆到昭亨门,换乘竹椅至坛前

袁世凯来到天坛之后,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换上十二章衮服(左二)。

(注意看胸口的图纹,下面会作为重要线索提到)

袁世凯这套“衮冕”是汉式的礼服,和清朝皇帝的着装存在差异。这一次的祭天意在恢复汉家衣冠形式及礼约制度,尚武尊儒,以及同时刷一刷自己的名望。

当然,这次虽然不是登基称帝大典,但从服饰规格上,却已经体现出了袁的称帝野心。十二章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别,按品位递减。如明代服制规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亲王、世子俱九章。

袁世凯居十二章服,已是为天子极尊的象征。

再放上这张照片,看到中间所谓的”袁世凯“的胸前了么?没有”团纹“!!!

实际上这位是当时民国的内务部长——朱启钤!

官员们的祭天冠服是这样的:

这是九章冠服,比起袁世凯的十二章衮服,档次差远了!

图中的人就是怂恿袁世凯称帝的梁士怡。


所以这是一个广为流传,并且还会一直传下去的历史错误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旧史馆】,专注趣味人文,探秘旧闻历史

”历史真相与老照片系列“,【旧史馆】百家号,B站同步更新


三个单词—岩康小作


比如谬传了几十年的写字双姿的三个一的说法,即一尺、一寸、一拳,存在很大问题,只有一拳是对的,一尺和一寸这两个一,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校老师和家长错误理解并告诉孩子,其实,一尺和一寸并不是要折算成现在的公制长度单位那么长,而是中医讲的每个人的自身尺、自身寸的长度,也就是眼到笔尖距离约一前臂长,食指尖到笔尖约一食指关节长。另外,正确握笔讲食指大拇指对齐也是错误的,应该不对齐,食指在前大拇指在后一点。还有,写字坐姿讲的两臂摆八字形也存在问题,应该是三角形,其他还有不少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儒书堂


广为流传的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的烽火戏诸侯,是经不起推敲的。试想:烽火台在西安效区的骊山,那时叫镐京。镐京附近地区都是周王室直辖的。各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离得近的有上百里,远的一两千里。像后来太戎攻入京城,周幽王被杀,各地来勤王的申侯、鲁侯、郑伯出力最大。我们来看看他们离镐京有多远,申侯的封地大概在现在的南阳,鲁国在山东西南部,郑国在郑州一带。不说烽火他们看不到,看到了集合人马也得数天到十多天才能赶到镐京。看到烽火能迅速赶到的只能是王室下面有军队或家兵的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