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閱讀成長起來的學生,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語文成績似乎是一個奇妙的東西,它不像數理化那樣與人的邏輯數理思維能力(俗稱聰明不聰明)息息相關,也不像英語那樣好好背單詞做題就能快速提高。語文成績究竟是取決於什麼呢?來看看下面三個故事,可能會有所領悟。


故事一:全市的學霸,為何出自同一個班?

話說在1997年,吉林省吉林市對小學畢業班進行了一次統考,結果考出了個令人震驚的現象:3000多名畢業生,語文前17名的學生都是第二實驗小學楊巧雲老師班上的!而且,該班數學成績也不錯。


看到這個新聞,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這是個精挑細選出來的尖子班,或者是遇到了無比嚴厲的老師,逼孩子們天天做題週週測驗。


但事實上,這就是一個普通班,而且老師楊巧雲也名不見經傳。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全國有名的語文教育專家,省教研室的鄧治安主任,馬上趕去調研。

楊巧雲老師對專程而來的鄧主任說:六年來,她只抓了兩件事,一是讀書,大量地讀課外書;二是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要堅持寫。別的家庭作業基本上沒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學寫的日記給鄧治安主任看。學生寫的日記,從篇幅上看,有長有短,長到幾百個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兩句話。從內容上看,包羅萬象,有記事的,有狀物的,有議論的,也有寫讀書心得的。有一位學生寫的一篇《論關羽》,讓鄧老師大為驚歎!學生寫道:關羽忠義固然可嘉,但他胸無全局,以至於把劉備的事業葬送了。日記中,學生把關羽哪裡忠義,哪裡胸無全局,寫得詳詳盡盡。一篇日記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在這個班裡,日記只是一種形式。許多日記有題目,實際上是“作文”。

謎底揭開了,大放異彩的語文成績,源自學生自己的閱讀。楊老師說: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故事二:遭遇教學事故,一學期沒上語文課的“熊孩子”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是一位傳奇的教育改革先鋒,他曾經是山東的中學語文教師和校長,正是在當時發生的一次“教學事故”,讓他捕捉到了語文教學改革的良機。

那一年,李希貴所在學校的高一新擴建了兩個班,導致語文老師不夠用。學校沒有辦法,就把這兩個班的語文課放到閱覽室裡去讀書,或者把圖書館的書借到教室裡來。學生們依靠自學,就這樣過了一個學期!

靠閱讀成長起來的學生,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一學期的語文課就這麼“玩掉了”,浪費了多少時間啊?分段、概括主要內容、歸納中心思想等語文課的法寶,都被丟掉了,考試怎麼辦?這些孩子們不會都被毀了吧。

結果這兩個班的語文期末考試成績,並不比其他班級差,在閱讀題目和寫作上的表現,居然比其他平行班還要好!

老師們都震驚了,尤其是語文老師,心裡在嘀咕,自己辛辛苦苦教了一個學期難道還不如不去教?讓孩子們自己看書?

這引起了李希貴深深的思索,他開始指點自己的兒子和侄女閱讀了大量適合他們年齡、年級的圖書,“我書架的書在不斷地減少,他們書架上的書在不斷地增加,當他們買的書不能滿足需求的時候,就把我的書也偷偷地拿到他們的書架上,有些還寫上了他們的名字”。

之後李希貴讓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兒子和初中四年級的侄女,參加了高三上學期的語文期末考試,他們分別獲得了82分與85分的成績,而高三年級(含兩個復讀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貴至今還保存著那兩份試卷。後來,他又讓兒子在初三的時候參加了一次高考,語文成績是122分。

李希貴總結出了提高語文成績的秘訣:大量的閱讀讓孩子的語文成績遙遙領先。


於是這位山東高密一中的校長啟動了語文教學的改革:把常規的語文課由每週6節,改成2節由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教材,4節由學生進入閱覽室自主閱讀。為此,高密一中專門建了一棟能同時容納1600人的“自修樓”。

這場改革帶來的效果是:學生們的語文成績在濰坊市遙遙領先,而且帶動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李希貴說,由此我們感覺到,語文學科的基礎就是閱讀,如果沒有閱讀作為基礎的話,孩子們的其他能力是很難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閱讀的力量能夠影響孩子終身。

故事三:曾經不愛閱讀的小蔡,為何在語文考試中逆襲?


這個故事發生在上海,小蔡是一位徐彙區某中學的初中學生,像很多男生一樣,從小不太愛閱讀。但天資聰慧的他,數學成績很好,在班級中名列前茅,無奈語文一直都很一般,尤其是不太會寫作文。綜合起來小蔡的學習成績處於中上游,在全年級排名60到100名。

靠閱讀成長起來的學生,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2015年小蔡進入了初三,期中考試語文成績有所提高,在全年級的排名也有上升。到了2016年1月,初三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也就是一模考試。小蔡語文成績忽然爆發,名列年級前茅,再加上其他各科也發揮不錯。他的一模考試,總分超過600分,居然在徐匯這樣一個教育強區5000多名初三學生中排名進入前60名!


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語文成績是靠運氣嗎?

原來,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小蔡參加了一個專門培養少兒閱讀興趣和能力的讀書會,不知不覺愛上了閱讀,也學會了閱讀,將近兩年時間來,他在讀書會閱讀導師的指導下,精讀了將近二十本古今中外的名著,並在圓桌課堂上不斷與閱讀小夥伴們交流、分享和討論,讓自己通過閱讀得到了樂趣和成就感。

一年多下來,量變引起了質變,小蔡忽然就覺得,作文有東西可以寫了,寫作就是表達自己,這是人的本能,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看了這麼多名著,逐步開始瞭解作家的行文佈局,尤其是思維的深度,情感的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