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趙瑞龍為什麼不從政

漢東省前書記趙立春的兒子趙瑞龍因為犯多重罪,最後判處死刑。如果趙瑞龍不是趙立春的兒子,或者趙立春嚴加管束他,趙瑞龍會有這種下場嗎?經商不是趙瑞龍判處死刑的原因,而是官商勾結。

趙瑞龍亦商亦官,說他是商人吧,但又不完全是,沒有他爸的權力,生意怎麼會做得那麼好;說他是官吧,趙瑞龍並沒有在漢東做過什麼官。因為利益關係,趙瑞龍並不是純粹的商人。純粹的商人賺錢很難,但是不純粹的商人也很危險。如果真的反腐,商人也會被關進去。掌握了很多財富的商人實際上也非常危險,不管是明還是暗,很多雙眼睛都盯著。既然這麼危險,為什麼趙家不安排趙瑞龍進入漢東官場了?趙立春是漢東省委書記,安排自己孩子進入公務系統,那還不如易如反掌。孩子以後的升遷那還不是順風順水,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進步的速度不會比祁同偉差。如果需要政績,趙立春肯定能創造機會給他。所有的一切,趙立春都可以安排。這麼好的條件,趙瑞龍為什麼不用,而非要經商了?

趙瑞龍的性格不太適合做官,在官場混,保守型性格容易吃香,一個人太能幹了,想法太多,在官場很難吃開。在官場,事幹得越多,錯誤也可能出得越多,越容易受人攻擊。趙瑞龍這樣的人進官場,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雖然是書記的公子,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買書記的賬,不排除有些人會故意挖陷阱。趙瑞龍是自由散漫的人,官場上要規規矩矩,不能無組織無紀律。上下班的時間一般是固定的,工作比較單調。趙瑞龍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簡直要了他的命。在官場,除了規矩之外,道德也要經得起考驗。不管真講道德還是假的,至少不能在公眾面前出醜。趙瑞龍天生不願意受條條框框地限制,也不太注重道德,這些註定他不適合官場。如果他真的在官場混,他可能不需要怎麼操心,趙立春可能會擔驚受怕睡不著覺了。

趙立春應該瞭解趙瑞龍的性格,也明白他不太適合官場。不過,做官的利益非常大。如果放棄這麼大的蛋糕,那麼受損的肯定是自己了。權力意味著資源,絕對的權力那是數不盡的資源。資源又意味著財富,掌握了資源就掌握了財富,那麼前提是有權。這個道理,趙立春不會不明白。趙瑞龍雖然不適合官場,但是官場有巨大的利益。這些利益你不爭取,就會被別人佔有。雖然利益豐厚,但是又會有新的問題,如果真的佔有了,又會因為貪汙而入獄。如果不貪汙,這些財富最終也會規其他人所有。別人能擁有,為什麼趙家就不行了。趙瑞龍不適合官場,漢東的財富主要在官場,而趙立春想要分這杯羹。趙立春需要在這裡尋找平衡。首先,趙瑞龍不入官場比入官場要有優勢;第二,趙立春在漢東做官,趙瑞龍不在官場會更容易竊取漢東公有財產。不管趙立春的權力有多大,趙瑞龍如果真的入了官場,貪汙了,多少都會受到制裁的。或者說父子兩人在官場,撈錢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到時候上面一鍋端,辛辛苦苦幾十年,可能會一夜回到解放前;第三,一人在官場,另外一人在江湖。如果大家都相安無事,那麼撈的錢最終會成為合法的私有財產,這樣目的也就達到了。如果江湖出事,廟堂可以照顧;如果廟堂出事,江湖可以桃之夭夭,最終也能保住財富。趙瑞龍不混官場,趙立春肯定做了再三考慮。

可惜,結果是廟堂和江湖同時出事,財富不僅沒有保住,命反而搭進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