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臨終簽署“總理遺囑”

歷史上的今天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臨終簽署“總理遺囑”

歷史上的今天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臨終簽署“總理遺囑”

文史公曰:遺囑分三部分,或者說是三份遺囑。一份是給黨人的,即: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一份是給蘇共的,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大聯合中央執行委員會親愛的同志: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時轉向於你們......。還有一份是給宋慶齡的,即: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在“總理遺囑”上簽字。遺囑指出:“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在致蘇聯遺囑中,表明他實行“聯共、聯俄、扶助工農”三大政策的決心。同時要求宋慶齡代替他訪問莫斯科以實現他的未遂願望。

歷史上的今天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臨終簽署“總理遺囑”

歷史上的今天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臨終簽署“總理遺囑”

《總理遺囑》是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的遺囑。1925年孫中山病篤,子孫科與汪精衛、戴季陶等國民黨要員惟恐總理未留遺囑即辭世,遂商議為總理代擬遺囑,由汪精衛於2月24日寫下,一說起草者為戴季陶。據說孫中山很滿意內容,一字未改,於3月11日在妻子宋慶齡的協助下補籤,翌日逝世。遺囑署名的見證者尚有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鄒魯等黨政要員。
《國事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遺書》。前兩份遺囑由孫中山口授,汪精衛筆錄。《致蘇聯遺書》則是由孫中山以英語口授,他的蘇聯顧問鮑羅廷等筆錄。孫中山口授遺囑時,在場的宋子文、孫科、孔祥熙、邵元衝、吳敬恆、戴恩賽、何香凝、鄒魯、戴季陶等人都作為證明人在遺囑上籤了字。


原文
(一)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孫文 三月十一日補籤
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筆記者 汪精衛
證明者 宋子文 孫 科 孔祥熙 戴恩賽 何香凝 鄒 魯
邵元衝 吳敬恆 戴季陶
(二)
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餘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餘志。此囑。
孫文 三月十一日補籤
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筆記者 汪精衛
證明者 宋子文 鄒 魯 邵元衝 孔祥熙 吳敬恆 何香凝 孫 科 戴季陶 戴恩賽。
《致蘇聯遺書》。

這份遺書的中文譯文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大聯合中央執行委員會親愛的同志: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時轉向於你們,轉向於我黨及我國的將來。你們是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之首領。此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是不朽的列寧遺與被壓迫民族的世界之真正遺產。帝國主義下的難民,將藉此以保衛其自由,從古代奴役戰爭偏私為基礎之國際制度中謀解放。我遺下的是國民黨。我希望國民黨在完成其由帝國主義制度解放中國及其他被侵略國之歷史的工作中,與你們合力共作。命運使我必須放下我未竟之業移交於彼謹守國民黨主義與教訓而組織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囑咐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縛為達到此項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我深信,你們政府也必繼續前此予我國之援助。親愛的同志,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願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斯時蘇聯以良友及盟國而歡迎強盛獨立之中國,兩國在爭取世界被壓迫民族自由之大戰中,攜手並進,以取得勝利。”

歷史上的今天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臨終簽署“總理遺囑”

歷史上的今天   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臨終簽署“總理遺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