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為了避難假扮頭陀,為何落草之後不改回來裝扮?

木眼


武松血濺鴛鴦樓殺死張都監一家人後,開始逃亡生涯,在十字坡結識張青、孫二孃兩口子。為了逃避官兵耳目,張青、孫二孃把他們之前殺死的頭陀的裝備拿了出來,並且把武松打扮成頭陀的樣子。可是武松後來落草,再也不必懼怕官兵追捕,為何不改回裝扮?



首先,這頭陀套裝有兩件裝備是極其難得的,一件是雪花鑌鐵戒刀,一件是一百零八顆頭骨做成的念珠,武松甚是喜歡;而且當武松戴上箍頭的鐵界尺之後,就遮擋住了頭上的殺人證據,在外邊行動也是特別方便的。


其次,武松上了二龍山,結識魯智深之後,深受其影響。魯智深也是在五臺山出家之後,一直以和尚的裝扮行走江湖。武松和魯智深意氣相投,帶髮修行剛好符合心意。直到上了梁山,行者武松的名號已經打響,他也不想再改回原來的裝扮。

最後,上二龍山之前的武松,對過往的經歷深感厭惡,新的裝扮、新的身份是告別過去的自己。大哥被毒死,自己被張都監一路陷害,難得心動的感情卻是陰謀中的一環,武松已經看透這社會。帶髮修行,替天行道,對他來說就是新的開始。

總之,武松為了避難假扮頭陀,卻沒想到成為他“替天行道”的開始,他也成為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最受老百姓喜愛的好漢。


菸斗的傳說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武松從一個打虎英雄變成行者頭陀的人生軌跡。武松一共有兩次被髮配的經歷,一次是潘金蓮與王婆、西門慶合謀毒殺武大郎,武松為替哥哥報仇怒殺潘金蓮、獅子樓鬥殺西門慶後投案自首,被東平府從輕發落將其刺配孟州牢城。第二次是武松到了孟州牢城後為了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酒店,醉打蔣門神。蔣門神串通張團練和張督監,由張督監設圈套陷害武松。這些人本欲將武松置之死地,將其投入死囚牢。幸虧施恩上下打點,外加府衙內的當案葉孔目是個鐵面無私的人,武松倖免於難,被刺配恩州牢城。在押解途中,來到飛雲浦,張督監等人安排的公差要在此殺害武松。武松大發神威大鬧飛雲浦將公差殺掉,然後返回頭去找張督監報仇,來到鴛鴦樓恰巧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這幾個仇人正在飲酒,武松血濺鴛鴦樓將這幾個仇人殺掉。武松連夜逃跑誤打誤撞來到十字坡幸遇老朋友孫二孃、張青夫婦。為了躲避官府通緝,孫二孃將武松打扮成頭陀的模樣。《水滸傳》中是這樣描寫武松頭陀樣子的:

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穗絛,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

從這以後武松便以行者的身份闖蕩江湖了,直到跟隨宋江南征北戰都沒有換回原來的身份和樣子。至於武松為什麼落草之後也沒有改回原來的裝扮,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頭陀的身份可以躲避官府的通緝,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前文已述,武松有過兩次被髮配的經歷,發配一次就要在臉頰上刺兩行金印,兩次就是四行金印。這四行金印實在太顯眼了,很容易被官府的人發現。有了鐵戒箍可以有效的將所刺的金印遮擋住。另外,武松頭陀的身份可以避免被官府緝拿,因為武松擁有官方認可的度牒,雖然是冒牌的但手續齊全,是合法的出家人。

二、歷經腥風血雨,人生大起大落,武松對現實感到心灰意冷,有意遠離紅塵,遁入空門

武松的人生經歷可謂是跌宕起伏,在刀尖上求生存。歷經親哥哥慘遭毒死,為哥哥報仇雪恨,又經歷了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兩次被充軍發配,武松身感命運多舛,勘破紅塵,頭陀的打扮也符合武松的心境。最後武松在六合寺正式出家也算是了卻了自己的心願。


鄭非夢妙文


武松雖然一生未成出家,可是直到死一直以頭陀裝扮自己,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武松是因為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不是別人她就是“母夜叉”孫二孃,原因就是這身頭陀的行頭是二孃送給武松的。

孫二孃送給武松的這身頭陀裝扮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方面可以遮掩武松犯下的罪證,一方面還給武松換了一個身份。那就是“行者”武松的頭銜。也就是說武松從此可以放掉從前的一切恩怨情仇,重新開始洗心革面過嶄新的生活。

好漢武二郎至替兄長武大郎報仇雪恨,怒殺了淫婦姦夫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後,又接二連三的大開殺戒,直到血濺鴛鴦樓手刃仇家偶遇孫二孃夫婦之後,才算放下了屠刀,拿起了戒刀。武松與孫二孃夫婦不打不相識,由陌生人最後成為了好朋友。

孫二孃瞭解到武松的處境後,送給武松這套頭陀的行頭,這套裝扮確實救了武松的命,武松躲過官府通緝撿了一條命。最終走投無路投奔了二龍山。後來又跟隨魯智深、楊志等人一起入夥水泊梁山,做了陸軍統帥。

那麼武松為何上梁山後,一直走著頭陀的路線,沒有改變他這身行頭呢?

