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啤酒酒精感的概念|啤酒發酵度

啤酒發酵度(英文簡稱RDF),是指原麥汁內浸出物中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浸出物的百分比。發酵度的高低可用來檢查發酵是否正常,並以此對麥汁或酵母的情況進行判斷。

影響啤酒酒精感的概念|啤酒發酵度

發酵度用百分數表示,可分為外觀發酵度、真正發酵度、麥汁極限發酵度

外觀濃度與實際濃度

從發酵度的概念可以看出,發酵度和麥汁濃度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在弄清發酵度之前,必須得先認識另外兩個術語,即外觀濃度和實際濃度。

外觀濃度(appearance gravity),又被稱為外觀糖度,是指用糖度計直接測定發酵液或啤酒中的濃度;實際濃度(real gravity),又被叫作真實糖度,是指發酵液蒸餾出酒精後再測定的濃度。

注意:前者是直接測定;後者是先蒸餾再測定。

由於發酵液中含有酒精,酒精被蒸餾後減低了發酵液比重,因此,外觀濃度數值要比實際濃度要低。由於發酵過程中,酒精含量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因此,二者之間尚無換算方法。

外觀發酵度和真正發酵度

弄清外觀濃度和實際濃度之後,就比較容易理解外觀發酵度和真正發酵度了。

發酵度是指酵母對各種糖類的利用程度,實際反映可發酵糖濃度的變化。因此,簡單來講,採用外觀糖度計算而得的是外觀發酵度,而用實際糖度計算而得的是實際發酵度(又稱真正發酵度)。

外觀發酵度:在主酵間,藉助糖度計測定浸出物濃度。但利用糖度計測出的發酵度僅在外觀上是準確的。因為啤酒中的酒精會使糖度計值出現偏差,由於偏差值與發酵度成正比,而且外觀浸出物濃度容易測定,所以啤酒廠總是計算外觀發酵度。

真正發酵度:為得到真正的發酵度,必須在實驗室將啤酒中的酒精蒸餾出去,而蒸餾出去的量再用水補充。這種方法比較繁瑣,且不直觀,所以一般情況下很少採用。

外觀發酵度和真正發酵度的計算方法:

外觀發酵度 =(原麥汁濃度 – 外觀濃度)/ 原麥汁濃度×100%

真正發酵度 =(原麥汁濃度 – 實際濃度) / 原麥汁濃度×100%

外觀發酵度一般比真正發酵度約高 20%,可按下式粗略換算:

真正發酵度 = 外觀發酵度 × 0.819

麥汁極限發酵度

麥汁的極限發酵度,反映了糖化過程產生可發酵糖的最大可發酵利用程度。

影響啤酒發酵度的因素

一、原材料的影響

麥芽的影響:麥芽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麥汁中a-氨基氮的含量和可發酵性糖的多少,從而影響酵母對氮源的需求和對糖類物質的分解,影響啤酒的發酵度。

釀造水的影響:釀造水中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缺乏,也會限制酵母繁殖。

二、糖化過程的影響

糖化溫度:採用62攝氏度和70攝氏度分段糖化法,延長62攝氏度的糖化時間,縮短70攝氏度的糖化時間,可提高發酵度。

62攝氏度左右的糖化溫度,可最大限度地發揮β-澱粉酶的作用,形成較多的葡萄糖、麥芽糖、果糖、蔗糖、麥芽三糖等可發酵性糖,所以可延長62攝氏度的糖化時間,從而獲得較高的發酵度;70度左右的糖化溫度有利於發揮a-澱粉酶的作用,但低分子糊精含量增多,可發酵性糖含量低,發酵度低,因此需縮短70度的糖化時間。

蛋白質休止:投料後採用45度蛋白質休止,時長30分鐘左右,滿足酵母對氮源的需求,保證發酵的正常進行。

糖化醪pH值:在糖化過程中,蛋白休止最適pH為5.2-5.4,糖化最適pH值為5.5-5.6,這樣才能使酶充分發揮作用。

糖化醪濃度:糖化醪液過濃或過稀均會影響澱粉水解或可發酵糖的積累。

糖化操作:在蛋白休止和糖化過程中,每隔15-20分鐘,應攪拌一次,一般為5-8圈/次,不僅有利於糖化醪溫度的均一,彌補探頭安裝位置的不足,還有利於酶的作用。

三、啤酒酵母的影響

酵母的強壯和使用代數直接決定其發酵能力,影響啤酒發酵度。

四、發酵過程的影響

適當提高主發酵溫度,延長主發酵時間,同時控制適當的後酵溫度和時間,可提高發酵度。麥汁充氧量和酵母接種量直接影響酵母活性和發酵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