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啤酒酒精感的概念|啤酒发酵度

啤酒发酵度(英文简称RDF),是指原麦汁内浸出物中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浸出物的百分比。发酵度的高低可用来检查发酵是否正常,并以此对麦汁或酵母的情况进行判断。

影响啤酒酒精感的概念|啤酒发酵度

发酵度用百分数表示,可分为外观发酵度、真正发酵度、麦汁极限发酵度

外观浓度与实际浓度

从发酵度的概念可以看出,发酵度和麦汁浓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弄清发酵度之前,必须得先认识另外两个术语,即外观浓度和实际浓度。

外观浓度(appearance gravity),又被称为外观糖度,是指用糖度计直接测定发酵液或啤酒中的浓度;实际浓度(real gravity),又被叫作真实糖度,是指发酵液蒸馏出酒精后再测定的浓度。

注意:前者是直接测定;后者是先蒸馏再测定。

由于发酵液中含有酒精,酒精被蒸馏后减低了发酵液比重,因此,外观浓度数值要比实际浓度要低。由于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因此,二者之间尚无换算方法。

外观发酵度和真正发酵度

弄清外观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外观发酵度和真正发酵度了。

发酵度是指酵母对各种糖类的利用程度,实际反映可发酵糖浓度的变化。因此,简单来讲,采用外观糖度计算而得的是外观发酵度,而用实际糖度计算而得的是实际发酵度(又称真正发酵度)。

外观发酵度:在主酵间,借助糖度计测定浸出物浓度。但利用糖度计测出的发酵度仅在外观上是准确的。因为啤酒中的酒精会使糖度计值出现偏差,由于偏差值与发酵度成正比,而且外观浸出物浓度容易测定,所以啤酒厂总是计算外观发酵度。

真正发酵度:为得到真正的发酵度,必须在实验室将啤酒中的酒精蒸馏出去,而蒸馏出去的量再用水补充。这种方法比较繁琐,且不直观,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采用。

外观发酵度和真正发酵度的计算方法:

外观发酵度 =(原麦汁浓度 – 外观浓度)/ 原麦汁浓度×100%

真正发酵度 =(原麦汁浓度 – 实际浓度) / 原麦汁浓度×100%

外观发酵度一般比真正发酵度约高 20%,可按下式粗略换算:

真正发酵度 = 外观发酵度 × 0.819

麦汁极限发酵度

麦汁的极限发酵度,反映了糖化过程产生可发酵糖的最大可发酵利用程度。

影响啤酒发酵度的因素

一、原材料的影响

麦芽的影响:麦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麦汁中a-氨基氮的含量和可发酵性糖的多少,从而影响酵母对氮源的需求和对糖类物质的分解,影响啤酒的发酵度。

酿造水的影响:酿造水中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缺乏,也会限制酵母繁殖。

二、糖化过程的影响

糖化温度:采用62摄氏度和70摄氏度分段糖化法,延长62摄氏度的糖化时间,缩短70摄氏度的糖化时间,可提高发酵度。

62摄氏度左右的糖化温度,可最大限度地发挥β-淀粉酶的作用,形成较多的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麦芽三糖等可发酵性糖,所以可延长62摄氏度的糖化时间,从而获得较高的发酵度;70度左右的糖化温度有利于发挥a-淀粉酶的作用,但低分子糊精含量增多,可发酵性糖含量低,发酵度低,因此需缩短70度的糖化时间。

蛋白质休止:投料后采用45度蛋白质休止,时长30分钟左右,满足酵母对氮源的需求,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

糖化醪pH值:在糖化过程中,蛋白休止最适pH为5.2-5.4,糖化最适pH值为5.5-5.6,这样才能使酶充分发挥作用。

糖化醪浓度:糖化醪液过浓或过稀均会影响淀粉水解或可发酵糖的积累。

糖化操作:在蛋白休止和糖化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应搅拌一次,一般为5-8圈/次,不仅有利于糖化醪温度的均一,弥补探头安装位置的不足,还有利于酶的作用。

三、啤酒酵母的影响

酵母的强壮和使用代数直接决定其发酵能力,影响啤酒发酵度。

四、发酵过程的影响

适当提高主发酵温度,延长主发酵时间,同时控制适当的后酵温度和时间,可提高发酵度。麦汁充氧量和酵母接种量直接影响酵母活性和发酵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