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對我們國家的影響有多大?

黔南龍哥


首先我從自己看來,我現在沒法出去上班,手上就沒有錢,還不了花唄,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吧。有家庭的人呢,會面臨著房貸車貸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壓力。這是個人受到的影響,反觀國家,首先損失最大的就是國家的gdp了吧,各行各業,特別是湖北的,損失很嚴重!


親設置用戶資料


由於微信傳播,微博等自媒體的發展,信息滿天飛,由武漢發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信息真假也好,都會在最短時間內由受眾人群及時獲取。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開始就由自媒體不斷傳播,國家和地方的新聞吸取“非典”的教訓,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及時準確,而且中國大量過剩的產能,所以及時防護用品及其他物品,雖然短時間可能會短缺,但是估計在7天左右會恢復正常供應。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2003年“非典”疫情對當年的經濟增長、消費、通脹等都有不同程度影響。但是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國經濟與2003年比較,體量和產能等完全不一樣。

2003年,中國的GDP是13.74萬億元,而2019年中國GDP為99.09萬億元,翻了8倍左右,因此本次疫情,雖然年初對中國經濟和建築市場有一定影響,但是預計到年中,疫情解除後,反而在一定程度緩解中國的過剩產能。

在參照2003年“非典”來評估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對經濟的影響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如今中國經濟的體量遠遠大於2003年,從人均來看,2003年中國的人均GDP僅為1,284美元,與當地低收入經濟體人均750美元的門檻相差並不遠;而2019年人均GDP躍升至10,247美元,已經是一個標準的中等收入國家。其次,當前的經濟結構和2003年相比也有很大變化。在2003年,第三產業(服務業)僅僅佔GDP的42%,低於當時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45%的佔比。而2019年第三產業的GDP佔比上升至54%,比第二產業的39%高出不少。

寄望中國各級政府儘快出臺保障經濟發展措施,宜快不宜慢,現在旅遊、娛樂、餐飲等人群集聚性的行業停擺,沒有收入的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估計疫情之後的企業停擺也是常態。

但是,中小企業的困難,危機都是伴隨機會,需要發揮中國人變通思維,迎難而上,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對建築市場的影響

2003年第三季度後,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第二產業增長迅速恢復至當年一季度的水平,但第三產業恢復相對較慢,直至四季度才出現明顯改善,可見疫情造成的緊張情緒對服務業影響更大。

本次疫情起於由於年後一般是建築市場的淡季,北方天氣冷,絕大多數工地無法施工;南方進入陰雨天氣,也是大大影響建築施工。

本次疫情,各級政府的防範措施寧可嚴一點,也不放鬆,明顯的數據是春運,同比下降70%左右,對於交通運輸也是一個打擊。

因此本次疫情,年初影響有限,但是返工年假放長,對於南方的建築市場影響比較大,也會壓縮建築市場的投資。對於北方暫時影響不大,但是如果疫情延後到4月份,影響會逐步顯現。

由於需要大量的臨時病床和醫護間隔,一段時間催生市場需求,一定程度擴大了建築市場的份額,像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房艙病房等,都是催生中國建築市場的需求和份額,這些擴大的份額沒有壓縮原有市場的份額。

對零售消費的影響

“非典”疫情對消費的拖累比較明顯,主要集中在2003年第二季度。其中,5月社零同比增速僅為4.3%。

從各類零售品消費的表現來看,回落幅度較大的有肉禽蛋類、服裝類,金銀珠寶、書報雜誌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石油及製品類、汽車類;逆勢上行的是日用品類、體育和娛樂用品類、中西藥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傢俱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

疫情過後這些消費肯定會反彈。

對投資的影響

總體來看,“非典”疫情對投資增速的影響不大,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有降,基本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一致。2002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對當時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採取降溫措施,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全年投資增速有所放緩。

本次疫情對房地產影響比較大,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大大不如2003年“非典”期間的狀況,限制貸款,限購等疊加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估計對房地產已經開始的降溫,還會加大降溫幅度,因此對房地產公司的建築項目和市場不要寄望過大,適度調低預期。

各國採取停航或限制入境,實實在在制約外資的投資;國內假期延長,疫情防控等措施,人員的交流和交往都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於自媒體各種信息傳播,真真假假的信息太多,大有人人自危的感覺。

對外貿的影響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預計會大大影響出口貿易,開年後的廣東春節交易會等,外貿系統的“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推廣外貿行動受到大幅影響。

