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連心,就有堅持的力量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這個冬日的風雨較往年多了些,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卻使這個冬日有著別樣的溫情。

貴州援助鄂州醫療團隊6批隊員來了,山東疫情防控應急檢驗隊來了,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應急醫療隊也來了……

而鄂州市民與援鄂醫療隊心連心的故事也在這個小城每天上演著。

“我沒有見過你口罩後的模樣,但我記得你的眼睛,你的名字,你的聲音!”

“從2月19日到現在,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無私奉獻,給了我重新‘活‘一次的機會,不光使我的生命得到了延續,更使得我們的尊嚴得到了捍衛……”

這是鄂州市中心醫院呼吸重症一病區74歲患者夏爹爹給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團隊的一封信。

身體還未完全康復的他,無法用言語清楚地表達,卻執意要用文字托出他感謝的心:

“任雲麗、姚春梅護士就像我的親閨女一樣,不到兩小時就來給我翻身一次,疏解我煩躁的情緒……看著你們辛苦忙碌的身影,我真想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給你們添麻煩的……謝謝你們,美麗的白衣天使!“

這樣的感謝,每日都在不同病房響起。

“謝謝你們,太謝謝你們了!“3月3日,在市雷山醫院第三病區,一位50多歲的鄂州女患者不住向貴州醫護人員作揖感謝,醫護人員也不斷作揖回謝,在場醫患都溼了眼眶。

疫情期間,該患者一家三人都不幸感染入院,患者20多歲的兒子同時有精神疾病需堅持服藥。組建之初的雷山醫院還未配備相關藥物,援鄂醫療隊隊員鄂州雷山第三醫療組組長喻超想盡辦法配齊了藥品。

每天查房,喻超醫生都會給該患者帶來她家人的情況,讓她打消顧慮,安心治療。

當日,當喻超告知她和她兒子下週就可以出院,一直擔心孩子的這位患者阿姨紅了眼眶,感動無法言喻,不斷向喻超作揖。

“護士小姐姐把她們的生活用品無償分發給我們,為我們理髮,帶我們做操、跳舞,這樣的溫暖每天都有!“

“我們沒見過她們口罩後的模樣,但我們記得她們的眼睛,她們的名字,她們的聲音!”雷山醫院第三病區患者小陳目前已康復出院,這次特殊的住院經歷留給他太多感動。

“病房裡的叔叔阿姨都特別堅強,有的家人感染離世、自己病情嚴重,卻依然對我們滿懷笑容,用OK手勢告訴我們他們很好,帶給我們彼此安全感。”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何芮在市中心醫院重症二病區擔任護士,樂觀的患者也是她的力量之源,

“他們也是我們的戰友,我們要一起安全回家。”她說。

“要讓援鄂醫療隊員們像住在家裡一樣溫暖”

3月1日晚10點40分,因為錯過晚9點回酒店的班車,兩位在雷山醫院工作的貴州醫護人員在微信“貴州醫療隊鄂州陽光志願者服務群”裡發出求助。

“您坐貨車行不行?““您發個定位!”

三分鐘後,群內兩位志願者就接連發出了回應。剛從華容區忙完到家的志願者程賢智火速趕往雷山醫院。因路況不熟悉,等他把醫護人員接到,分別送往下塌的兩個酒店時已是晚上12點多。

“她們就是我們的親人,親人有需要,再晚我都要去接!” 程賢智的話很樸實。

“志願師傅送我們回來,還給了我們一人一個方便米飯!好想哭!覺得一切都值了!”貴州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李莉說。

程賢智是“貴州醫療隊鄂州陽光志願者服務群”的核心志願者。發起人王時暉是市委宣傳部機關的一名幹部,成員來自機關企事業單位。

2月17日,鄂州主城區實行最嚴封閉管理,生活物資實行統一配送。當日,王時暉主動向貴州和北京醫療隊提出幫助採買,並組建了服務微信群,援鄂醫護人員紛紛加入。

“沒有想到,當晚群內發出需求就達135人次,60多個品種,需求信息一直到凌晨3點才登記完。”王時暉說。

“雖然管控升級,但我們一點也沒有感覺到不便。”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辦公室副主任冉利梅說。

“我們第一批過來的團隊已經在鄂州工作生活了一個多月,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從頭繩到手機,採買的工作量非常大。採買回來後又分別送到幾個酒店,非常辛苦,但他們不管下雨還是颳風,每天都在堅持,特別讓人感動。”

“不管多晚,只要醫護人員在群內的一聲詢問,總能得到志願者的回應。”志願者郭琮說。“剛開始還是一些個性化物品採買,後來服務範圍從修眼鏡,修手機,到做生日蛋糕,到接人送人送物資,只要醫護人員有需求,我們就會想辦法解決。“

“援鄂醫療隊捨棄了自己的小家,來到我們鄂州,對我們的患者像親人一樣。我們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做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希望他們在這裡能感覺到像在家一般的溫暖。”當記者問王時暉為什麼要在工作之餘不辭勞苦服務援鄂醫療隊,她說。

據瞭解,群內志願者還組織了一批水果、鄂州小吃、紅牛、能量棒、面膜等生活物資送給援鄂醫療隊,傳遞著鄂州市民對援鄂醫療隊的感激之情。

“一定要去貴州看看,看看山的跳躍、城的變幻。”

昨日,鄂州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曹小琴的朋友圈裡,一堂生動的剪紙課正在火熱開講。她用一把剪刀、一雙巧手助戰疫情防控,剪出對醫護人員的一片深情,雕刻出對美好未來的幸福期盼。

“這一幅是為我們貴州醫療隊創作的剪紙作品。畫面的主題表達的是貴州和鄂州的兩位白衣天使。這個剪紙的主題就是《貴州鄂州心連心》。”曹小琴說。

同時,一組《貴州鄂州 風雨同舟》群像連環漫畫也在市民手機中傳遞,作者李茜是一位剛剛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的鄂州籍女大學生。因疫情留在家鄉,她用畫作記錄戰“疫”瞬間,向貴州兄弟姐妹們以及貴州父老鄉親送上一份敬意和感恩。

鄂州作家、書法家和畫家們也紛紛提筆,為援鄂醫療隊創作了一首首詩,一幅幅字畫,這些作品有的發表在貴州本地的媒體,有的用手機傳遞給貴州援鄂醫療隊的白衣天使們,定格住貴州鄂州心連心的真情瞬間。

“組團去貴州!”“帶家人一起去貴州!“

對於普通市民,許多人的疫後心願都是去貴州走走,”去看看是怎樣的山水養育出了這樣的好兒女!“貴州的山水是鄂州人民當前最嚮往的詩和遠方。”

“貴州是一個山川秀美,民族風情很濃郁的地方,我們不僅要建立患難時的情誼,等到春天到來,歡迎鄂州人民到我們家裡轉一轉看一看,將來我們兩地要常來常往!” 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前線指揮部指揮長、省政府副秘書長呂勁松也對百萬鄂州市民發出了誠摯邀約。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曹彥

心連心,就有堅持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