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現在教育出現了一個怪圈: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最難管理”?

燒了往事取暖


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初中生最難管,這已經成為所有老師的共識了,我對此也深有體會。

我的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吧。


一、初中階段是學生青春期來臨的集中期。

青春期的最主要特點是,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意識,總是想擺脫家長和學校的管束;但是由於年紀小,思維並不客觀和理性。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生非常叛逆,可能什麼話都聽不進,而且思想情緒波動劇烈,讓老師和家長感覺左右都不是。所以比較難管!

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

由於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都守著這麼一個孩子,所以嬌寵過甚。這樣,根本就談不上家庭教育,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不知規矩是何物,更有甚者,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把學校班級的規矩當回事。

同時,自小養成的,別人對他們的付出,他們認為是“應該的”,不知感恩,缺乏責任心;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毫不顧慮他人的感受,一切道理都沒用。



三、家長的護短。

其實大多數家長還是能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老師因為有家長的撐腰,所以敢管孩子,對孩子絕對有好處;但是有個別的家長不配合學校和老師,專挑刺學校和老師,對孩子護短。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這樣的孩子會影響整個班級,包括班級紀律和班風學風。讓老師管理班級和老師正常上課受到阻礙。

四、教育的“義務”性質被錯誤理解。

義務就是責任,而且是不能推卻的責任。國家實行義務教育,旨在提高國民素質,但是到了某些家長和學生眼裡,教師成了“服務者”,而學生成了“被服務者”,形成了單純的“權利與義務”關係。教師是義務,學生是權利;學生和家長,尤其是家長從來不會考慮:學生應該有什麼義務,老師應該有什麼權利。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權利的義務,也不存在沒有義務的權利。老師有教育學生的義務,也應該有管教學生的權利;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也應該有服從管教和尊師重教的義務!

但是這一切都被某些家長給曲解了!

所以初中的孩子最難管,是有一定的客觀原因。

其實學校的教育是正規化的非常合理的教育,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學校和老師以理解和支持,孩子度過青春期並非難事,而且孩子的提高也不是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