對於赴外開展商務活動,邀請國外進入中國多有影響,一定程度壓縮和減少外貿推廣。

本次疫情越發嚴重,過境中國的旅客入境其他國家都受到隔離限制,而且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疫情受控跡象,恐怕中國外貿公司及人員要做好心理準備,積極佈局線上推廣,積累訂單,等疫情過後逐步開始生產和發貨。

由於本次受不可控因素影響,原有合同大部分受國內疫情防控影響,交貨期都會或多或少延誤。我公司原定1月27日發貨的建築遮陽膜就不得不延後的復工後才安排船期。

對通脹的影響

“非典”疫情對工業品價格(PPI)的影響大於對居民消費價格(CPI)的影響。2003年初,在經濟基本面積極擴張下,PPI同比持續上升,在3月到達階段性高點。隨後,由於疫情對內需和工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PPI同比出現回落,直到當年第四季度才重新返回上升通道。

和“非典”相比,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始發於上一年年尾,不過引起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加

上今年春節也較早,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會從一季度開始顯現。如果疫情能在二季度被基本控制住,二季度經濟

數據可能會出現較大反彈。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世界各國的旅遊勝地,在中國春節期間都是旺季,而且人頭湧湧,記得我們有一年春節期間,去法國旅遊,景點的遊人70%都是中國人,都以為是在中國。

今年春季期間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世界各國的旅遊勝地,鮮見中國人身影,這些從事酒店業、旅遊業、出行業及零售業門口羅雀!中國遊客消費斷崖式下跌,影響全球旅遊業及相關行業!

澳門博彩娛樂也停業、澳大利亞過度限制中國留學生、美國商務部長的不當言論、其他歧視中國人的行為等等,實際

上在加大中國疫情的影響,打擊當地經濟。

由於中國是全球最齊全的產業鏈,受疫情防控影響,年後延遲開工,運輸管控,原材料及配套下游廠商,基本無法及時供應,拖累全球經濟!

受中國產業鏈的恢復緩慢,對全球的所有行業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也是反映中國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也是逐步提醒各國人民,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病”了,全球都會“感冒”!

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這使得這次疫情暴發對各國財富構成更為強大的威脅,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已成為一個更具主導地位的參與者,已經更多地參與了全球供應鏈。在過去10年裡,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現在全球都受到Convid-2019影響,除了南極沒有病例外,無一倖免!

全球感染疫區,都能按照中國式的防控,犧牲國民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應該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的,但是民主社會的國民個性化傳統,各政黨的互相監督和互相扯後腿的模式,很難!大機會醞釀全球傳染病大危機!真是如此,全球災難!

此次疫情對全球化的經濟影響,尚未有結束的跡象!而且是逐步擴大!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影響

復工復產一再延遲,今天的中國國內居民,從農民工到城市白領,或多或少都有貸款,或者分期支付的賬單,如果復工復產不能快速展開,收入無法按原有計劃獲得,大面積的支付違約是必然的,雖然各種金融機構實行緩期,延後還款,但是始終是要還的。

房屋貸款,要還;分期付款也要還;延期和不延期,意義不大,押後還款,不過是累計和積累還款,後期更難!金融機構也難,風險越往後越大!

各種分期付款的還款,一樣是這個問題。

可以預見,中國國內居民還款違約率會在幾個月居高不下!可行的方法,類似國家稅局出臺的政策,個人貸款及分期付款可以斷期到2020年9月份,可能是給國內還貸款松一大口氣!

中國大陸之外的新冠肺炎的發展

近幾週中國之外的新冠肺炎增加數量超過中國大陸,情形越發糟糕!中國由於政府主導的強勢防疫、抗議,反而有可能逐步演變為淨土,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希望新冠肺炎儘快結束。

從歷史經驗很難預估此次疫情的經濟影響。新千年以來,中國經歷過數次流行性傳染疾病和意外事件的衝擊,其中三次影響比較廣泛的流行疾病疫情包括 2003 年的SARS,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 2013 年的 H7N9 禽流感,其中,2003 年SARS 疫情影響比較大, 對經濟的短期衝擊幅度也最大。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因地域性特點, 以及 2009 年美國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在隨後的刺激性政策和 G20 領導下的國際合作應對,中國政府都很好地應對危機和意外事件的衝擊,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但是,在 2020 年年初爆發的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與之前的都大不相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環境不同,內部來看,中國經濟正處於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面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汙染防治、脫貧三大攻堅戰。外部來看,全球化面臨空前挑戰,中美貿易摩擦的陰雲剛剛有所緩解,中國又面臨疫情衝擊,整體內外經濟環境都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另一方面是衝擊幅度不同,此次疫情的爆發面波及面更大,武漢採取整座城市隔離和全國 30 多個省市的一級響應是建國以來首次,對經濟的衝擊是全國範圍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影響還沒充分顯現, 就業、地方政府債務、人民幣幣值穩定都面臨考驗。

