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父親,文

1982年春,我由縣通訊社賈宣生恩師推薦到本市長梁溝鎮政府工作後,父親喜在心頭,笑在眉梢。然而,我參加工作後,家庭經濟負擔卻沒有減輕多少。一是工資微薄,二是家口增多。儘管這樣,每當離家時,父親總是千叮嚀萬囑咐:“在外要好好工作,不要勞心家中,我還能動彈行。”每當這時,我望著父親灰褐色的面相上深深的皺紋,望著父親帶有倦色且佈滿血絲的眼睛,望著父親慈祥的面容,一半心酸,一半疼愛,總止不住熱淚盈眶。哎_一一什麼時候我才能把家庭這副重擔接到自已肩上啊?繼而又想,人類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其實是一種精神寄託,真正指望上的能有多少?

由於家境貧寒,家底微薄,使我從小養成了勤勞節儉的生活習慣,每月除了伙食費,很少零用,每次探親,都要給雙親帶些稀罕食物。父親總要說:“我想吃想喝,身上沒病,以後不要破費,留給娃兒唸書用。”在我多次催促之下,父親也會象徵性的嚐嚐,最終明藏暗放,設法轉移,最後落實惠的還是他的孫孫們。

懷念父親,文/賈雙懷

我雖是父親的養子,但父親視如親生,從小到撫養成人再到成家立業,總是嘔心嚦血,關懷備至,傾注了全部的愛和情。我曾多次想過,父親,您來到人世間難道只有奉獻的義務,而沒有享受的權利?父親是個地道的農民,他勤勞樸實,安分守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輩子在黃土地上辛勤耕耘,重複著堅持不變的繁瑣事情。他沒有多少侈求,只求粗茶淡飯,衣食無憂;他沒有多少奢望,只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他沒有太多的想法,只盼兒孫後代快樂生活,健壯成長。這就是父親終生無悔奉獻的夙願。

懷念父親,文/賈雙懷

正當家境逐漸富裕起來,家庭生活水平節節高,白麵大米成了家常飯,副食花樣多,父親面色逐漸紅潤起來,老人家整整辛勤勞作一生,吃遍了人間苦,受盡了人間罪,到晚年能過上好光景,做兒子的打心眼裡高興。眼看從“汗泥不灘”爬出來了,也該讓老人安神養氣,享受天倫之樂了,誰曾料道父親在這個時候突發疾病離我而去,成為我終生內疚的一大憾事。

父親遠離我而去,我卻不願承認這不幸的事實。凝視著父親的遺容,目視著滿身素服的孝親,回視著忙碌中的辦事人員和扶棺送靈的鄉鄰親朋,這一切清楚地告訴我,父親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再也不會伴我共度世事多變的人生了,我如夢初醒,悲痛萬分,我就是千呼萬喚、再嚎再哭也無濟於事了,父親確實離我而去,離開了他日夜眷戀的親人們,離開了他相伴一生的老弟兄和互幫互助的鄉鄰們。您來到人世間八十一載,沒有享受過一天安然自在、風遊撒浪的日子,卻用一生一世的辛勤勞作和真情奉獻,為社會為集體為家庭為兒孫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留下了多少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您一言一行、一樁一件的平凡舉動,不正是億萬普通群眾勤勞簡樸的一個縮影嗎?

每每思念父親,感情猶如泉水潮湧,不竭不盡。父親的音容笑貌、濃情切意、諄諄教誨常常會浮現眼前,縈迴耳邊,深刻腦際,永生難忘。父親啊,您是我心中永遠不落的太陽,我願下輩子再做你的兒子。您放心,您撂下的家庭重擔,我一定會抗在肩上。作為你的兒子,我一定要繼承弘揚您心盡於善、事躬於勤、利歸於眾、苦務於民、樂獻於親的優良家風,全力服務於社會。

父親,請您安息吧!

寫在父親誕辰100週年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