其實武松早已看破紅塵,對世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已經不感興趣啦!特別是在他手刃潘金蓮之後,武松已經對女人沒有任何好感,說武松不僅女色一點也不為過。武松嚮往的是快活的生活,只要用刀能解決的事,武松絕不會動嘴,這就是武松的快意恩仇。

武松這種獨特的性格也是磨練出來的,所以武松就非常喜歡這身行頭,因為這樣自己不僅可以自由自在,而且還沒有什麼束縛。大不了我就是個頭陀啦,看破紅塵又能怎樣。況且武松由於這個扮相,早已被定位為“行者”的身份啦!



再說這套行頭還有紀念意義,畢竟是自己落難的時候孫二孃送給他的,儘管二孃是個女性,可是在武松眼裡就是自己的“好哥們”。武松可以不近別人女性,可是唯獨對孫二孃有情有義。因為,孫二孃算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且孫二孃還是個有情有義的“女漢子”,武松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所以始終沒有改變他的頭陀裝扮。


任馳贏天下


有兩個原因,一是書中暗示,武松只有扮成頭陀,才能避免災禍,武松穿上頭陀的穿戴後,書中寫道:緝捕急如星火,顛危好似風波。若要免除災禍,且須做個頭陀。

第二個,梁山每個人都有綽號,不能有相同的,已經有了打虎將李忠,武松是打虎英雄,一直沒有綽號。

武松扮做頭陀以前,一直災禍不斷,幼年失去父母,剛成年因打架外出避禍,在柴進府上長了瘧疾,回家探親,遇見猛虎,如果不是武藝高強,就成了老虎的食物 哥哥被害,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發配路上,在十字坡差點成了孫二孃的包子餡,到孟州後,醉打蔣門神,被張團練算計,在飛雲度逃脫殺死張團練一家後畏罪潛逃到十字坡,自從扮成頭陀後,災難結束,落草了。

第二,梁山好漢每個人都有綽號,武松是打虎英雄,但,有一個雖然沒有打死過老虎,但綽號名頭卻大,就是打虎將李忠,書中詩曰: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幸有夜叉能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


南極冰火


在水滸傳中,武松因為武大郎被殺,就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為兄報仇,然而武松也因此身犯重罪,雖然這次是被處以發配,但後來武松又遭陷害,最終武松又殺死很多人。因此當時武松被人在追拿。



武松雖然厲害,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為了避難就假扮頭陀,那為什麼武訟落草後不該會原來的裝扮呢?

因為當時武松被追拿,武松為了避難,剛好張青和孫二孃當時有頭陀的裝扮用物,所以張青和孫二孃就讓武松扮成頭陀的裝扮。

當武松把自己打扮成頭陀的樣子,在穿帶上頭陀的衣物,張青、孫二孃發現此時的武松很像頭陀,就連武松都覺得自己是個頭陀。

同時他們覺得這些裝扮之物好像就是給武松準備的,猶如武松命中註定一般,從這時起,武松也喜歡上了頭陀裝扮,自出家人自居。也有了行者武松的稱號。

同時武松後來又和魯智深相識,也在二龍山落草,而魯智深也是因為避難而成了和尚,而同樣魯智深也以出家人自居,有了花和尚魯智深的稱呼。

武松和魯智深一些相同之處,他們的關係也非常深厚,也可以說是志同道合,魯智深尚且沒有還俗,那和魯智深志趣相投的武松所以也一樣沒有改回原來的裝扮。

說明武松和魯智深都已經習慣和喜歡上現在的裝扮,曾經他們也想過以後一起在寺廟出家安享晚年。

梁山後來在宋江的堅持下接受大宋朝廷的招安,在平定方臘後,梁山損失慘重,得以倖存回京的很少,魯智深和武松雖然沒有戰死,但魯智深在寺廟坐化圓寂。武松也不願回京受封就在寺廟出家安度晚年。


中孚鑑


武松綽號行者。多虧夜叉能說法,管叫行者顯神通。


鵬傑1


看原文。

武松不是打算扮頭陀,而是打算做頭陀了。

頭陀和和尚不同,是可以自己捨身的苦行者。武松苦啊。

頭陀和僧人區別見第四十五回報恩寺和尚裴如海對尚未取得正式僧人身份的胡頭陀說:“我早晚出些錢,貼買道度碟,剃你為僧。”



宋律師法說水滸


被魯智深佛性感染了,上二龍山後,武松就開始與武松影形不離,魯智深天生佛性,人格魅力大。


東莞死得有佢


從當時正常人的思維推斷,在社會上,落草為寇認可度最低,罪犯次之,都不是正常人的標籤!武松已經是罪犯了,已經回不去正常社會了!


麟州捉鬼


臉上已經被鉻了印,,,後面的情節你自己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