此次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帶來的直接衝擊主要在三大領域:首先, 是在服務業領域,特別是消費領域的旅遊、餐飲、文化娛樂等行業, 以及物流行業。其中,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比較明顯。其次,是製造業,受復工時間不確定,手機、汽車、電子等行業受到影響會比較大, 也會影響到全球產業鏈,疫情核心地區的武漢本身也是製造業雲集的地區,影響難以預估。第三,是貿易領域,因疫情帶來的恐慌,加上地緣政治等因素,相關國家減少或者關閉航空、港口、邊境的措施會給中國對外貿易帶來負面影響,從而拖累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韌性不容低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並非完全負面,中國經濟依然具有比較強的韌性。短期看,此次疫情並非對所有企業都是利空,比如對於電子商務、網絡遊戲和娛樂企業就帶來直接利好。同時,中國政府的財政保障能力有目共睹,就疫情控制而言,截至2020 年 1 月 29 日,中國各級財政累計下達疫情防控補助資金 273 億元,確保疫情防控經費需要。根據疫情進展,中國也會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來應對。中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隨著第一階段協議達成已經大為緩解,雖然美方因疫情對中國履約能力表現出質疑,但是也正是由於疫情中國採購農產品的力度預計不會減少,甚至會加大其他產品比如醫療衛生設備和儀器的採購。此次疫情適逢十四五規劃的制定關鍵節點,後續 5 年的經濟發展規劃對於經濟的支撐值得期待。長期來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消費能力、城鎮化、5G 和人工智能等新經濟領域的巨大潛力不會因疫情消失。

本次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有不少相似之處。回顧歷史,可以發現,2003年“非典”疫情對當年的經濟增長、消費、通脹等都有不同程度影響。

2003年的“非典”疫情始發於2002年11月,在2003年一季度的冬春之交擴散開來,在2003年4月到5月達到頂峰,至年中基本得到控制,三季度後疫情基本結束。“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2003年二季度,總體上並沒有打斷當時中國經濟上升的勢頭。

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003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達到11.1%,是1995年一季度以後單季最高增速。受“非典”的影響,2003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速較一季度出現了明顯回落,整體GDP同比增速回落2個百分點至9.1%。其中,第一產業同比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速回落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

2003年第三季度後,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第二產業增長迅速恢復至當年一季度的水平,但第三產業恢復相對較慢,直至四季度才出現明顯改善,可見疫情造成的緊張情緒對服務業影響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57.9%、39%,到了2019年,這三大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8%、36.8%、59.4%。


小山觀察


這個是無法估量的!首先全國人民耽誤了很多上班的時間,物流、交通、出口、生產等等領域都損失很大。但是,從這個大事件中,全國人民真正能靜下來反思,整個社會也體現出了更多的正能量,祖國上下人心更齊了,對以後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吧!意外難以預估,遇到了就要機智、及時處理,使損失降到最低!相信,後面的中國,可以發展得更好的!


酸酸甜甜的梅子


新型冠狀病毒對國家影響太大了,比如大型工程,高科技。還有好多,銀行,店面,交通。工人不能上班。農民工進不了工地。對國家經濟建設,和民生都有得大的損失。


用戶1306219044254劉


不可估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435de37960a44da825eb0ea50a91ce3\

北京仁人


比較大,一句話患難見真情,也看到人性的弱點,也看到了大愛無疆,看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看到了祖國人民的偉大。


心嗷


疫情給我們中國人民和國家造成無法估損的損失!但是中國人民和國家通過疫情,有效有力團結的阻止和抗擊疫情!為我們國家和人民早日創收和經濟來源。通過疫情讓世界知道中國的總體實力是多麼的強大!


Wswsm


大啊 現在還有中國人不愛國嗎?現在還有外國人覺得中國人沒有戰鬥力嗎。現在還有地球人覺得中國不牛掰嗎


公元前309年的一條狗


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對許多的商鋪都有一定的損失,導致我國將有一段時間停止科技發展經濟損失嚴重


Andy林子昂


影響不小,但是生機也來了。新基建,多好的機會,這次疫情之後,中國將會快速崛起。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